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聽到人們警告說,喝酒、濃茶是胃病的罪魁禍首,不少人也常常因此而避免飲酒和濃茶。
但實際上,從我在醫院多年的工作經驗來看,真正對胃傷害最大的,不是這些大家都知道的因素,而是一些我們日常生活中,幾乎每個人都不自覺地做著的習慣。
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這些習慣都或多或少地對胃造成了長期的負擔,而這種負擔,往往最終會導致一些嚴重的胃部問題。
我想在這裏告訴大家的是,胃的健康其實比我們想象的更脆弱,有些日常生活中的小細節,可能比喝酒和濃茶更能影響胃的健康,接下來我們就聊聊,具體是哪些習慣。
常吃夜宵
在我的診所裏,經常接到一些患者的谘詢,尤其是一些年輕人,常常會抱怨說自己胃不好,胃痛、胃脹,甚至晚上睡不著覺,這些患者多數都有一個共同點:常常吃夜宵。
我清楚地記得,一位年輕的上班族女性,年齡不大,卻總是飽受胃痛困擾,她告訴我,每天晚上工作到很晚,回家後總會吃點宵夜,尤其是辛辣的食物。
剛開始她並沒有把這些行為和胃痛聯係起來,直到胃部的不適越來越嚴重,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夜宵,尤其是吃得過晚,吃得過重,對胃的傷害可想而知,正常情況下,胃的消化功能是受生物鍾控製的。
到了晚上,胃的消化能力會下降,胃酸分泌減少,胃壁的保護膜也逐漸變得脆弱。
如果我們這個時候還給胃大量的食物,尤其是辛辣、油膩的食物,胃就不得不加班加點地工作,進行消化,這時胃的黏膜就容易受到胃酸的侵蝕,導致胃部不適、胃炎等問題。
如果長時間吃夜宵,尤其是在晚上攝入重油、重辣、難以消化的食物,胃的健康就像是處於一種被逼迫的狀態。
胃酸過多,胃壁得不到足夠的休息和保護,時間一長,胃黏膜就容易被破壞,進而形成胃潰瘍、胃炎等症狀。
而這些胃病往往在不經意間加劇,若不及時控製,甚至可能演變為更嚴重的胃部疾病,晚餐得吃得早、吃得清淡,避免晚餐後再進食,這才是對胃的最大保護。
不吃早飯
每天的第一頓飯,對胃的健康至關重要,多年的臨床經驗讓我深刻意識到,不吃早飯的人,胃部問題更容易出現。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胃在晚上處於空閑狀態,直到早上才會開始工作,若早上不吃東西,胃就隻能處於“空窗期”太久。
這個空窗期太長,胃液會對胃壁產生一定的腐蝕作用,因為胃液的分泌並沒有受到食物的抑製,這時,胃部長期處於“空腹”狀態,就會對胃黏膜造成慢性損傷。
我曾遇到過一位患者,他年紀輕輕,卻已經患上了慢性胃炎,經過詳細詢問,他告訴我,自己每天早上都不吃早飯,因為早上總是趕時間,不喜歡吃東西。
而且,他認為自己體重有些過重,不吃早飯可以減肥,結果,這個不吃早飯的習慣,導致他的胃部始終處於空腹狀態,胃酸分泌過多,久而久之,胃黏膜受損,形成了慢性胃炎。
胃是一個非常“講究規律”的器官,它需要每天按時按量地進食,才能有序地消化和分泌胃液,而不吃早飯,不僅讓胃長時間處於空閑狀態,還會導致胃酸分泌紊亂。
對於胃來說,空腹過長就像是讓它做了一場高強度的勞動,長期如此,不僅增加了胃病的風險,還可能影響食欲,導致消化不良等一係列問題。
想要改善,就每天按時吃早飯,尤其要注意避免過於油膩和辛辣的食物,保持胃部的平衡狀態。
吃東西狼吞虎咽
“狼吞虎咽”是許多人不自覺的飲食習慣,尤其是在工作忙碌或者心情焦慮時,我們往往吃得很快,甚至不注意食物的溫度、咀嚼的次數。
而這種飲食方式對胃的傷害非常大,吃飯的速度過快,意味著食物沒有得到充分的咀嚼,胃就得承擔額外的消化壓力。
吃東西的時候啊,咱們的胃得慢慢來適應食物的到來,要是咱們狼吞虎咽的,胃裏麵的酸液就來不及調整,結果可能就是胃裏脹脹的,或者隱隱作痛,這樣就會感覺不太舒服。
我記得有一個患者,年紀不大,但總是抱怨胃部不適,吃什麽都覺得胃脹,經過詳細詢問,我才發現她常常在工作間隙快速吃飯,甚至經常一邊吃飯一邊看手機。
長時間這種“狼吞虎咽”的吃飯方式,導致她的胃部經常處於壓力過大的狀態。
更嚴重的是,她的胃部因此而缺乏正常的休息和調節,久而久之,胃黏膜變得脆弱,容易出現胃痛、胃酸過多等問題。
我們吃飯時要放慢速度,細嚼慢咽,讓食物和胃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吃飯不僅僅是為了填飽肚子,更是為了讓胃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複。
胃病的發生並不是某種特定的食物或飲品引起的,而是由一些長期不良的生活習慣積累而來。
常吃夜宵、不吃早飯、狼吞虎咽,這些行為可能看似不起眼,但卻是傷害胃的“隱形殺手”。
因此,我們不僅要關注飲食的選擇,更要注意飲食的方式和時間,給胃充足的休息時間,保持規律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希望大家能夠從這些日常的小細節開始,保護好自己的胃,避免胃病的困擾。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若身體不適,請及時谘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