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豬“肇事”:為何如此泛濫?大規模捕殺治本嗎?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近日,野豬“肇事”多發,頻上熱搜。不止在山區農村,不少城市甚至個別城市中心區域,都開始頻繁出現野豬的身影,給人們帶來不少困擾,甚至威脅到人身安全。

10月27日傍晚,一頭野豬侵入南京南站至紫金山東站間的高鐵聯絡線,與通過列車D5515次相撞,引發設備故障停車,隨車機械師下車排查處置故障過程中,被鄰線限速通過的列車碰撞,不幸身亡。

10月25日,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雲橋路突然衝出一頭約200斤重的大野豬,一路橫衝直撞連續襲擊當地居民,導致4人受傷。同一天,在杭州建德市的街頭,一頭160斤左右的野豬在街道一路狂飆,見人就咬,推翻了一輛三輪車和兩輛電瓶車,隨後闖入了路邊的一間店鋪。

野豬為何如此泛濫?又為何這般“撒野”?麵對“瘋狂”的野豬,我們該怎麽辦?

1.你在的地方,會碰到野豬嗎?

(1)野豬在哪些地方數量最多?

野豬對於自然生態環境的適應能力強,在我國東北、華北、西北、西南、華南地區均有分布,如大興安嶺、長白山地區、黃土高原、華南丘陵以及西南山區等地。

國家林草局2024年1月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野豬危害防控的建議”複文指出,經科學、綜合評估,野豬在我國28個省份有分布,數量200萬頭,已不存在生存威脅,且很多地區數量過高,其中致害省份達26個。

中國林科院自然保護地研究所所長金崑表示,我國目前有26個省份857個縣區存在野豬致害的情況,比如說陝西、山西、福建、廣東、河北、浙江、四川、安徽等省份,都存在野豬致害的問題,但是每個地區的情況也不一樣。比如說廣東省共有122個行政縣,但是野豬致害嚴重的有肇慶的廣寧、封開,還有韶關的南雄、始興,清遠的陽山、英德等20個縣。

(2)如何識別野豬?

有發達的獠牙

東莞市林業科學研究所一篇報道中提到,野豬犬齒發達,雄性野豬犬齒平均長6cm,向上翻轉,一半露在嘴外呈獠牙狀,可以作攻擊武器或挖掘工具。雌性野豬犬齒較短,雖不露出嘴外,但同樣具有殺傷力。

仔豬身上有條狀花紋,便於偽裝自己

仔豬剛出生時身上呈紅色且有土黃色條狀花紋,便於偽裝自己,長大後條紋會逐漸褪去。長到1歲時,仔豬進入成年期,身上的紅色逐漸加深呈黑色,與成年野豬無異。

(3)野豬出沒活動有何規律特點?

野豬適應能力強,可以吃植物,也可以吃昆蟲。不同地區野豬的特點習性大同小異,喜群居,性格凶猛。它們都是雜食動物,食性比較廣泛,如小動物、農作物、青草等均可進食。

喜歡在晨昏和夜晚覓食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科學家孫全輝介紹,野豬可以在多種自然環境中生存,它們喜歡在晨昏和夜晚出來覓食,白天則躲進密林中休息。

夏季偏愛水源地,冬天喜歡陽坡樹林

冬天野豬喜歡居住在陽坡樹林中,夏季更喜歡在海拔較高、靠近水源的地方活動。其他季節野豬長棲息於陰坡山楊、白樺林、落葉鬆林、雲杉林等森林中,尤其喜歡在泥水中嬉戲。

秋冬下山覓食逐漸頻繁

進入秋冬季後,野豬種群開始育肥,為過冬做準備,偏愛在林下或農田附近覓食。山裏的食物減少,野豬下山覓食逐漸頻繁,玉米、紅薯、花生等秋糧作物都是野豬愛吃的口糧。

2.野豬為何越來越常見?

(1)棲息環境改善

近年來,隨著野生動物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和係列措施的落地生效,我國野生動物棲息環境持續改善,野豬的種群數量也快速增長,覓食等活動範圍擴大。

(2)繁殖能力極強

生態學博士薑中文介紹,野豬天生繁殖力極強,一年可以繁殖一到兩次,每次產仔數量在四到十幾隻不等。生存能力很強,種群能夠迅速恢複。

(3)缺少天敵為所欲為

薑中文說,野豬的天敵,如老虎、豹子、狼等,在許多地方已經消失不見。天敵種群數量相對較少,加快了野豬數量的恢複。

2023年6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新調整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以下簡稱“三有”名錄),在全國多地致害嚴重的野豬被調出該名錄。此前,在2000年,野豬被列入“三有”名錄,受到重點保護。

(4)野豬造成了哪些危害?

