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想退休,選哪裏住
中國國家地理
2024-11-27 00:08:06
你好,請問你今天也想退休嗎?
請問是否是看了李子柒的新視頻
找到了那年那月想要逃離鋼鐵森林
歸園田居的向往
其實古時也有這種情況,叫做“退隱”
地理君將給您一些建議
希望你的隱居生活可以如同優秀隱居生李子柒一樣
“紫氣東來,麒麟回首,萬事不愁”
四川綿陽平武縣
“現在是世界人民心中的隱居地了!”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如果希望過和李子柒一樣的生活,需要哪些必備的地理條件。
李子柒的家位於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如果用一句詩來形容這裏的話,可以說“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這裏是涪江的源頭,海拔高,水汽豐富,地形封閉。重慶和成都的桃花在3月上旬競相開放的時候,這裏的桃花需要等到3月下旬乃至四月才漸次開放。“山寺”或是“世外桃源”,都可以形容這片秘境。
四川綿陽平武縣雪寶頂
馬上到來的冬日,這裏不僅有大雪,還有梅花、冰掛和林海。所以可以穿羊羔絨披風,打厚棉被,做梅花酥,吃雪水魚和烙鍋;
春天,平武山花爛漫,梅花、油菜花、桃花、珙桐花、高山杜鵑次第盛開,於是可以自做桃花衣裳,製桃膠,挖龍須酥,做花純露;
白馬王朗
盛夏7月,平均氣溫30℃左右,群山環抱之下,雪山之風洗滌大地,使古老的城市褪去炎熱,於是可以采茶、種百香果、釀青梅酒、采荷葉做荷葉糯米排骨;
秋日,紅葉漫山,這座緊鄰九寨溝、與黃龍腹背相依的小城露出了不輸九寨、更添人文色彩的美景,這時候又該發愁蔬果吃不完,於是摘柿子釀柿餅,製秋梨膏,藏桂花酒,做蜂蜜柚子茶;
高難度隱居操作:用葡萄皮做裙子
圖源:李子柒視頻截圖
氣候溫暖且四季分明,與世隔絕仍往來便利,是現在形成一處生活優質的秘境的重要條件。
它不能像真正的“桃花源”一樣“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否則便不能隨機刷新出大閘蟹、長白山蜂蜜、大馬士革玫瑰醬,或者攝像機、手機、快遞;
但它也必須於巧處取靜,能夠容下一方小院、幾位家人、一顆疲憊的心。
李子柒的奶奶
圖源:李子柒視頻截圖
若說平武縣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的代表,那麽這裏的生活就是一幕最好的“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廬山
“好山好水!好住!包活!”
在古代,隱居先考慮的肯定不是手機快遞大閘蟹,第一要義是生存。
生存,包括基本的衣食住行:氣候尚可,三分薄田,遠離戰亂。為了“先世避秦時亂”,尋得一處“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隱居至“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是千萬個普通“黃發垂髫”怡然自樂的隱居生活(《桃花源記》)。
今日深山裏交通不便的古城、古鎮、古村落,也多來源於此。
自給自足的浙江懸崖村
然而名士、詩人、士子們又不一樣了:他們從天下各地紛紛而來,並不為土地所束縛;為種種原因尋一地隱居,其中各有追求,於是選擇的地點也各有特點。
若選出一個“曆代文人隱士之山”之首,大概非廬山莫數。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廬山的隱士是真的想要隱居。
廬山秀峰瀑布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廬山隱士,首推第一個真正熱愛大自然的詩人、中國田園詩派基調的奠定者,陶淵明。他的一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歸園田居》),毫無功利目的對田園的熱愛,秒殺所有的田園生活文案。
陶淵明選擇棲居廬山(一說江西其他地點,此處采用廬山說),除了其祖籍為江西的加成之外,還因為廬山的地理條件——在眾多名山秀水之中,廬山是比較適合住人的那個。
2023年初雪
廬山住宅群
今日紅火的張家界,想要登頂居住隻能長歎“猿猱欲度愁攀援”;與廬山同有比肩五嶽之名的黃山,“雄峻瑰奇”的花崗岩山體隻能在石縫中長出迎客鬆。比起他們,廬山是宜居的天堂。
她是一座鄱陽湖平原上的地壘式斷塊山,亞熱帶季風氣候,水源豐富,植被繁茂,7月平均氣溫僅22℃左右,1月平均氣溫低於0℃,屬於夏日避暑勝地,冬日偶有白雪,平日蔚然深秀、珠簾翠幕、雲霧繚繞……是詩人夢寐以求的簡單生存模式。
雖然種出個“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還得有一定的技術,但估計“草盛豆苗稀”不成問題。
霧鎖廬林湖
生存環境優越並不是廬山唯一的地利條件。廬山的地理位置也非常的微妙——地處江西九江南部,無論何朝何代,沒有比鄰政治中心,隱士們或是修道,或是崇佛,或是為民眾開壇講座,都不受幹擾。
在魏晉以前,這裏是虎豹縱橫的蠻荒之地,其後中國南方得到開發,九江成為南朝重鎮,廬山人氣大漲,吸引了無數文人騷客、隱士高人前來探尋。
九江市潯陽樓
廬山屬九江市
白居易《琵琶行》“潯陽江頭夜送客”
就是發生在這裏
小時候學《望廬山瀑布》,隻注意到了瀑布“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壯美,卻忽略了儒、釋、道融合之地的奇景:“日照香爐生紫煙”,以之起筆,可見廬山文氣之盛。
文人借此山棲身,又反哺山水以畢生靈境,令廬山真正做到了“有仙則名”,以至於已經成為了一個意向,代表境界、智慧與飄渺。
廬山雲海
終南山
“什麽,你要玩‘隱士真人秀’?”
