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製造規模是美3倍 不跟盟友合作難與華競爭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美國國防工業近年來遭遇一係列挑戰,暴露出的脆弱性給美政府敲響警鍾。據觀察者網報導,美國國防部當地時間10月29日發布了首份《國防工業戰略》年度實施計劃,試圖借日韓等盟友之力補救陷入頹勢的國防工業,然而盟友自身的政壇動蕩又給這一願景蒙上陰影。有美國智庫學者直言,中國工業製造業的規模是美國的三倍,除非美國有切實可行的方法與盟友合作,否則將難以與中國競爭。

日本《日經亞洲》網站10月31日報導稱,美國國防部公布的這份年度實施計劃強調了工業合作的重要性,特別是與日本的合作,包括共同開發“愛國者”導彈等武器、在盟國船廠維護和升級美國海軍艦艇,以增強對抗中國的能力。美國正在與日本三菱重工進行談判,擴大“愛國者”防空導彈的許可生產規模,並與三菱電機協調,開始生產先進中程空對空導彈(AMRAAM)。

但隨著美國在印太地區最重要的盟友日本,在最近選舉後進入政治不確定性,這一計劃麵臨挑戰。日本自民黨和公明黨執政聯盟15年來首次失去眾議院多數席位,首相石破茂必須趕在11月11日首相指明選舉會議前拉到足夠的支持票,否則可能成為日本曆史上最“短命”的首相。

美國保守派智庫哈德遜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威廉·施耐德(William Schneider)表示,自民黨的慘敗導致了一係列與組建執政聯盟相關的問題,特別是因為擴大席位的政黨有著截然不同的議程。

比如,將議席從7席擴大到28席的日本國民民主黨(DPP)反對日本在國防領域“過度依賴美國”,他們主張加強本土國防生產,這可能會妨礙美日之間的工業合作。國民民主黨黨首玉木雄一郎10月28日表示,不考慮加入自民黨和公明黨的執政聯盟,但會考慮在具體問題上進行合作。這意味著該黨可能會在重大問題上提出反對意見。

在施耐德看來,日本的政局動蕩對美國來說是個難題,因為美國國防部希望打造一個“聯盟式”的工業基礎。“中國工業製造業的規模是美國的三倍,除非我們有切實可行的方法與盟友合作,利用他們的製造能力,否則我們將無法成功競爭。”

施耐德補充道,相比之下,中俄等國的融合正日益加深。“如果日本完全專注於依靠自身構建平台,且不說它好不好了,這首先就不太可能是個成本合理的解決方案。”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埃利奧特國際事務學院日美關係主任望月(Mike Mochizuki)表示,即使日本按計劃與美國開展聯合生產,也可能會對如何使用這些導彈提出新的想法。

望月說,美國希望在必要時可以自由部署導彈。“這些聯合生產的武器去了哪裏?我認為流向美國或用於東亞安全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我甚至覺得它們可以流向韓國。”他說,“但考慮到日本政治因素,這些武器是否可以運往烏克蘭就成了問題,當然,運往以色列的可能性也會在政治上引發巨大爭議。”

今年3月,美國海軍部長德爾·托羅(Carlos Del Toro)接連造訪韓國和日本的幾家知名大型造船廠,並在每一處訪問時都強調讓其加入投資以重振美國閑置造船廠項目的想法。日媒對此形容,美國正尋求在日韓兩國資本、工程師和技術專家的幫助下,重啟已經關閉或閑置的美國造船廠,因為它發現自己“難以跟上中國造船業的發展步伐”。

美媒《華爾街日報》在一篇長文中指出,中國造船業連續14年領跑全球,去年全球商業造船產量的一半以上來自中國,使得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大造船國。而過去幫助帝國興盛、擴大貿易和贏得戰爭的西方造船廠陷入“諸神黃昏”,歐洲的產量僅占全球的5%,美國幾乎毫無貢獻。

今年6月,日美政府又舉行會議,雙方敲定推進“日美防衛產業合作、采購、維護定期磋商”,磋商議題涉及聯合生產導彈、美軍艦機在日本的維修保養、強化供應鏈等。美國駐日大使伊曼紐爾在會議結束後對媒體發表講話,宣稱“中國擁有強大的產能”超過美國,並借此呼籲尋求盟友幫助,以保持同中國的競爭力。

去年12月,日本政府修訂《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及其運用指針,允許向美國提供日本生產的“愛國者”防空導彈。此舉早已引發外界警惕。

中方曾表示,由於近代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曆史,日本的軍事安全動向一直備受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高度關注。近年來,日方大幅調整安保政策,逐年增加防衛預算,不斷放寬武器出口限製,謀求突破性軍力發展,不能不讓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對日本是否真心堅持專守防衛、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產生強烈質疑。

查看評論(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