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綠燈”執政聯盟破裂後,本周德國總理朔爾茨“如願”在信任投票中失利,解鎖“提前大選”條件。極右翼政黨德國選擇黨(AfD)雖民調領先,位居第二,但遭到德國傳統主流政黨排擠。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路透社等21日報道,當地時間周五,美國億萬富翁、特朗普任命的政府效率部負責人埃隆·馬斯克,在社媒平台X上公開表示了對德國選擇黨的支持。
“隻有德國選擇黨才能拯救德國”,他寫道。德國選擇黨領袖、該黨推舉的德國總理候選人愛麗絲·魏德爾(Alice
Weidel)在一小時後回應表示,“是的!你說得對極了。”
綜合衛報等報道,德國政府在周五的例行記者會上拒絕對馬斯克的言論發表評價。朔爾茨則間接回應稱,“德國有言論自由,也適用於千萬富翁”。
德國選擇黨領袖愛麗絲·魏德爾發視頻回應馬斯克
據《紐約時報》報道,早在去年批評德國政府處理非法移民問題時,馬斯克就曾表示過對德國選擇黨的支持,其在反移民方麵的看法與德國選擇黨的主張類似。
今年早些時候,馬斯克為德國選擇黨遭到排擠打壓“鳴不平”。他在X上寫道:“為什麽有些人對德國選擇黨如此反感?他們一直在拿‘極右翼’說事,但我讀到的該黨政策綱領聽起來並不極端。”
報道稱,馬斯克這回發布的帖文是對德國極右翼人士納奧米·塞伯特(Naomi Seibt)的回應。
後者日前發布了一則視頻,嚴厲批評了在民調中領跑的德國總理候選人、基民盟主席默茨反對德國應效仿馬斯克和阿根廷總統米萊尋求國家改革的看法。對於默茨拒絕與選擇黨結盟,她也予以抨擊。
在誇讚馬斯克“說得對”不久後,魏德爾特地錄製了一段視頻再次回應道,“德國選擇黨的確是我們國家的唯一選擇,也是我們最後的選擇。”她還祝福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和馬斯克在即將到來的任期內能一切順利,並向美國人民致以雙旦祝賀。
《紐約時報》還提到,這不是馬斯克第一次對反移民立場的歐洲政客或政黨發表看法。他公開支持過持相同立場的意大利總理梅洛尼和英國右翼“改革黨”。
就在本周,改革黨領袖奈傑爾·法拉奇(Nigel
Farage)前往海湖莊園與馬斯克會麵。法拉奇隨後宣稱馬斯克正在“認真考慮”對其政黨捐款的意向,以幫助改革黨挑戰工黨和保守黨。而這引起英國首相、工黨領導人斯塔默的不滿,趕忙一個電話打到特朗普那兒“告狀”。
馬斯克的X
不到兩天的功夫,馬斯克又把“手”伸向了德國。當地時間周五,德國政府一名發言人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已經注意到了馬斯克的相關貼文,但拒絕發表評論。
在柏林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朔爾茨也間接回應了馬斯克的帖文。他說:“我們這裏有言論自由。這也適用於千萬富翁。言論自由也意味著你可以說一些不正確的話、不好的政治建議。”
德國衛生部長卡爾·勞特巴赫(Karl Lauterbach)則措辭嚴厲地指責馬斯克幹預德國選舉“有失體麵而且有很大的問題”。
他還呼籲當局“密切關注X的動向”。勞特巴赫稱,X平台正越來越多地被用來傳播馬斯克的政治立場和目標,這令人非常不安。
馬斯克為德國選擇黨公開站台,正值德國提前大選之際。
在當地時間16日舉行的德國聯邦議院信任投票中,德國總理朔爾茨未能獲得多數議員支持。依據德國聯邦《基本法》,朔爾茨將建議總統解散聯邦議院,並提前舉行大選。
根據此前社民黨、綠黨以及最大在野黨基督教民主聯盟(基民盟)的協商結果,新一屆聯邦議院選舉預計將於明年2月23日舉行。而在新一任政府就職前,朔爾茨將繼續履行總理職責,德國聯邦議院也不會完全停擺,仍然將繼續履行既有的立法流程。
一般情況下,在德國聯邦議院選舉中獲得最多議席的黨派所推舉的人選將出任新一屆政府總理。目前,德國4個政黨推出了總理候選人,分別是社民黨的朔爾茨、基民盟主席默茨、來自綠黨的現任副總理哈貝克、德國選擇黨主席魏德爾。
德國福沙輿論調查所10日發布的最新民調結果顯示,由基民盟及其姊妹黨基督教社會聯盟(基社盟)組成的傳統中右翼黨派聯盟黨排名第一,支持率為31%;極右翼政黨德國選擇黨以18%的支持率位列第二;社民黨和綠黨的支持率有所回升,分別為17%和13%。
由於德國各主要黨派所能贏得的選票較為分散,單一政黨難以獲得過半數議席,因此需要多黨聯合組閣。
民調結果預計,德國選擇黨可能將贏得約30%的選票。不過,德國主流政黨已達成共識,排除了與德國選擇黨合作的可能性,不會與該黨在中央或地方合組聯合政府。
值得一提的是,德國自民黨主席林德納(Christian Lindner),趁此機會向馬斯克“拋媚眼”。
“埃隆,我發起了一場政策辯論,靈感來自於你和米萊的想法。雖然移民控製對德國至關重要,但德國選擇黨反對自由商業——它是一個極右極端主義政黨。”他在社媒平台X上喊話道:“別急著從遠處下結論。我們見個麵吧,我會向你展示自民黨的主張。”
就在上個月,由於無法就財政預算等議題達成一致,林德納被朔爾茨解除了財政部長職務。自民黨隨即宣布退出執政聯盟,2021年底組建的“紅綠燈政府”聯盟就此正式破裂。
德國這個歐洲最大經濟體自此陷入政治混亂。在德國各黨派力量均不夠強大的形勢下,未來德國政壇的走向充滿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