若說廬山是熱愛田園的隱士靈魂棲居之農家小院,那麽終南山就是“提供給需要隱居之人一條龍服務”的山村農家樂。終南山甚至有一個別稱:“終南捷徑”,通往哪裏?當然是繁華的首都:唐長安城。
終南山位於西安市之南,秦嶺中段,北坡,坐在山頂遙望長安。她離唐長安城有多近?甚至在地理位置上沒出今天的西安市區,隱居之“隱”字令人懷疑。
終南山南五台
終南山位於西安市長安區
南五台前方就是西安市郊
但終南山的確是非常美的:動蕩的構造帶邊緣,鬼斧神工山崩地摧,構造地貌、冰緣地貌、花崗岩地貌鑿雕出蔚然深秀,自然賜予人類驪山溫泉洗凝脂,美如繡嶺晚照紅。
《詩經·小雅·天保》中:“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壽比南山”便是此地,可見此處之“仙”。
終南山至今仍是道教的“第一福地”,山中有許多道士隱居;也是佛教的進香之所。
終南秋色
然而更多的還是儒家經世致用之學:“彼嵩少、終南、中條、太華,枕乎名利之場,故吟詠者日爭咀嚼含漱以買名聲。”(意思是在嵩山、終南山、中條山、太華山隱居之人多有用心不純,吟詩作對隻是搏個名聲,並不是真正想隱居。)
這要從做官的途經說起。隋唐時一共有三種做官途徑:一為科舉,二為找考官自薦獲得“內推”,也就是行卷。
“隱居”竟然發展成為了第三種:期待自己與皇帝“距離產生美”,通過“輿論武器(詩文)”宣揚自己的美名,使同樣需要招賢納士之美名的皇帝主動來請自己出山。
終南山靈應台
終南山距離長安城近
長安的繁華也可以輻射到隱士的生活
可以保證比較優厚的生活條件
據《新唐書》等所載,進士盧藏用原本沒有官職,眼見仕途無望,便隱居在終南山,結果竟迅速在達官貴人圈中打響名聲,甚至引起帝王重視,很快被當作高人禮聘出山,入朝為官。後士人司馬承禎想退隱浙江天台山時,盧藏用指著終南山道:“這裏大有妙處,何必到天台去隱居呢!”司馬承禎諷刺道:“終南山的確是通向官場的捷徑啊。”這便是“終南捷徑”成語的來由。
終南山淨業寺後山小徑
然而一山之隔、僅百公裏外的藍田輞川卻是真正的清淨之地。
唐代詩人王維,在李林甫執政後,退居終南山半官半隱。他分別置“終南別業”和“輞川別業”,寫下“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山居秋暝》)。
肅宗即位之後,由於王維安史之亂後名氣太大被安祿山安排了偽職,肅宗要將王維“法辦”,王維更加無心世事,一心禮佛,“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終南別業》)
秦嶺與長安
終南山與長安如此之近,卻有真正內心清淨之人寫下“王孫自可留”,這又何嚐不是一種隱居士的“心遠地自偏”呢。
西湖
“我於人間天堂中一夢。”
隱士多居於山,不僅因為山鋪平抻開來麵積比較大,能裝下比較多的人,還因為“隱”——遮蔽藏匿,以山為屏。
但隱居不是山的專屬,甚至擇一處宜居之地還能有比較好的生活條件,但能否按放下亟待平靜的心靈,能不能做到“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就得憑隱士自身的本事。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
今日的西湖邊也是燈火璀璨
人間天堂杭州西湖,今日是熙熙攘攘的觀景之地。
