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科普文章:衛健委發表的《女性生孩子的四大好處》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前兩天,國家衛健委旗下的公眾號“健康中國”發表了一篇科普文章,介紹了女性生孩子的四大好處,包括緩解痛經、減少子宮肌瘤和巧克力瘤的發生概率、降低癌症風險以及讓女性變得更聰明。

評科普文章:衛健委發表的《女性生孩子的四大好處》

最後一條甚至登上了熱搜,號稱是對“一孕傻三年”的辟謠。

如果沒記錯的話,就在幾年前,官媒還曾宣傳過“一孕傻三年”是有科學依據的。現在突然改變說法,難不成是在這方麵又有了什麽新的研究成果嗎?

別說,還真有。

“2022年的一項研究表明,女性在懷孕期間可能會出現特定腦區域的體積變化,尤其是在調控情緒和社會行為的區域,這種變化可能與提升情感能力、同理心和社交能力相關,從而改善母親與孩子之間的聯係。[1]

另一項2023年的研究表明,懷孕期間和產後,女性的大腦會經曆神經可塑性變化,尤其是在與母性行為相關的腦區,如前額葉皮層和杏仁核,這些變化可能增強母親對孩子需求的敏感度,提高情感理解和社交互動能力。[2]

而今年的一項研究則表明,懷孕和分娩後,母親體內的激素(如催產素和雌激素)水平會顯著變化,這些激素也會影響大腦的功能和結構。特別是被稱為“愛的激素”的催產素,能夠促進母子之間的情感紐帶,增強母親的照顧行為。[3]”

不過,顯而易見的是,這些研究僅僅是支持女性在經過生育後,所謂的“母性”會增加,並沒有提到女性會因為生育而變得更聰明,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類似的不嚴謹在這篇文章中隨處可見。比如文章說“孕育可以緩解痛經”,但實際上,大多數關於生育與痛經的研究都屬於觀察性研究,這類研究能夠揭示相關性,但無法證明因果關係。

換句話說,某些女性在生育後痛經確實減輕了,但不能確定生育是導致這一變化的唯一原因,還可能與生活習慣、精神壓力以及健康狀況有關。

而且,受限於樣本數量與多樣性,類似研究的普適性往往是存疑的,何況目前的研究結論並不完全一致,也有部分研究顯示,生育後痛經沒有顯著改善,甚至在某些情況下還可能加重。

同樣的,在這篇文章介紹生育的另外兩大好處時,也或多或少出現了這樣的情況:隻選擇對結論有利的研究且無視這些研究的局限性與置信度。

更嚴重的問題是,作為一篇科普文章,對事物的介紹應該力求全麵,而不是隻說好處不說壞處,搞得好像生育行為成了沒有副作用的靈丹妙藥一樣。

當然,根據進化論的原理,雌性的生育應該隻會給其自身帶來好處,起碼不應該出現什麽明顯的副作用,畢竟某種繁衍行為一旦給物種帶來生存劣勢,很可能會被自然選擇淘汰掉。

一位因為生育的負麵效應而失去競爭優勢的母親必然會導致其子女的存活率大幅下降,進而使得她的基因在一代代的遺傳中走向消亡。

但人類卻很不一樣,從學會直立行走開始,女性的生育風險就大大增加了,比如分娩疼痛和難產、生育間隔變長、脊椎和下肢壓力增加等等。



按理來說,這樣的弱點本應在漫長的演化中被其他優勢基因所取代,但也正是人類的特殊之處,包括社會成員的相互支持、適應性優勢、可積累的育兒經驗等,大大降低了這種生育風險對種族繁衍的負麵影響,使其一直保留了下來,直到被現代人類女性所繼承。

如今,隨著各學科的發展,生育對女性潛在的不利一麵也被更多的揭示,比如產後抑鬱症、包括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在內的身體健康問題、社會與經濟壓力所導致的心理問題等,而這些都是影響女性生育決策的重要因素,是應該被作為生育主體的女性所知曉的,她們有這個權利。

至於這篇所謂的科普文章為何隻報喜不報憂,其實在一開頭就說明原因了——“孕產婦和家人應該更多關注生育帶來的正麵價值。”

很明顯,這不是一篇遵循科普原則、以科普為目的的文章,而是為了配合最近頻頻出台的各項鼓勵生育的政策所炮製的另類宣傳。

不是說不能宣傳,要宣傳就用專門的宣傳渠道,而不是假借科學之名來搞偽科普,這是極其不負責任的。且不說女性的生育意願低下究竟是不是生育風險所直接造成的,就算是,那也應該先解決這些風險,而非通過掩人耳目的方式傳播充滿誤導性的“知識”。

目前,該文已被發布者刪除,不知是因為評論區翻車了,還是出於科普工作者的良心發現,但無論如何,這都是好事。

一條小路 發表評論於
共產黨官員一貪一嫖有十大好處,不然共產黨早就倒了。
Huilianghu5 發表評論於
經濟發展的“必然”現象,除非也從經濟上給與足夠的獎勵。比如像加拿大的兒童牛奶金,一直給到十八歲,生小孩對窮人家庭不算是負擔。中國現在一個孩子從出生到上完大學,窮人家庭是負擔不起的。
匿名用戶 發表評論於
又不計劃生育啦?缺奴隸就從北朝鮮進口點,別沒事折騰中國人自己了吧
京工人 發表評論於
二十年前衛健委的文章是“女性隻生育一胎的十四大好處”
smart321 發表評論於
計劃生育不提了?計劃生育不是國策是百年大計嗎?怎麽不搞了
菲斯普的裏爾克 發表評論於
chatgpt說:女性生孩子的好處和壞處可以從生理、心理、社會等多方麵來探討:

