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遊新聞(報料郵箱baoliaosy@163.com)記者注意到,短視頻平台上竟然有人發帖稱大量收購老鼠,還有飼養者在宣傳自己的經驗,引來不少網友關注。
10月24日,上遊新聞記者詢問了四川、廣西等地的收購者和飼養者,了解到這些鼠類大多是野生捕捉,少部分為養殖,主要銷往沿海地區,價格最高可以賣到七八十元一斤。
廣西當地市監部門和衛生監督部門明確表示,根據《食品衛生法》和《傳染病防治法》,老鼠嚴禁作為食品銷售。相關專家也表示,民間流傳的“一鼠勝三雞”的說法並無科學依據,不管是田鼠山鼠還是各類家鼠,隻要是食用野生動物都存在感染疾病或寄生蟲的風險。
收購者:收購銷售山鼠田鼠不違法
在某短視頻平台上,潘先生(化名)稱自己主要是在川渝地區收購老鼠。其發布的視頻顯示,在一間破舊房子的架子上竟有上百隻老鼠上躥下跳,他還會投喂一些食物,疑似在進行養殖。此外,在其個人主頁還有對老鼠進行初步加工以及用老鼠肉炒菜等視頻,吸引了不少網友關注。
“很有名的一句話,吃一隻老鼠相當於要吃三隻老母雞。”10月24日,上遊新聞記者聯係上了潘先生,他表示,自己主要是收購過來暫時養著然後再進行銷售,經過初步處理之後,再銷往沿海地區,“主要是在野外抓了送來的,有養殖的,但養的很少,都是幾十上百隻。”
對於記者的詢問,潘先生表示自己收購銷售的都是山老鼠、田鼠,並不違法,“它是害蟲,也不是保護動物,一般來說是問題不大的,森林公安、林業局也會來提醒,不要抓那些保護動物比如蛇和鳥那些東西。”
四川一老鼠收購者的短視頻平台主頁,展示如何處理老鼠。網絡圖
在評論區,有網友表示,這在部分地方是一種美味,但大部分網友表示看著惡心,無法接受,還有網友懷疑這些鼠肉會流入燒烤攤。
對此,潘先生表示:“燒烤你能吃到老鼠肉,那得祖墳上冒青煙了,(老鼠肉)貴的時候要賣到七八十一斤,便宜的也有五六十一斤,羊肉牛肉的價格都沒法比。”
上遊新聞記者在短視頻平台上看到,不少發布飼養老鼠視頻的賬號IP地址都在廣西,這些賬號還通過直播的形式宣傳飼養老鼠的方法和食用老鼠的好處等。
10月24日,上遊新聞記者以谘詢者的身份詢問了一位自稱在桂林的飼養者。他表示,自己養殖的是“白肚山鼠”或者叫“白腹山鼠”,目前掛靠在一家養殖合作社下麵,大概有幾千隻鼠,主要也是銷往沿海地區,“養殖規模大要去相關部門備案,規模小就沒事,隻要不擾民,不影響周邊就可以。”
這位飼養者表示,之前主要也是收購老鼠,這兩年才開始養殖,“目前還是收回來的多一些,養殖老鼠還是少,這邊養竹鼠的還是更多一些。”
市監:老鼠嚴禁作為食品銷售
上遊新聞記者從中科院動物研究所了解到,鼠科中的白腹鼠屬廣泛分布於東南亞到中國,在中國至少分布有17個種,其中安氏白腹鼠和川西白腹鼠個體較大。
10月24日,上遊新聞記者致電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處,工作人員查詢後表示,白腹鼠並不在國家重點保護動物、自治區保護動物或者三有保護動物名錄中,不是保護動物的話就可以養殖,如果是在名錄中的需要去當地林業部門備案。
此前曾有消息稱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局表態支持發展竹鼠產業,對此工作人員明確表示,竹鼠仍是三有保護動物,並且目前還在禁食名錄中,所以養殖還沒有放開。
今年6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局也曾辟謠,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和《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於規範禁食野生動物分類管理範圍的通知》(林護發[2020]90號)精神,竹鼠是列入“禁止以食用為目的養殖活動,除適量保留種源等特殊情形外,引導養殖戶停止養殖”範圍的物種。因此,竹鼠不僅不能規模化養殖,而且需引導停止養殖。
上遊新聞記者谘詢了桂林市農業農村局畜牧科。工作人員表示,白腹鼠如果是在遺傳目錄(即2020年農業農村部公布的《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以下簡稱《目錄》)所規定的33種家養的傳統畜禽和特種畜禽中就可以飼養,“如果不在其中,我隻能講不代表你不可以養,而且也不是農業部門在管,涉及野生動物就是林業部門在管理。”上遊新聞記者查詢《目錄》,並沒有找到白腹鼠以及竹鼠的身影。
養殖者展示自己飼養的老鼠。視頻截圖
10月11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局發布了第一批《廣西人工繁育陸生野生動物物種名錄》,納入了10種陸生野生動物,涉及爬行動物、兩棲動物和環節動物等,其中也沒有白腹鼠和竹鼠。
2020年2月,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關於全麵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宣布,不隻是保護動物和“三有”動物,人工繁育飼養的、其他陸生野生動物也在禁食之列,其中也包括養殖的野生鼠類。
上遊新聞記者詢問了桂林當地市監部門和衛生監督部門,他們均明確表示,根據《食品衛生法》和《傳染病防治法》,家鼠、野鼠均為多種疫病的傳染源,是嚴禁作為食品銷售的,如果發現類似行為應立即向市監部門舉報。
專家:“一鼠勝三雞”言過其實,安全性不能保證
上遊新聞記者在短視頻平台上也看到,部分地區農家樂、土菜館宣傳鼠肉菜,引得不少美食博主和網友“打卡”。
廣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劉全生是研究小型哺乳動物的專家,對齧齒類比較熟悉。他表示,國內的確有不少省份有吃鼠肉的行為。雖然有些人觀念裏認為隻能吃田鼠、山鼠,但經驗不足者其實難以分辨老鼠的種類。
至於鼠肉營養更高、“一鼠勝三雞”的說法,劉全生認為,鼠肉應該與大多數動物肉類相似,並無特殊之處。
某農家樂展示老鼠肉製作的菜肴。網絡圖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係副教授範誌紅也認為,老鼠肉屬於低脂肪、低膽固醇肉類,口感確實不同於豬肉雞肉等,“從營養學角度看,鼠肉所含各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等各種營養成分跟其他肉類大同小異。至於說一斤鼠肉頂兩三斤雞肉,這個恐怕就言過其實了,就算老鼠肉蛋白質高,也到不了等於兩斤雞肉的程度。此外得把營養和安全風險分開看待,盡管說老鼠肉營養不比其他肉類差,但安全都不能保證的話,就不要討論那個營養的問題。”
劉全生提醒,在自然狀態下,野生動物中會有較大比例個體帶病存活。鼠類是幾十種人獸共患病的中間宿主,即它們帶病不發病,但傳給人畜後會發病,無論是捉於田間山林的鼠類還是各類家鼠,隻要是食用野生動物都存在感染疾病或寄生蟲的風險,“並非野生就是健康衛生的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