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停滯不前,央行暫停買入國債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在中國央行決定停止購買國債不到一周前,它曾表示將努力為經濟增長提供充足的資金。

中國央行周五表示,已暫停買入國債,這是中國經濟停滯不前的一個顯著跡象。

中國央行采取的意外行動旨在阻止近期的一種趨勢,即投資者轉向購買國債,而回避股票和房地產等風險較高資產。這一轉變已使中國的長期利率降至曆史最低水平。

停止購買國債的決定尤為不同尋常,因為出於對通脹的擔憂,最近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利率都在上升。對中國經濟的擔憂恰恰相反:長期低通脹是經濟停滯的標誌。

在中國,隨著房價和股市急劇下跌,許多公眾失去了信心。盡管利息微薄,但為了安全起見,許多家庭還是將創紀錄的巨額資金存入了中國的國有商業銀行。

反過來,銀行也苦於難以將這些存款貸給企業。許多公司對經濟持悲觀態度,不願借貸。銀行受困於不斷攀升的存款,於是將資金投資於債券。

這推高了國債的價格,從而降低了國債的利息。

通過暫時停止購買國債,央行消除了國債需求的一個來源。這可能會減緩其價格的上漲和利率的下降。

央行表示:“後續將視國債市場供求狀況擇機恢複。”

中國人民銀行的這一決定值得注意,因為麵臨增長疲軟的央行通常會購買國債,向經濟注入資金。這正是美聯儲在16年前的全球金融危機和近期其他金融動蕩中的做法。

中國人民銀行在六天前表示,將為經濟增長提供充足的資金。它在1月4日表示,中國將“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為經濟穩定增長創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主任伍人英表示:“說到矛盾的信號——在做出上周的宣布後,我們肯定沒有預料到會有今天這樣的舉動。”

對於麵臨通貨緊縮(價格普遍下跌)的經濟體來說,央行大力購買國債是一種標準的政策處方。

去年,中國居民消費價格僅上漲了0.1%。工廠的批發價格下降了2%以上。出口價格跌幅高達8%。

盡管有跡象表明經濟活動停滯不前,但中國決策者擔心國債價格上漲過快。通過停止購買國債,中國政府正試圖防止出現泡沫。如果以後國債價格下跌,商業銀行可能會蒙受損失。

停止購買國債和抑製利率下降也有助於央行阻止最近人民幣對美元的貶值。中國和美國利率之間的巨大差距促使中國的公司和家庭拋售人民幣,購買美元。

這壓低了人民幣的價值,尤其是在中國大陸以外監管較少的貿易中。人民幣的疲軟使中國的出口產品在全球市場上更具競爭力,從而導致巨額貿易順差。

中國股市投資者對央行此舉的反應並不熱烈。滬深300指數下跌超過1%。在香港,恒生指數下跌約0.8%。自新年以來,這兩個指數都下跌了約5%,表現遜於其他主要市場。

中國領導人一直宣稱,他們準備通過增加公共開支來幫助刺激消費和物價。本周,他們擴大了一項旨在刺激消費者以舊換新的汽車和家電補貼計劃。雖然這些努力促進了消費,但投資者和經濟學家表示,中國政府必須采取更重大的財政舉措。

世界銀行和中國境內外大學的經濟學家都認為,中國應通過增加國家養老金和加強醫療係統來擴大社會安全網。

財政部副部長廖岷在周五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計劃提高今年的財政赤字率,但沒有說明提高多少。“財政政策將切實加大力度,為經濟保駕護航,”他說,並重申了政府的現有立場。

中國領導人一直對增加借貸持謹慎態度。中國的總體債務(主要是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的借款)相對於經濟規模而言已經高於美國。

中國領導層還一直致力於投資該國龐大的、已經是世界第一的製造業,以及大規模的軍事建設。

查看評論(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