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2024年全球升溫首超1.5°C界線 科學家稱嚴重警訊

2024年全球升溫首超1.5°C界線 科學家稱嚴重警訊

文章來源: VOA美國之音 於 2025-01-10 10:21:59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2024年全球升溫首超1.5°C界線 科學家稱嚴重警訊 https://t.co/ZDTgs3JXRx

— 美國之音中文網 (@VOAChinese) January 10, 2025
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中心(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C3S)星期五(1月10日)證實,2024年是世界首次達到全年均溫較前工業時期超出1.5°C的裏程碑,也是現代人類從未經曆的氣溫水平。該機構指出,氣候變化正將地球氣溫推向現代人類從未經曆過的高點。

C3S表示,2024年的全球均溫比1850至1900年的 “前工業時期”高出1.6°C。“前工業時期”是指人類大規模燃燒排放二氧化碳的化石燃料之前的時期。

C3S主任卡洛斯‧布昂坦波(Carlo Buontempo)表示,2024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每月均溫幾乎都打破曆史紀錄。此外,過去10年的每一年都名列史上最熱的前10名排行榜。

盡管科學家預計2025年不會再創新高,但英國氣象局(Met Office)預測,2025年仍將躋身史上最熱的前三名。英國氣象局也證實,2024年的均溫應已超越1.5°C的重大門檻,達到1.53°C,略低於C3S的估算。美國科學家也將於星期五發布2024年的氣候數據。

2024年的均溫首次達到裏程碑,並不代表地球已永久突破2015年《巴黎協議》中的1.5°C暖化門檻,因為這個門檻是以10年均溫來計算。但布昂坦波指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仍不斷上升,表示地球正非常危險地向這個門檻接近,除非各國迅速減排,避免地球進一步升溫至災難性水平。

全球極端天氣事件已激增 遍及各大洲

科學家認為,氣候在超越某個臨界點後,恐將發生無法預測的變化。當前人為引起的氣候變化已經導致幹旱、風暴、洪水和熱浪更頻繁且更強烈,影響遍及全球各大洲。

本周加州的野火已導致數人喪生,摧毀了數千棟建築;2024年,沙特的極端高溫導致1300名朝聖者喪生;尼泊爾、蘇丹和西班牙都發生罕見洪災。

海洋是重要的氣候調節器,吸收了90%的溫室氣體過量熱能,然而2024年海洋溫度達到創紀錄的高位,對珊瑚礁與海洋生物造成壓力,也是極端天氣的成因之一。

氣候變化也加劇了風暴和暴雨的規模。由於海洋溫度升高,蒸發的水汽也增加,而大氣溫度升高又會留住更多水汽,導致降雨更強烈,令人難以忍受的濕熱也增加。2024年,地球大氣中的水汽量也創下了曆史新高。

然而,即使這些災害形成的代價不斷攀升,部分國家投入減排的意願卻逐漸降低。美國候任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將於1月20日上任,他曾稱氣候變化是“一場騙局”。全球科學界普遍認為氣候變化是人為造成,若不解決將引發嚴重後果。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的數據,2024年在美國造成單次逾10億美元損失的氣候與天氣災害共有24起,包括颶風米爾頓(Milton)與海倫(Helene)。

C3S 表示,2024年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也創下新高,達到422ppm。

各國對減排措施仍無共識

德國波茨坦氣候變化衝擊研究所(Potsdam Institute for Climate Impact Research)專家約翰·洛克斯特羅姆(Johan Rockstrom)表示,全年均溫較前工業時期超出1.5°C是“嚴重警訊”。

他說:“我們現在已初嚐1.5°C世界的滋味,它讓人類和全球經濟承受了前所未有的痛苦與龐大代價」。

科學家指出,2023年開始的暖化厄爾尼諾(El Nino)現象,助長了之後的高溫記錄,但該現象已在2024年初結束。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去年12月表示,即使接下來出現相反的拉尼娜(La Nina)現象,也將過於 “微弱且短暫”,不足以對降溫產生太大影響。

C3S氣候中心主任布昂坦波說:各國仍有機會迅速減排,避免進一步升溫至災難性水平,“未來掌握在我們手中——迅速果斷的行動仍可改變未來氣候的軌跡” 。

然而,各國在2023年聯合國峰會上雖然同意逐步放棄化石燃料,但在去年11月舉行的會議中,對如何更深入削減碳排放幾乎沒有取得進展。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8)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中國祭"旅遊警示",日本女議員呼籲反製!
2.7萬億資金,33萬名賭客,他的貪婪到頭了
“全職兒女”,是新型“啃老”?
中國飛日航班櫃台現人龍 遊客喊“政治與我無關”
少林寺原住持釋永信被正式批捕 罪名是…




