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內部尋找突破口,形成一個鼓勵檢舉食品安全亂象的社會機製,或許是一種問題的解法
近日,有視頻顯示,江西新餘一學校食堂員工腳踩食材,網友質疑該校食品衛生問題。當晚,新餘市渝水區教體局發布情況通報,稱視頻內容屬實,並對食堂工作人員簡某某作辭退處理,對學校校長劉某和總務處主任付某某作免職處理,後續將根據調查情況依法依規對相關責任人員作進一步處理。
應當說,這個處理是迅速有力的。在事件發生後,相關部門迅速介入,不拖泥帶水,直接將校長和總務處主任免職,這個堅決的態度值得肯定。
從相關部門的表態看,事件尚未就此結束,還有待進一步調查,這也是必要之舉。腳踩食材的畫麵實在過於刺激眼球,這一現象究竟為何出現?影響範圍有多大?是否暴露監督機製的短板?這些也都需要進一步梳理。
就在幾個月前的2024年9月,當地曾發布通報稱,2024年以來,新餘市場監管局在校園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中,共出動執法人員320餘人次,檢查學校食堂150餘家次,排查各類問題隱患110餘個,均督促整改到位。
現在回頭看,經過整治之後的校園食品恐怕依然存在盲點,整治行動依然有持續加壓的必要。不過也不難想象,不同於各種元素指標,“腳踩食材”是一種行為,當檢查到來之際自然會收斂,這客觀上也給問題的發現帶來了困難。
校園食品如何監督,確實是一個治理難點。近年來,校園食品衛生出現了不少牽動輿論的新聞。在這個大背景下,如何進一步完善監督一直備受社會探討。
這起案例或許提供了一個思路——事件的曝光源自一段爆料視頻,人們並不太清楚拍攝者的身份,但這確實是一個近距離的拍攝。無論是現場拍攝,還是監控視頻,也部分說明爆料者很有可能和食堂有一定的聯係,對其中亂象有所掌握。
那麽,從完善監管的角度看,是否可以激活“吹哨人”製度?即鼓勵學生、家長、公眾以及校園食品鏈條上的工作人員,通過種種渠道去揭發問題。可以想象,像“腳踩食材”這種問題,如果不是被偶然曝光,常規檢查頗難發現。那麽從內部尋找突破口,形成一個鼓勵檢舉食品安全亂象的社會機製,或許是一種問題的解法。
已經有些地方在嚐試。比如此前,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在其官網發布《關於對“校園餐”重大違法行為舉報獎勵的公告》,為進一步加強校園食品安全監管,鼓勵社會公眾主動參與監督,及時發現和有效控製“校園餐”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將各地的舉報郵箱、電話予以公告。此外,貴州德江縣、甘肅夏河縣、海南昌江縣等地,均發布了對“校園餐”違法行為舉報獎勵的公告。
由此可見,獎勵舉報有漸成共識的趨勢。某種程度上,校園食品涉及的鏈條長、關節眾多,監管力量的全方位、全天候覆蓋本身就是個挑戰。那麽發動廣大的公眾對其進行監督,也不失為一個現實的辦法。
如果再有所獎勵,那麽可能就會有更多像新餘這起案例裏的拍攝者、曝光者站出來,給種種違規亂象當頭一擊,倒逼校園食品的從業者緊繃神經,不敢有絲毫懈怠,真正確保學生吃得健康、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