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邊密集出現"爆爆珠" 多地提醒:不要下水!不要撿!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近段時間,廣東深圳灣公園附近的海水中突然出現大片褐色物質,這到底是什麽東西呢?

記者來到深圳灣公園的海風運動公園看到,這一海域出現了大量類似“爆爆珠”的氣泡狀懸浮物,不少懸浮物還被海浪衝上了沙灘。

海邊密集出現"爆爆珠" 多地提醒:不要下水!不要撿!

谘詢得知,水中這些聚集的褐色物質是一種名為“球形棕囊藻”藻類暴發增長所致。

深圳市市政工程谘詢中心顧問熊楊解釋,每年到這個季節都會有赤潮,藻類暴發以後,它可能對海洋的水體裏麵的含氧量會有些影響,因為它過度生長會消耗掉一些氧氣,對我們海水裏的一些生物會有一定影響。

像“爆爆珠”的藻類如何形成?

中國科學院大亞灣海洋生物綜合實驗站站長李剛介紹,赤潮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藻類在適合其生長的環境中大量繁殖,就會出現成片海域看到這種藻類的現象。而引起華南地區海邊赤潮的藻類是球形棕囊藻,這種藻類以褐色為主,當其成片在海裏出現,人們就會看到海水略微發褐色,這就是大家所謂的赤潮。在科學上,科研人員們稱之為“藻華”現象。



此次出現的赤潮現象會持續多久?

那麽此次在華南沿海出現的赤潮現象,還會持續多久呢?專家表示,從目前情況看,預計赤潮的持續時間不會太長。

李剛:區域的赤潮現象,有時候持續一周,或者是兩周。有些如果今天它已經暴發了,第二天其他因素,天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它可能很快就會消失了。這個區域一旦出現了你看到的赤潮,估計一周之內它肯定會消失了,因為你看到了之後,它已經接近於達到赤潮的頂峰了。



形成此類現象的藻類家族

還有哪些成員?

除此次酷似“爆爆珠”的球形棕囊藻外,形成此類現象的藻類家族還有不少成員。比如“藍眼淚”現象,其實也屬於赤潮的一種。高密度的夜光藻隨著風浪聚集,在夜間受到擾動刺激時,儲存在體內的大量熒光素在熒光酶的氧化下,迅速發生反應,將大部分能量轉換成藍色熒光,形成如夢似幻的景象,一般出現在每年3月至10月,尤其是在春末夏初之際。

藻類除了能在水裏形成奇特景觀,在雪中也有。此前,南極就曾多次出現過粉紅色的“西瓜雪”現象,這其實就是雪中的極地雪藻在相對溫暖的環境中迅速生長,其體內含有蝦青素防止紫外線輻射,所以呈現出紅色。

赤潮會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

那麽出現赤潮到底會不會對人體有害呢?

廣州生態環境局表示,近期出現的球形棕囊藻赤潮對人類沒有直接危害,主要是對魚類養殖的影響,過敏體質的人群在遊泳、嬉戲中如接觸到球形棕囊藻及其釋放的有害物質,可能引起皮膚過敏、瘙癢等不適症狀,對人體的皮膚健康造成損害。

提醒市民,球形棕囊藻赤潮暴發期間,應減少親水活動,避免帶來身體不適。

珠海市海洋發展局提醒,發現疑似赤潮現象,應及時報告海洋發展部門或生態環境部門。藻類可能攜帶很多肉眼無法看見的病菌,容易造成感染或引發過敏等身體不適症狀。提醒市民請勿在赤潮發生區域進行捕撈、遊泳等活動,市民如在海邊發現囊體,尤其是破碎狀態的囊體,或者發現海麵出現泡沫,請不要下水或垂釣。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