24小時討論排行

反擊日本,中國輿論掀“琉球地位未定論”
高市內閣罕見支持率持續高漲 中國恐錯估高市韌性
中國承諾跳票 采購美大豆不到3% 美農民撐不下去了
反差強烈 日動畫《鬼滅之刃》中國票房3天飆破3億
紐約深夜爆仇亞群毆:一群人狂喊“我討厭亞洲人”
“太子集團”天價比特幣,被美國“黑吃黑”?
決裂後川普窮追猛打 格林:體會到愛潑斯坦案受害者的恐懼
成“重點獵物”?FBI警告:在美國講中文者小心
曾經轟動世界的七胞胎 如今28歲 各自開啟不同人生
中國對日本發出留學預警!指"治安形勢不佳"風險上升
曝17歲少女多次進出普京官邸 百萬英鎊豪宅當分手費
大家都在省!留學生“剩飯盲盒”硬撐生活 $40吃一周
特朗普私下重點討論的不是毒品 而是馬杜羅的命運和石油
中國海警在釣魚島周邊巡航,當局警告國民避免前往日本
中國街頭的女性外賣騎手 正以驚人的速度暴增
成本15元卻賣4.7萬 美陸軍部長批軍火商坑自家人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2024年全球升溫首超1.5°C界線 科學家稱嚴重警訊

VOA美國之音 2025-01-10 10:21:59

2024年全球升溫首超1.5°C界線 科學家稱嚴重警訊 https://t.co/ZDTgs3JXRx

— 美國之音中文網 (@VOAChinese) January 10, 2025
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中心(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C3S)星期五(1月10日)證實,2024年是世界首次達到全年均溫較前工業時期超出1.5°C的裏程碑,也是現代人類從未經曆的氣溫水平。該機構指出,氣候變化正將地球氣溫推向現代人類從未經曆過的高點。

C3S表示,2024年的全球均溫比1850至1900年的 “前工業時期”高出1.6°C。“前工業時期”是指人類大規模燃燒排放二氧化碳的化石燃料之前的時期。

C3S主任卡洛斯‧布昂坦波(Carlo Buontempo)表示,2024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每月均溫幾乎都打破曆史紀錄。此外,過去10年的每一年都名列史上最熱的前10名排行榜。

盡管科學家預計2025年不會再創新高,但英國氣象局(Met Office)預測,2025年仍將躋身史上最熱的前三名。英國氣象局也證實,2024年的均溫應已超越1.5°C的重大門檻,達到1.53°C,略低於C3S的估算。美國科學家也將於星期五發布2024年的氣候數據。

2024年的均溫首次達到裏程碑,並不代表地球已永久突破2015年《巴黎協議》中的1.5°C暖化門檻,因為這個門檻是以10年均溫來計算。但布昂坦波指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仍不斷上升,表示地球正非常危險地向這個門檻接近,除非各國迅速減排,避免地球進一步升溫至災難性水平。

全球極端天氣事件已激增 遍及各大洲

科學家認為,氣候在超越某個臨界點後,恐將發生無法預測的變化。當前人為引起的氣候變化已經導致幹旱、風暴、洪水和熱浪更頻繁且更強烈,影響遍及全球各大洲。

本周加州的野火已導致數人喪生,摧毀了數千棟建築;2024年,沙特的極端高溫導致1300名朝聖者喪生;尼泊爾、蘇丹和西班牙都發生罕見洪災。

海洋是重要的氣候調節器,吸收了90%的溫室氣體過量熱能,然而2024年海洋溫度達到創紀錄的高位,對珊瑚礁與海洋生物造成壓力,也是極端天氣的成因之一。

氣候變化也加劇了風暴和暴雨的規模。由於海洋溫度升高,蒸發的水汽也增加,而大氣溫度升高又會留住更多水汽,導致降雨更強烈,令人難以忍受的濕熱也增加。2024年,地球大氣中的水汽量也創下了曆史新高。

然而,即使這些災害形成的代價不斷攀升,部分國家投入減排的意願卻逐漸降低。美國候任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將於1月20日上任,他曾稱氣候變化是“一場騙局”。全球科學界普遍認為氣候變化是人為造成,若不解決將引發嚴重後果。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的數據,2024年在美國造成單次逾10億美元損失的氣候與天氣災害共有24起,包括颶風米爾頓(Milton)與海倫(Helene)。

C3S 表示,2024年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也創下新高,達到422ppm。

各國對減排措施仍無共識

德國波茨坦氣候變化衝擊研究所(Potsdam Institute for Climate Impact Research)專家約翰·洛克斯特羅姆(Johan Rockstrom)表示,全年均溫較前工業時期超出1.5°C是“嚴重警訊”。

他說:“我們現在已初嚐1.5°C世界的滋味,它讓人類和全球經濟承受了前所未有的痛苦與龐大代價」。

科學家指出,2023年開始的暖化厄爾尼諾(El Nino)現象,助長了之後的高溫記錄,但該現象已在2024年初結束。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去年12月表示,即使接下來出現相反的拉尼娜(La Nina)現象,也將過於 “微弱且短暫”,不足以對降溫產生太大影響。

C3S氣候中心主任布昂坦波說:各國仍有機會迅速減排,避免進一步升溫至災難性水平,“未來掌握在我們手中——迅速果斷的行動仍可改變未來氣候的軌跡” 。

然而,各國在2023年聯合國峰會上雖然同意逐步放棄化石燃料,但在去年11月舉行的會議中,對如何更深入削減碳排放幾乎沒有取得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