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萬億刺激計劃引爭議 止痛作用大於助推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路透社周二(10月29日)披露的中國人大準備通過一項高達十萬億元人民幣的財政刺激方案的消息引起輿論的廣泛關注和議論。許多專家指出,這個看似大刀闊斧的舉措真正的作用並不是經濟增長的助推器,而是針對龐大地方債務的止痛藥。曾經在中國央行工作的專家指出,刺激經濟是要付出代價的,他呼籲當局在推動刺激措施的過程中必須同時進行改革,確保經濟的持續增長。

路透社的消息人士周二透露,中國名義上的最高立法機構全國人大常委會將在最近兩個星期批準增發至少十萬億元人民幣的額外主權債券,推動經濟複蘇。其中有六萬億元用於幫助地方政府應對帳外債務風險,有四萬億元用來幫助房企購買閑置的土地和房產,穩定市場。

巨額的地方債務和天量的房屋庫存以及土地財政的荒涼是造成中國通貨緊縮的主要原因。

位於上海的經濟研究公司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的中國研究副總監克裏斯托弗·貝多爾(Christopher Beddor)周三(10月30日)對路透社說,“這一刺激計劃的主要目標顯然更多的是為了支撐資產負債表,而不是促進近期的GDP增長。”

“它應該會緩解壓力,但不一定會立即帶來更多的支出,”貝多爾補充道。

路透社解釋說,專家們持這種審慎態度部分原因是中國目前麵臨的問題正是之前過度刺激措所遺留下來的問題。刺激措施對短期和長期的經濟增長究竟會產生什麽影響目前還是一個未知數。

這種不確定性目前對金融市場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周三,中國股市下跌約0.5%,拖累了其它亞洲市場。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駐香港的高級經濟學家吳卓殷(Gary Ng)表示,“該計劃可能隻是止痛藥,而不是經濟的助推器。”“經濟影響可能不像表麵上看起來那麽大。”

盡管如此,路透社說,這個占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GDP)8%以上的計劃仍不容忽視。中國國有銀行中國銀行的首席研究員宗良對路透社說,“這不僅僅是數量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提供一種穩定感。”

中國人民銀行前顧問劉世錦在周三的一次講話中表示,中國的刺激措施可能會付出代價,必須與改革同時進行,以確保經濟可持續增長。

劉世錦說,“刺激可能是有代價的,我們應該把刺激與改革結合起來。”他認為,資金應該用於加強對經濟長期發展至關重要的領域。

劉世錦表示,中國麵臨著嚴重的公共醫療缺口,應該借此機會優先改善中國國內三億農民工的基本醫療服務。

劉世錦表示,未來十年,中國需要通過加快城鎮化和縮小城鄉之間的公共服務差距,將中產階級人數從目前的大約四億人增加到八九億人,使他們在中國人口中的比例從目前的約1/3提升至60%以上。

劉世錦不主張用直升機撒錢,或者直接向居民發放現金。他認為,這樣做會導致富裕居民受益,而低收入群體隻會得到最小程度的救濟。

路透社周二報道說,中國人大下次會議原定在十月下旬舉行,但被延後至11月初,與美國大選投票日重合。這給北京進一步調整財政刺激計劃的力度提供了時間。中國最高層的決策要隨著美國選舉結果的變化而變化,這種事情是非常罕見的。

路透社的兩名消息人士說,如果是特朗普當選,美國對中國的壓力可能會加大,北京可能會因此而加大刺激力度。

最近,美國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的民意支持度明顯提升,大大縮小了民主黨候選人卡瑪拉·哈裏斯(Kamala Harris)的領先幅度。特朗普多次表示,他如果再次入主白宮將對中國產品加征60%的進口關稅。

查看評論(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