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這起襲擊事件可能是一個信號,會變常態嗎?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接二連三的信號。

10月28日下午放學時間,北京海澱某著名小學門口發生了一起惡性持刀襲擊案,導致5人受傷,其中有3名未成年人。

又是持刀行凶,又是選在學校門口,又是針對未成年人。

算起來,從蘇州到深圳再到廣州直至北京,近幾個月來,僅僅是見諸報端的針對未成年人的持刀襲擊案件就有4起了。

6月24日,蘇州高新區發生一起持刀傷人案件,一對日本母子遇襲並受傷,一名中國女性奮不顧身上前阻止被砍並身受重傷,後經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9月18日,深圳南山區外籍人員子女學校一名10歲學生在步行上學途中,遭遇持刀行凶,最終因傷勢過重未能搶救過來。

10月8日,廣州天河一小學門口發生持刀行凶事件,導致三人受傷。

細數這幾起事件,有著諸多的共同點:

均是有預謀的持刀傷人;

所針對的都是未成年人;

事件發生地點均是學生聚集或必經地;

行凶者均為中老年男性。

如果,一次兩次可以說是偶發事件,問題是如此類似的事件屢屢發生,這似乎已暴露出問題了。

這樣的一種信號該引起整個社會的警覺。

如此頻發的極其相似的惡性事件背後,所折射出的社會背景因素,同樣值得去思考和認真對待。

我看到,有網友在評論這幾起事件時,提到了“時代性”,甚至說仿佛回到了八九十年代,這種提法它作為一個觀點可能成立,但估計多數人是不讚同的,尤其是一些從八九十年代走過來的人。

對於一些時代特性,人們總是習慣用年代來分層。

對於“時代性格”,莫言曾在《生死疲勞》一書中寫道:“五十年代的人是比較純潔的,六十年代的人是十分狂熱的,七十年代的人是相當膽怯的,八十年代的人是察言觀色的,九十年代的人是極其邪惡的。”

作為一個八零後,之前的那幾個時期沒什麽發言權,但是對於九十年代多少還是有些基本認知的。

90年代作為上個世紀的最後十年,正處在新舊之交間,新鮮事物不斷湧現,舊事物被大量淘汰,整個社會處在劇烈波動的轉型期。

沿海經濟快速發展,內陸城市不斷衰落,生存壓力巨大,人口流動增加,新舊觀念碰撞,各種衝突加劇,社會治安麵臨諸多考驗,小偷、路霸、流氓橫行,這些也使得那個年代的人格外的生猛,這或許就是屬於那個年代的生存法則。

當然,必須客觀看待,每個年代都有它的價值和特點,不能掄大棒一概而論,更不能完全套用。

有點扯遠了,繼續說回主題,對於類似事件頻發,可能有人會追問這背後的根源是什麽?

其實,這個很難下結論,也不會有統一的標準答案。

或許隻能從一些基本動機去分析,個人意識形態,生存壓力太大,走投無路,情緒宣泄,甚至是報複社會。

作為社會人,作為社會的一份子,當我們在分析這類事件時,會習慣性歸咎於現實壓力的傳導,從體感上來說,這似乎也合乎邏輯。

但是,無論如何不管哪種因素導致,都不能成為暴力行凶的借口,這不能混為一談。

隻不過,當我們在理性看待類似事件時,還是會朝著避免、規避、杜絕的方向去討要答案。

當然,若想最大限度杜絕此類事件發生,根源在於不能再放之任之,任由堰塞湖的出現。

必須著手去解決,並給出突出問題的出口和通道,實際的紓困,情緒的疏解,一通百通。

查看評論(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