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馬斯克與中國的關係到底有多深?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日本經濟新聞報道說,特朗普重返白宮,關於馬斯克可能會在美國政策中,尤其是對華政策上施加多大影響,引發了激烈爭議。

馬斯克與李強

馬斯克和美國一批企業高管一起,上周日在華盛頓會見了中國國家副主席韓正,就在特朗普就職的前一天。這位特斯拉創始人兼億萬富翁在中國擁有重要的商業利益,還曾公開表示自己“有點親中”。他甚至是首位為中國互聯網最高監管機構相關雜誌撰文的外國人。

然而,他與中國的緊密聯係,可能讓他與新政府中對華鷹派成員產生分歧。一些批評人士認為,馬斯克這個被特朗普選為新設立的政府效率部負責人、被戲稱為“第一夥伴”的人物,可能因他與中國的聯係而構成國家安全風險。

還有人對他與特朗普關係的持久性提出質疑,因為兩人以個性難以預測而聞名。

  在中國的商業範圍

馬斯克在中國最突出的業務是特斯拉的上海超級工廠。這個電動車製造工廠去年交付了超過91.6萬輛汽車,占特斯拉全球交付量的50%以上。

中國本身是特斯拉的第二大市場,近年來占其總銷量的35%到40%。盡管特斯拉在2024年的全球交付量首次下降,但在中國卻創下了超過65.7萬輛的銷售紀錄。特斯拉的車輛還被納入了多個地方政府和一些國有機構的采購清單,中國政府放行,認為特斯拉已經滿足了汽車數據安全標準。

特斯拉在去年12月開始在上海的第二座工廠試生產,這是一座用於組裝大型能源存儲產品“Megapack”的工廠。這座工廠總投資14.5億元人民幣(1.98億美元),年產能超過1萬台。量產預計在2025年第一季度啟動,最初主要麵向出口。

特斯拉似乎也在關注中國的保險市場。2020年,特斯拉曾嚐試進入但未成功。去年7月,公司在北京注冊了一家保險經紀公司。盡管經紀公司不能獨立開發保險產品,但可以與保險公司合作推出定製化的保險服務。

此外,還有特斯拉的類人機器人Optimus。經過重大的技術進展後,這個機器人預計將在今年進入有限生產階段。分析師預計,供應鏈將主要來自中國,並認為在中國組裝也是一種可能性。

馬斯克的其他業務尚未涉足中國,包括SpaceX的衛星互聯網網絡Starlink、The Boring Company的地下隧道項目,以及專注於腦機接口技術的Neuralink。此外,馬斯克的社交媒體平台X在中國被禁。

馬斯克最近表示,他反對基於言論自由理由禁止中國社交媒體應用TikTok,但他抱怨說:“目前TikTok可以在美國運營,而X卻不能在中國運營,這種局麵是不平衡的。”

  馬斯克與中國官員的聯係

馬斯克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關係良好,但中國專家認為雙方主要專注於商業事務。作為前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在推動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政府對特斯拉表現出罕見的歡迎態度。特斯拉獲批以全資形式設立工廠,而無需本地合作夥伴,這是中國首次允許外國汽車公司實現這一點。特斯拉還從2019年至2020年中期,獲得了中國國有銀行約200億元人民幣的低息貸款。

根據特斯拉去年9月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提交文件,公司的一家子公司在2024年4月與中國貸款方簽署了一項貸款協議,額度為200億元人民幣,用於生產支出和融資償還。貸款利率為“由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減去1.18%。”

馬斯克近年來多次高調訪問中國,期間會見了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前外交部長秦剛、商務部和科技部部長以及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他還在2023年底於舊金山的一場晚宴上會見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複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表示:“我認為這些官員與馬斯克的關係,主要是基於對特斯拉在中國投資回報的評估。作為一家全球知名的企業,特斯拉的存在受到中國任何地方政府的歡迎,因為對就業和稅收都有貢獻。”

吳心伯還說,這種關係也“符合中國政府十年來推動和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政策方向”。他是中國外交部政策谘詢委員會的成員。

  特斯拉是中國電動車生態係統的一部分

中國電動車市場的快速增長,使其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滲透率約為50%。特斯拉是這一繁榮的重要推動力。

馬斯克通過引入新技術並培養大量高級技術人員,幫助建立了中國的電動車產業。自上海超級工廠投產以來,已經成為一個繁榮的中國零部件供應商生態係統的核心。這個被稱為特斯拉“四小時供應鏈”的網絡涵蓋了上海周邊的多個城市。

如今,工廠超過95%的供應鏈在中國,本地員工占據了近2萬人的絕大多數。

類似的生態係統隨後在全國範圍內興起,支持了中國本土的電動車製造商。換句話說,從特斯拉獲益的企業如今成為了它的競爭對手。2023年底,比亞迪在全球銷量上超越了特斯拉,而小米SU7的月銷量也在去年超過了特斯拉的Model 3。

此外,特斯拉還從中國進口電動車電池組到美國,以補充其在內華達州的生產。

  中國是否寄希望於馬斯克改善中美關係?

中國學者對馬斯克在特朗普對華政策中可能產生的影響看法不一。

北京智庫“全球化智庫”創始人兼主席王輝耀表示,雖然馬斯克可能在超級大國之間扮演和平使者的角色,但真正能夠產生影響的是美國的商業界集體努力。

美國華盛頓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趙通則認為,馬斯克及其不斷擴大的誌同道合者關係網,可能會在一些對中國至關重要的問題上產生相當大的影響,比如保持對西方技術和資本的準入、防止經濟脫鉤以及淡化地緣政治爭端。

複旦大學的吳心伯說,中國確實希望馬斯克能利用他與特朗普的密切關係,在改善雙邊關係上發揮積極作用。但他認為馬斯克能夠做到的程度高度不確定,因為特朗普團隊內的強硬派也會參與決策。

“馬斯克本人可能在利用他對特朗普的影響力方麵非常謹慎,”吳心伯說。“如果他在與中國相關的問題上對特朗普施壓過多,可能會影響兩人的關係,最終削弱他的影響力。”

  馬斯克與中國的關係是否能夠持久?

在最近北京的一場論壇上,一些知名學者警告不要對馬斯克寄予過高期望。北京大學的王緝思表示:“我們不能將一個人對中國的態度等同於整個美國的政策。”

王緝思還說:“他是否計劃長期在中國投資特斯拉,還是在獲利後離開?據我了解,情況相當複雜。”

除了電動車,馬斯克的許多其他業務,如衛星互聯網和類人機器人,都麵臨中國競爭對手的強大挑戰。SpaceX還因被中國軍事分析人士視為安全威脅而招致尖銳批評。

馬斯克本人去年就警告過,比亞迪和其他中國電動車製造商,將“幾乎擊敗世界上大多數其他汽車公司”。

目前,特斯拉尚未獲得中國監管機構的批準,無法推出全自動駕駛服務。而蔚來、華為和百度等多家中國公司已成功推出了類似的自動駕駛係統。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商業與經濟領域高級顧問兼托管主席斯科特·肯尼迪表示,馬斯克與中國的良好關係建立在特斯拉在中國的運營之上。如果特斯拉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下降,或者Starlink和SpaceX始終無法進入中國市場,那麽馬斯克的立場可能會發生變化。

“某個時刻,”肯尼迪說,“他可能會認為對中國采取更強硬的態度,符合他更大的自身利益。”

查看評論(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