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發生,無法擦除。
因為有限,才顯珍貴。
小栗的收藏品裏有一張高糊的拍立得照片,正麵是小栗一大家人的合影,背麵是用紫色熒光筆寫下的“讓爸爸拍下的最後一張膠卷全都糊了,這波操作直呼6!”
每當她再講起這張照片背後的故事,言語中總是流露出幸福。
一張小小不過三寸的照片,幸福藏在哪裏呢?
家書小編通過社交媒體采訪到了幾位拍攝者和拍攝對象,聊了聊他們在照片裏的幸福。
4月的南京,頤和路上木香花和薔薇花開得正旺,春天的氣息與曆史的沉澱交織在一起,吸引無數遊客前來觀賞。
小芝,南京某校的大二學生,也趁假期擠在打卡的人群中。
“一條頤和路,半部民國史。”小紅書上的標題讓小芝心動不已,拉上朋友一起去頤和路打卡。朋友帶上了拍立得,邀小芝一起合影。
那是小芝第一次看別人使用拍立得。小芝和朋友摸索著自拍合影且不出廢片的攻略。
按照教程,小芝拿起手機調至自拍模式,調轉手機讓前置攝像頭位於下方,朋友再將拍立得的取景器貼在手機的前置攝像頭處。
拍照時小芝一隻手在前麵舉著手機,一隻手背在身後,用力踮著雙腳,盡量使自己和朋友在一個高度上。朋友則雙手舉著拍立得並按下快門。相紙緩緩吐出,還需要時間來顯影。朋友拿著相片上下甩動,小芝在她身後踮著腳、歪著頭,等待著呈像後的照片。
看到這張兩人努力拍出的實體合影後,小芝後來告訴我們,“我想這張照片會在我的記憶裏永存。”
在永恒流動的時間場合裏,“紀念”賦予了某些瞬間重要的意義。
小希是成都的大三學生,寒假時刷到很多拍立得擺攤的帖子,抱著嚐試的心態和朋友在文殊院旁擺了個小攤。
樣片、相紙等用具都擺在了一個翻蓋紙箱裏,紙箱的蓋子上寫著“即拍即得,留住此刻”。
不僅如此,小希還想出兩種“產品創新形式”來吸引客戶,一種是將相片卡在明信片裏,留白處可以寫字,另一種是將相片裝在專門的卡袋裏便於擺放。
留白可寫字樣式
令小希印象深刻的是客戶是一位退休的老奶奶。有天早上,一位老奶奶從前麵的小攤一路走來,在她們的小攤前來回觀望。小希一開始並沒在意,後來還沒等小希開口介紹,這位老奶奶就主動表示想要體驗一下。
她拿著自己買的鮮花,一遍遍詢問自己的發型、角度等是否合適。當小希拿著拍好的照片遞過去時,奶奶滿意點了點頭,小希說自己心裏也甜甜的,因為“拿在手上和在手機裏看還是不一樣的,實體照片很有紀念意義。”
神奇的小禮物
在拍照如此普遍方便的當下,需要相紙、等待、尺寸有限、像素不高的拍立得為何會受到喜愛?
可能正是因為這種種不方便,才賦予了一張三寸照片珍貴的情感價值。
天津的小栗,成功保研到了北京的一所雙一流大學。去年過年時,她回到安徽老家,一家人都喜氣洋洋。大年初一,小栗在院子裏見證家人進行的“過年必備節目”——磕頭,按照輩分有序進行。爸媽做榜樣先給爺爺奶奶磕頭,然後一代代傳下去。
看著這溫馨的畫麵,小栗拿出拍立得給爺爺奶奶和他們的曾孫拍了一張合影。拍好後,爺爺拿著稍顯模糊的照片,仔細地去摸照片的邊緣,臉上洋溢著笑容,感歎“拍的真好,這是四代人了呀。”
小栗爺爺奶奶正在看照片(小栗提供)
四世同堂圖(小栗提供)
其實照片有點過曝,但足夠看清三人臉上的笑容。在爺爺看來,這張照片飽含爺孫情,是傳承的象征,有著四世同堂的幸福。
今年小栗回家過年時,爺爺還在和她念叨這張拍立得照片。小栗發現,村裏老一輩人都很喜歡這種神奇的小禮物。當她給村裏的長輩們拍照並馬上送給他們時,大家一邊看照片一邊聊天的氛圍特別好,減少了很多尬聊的不適。小栗也體會到了“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的喜悅。
在小栗看來,這些實體照片會給老年人帶來溫暖和安慰,讓過年時兒孫繞膝的幸福感在以後的日子裏也能一直陪伴著他們,緩解孤獨和對兒女們的思念。
數碼時代的獨特氛圍
在高度數字化的今天,拍立得拍出的實體照片在很多方麵自然比不上手機裏精修圖,但拍立得照片自帶一種獨特的“氛圍感”。
去年聖誕節,沈陽商場裏的店鋪幾乎都放了聖誕樹,門頭上掛滿了雪花、鈴鐺,很有聖誕節的氣氛。小佳是沈陽某校的大二學生,和朋友在商場逛時心血來潮拍攝了一張拍立得照片。在拍攝過程中,店員耐心指導姿勢並幫忙整理帽子,“情緒價值直接拉滿。”
經過diy裝飾後,這張照片變得獨一無二。第一次體驗拍立得拍照的小佳,在等待成像過程中格外期待。這張帶有裝飾品且能擺放的照片,讓普通的一天變得不普通。小佳說,“追求實物能夠讓我有一種真正擁有的感覺”,原圖直出的實體照片更能承載幸福感,無法修改才顯得格外珍貴。
拍立得拍攝背景(小佳提供)
小芝也有同樣的感受。拍立得拍攝的相片雖然沒理想中的好看,但每看到它,她總能回想起和朋友一起出遊的歡樂時光。拍攝實體照片的種種不便,反而讓拍照瞬間的記憶變得更加清晰。
拍立得在數碼拍照和精修盛行的當下仍有立足之地,喜歡的人似乎還越來越多,其實並不難理解。這種看似不便、受限、原始的呈現方式,恰恰提醒我們真實的生活也是如此:一旦發生,無法擦除。因為有限,才顯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