其經唐代白居易主持開修,五代時又多次疏浚,雖仍有淤塞之嫌,但到了北宋已是“寶刹相望,繚岸百餘寺,煙景可愛,澄波三十裏”。
這裏曾迎來兩位隱居的士子,一位將西湖和杭州百姓送上了生活質量巔峰,佐證隱士之“士”;另一位不婚不娶、無求無欲、梅妻鶴子,佐證了隱士之“隱”。
可能有對杭州熟悉的人早已經猜到:他們就是蘇軾和林逋。
杭州西湖
西湖是一個古潟湖。她的形成與錢塘江潮湧衝擊密切相關。關於西湖的來源有爭論,但沒有爭論的一點是,如果沒有曆代人民對西湖的不斷疏浚,“綠楊陰裏白沙堤”的盛景隻能成為奢望,西湖一定會被天然淘汰掉。
蘇軾是作為“士”來到此地的,儒家之“士”,濟世報國。神宗年間蘇軾任杭州通判,他發現西湖竟已被葑合了十之二三,哲宗年間任杭州知府時,更是已堙塞一半。
如果西湖水變淺、六井漸壞,杭州舉城之人就不得不重新喝鹹苦的海水。蘇軾上書曰“久廢複開,事關興運”,將西湖與杭州之運鏈接在一起,清淤泥、修蘇堤(聯通兩岸)、造園景、鼓勵民眾植需要清水的菱角,才保證西湖有一池清水,自此西湖真正“淡妝濃抹總相宜”。
西湖之秋
蘇軾是名副其實的治水大家
陝西、徐州、惠州、儋州也都留下了
他為民造福的治水痕跡
蘇軾真正想要歸隱的地方應在黃州,也就是湖北,那裏有他手種的堂前桃李,有無限綠陰青子。
但世人仍常津津樂道東坡先生傳授東坡肉予杭州百姓,一顆時刻向往小橋流水的隱士之心,也仍然不褪士子的執著為民之色。
蘇堤之秋
現在的蘇堤仍是蘇軾的蘇堤
它將西湖分割為內外兩個西湖
減小了疏浚難度,保障了西湖的水量
另一位,林逋,則真正詮釋了隱士之“隱”。
林逋幼時刻苦,通曉百家。書載其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趨榮利。長大後,曾漫遊江淮間,後隱居杭州西湖,結廬孤山。
常駕小舟遍遊西湖諸寺廟,與高僧詩友相往還。每逢客至,叫門童子縱鶴放飛,林逋見鶴必棹舟歸來。
作詩隨就隨棄,從不留存;善繪事,惜畫從不傳。隱居西湖孤山,終生不仕不娶。
西湖孤舟
他的隱居堪稱“隱居之典範”:孤高自好,淡泊名利,漂泊無常,不見世人。隱士一般會以傳道受業為己任,林逋卻隻縱情山水、養梅訪友。
然而他卻寫了一首極經典的《長相思》:“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送迎,爭忍有離情?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已平。”
這難道是一則“孤山多一梅鶴仙,人間少一癡情客”的故事嗎?
西湖錢王祠梅花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是“梅妻鶴子”林逋的傳世名句
(《山園小梅》)
襄陽
“啊,你要隱居在我家臥室嗎?”
如果你是外賣快遞不離手,既向往山林,又不能割舍人間的熱鬧的人,你可相信古時候同樣有這樣一處隱居之地——湖北襄陽。
為什麽隱居洛陽不叫隱居,隱居嵩山和終南山都要被稱一句居心不良,襄陽就能成為千古聞名的隱居之地呢?
襄陽古城與城市日出景觀
首先便是襄陽極其優越的地理優勢。襄陽背山麵河,前有漢江,背靠峴山,向西可以退入神農架,唐初和唐末分別有兩次都曾爭議是否定都襄陽,最終由於需要長安威懾西北而擱置,可見襄陽地理條件之優越,我們也是差點做唐代帝都的地方!