研究員唐冬豔、周學紅、張偉在《野豬與人衝突及防控》一篇研究處提到,野豬對農作物的破壞以及造成的經濟損失,是目前人與野豬衝突的主要矛盾。在鄉村和城鄉接合部,野豬最喜歡在春秋兩季從山裏下來光顧農田。在春天它把剛種到地裏的種子拱出來吃;在秋季莊稼成熟的時候它取食玉米、水稻、林果等等。野豬不僅破壞莊稼和植被,還會破壞灌溉係統和圍欄等農田設施,增加耕作成本。

此外,野豬還會危害畜禽、傷人致殘、引發交通事故。陝西省動物研究所副所長張洪峰指出,野豬作為野生動物,是各種病毒的攜帶體,會危害家畜甚至人類的生命安全,若不幸發生交叉感染,防控難度極大。

3.野豬戰鬥力有多猛?

(1)速度快、力量大

野豬運動能力很發達,奔跑速度可達每小時40-70公裏,垂直起跳可達一米。成年野豬體質量可達200公斤,力氣非常大,其威脅程度甚至超過熊和老虎。

(2)獠牙尖銳

野豬最致命的武器,就是那尖銳的獠牙。可輕而易舉將成年人撞成骨折,輕輕鬆鬆將人的骨頭咬斷,如果人類遭到攻擊,很可能會引發嚴重後果。

(3)性格火爆,會挖洞

野豬是唯一會挖洞的有蹄類動物,雄豬性情較粗暴,在很多時候都具有攻擊性,尤其是發情期攻擊性較強。

4.撞見野豬怎麽辦?

(1)野豬是否會主動攻擊人類?

由於野豬種群不斷壯大,其活動範圍逐步由深山密林向淺山區擴展,導致部分林緣村莊逐漸靠近野豬領地,人類活動區域和野豬活動範圍出現了重疊情況,導致野豬將人類視為“威脅”,傷人事件時有發生。

野豬適應性強,能夠較好地適應環境變化。生態學博士薑中文在“野豬下山”直播討論時提到,野豬一般情況下不會與人發生直接衝突,但在受到驚嚇或受傷時會攻擊人類。一些野豬攻擊人類的事件,可能是發情野豬變得更加暴躁,或是母豬保護幼崽引發的。

(2)被野豬“盯上”,我們該怎麽辦?

盡快逃跑

中國林科院自然保護地研究所所長金崑提醒我們,普通人碰到野豬應當盡快遠離。保持鎮靜,不要激怒野豬,避免與野豬正麵衝突。

金崑還特別提到,“裝死”是不管用的。野豬如果感覺受到威脅,對人的攻擊性會很強,它對倒在地上的人也會進行攻擊的。

“S”型路線逃跑

有經驗的村民提醒,由於野豬習慣橫衝直撞,所以要采取“S”型路線逃跑。

避免眼神接觸

生態學博士薑中文提醒,如果真的遇到了野豬,不要試圖與其互動,避免直接眼神接觸。

小心豬仔媽媽

薑中文還特別強調,遇到野豬幼崽時,千萬不要上前抱起或觸碰它們。雖然野豬幼崽看起來非常可愛,但是這樣做是非常危險的,容易招致可能就在附近的母野豬的攻擊。

(3)不要投喂野豬

投喂野生動物不僅可能導致其攻擊人,還可能帶來疾病傳播等風險。野豬種群近年剛得到恢複,大部分個體對人類還存在一定程度的畏懼。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科學家孫全輝強調,一旦野豬群體形成乞食習慣,會不再懼怕人類,甚至把人類和食物聯係在一起並主動接近人類,從而增加發生意外的風險。

(4)野豬“闖禍”,損失怎麽分擔?

中國林科院森林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護研究所研究員金崑說,雖然野豬已調出“三有”名錄,但按照野生動物保護法,有關地方人民政府采取預防、控製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和其他致害嚴重的陸生野生動物造成危害的措施以及實行補償所需經費,由中央財政予以補助。其造成的損失,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在經費上具備條件的,應當給受損群眾適當補償。

一些地區通過加強與保險公司的合作,努力維護受損群眾的利益。如浙江省實現全省野豬致害保險全覆蓋,確保受損群眾及時得到應有的補償等。

杭州建德市野豬獵捕隊將野豬轉移,進行無害化處理。受訪者供圖

5.大規模捕殺野豬是治本之策嗎?

