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上任三把火,隨著川普昨天正式宣誓就任美國第47屆總統,他的一係列行政令迅速引發關注。其中,華人移民最為關心的是關於出生公民權的問題。
終止出生公民權一直是川普長期以來的政治主張,也是他競選總統時的重要承諾之一。這一政策旨在改變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的解釋,即目前規定任何在美國出生的嬰兒,無論其父母的移民身份如何,都可自動獲得美國公民身份。川普認為,這一製度助長了所謂的“生育旅遊”和非法移民,嚴重損害了美國的國家利益。
川普總統表示:“美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實行這種出生公民權的發達國家。這真是荒謬至極,不過,我們拭目以待,我們認為,這件事有很堅實的法律基礎。其實,某些人幾十年來都想要這樣做。”
事實上,世界上還有其他國家也實施類似的出生地公民權製度,包括加拿大和墨西哥在內的30多個國家,都有某種形式的“出生地主義”或“出生權”政策。
作為針對移民的全麵打擊行動之一,川普於周一簽署了一項行政令,試圖取消部分在美國出生兒童自動獲得公民權的權利。
根據該行政令:
某些在美國出生的兒童將不再自動獲得公民身份,除非這些兒童的父母中(至少)一方為合法永久居民或者美國公民。
該行政令還禁止聯邦機構為這些兒童簽發或認可美國公民身份的證明文件。
這項行政令於30天後正式生效。值得注意的是,該行政令針對的是無證移民子女以及合法持有臨時簽證人士的子女。也就是華人常在美使用的B1/B2,H1/H4,F1/F2等簽證。
首先,華人中的無證移民,就是所謂的非法移民即將出生的孩子,將因此不再享有美國公民身份。
其次,行政令中指的臨時簽證包括許多華人在美常持有的H1B工作簽證和F類學生簽證等。雖然持有這些簽證的人士可以合法居住在美國,但他們的合法身份高度依賴於工作或學習的持續性。一旦失去工作機會或學生身份,他們可能麵臨身份轉換的壓力,甚至不得不離開美國的風險。根據現行法律,即便父母持有臨時身份,在美國出生的孩子仍然能夠自動獲得美國公民身份。然而,如果川普的政策最終獲得法律批準,這些簽證持有者的子女即便出生在美國也將失去獲得公民身份的資格。
此外,受這一政策影響巨大的還有已經形成產業鏈的華人“月子中心”。按照現行法律,外國孕婦持有隻要不涉及簽證欺詐,通過旅遊B簽證來美生孩子是被允許的。然而,如果川普的政策得以實施,“月子中心”或將失去市場,從此難以為繼。
赴美產子華女“天塌了”
《世界日報》報道,川普上任第一天,就簽署了一係列行政令。其中頗具爭議並給華人帶來深遠影響的就是取消出生公民權。一位於今年1月入境美國打算在這裏生孩子的葉子(化名)在聽到該消息表示,“天塌了。”
葉子於1月中旬來到南加州,打算在這裏生孩子。她的預產期是兩個月後,而川普取消出生公民權行政令為30天後,很可能受到該行政令的影響。她說,“天塌了。”葉子表示,本以為能入境成功就“萬事大吉”了,“沒想到整這出。”她說,實在不行就當來旅遊一趟了。
在南加州經營月子中心的李先生表示,該行政令出台後,月子中心的媽媽都有詢問他的看法。李先生說,準媽媽們多少有點焦慮,但是也不很絕對。他說,這些赴美生子的媽媽家庭條件都不差,來美生孩子隻是她們的一個選擇,不是唯一選擇。而且她們來美國一部分原因是看中美國的麻醉醫療水平,並不全因為是孩子的身分。而這裏的寶媽也不太會為了孩子的美國身分提前催產,要根據自身狀況而定,“不會因為政策讓孩子受委屈。”
而川普的這條行政令在社交平台上也炸開了鍋,有的說自己是1月21日預產期,不知道是否來得及,還有寶媽稱預產期是在3月底,“瑟瑟發抖。”大家都群策群力,提出解決辦法。包括有人建議去加拿大生產,有人建議提前剖腹產等。一位持有H1B工作簽證正在備孕的網友表示,感覺H1B才是移民的最底層牛馬,甚至不如非法移民,排期慢、繳稅多,“啥都拿我們開刀。”
對於是否有赴美生子的準媽媽為了趕在行政令生效前提前要求催產或剖腹產,一位南加州的曾為很多赴美產子媽媽接生的醫師表示,“對不起,這個事情太敏感了,我們沒有辦法回答。”
不過南加州生殖診所Ember Fertility
Center運營總監張敏毅介紹,孩子若是36周,在醫學上還沒有足月,這時沒有特別原因要求醫生剖腹產生孩子,醫師一般不會同意。但是若39周,非常接近40周的時候,向醫生提剖腹產或催產,醫生則有可能接受。
截止到發稿為止,周一晚間,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已經牽頭多家組織提起訴訟,對川普的行政令提出挑戰。美國22個州的州檢察長21日也對結束出生公民權行政令提告。
先不說該行政令會不會通過,此話題在華人社區已經被熱炒,大家觀點各異。
甚至還有已經入境的網友詢問,下一步是走是留?
還有人打趣說,我感覺加拿大又可以了。
當然也有網友指出該行政令能不能成還需討論。
法律專家普遍認為可能性極小,尤其通過行政令幾乎不可能實現。
公民條款是美國憲法的一部分,其保障難以被行政命令或普通立法取代。而黃錦書案的判例為移民子女的出生公民權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依據。
雖然川普的行政令可能引發法律爭議,甚至在極端情況下促使最高法院重新審視《第十四修正案》,但全麵顛覆出生公民權的可能性依然很低。
此外,修正憲法需要極高的政治支持,而這一問題對大多數人來說過於邊緣化,很難獲得廣泛認可。
川普政府的行政令更像是一種長期策略,試圖通過法律挑戰影響對出生公民權的解讀。然而,即使白宮積極推動,徹底重塑這一法律框架仍難以實現。
[什麽是出生公民權的背景介紹]
當川普及其盟友提到出生公民權時,通常指的是法律原則 jus
soli,即“土地權”。它允許幾乎所有在美國出生的人自動獲得公民身份。
這一概念源於英國普通法,幾世紀前規定出生在英格蘭的人是自然臣民。然而,美國的出生公民權不限於白人,而是通過《第十四修正案》擴展到所有人。1857年,最高法院裁定非裔奴隸的後代不能成為公民。為糾正這一不公,美國在十多年後通過了《第十四修正案》。其中的“公民條款”寫道:“凡在美國出生或歸化於美國,並受其管轄的人,均為美國公民及其居住州的公民。”這一條款成為現代出生公民權的法律基礎。
《第十四修正案》通過時,美國正經曆排華浪潮。國會立法嚴格限製中國移民,並使在美華工生活艱難。
黃錦書(Wong Kim Ark)在舊金山出生,父母是華人移民。他曾赴中國探親,返美時被拒入境,理由是他不是美國公民。
然而,1898年最高法院的判決支持黃錦書的公民身份,盡管他的父母無法入籍。這一具有裏程碑意義的判例奠定了出生公民權的法律基礎,並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