好處
生理上的積極影響:

激素調節:懷孕和分娩過程中的激素變化可能有助於降低一些女性在絕經後患上某些類型癌症(如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風險。
增強免疫係統:懷孕期間,女性的免疫係統經曆調節,有些研究表明這可能在生育後提供短暫的免疫優勢。
心理與情感上的滿足:

母性滿足:對許多女性而言,育有子女可以帶來成就感和滿足感,感受到深層次的親密關係和無條件的愛。
增強家庭紐帶:孩子的到來可能增進夫妻之間的關係,同時也可能加強家庭成員間的情感聯係。
社會支持和家庭保障:

社會角色的完善:在一些文化中,育兒被視為一種成就,可能獲得更高的社會支持和家庭地位。
養老保障:在一些傳統觀念中,子女被視為老年生活的一種保障,尤其在家庭觀念較強的文化中更為顯著。
壞處
生理上的挑戰和風險:

身體負擔:懷孕和分娩對女性的身體是一種消耗,包括體重增加、腰背疼痛、激素波動、疲勞等。
健康風險:懷孕和分娩帶來的並發症(如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產後抑鬱症等)可能對母體健康造成長期影響。
衰老加速:有研究指出,生育會使細胞老化速度加快,對一些女性的外觀和身體恢複產生影響。
心理壓力和情感負擔:

心理壓力:育兒帶來巨大的情感和心理壓力,母親可能麵臨產後抑鬱、焦慮等問題。
責任增加:生育後,女性往往需要承擔更大的家庭責任,甚至影響到自我發展,給她們帶來較大的心理負擔。
職業和個人發展的影響:

職業中斷:懷孕和育兒往往導致女性職業生涯中斷,甚至在一些情況下影響到她們的升職機會。
經濟壓力:撫養孩子的經濟成本不斷上升,尤其在高消費的城市中可能會帶來較大的經濟負擔。
自我時間減少:孩子的到來往往會擠占女性的個人時間,使她們的興趣愛好和社交生活受限。
總結
生孩子既有益處也有挑戰。對有些女性而言,生育是一種圓滿的體驗,有助於實現個人價值和家庭幸福;但對另一些人來說,它可能意味著犧牲和挑戰,影響到自我成長和事業發展。每位女性都需要根據自身的情況、需求和對未來的期望來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size0 發表評論於
沒有什麽事是隻有好沒有壞的。關鍵是讓科學研究和信息自由,讓人們都有信息獲得權。人有了科學的信息以後,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去決策自己的生活。可能就有喜歡生育的女性,寧可降低自己的壽命和智商,也要生10個,那是她的選擇。但是如果她根本不清楚生育到底怎麽回事,或者用洗腦,甚至用鐵鏈拴著她讓她生,那麽這個社會一定是落後和邪惡的。
size0 發表評論於
這是自然規律,智商高的很難會照顧他人。藤校畢業的當護士?隻有讓母親變傻點,才能更好的照顧後代。自然規律需要讓人們知道,然後做出選擇。雖然生育會降低乳腺癌等風險,但是對健康的益處是多還是少,有待研究。反正貓多次生育對健康和壽命有負麵影響。我們可以調查穆斯林國家,比如敘利亞,伊拉克女性的壽命情況。他們生育率高,平均每個女性生育3-4個孩子。我的遠房親戚,在毛澤東時代響應號召生了8個孩子。她好像30多,生完最後一個孩子就絕經了,早早進入老年。活到多久記不得了。
skylight07 發表評論於
先縷一縷那些事:五十年代號召多生多育做光榮母親,七十年代強製全民隻生一個好,國家來養老。如今又...嗬嗬,把草民坐在屁股下,黨在上麵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xidada 發表評論於
為了上戰場?
xidada 發表評論於
習老婆再生幾個, 習女兒再生10個......
6thsense 發表評論於
自己都養不活,怎麽養孩子。
GoldenTimes 發表評論於
見過不要臉的,沒見過這麽不要臉的。衛健委每家每戶生十個娃唄,好處你們都占全,多好
Biao9919 發表評論於
沒戲,新生兒腰斬再腰斬,現在才不到800萬,是幾年前的一半。再過幾年,連400萬都不會有。大量學校會關閉,房子更不會有人買了,都沒人了,除了銀發一族。人口也會急劇萎縮
沒事逛逛88 發表評論於
現在的女人越來越不好忽悠了,這種文章隻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
競選 發表評論於
“一人超生,全村結紮”
誰不實行計劃生育 ,就叫他家破人亡
該紮不紮,房倒屋塌,該流不流,扒房牽牛
小宇宙大吃貨 發表評論於
計劃生育的舊賬還沒算清楚呢 又來鼓勵多生 咋你不把地球吹到外太空呢
老李子 發表評論於
彭麗媛再生一個
晶體管發射極 發表評論於
此一時彼一時也….. 科普知識也可以根據政治需要,黑的變白,白的變黑
寶刀屠龍 發表評論於
不要你生時就一孕傻三年,要你生時懷孕能強身健體漲智商,嗬嗬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