地球輻射帶示意圖。(法新社)
《美聯社》23日報導,“合唱波”擾動頻率與人耳可聽的頻率範圍相同,因此,當轉換成聲音訊號,聽起來就像高亢的鳥鳴。數十年來無線電天線已經接收過許多合唱波,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研究地球輻射帶的“範艾倫探測器(Van Allen Probes)”,之前也曾經探測到,在更接近地球輻射帶的區域發出的這種“鳥叫聲”。
但是,22日在《自然(Nature)》期刊發表的這份研究,利用NASA 2015年發射、探索地球和太陽磁場的“磁層多尺度觀測任務(MMS)”衛星,捕捉到的合唱波,卻是從距離地球超過10萬公裏的區域發出。
研究報告作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太空物理學副教授劉成明說,“它們(合唱波)是太空中,其中一種最強大、最重要的波”,這次探測到的合唱波,出現在地球磁場往外延伸的區域,出乎科學家的預料。這一點也挑起有關這些宇宙“鳥叫聲”是如何形成的新疑問。
根據《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報導,“合唱波”向來被認為隻會出現在接近地球或其他行星周圍磁場的地方,但是這次發現的,一點都不靠近地球,與地球的距離,是之前所探測到地球合唱波的3倍遠。
未參與這項研究的美國愛荷華大學太空物理學家詹尼斯(Allison Jaynes)說,這份研究,挑起了很多有關該區域可能存在的物理現象問題。報告共同作者、MMS任務首席探測員柏奇(James Burch)說,這項發現意味著,“宇宙中任何有磁場的地方,都可能出現(合唱波),而磁場在宇宙無所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