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中心(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C3S)星期五(1月10日)證實,2024年是世界首次達到全年均溫較前工業時期超出1.5°C的裏程碑,也是現代人類從未經曆的氣溫水平。該機構指出,氣候變化正將地球氣溫推向現代人類從未經曆過的高點。2024年全球升溫首超1.5°C界線 科學家稱嚴重警訊 https://t.co/ZDTgs3JXRx
— 美國之音中文網 (@VOAChinese) January 10, 2025
C3S表示,2024年的全球均溫比1850至1900年的 “前工業時期”高出1.6°C。“前工業時期”是指人類大規模燃燒排放二氧化碳的化石燃料之前的時期。
C3S主任卡洛斯‧布昂坦波(Carlo Buontempo)表示,2024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每月均溫幾乎都打破曆史紀錄。此外,過去10年的每一年都名列史上最熱的前10名排行榜。
盡管科學家預計2025年不會再創新高,但英國氣象局(Met Office)預測,2025年仍將躋身史上最熱的前三名。英國氣象局也證實,2024年的均溫應已超越1.5°C的重大門檻,達到1.53°C,略低於C3S的估算。美國科學家也將於星期五發布2024年的氣候數據。
2024年的均溫首次達到裏程碑,並不代表地球已永久突破2015年《巴黎協議》中的1.5°C暖化門檻,因為這個門檻是以10年均溫來計算。但布昂坦波指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仍不斷上升,表示地球正非常危險地向這個門檻接近,除非各國迅速減排,避免地球進一步升溫至災難性水平。
全球極端天氣事件已激增 遍及各大洲
科學家認為,氣候在超越某個臨界點後,恐將發生無法預測的變化。當前人為引起的氣候變化已經導致幹旱、風暴、洪水和熱浪更頻繁且更強烈,影響遍及全球各大洲。
本周加州的野火已導致數人喪生,摧毀了數千棟建築;2024年,沙特的極端高溫導致1300名朝聖者喪生;尼泊爾、蘇丹和西班牙都發生罕見洪災。
海洋是重要的氣候調節器,吸收了90%的溫室氣體過量熱能,然而2024年海洋溫度達到創紀錄的高位,對珊瑚礁與海洋生物造成壓力,也是極端天氣的成因之一。
氣候變化也加劇了風暴和暴雨的規模。由於海洋溫度升高,蒸發的水汽也增加,而大氣溫度升高又會留住更多水汽,導致降雨更強烈,令人難以忍受的濕熱也增加。2024年,地球大氣中的水汽量也創下了曆史新高。
然而,即使這些災害形成的代價不斷攀升,部分國家投入減排的意願卻逐漸降低。美國候任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將於1月20日上任,他曾稱氣候變化是“一場騙局”。全球科學界普遍認為氣候變化是人為造成,若不解決將引發嚴重後果。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的數據,2024年在美國造成單次逾10億美元損失的氣候與天氣災害共有24起,包括颶風米爾頓(Milton)與海倫(Helene)。
C3S 表示,2024年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也創下新高,達到422ppm。
各國對減排措施仍無共識
德國波茨坦氣候變化衝擊研究所(Potsdam Institute for Climate Impact Research)專家約翰·洛克斯特羅姆(Johan Rockstrom)表示,全年均溫較前工業時期超出1.5°C是“嚴重警訊”。
他說:“我們現在已初嚐1.5°C世界的滋味,它讓人類和全球經濟承受了前所未有的痛苦與龐大代價」。
科學家指出,2023年開始的暖化厄爾尼諾(El Nino)現象,助長了之後的高溫記錄,但該現象已在2024年初結束。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去年12月表示,即使接下來出現相反的拉尼娜(La Nina)現象,也將過於 “微弱且短暫”,不足以對降溫產生太大影響。
C3S氣候中心主任布昂坦波說:各國仍有機會迅速減排,避免進一步升溫至災難性水平,“未來掌握在我們手中——迅速果斷的行動仍可改變未來氣候的軌跡” 。
然而,各國在2023年聯合國峰會上雖然同意逐步放棄化石燃料,但在去年11月舉行的會議中,對如何更深入削減碳排放幾乎沒有取得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