《讀史方輿紀要》有言:“夫襄陽者,天下之腰膂也。”北接宛許,南阻漢水,與關隴咫尺,北去河洛,襄陽可稱四通八達;不盈千裏,土沃田良,襄陽又是亞熱帶季風型氣候,耕地麵積廣大,非常富裕。
襄陽峴首山峴首亭文筆峰塔
於是,由於這裏離北方太遠,沒能成為帝都,這些風水地利,都讓隱士們享受了個透徹。
這裏曾經出現了隱士一己之力劃定天下的奇聞——諸葛亮《隆中對》便發生於此。
我們今天能看到諸葛亮千古流芳的智慧,也能看到荊州有識之士的主張,更應該認識到這片“隱居之地”的開闊視野,這不可謂不是襄陽地理位置提供的優勢。
襄陽古隆中
襄陽的地理優越,奠定了她的發展基礎,也促進了“峴山”“隆中”“鹿門”作為意象進入文學作品。
前有《詩經·漢廣》漢水女神的不可求思,後有作為交通要道的襄陽被反複吟詠,如白居易:“客停同宿處,忽似夜歸鄉。”(《逢張十八員外籍》)。
襄陽的文氣反複堆疊,所以出一位於家鄉隱居的詩人——孟浩然,也毫不奇怪。
漢水與古襄陽城
在孟浩然的詩歌中,襄陽山水隨處可見,《與諸子登峴山》寫“江山留勝跡,我輩複登臨…羊公碑字在,讀罷淚沾襟。”
他隱居在鹿門山,他的詩裏,鹿門山山水相依,靜謐美好:“山寺鍾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岩扉鬆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夜歸鹿門山歌》)
待他歸去後,白居易也來到襄陽。他寫有孟浩然的鹿門山:“楚山碧岩岩,漢水碧湯湯。…舊隱不知處,雲深樹蒼蒼。”(《遊襄陽懷孟浩然》)
襄陽鹿門山
山東半島
“我不覺得現在住在山東半島叫隱居…”
隱於西湖近湖,隱於襄陽近江,隱於蓬萊近海。宋時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有過一段“賭書消得潑茶香”的神仙日子,就在今日的“青州”——也就是山東半島。
說起山東半島,今日是“好客山東”、孔孟之鄉、海鮮大省、經濟強省……但在航海沒那麽發達的古代,山東還是交通相對閉塞的“東的盡頭”、神仙之地、隱居的好地方。
濟南李清照故居
山東半島最高峰就是嶗山,嶗山裏有道士也有神仙。《聊齋誌異》裏,慕道之人在嶗山碰到神仙卻眼拙認不出,吃不得苦,投機學了穿牆術回家就撞牆的故事,言猶在耳。
概知農耕民族對大海的向往是亙古不變的,李白也曾寫到“我昔東海上,勞山餐紫霞”(《寄王屋山人孟大融》),也大概率在嶗山隱居過。《大清宮誌》尊張三豐為嶗山道教祖師之一,他的足跡也曾遍布嶗山。
嶗山望海
其後便是蓬萊。“蓬萊”一詞於《山海經》、《列子·湯問》產生之初並不是指某個特定的地方,而是一個虛無飄渺之地。
與對大海的向往相關,蓬萊一直是極東之地的仙境,是逍遙快活的理想樂土。到了唐代,“蓬萊”才有了對山東蓬萊的實指,也才發展出了後代詩人在蓬萊的隱居。
蓬萊三仙山
關於為什麽最後“蓬萊”的實指落在山東,一說與“海市蜃樓”有極大關係,古時人認為這種現象與大貝殼(蜃)吐出的氣有關,其實是與空氣罕見發生的全反射有關,這種情況被古人認為是“神跡”;
二說便是與海上遙望的長島有關。
長島平流霧
長島和“蓬萊”的意象關聯
學者猜測眾多,種種不一而足
蓬萊之仙承於大海和泰山封禪。隨著道教的發展,蓬萊逐漸變得重要,山東蓬萊也被寄托了列仙之趣、言誌之意、參道明理之寄托,所以慕名來蓬萊隱居的人也越來越多。
東北
“啊!我未曾謀麵的家鄉!”
托房價和暖氣的福,東北三省變成了現代年輕人的隱居之地。
無論是出於南方孩子對雪的向往,還是出於對房價、生活成本、大城市生活的倦怠,東北變成了現代普通人向往的地方。
喧鬧的早市,熱乎乎的人情味,偏安一隅、舊舊的、有陽光的、會下雪的家屬樓,構成了新的、屬於當代年輕人的“中式夢核”。
雪後鶴崗
兩年前,“鶴崗全款一萬五千元買房”成為熱點。低位房價、躺平天堂、有暖氣、東北,過去三年間,“隱居吧”的關注者從55萬漲到接近140萬,“隱士”們在吧裏互相推薦隱居地:河南鶴壁、安徽淮南、山東乳山……東北鶴崗幾乎能成為某種象征著現代隱居的符號。
鶴崗比寧古塔還北約400公裏,今年10月5日就供暖,11月初就下雪,淩晨3點半就開始早市,早市上有比臉大包子、一塊五的豆腐腦、熱騰騰的粘豆包,還有論扇賣的豬肉、凍梨凍柿子、無比便宜無比新鮮的蔬菜,和黑龍江裏捕出的大魚。
東北早市
一種人際交往的“中式夢核”
無論是鶴崗,還是河南、四川、雲南等等,現在向往“隱居”的年輕人,都想找到一處肉體和心靈的棲居之地。
最好有一方山水、一處小院兒、和藹可親的家人,如果還能裝得下理想——幫村民致富,給孩子支教,繼承一門非遺手藝,補償對於家人缺失的陪伴,那更是一處理想的隱居之地。
李子柒製作的大漆衣櫃
第一次接觸生漆嚴重過敏
從這種意義上,隱居之士,“高尚其誌,義煥通爻;山林不出,訓光惇史。”那顆屬於士子的赤誠之心,也從未變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