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力挺 特朗普的“火星插星條旗”計劃,有戲嗎?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美國總統特朗普20日在就職儀式上揚言要在任期內實現“星條旗飄揚在火星上”,引起各大媒體的好奇——當前美國“阿爾忒彌斯”載人登月計劃尚麵臨困局,如何能在短短4年內實現更遙遠的載人登火星?

馬斯克力挺 特朗普的“火星插星條旗”計劃,有戲嗎?

老司機認為,特朗普對於載人登火星的想法,其實當真是憋著一口氣的——在特朗普眼裏,是他在第一屆總統任期內親自啟動了“阿爾忒彌斯”載人登月計劃,意圖再現太空領域的“讓美國再次偉大”。但沒有想到的是,該項目在拜登政府手裏竟然舉步維艱,甚至陷入爛尾的困境。再加上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聯合歐洲航天局的火星采樣返回計劃也一樣陷入費用超標、進度延誤的困境,美國媒體猜測,特朗普當真有可能將這兩個“臥龍鳳雛”項目取消,轉而集中資金用於更能展現美國太空雄心的載人登火星項目。

美國“太空”網站稱,特朗普在演講中表示,“我們將追求我們天命所歸的壯誌,把美國宇航員送上火星,在火星上插上星條旗……這也是一個偉大國家的命脈。現在,我們的國家比任何其他國家都更雄心勃勃。沒有哪個國家能像我們一樣。”這番言論也得到參加就職儀式的美國億萬富翁、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首席執行官馬斯克的極力支持,他當場用雙手豎起大拇指,以示讚同之意。



美國“政治”網站稱,特朗普與馬斯克在載人登陸火星的目標上達成高度一致。馬斯克在去年大選期間成為特朗普的主要盟友和政治捐助者,他希望 NASA 放棄重返月球的計劃,轉而直奔火星。去年聖誕節期間,馬斯克在社交媒體X上發帖稱:“NASA‘阿爾忒彌斯’項目效率極低,因為它是一個就業最大化的計劃(指該項目為美國提供了大量工作崗位),而不是一個結果最大化的計劃。我們需要一些全新的東西。”馬斯克呼籲完全跳過登月計劃:“不,我們要直接去火星。月球會讓人分心。”

但現在的問題是,美國真的能在特朗普任內實現“火星插旗”任務嗎?

美國《紐約時報》稱,拋開其他技術細節不談,從時間上看,似乎特朗普的火星登陸計劃並非沒有可能。特朗普沒有具體說明他是要在2029年1月20日,即他在白宮的最後一天之前將美國宇航員送上火星,或者僅是趕在最後期限之前向火星發送載人飛船就可以了。

報道注意到,馬斯克去年9月曾公布了一個相對明確的登陸火星時間表:SpaceX將在2026年向火星發射5艘無人飛船,以測試它們穿過稀薄的火星大氣層並完好無損地到達火星表麵的能力。如果這些無人飛船成功了,那麽首次載人火星飛行將在2028年進行。



火星與地球最遠距離超過4億公裏,最近距離約5500萬公裏,因此選擇合適的時機發射探測器或飛船,可以明顯減少飛行時間。例如2020年10月火星和地球的距離最近,考慮到地球與火星的距離、地球和火星繞太陽公轉的速度以及探測器的飛行速度,火星探測器的最佳發射窗口期通常要提前兩三個月左右。因此在2020年7月內,阿聯酋、中國和美國分別向火星發射了“希望號”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和“毅力”號火星車。

火星與地球的平均會合周期約780天,即26個月左右,在每個會合周期中,這兩顆行星會迎來一次“最接近”。2025年1月是本輪地球與火星會合周期中,兩顆星球距離最近的時候。以此推算,下一次火星與地球位置最近的時候是2027年3月前後,與馬斯克趕在2026年年底的地球與火星轉移窗口期發射無人飛船的計劃基本吻合。但再下一次火星與地球位置最近的時候是將是2029年5月,特朗普想在總統任期看到搭載美國宇航員的飛船向火星發射,飛船需要比最合理時間表提前數月起飛。

至於特朗普想要在總統任期內看到“美國宇航員將星條旗插在火星上”,基本沒有可能了。美國“好奇”號火星探測器於2011年11月26日升空,在火星降落的時間為2012年8月6日,耗時約8個月;“毅力”號火星車於2020年7月30日升空,降落在火星的時間為2021年2月19日,用了7個多月時間;中國天問一號探測器於2020年7月23日升空,進入火星軌道的時間為2021年2月10日,途中也耗費了約7個月(天問一號進入火星軌道後沒有直接降落,而是先環繞火星進行了3個月科學考察)。考慮各方麵因素,如果特朗普想要在總統任期內看到“美國宇航員登陸火星”,載人飛船需要提前近一年時間起飛,將顯著增加宇航員的飛行時間,並帶來飛行路線複雜度的大幅提升,導致任務風險度的不必要增加。

時間表還隻是特朗普“火星插旗”計劃的麻煩之一。目前美國可用於載人火星任務的運載火箭,隻有SpaceX的“星艦”超重型火箭。但該火箭當前還處於前期測試階段,包括在軌加注燃料等核心技術都還沒有驗證,更不要說取得載人飛行的資格認證了。



據介紹,深空探測的載人飛船要求遠遠高於無人探測器。例如宇航員前往火星需要至少7個月的太空旅程,這也意味著“星艦”的生命支持係統必須非常可靠地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回收水並執行其他任務,以保持飛船的宜居性;同時它還需要能夠抵禦深空環境中的強烈宇宙輻射,避免宇航員的身體機能受損。“太空”網站提到,長時間的太空旅行,還可能對獨處飛船內的宇航員心理造成無法預測的影響。

《紐約時報》稱,即便美國宇航員成功登陸火星,回程將需要更多尚未驗證的技術。考慮到地球與火星的會合周期,抵達火星的宇航員需要在火星上停留兩年左右才能返程,因此需要在火星惡劣的環境中保證宇航員至少兩年的生活所需以及返程的必要消耗,很可能必須為此發射多艘“星艦”才能攜帶如此數量眾多的物資。同時NASA還需要對火星表麵展開更多探索,提前選好適合宇航員相對長期駐留的地點。



此外,“星艦”采用甲烷和氧氣作為燃料,返程時必須重新補充。盡管SpaceX大膽設想利用太陽能從火星空氣中提取這些氣體,但相關技術目前仍然處於假設階段,距離工程化實用落地還有很遠的距離。《紐約時報》稱,可以想象,SpaceX在早期階段更可能會派出大批攜帶額外燃料的“星艦”在火星軌道上對返程飛船進行在軌燃料加注,但這些設計會顯著增加任務的複雜性並帶來極大風險。

查看評論(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