(1)專家:堅決不能進行隨意捕殺

雖然野豬已被調出“三有”名錄,但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張正旺說,野豬擁有特定的生態角色和顯著的生態意義,不能進行隨意捕殺。

具備優良遺傳基因

野豬是家豬的祖先,具備優良的遺傳基因。它對於畜牧業,尤其是養殖業的發展影響深遠。

自然生態係統食物鏈關鍵一環

野豬對維持森林生態係統的健康起著重要作用,有助於控製森林群落演替和保持群落的穩定性。作為自然生態係統食物鏈的關鍵一環,野豬還是大型食肉動物的主要獵物,有利於生物多樣性的穩定。

華東師範大學生態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張健提到,近些年,很多地方都開始重視生態環境保護、退耕還林,然而,現在有不少自然保護地都出現了這樣的景象:保護地內頻頻出鏡的,往往是野豬等雜食或草食動物,卻極少能發現豺狼虎豹等大型食肉動物的蹤跡。從保護地當地的生物多樣性來說,卻並沒有得到改善。

這裏就不得不提到“狼與美國黃石國家公園”這個教科書級的經典案例:20世紀初,由於來自美國西部畜牧業的壓力,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開展了一項捕食者控製計劃,導致在黃石公園中原本存在的狼群在1926年完全消失。狼群的消失導致美洲赤鹿數目激增,這些鹿群吃光了公園內的草木,又進一步導致其它很多動植物種群的減少。直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黃石公園先後重新引入30多隻狼,限製了鹿的進食和繁殖,黃石生態的整體麵貌才得以改善,造就了如今黃石公園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培育特種野豬,拓展經濟價值

特種野豬是用過馴化的野豬和家豬雜交的一個新品種。研究員陳小安在《變害為寶———對野豬經濟價值的開發和利用》一文中提出,特種野豬集家豬、野豬各自的長處,顯示出較好的雜交優勢,具有瘦肉率高,野味濃厚,營養豐富,適應性強,耐粗飼料,抗病力強的優勢。

(2)如何科學防控野豬致害問題?

建立共享信息平台加強監測預警

環境經濟雜誌《野豬調出“三有”名錄之後》一文中提到,使用紅外相機、無人機、全球定位係統等監測技術,有助於對野豬的密度與種群分布情況進行較為準確的評估。同時,建立共享信息平台,也能為野豬危害防控提供幫助。製定監測預警工作方案,促進高新技術在監測、預警中的應用,提高預防預警效果。

科學劃定棲息地範圍,設置生態屏障或者電網

《野豬調出“三有”名錄之後》還提出,科學合理劃定野生動物適宜棲息地範圍,提高野生動物棲息地連通性、完整性和承載力,降低野生動物因棲息地生境不適向連片農作物種植區、居民集中區域擴散的風險。可以在一些地區設置生態屏障或者電網,以防止野豬闖入農戶家中。也可以為野豬建造生態廊道,特別是在人類活動頻繁的區域,引導野豬自然選擇這些通道。

各地積極創新主動防控措施。江西省研發野豬電子限製器設備和野豬自動獵捕遠程監測管理係統;福建省將野豬防護設施列入高標準農田建設內容,推廣修建幹壕溝、金屬圍網、圍牆等物理隔離措施,同時探索智能化驅趕野豬技術,安裝野生動物超聲波和擬聲驅趕器、預警監控設備;陝西省統籌建設脈衝電圍欄、阻隔柵欄、植被隔離帶等隔離防護設施以及配置紅外感應、影響聯動影像預警設備。

科學獵捕調控種群

獵捕野豬是不得已而為之,是為了控製野豬種群數量,維持生態係統平衡。種群調控要嚴格按照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批準的數量、性別以及時段開展狩獵,減少對當地群眾和其他野生動物的不利影響。

目前,國家林草局正與公安部協調,優化槍支彈藥使用管理製度,保障專業獵捕工作順利開展,還將目前積極借鑒國外獵捕經驗,拓展籠捕、網捕、圍欄誘捕等多元化獵捕手段。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野豬防控專家組成員、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種群調控委員會主任王洪傑認為,當前重要的問題是要解決獵捕的野豬如何利用,包括出售和食用,以獲取一定的經濟收益來彌補解決防控和調控資金的不足的問題。

恢複野豬天敵棲息地

生態學博士薑中文認為,如果要控製野豬的數量,一種方法是恢複野豬天敵的棲息地。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科學家孫全輝表示,從長遠看,隻有逐步恢複野豬天敵的自然種群,才能從根本上消除野豬過多的隱患。

查看評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