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成長陪伴師小凡的一天,從早上七點開始:叫醒孩子後,幫她穿衣服、洗漱,吃阿姨提前做好的早飯。八點到八點半,給小朋友講半小時英文繪本,接著和司機一起出門送孩子上學;接下來的幾小時,她回到雇主家中,備課晚上的課程輔導,並總結前一天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近一年來,高淨值家庭中流行著一個新興的職業:兒童成長陪伴師。顧名思義,這個職業的主要工作內容是陪伴孩子的成長,既需要負責孩子的學習、輔導功課,為孩子提供好的英語學習環境,也要輔助家裏的阿姨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
比起傳統的住家教師、家政保姆,兒童陪伴師的工作內容更為複合,薪水也高出許多。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大部分兒童陪伴師的薪資都在2萬元以上。學曆高、口碑好、經驗豐富的陪伴師哪怕月薪4萬,仍然供不應求。
留學生和985畢業生,爭做兒童陪伴師
四點左右,小凡出發去學校接孩子,如果當天有課外培訓班,她要陪著小朋友一起上課,沒有培訓班,就帶著孩子在小區裏進行一些簡單的戶外活動。晚飯時間後,小凡會陪著孩子一起完成作業,並在她不懂的地方進行解答。睡前,她會和孩子進行至少30分鍾的英語對話練習,接著講睡前故事哄睡。
小凡雇主家的孩子今年八歲,上小學三年級,因此每天送孩子去學校以後,她可以擁有短暫的自由時間。如果陪伴師上戶的家庭裏,孩子還沒有到入學年齡,她們的工作就會更加繁忙。
在互聯網上,一位生活在杭州的陪伴師分享自己每天的工作:早上八點起床後,陪伴孩子一起認字、出門進行戶外活動、看英文電視節目、玩玩具、讀英文讀物、用英文哄睡,午休、喝奶、吃飯等工作也需要輔助阿姨一起進行,每天都需要工作到晚上九點。
回憶起自己入行的經過,小凡將其總結為一次“幸運的意外”。2022年末,原本在上海從事幼師行業的她因為個人原因選擇了離職,之後,她在網上偶然看到一戶高淨值家庭在招聘陪伴師,其中一個要求是英語水平好。幼教專業畢業、有過國外留學經曆的小凡便投遞了簡曆。當時,國內做兒童成長陪伴師的人還很少,專業對口的小凡順利拿到了工作機會。
最近一年裏,高薪的陪伴師行業吸引了不少高學曆人才的加入,基本都在本科以上,更不乏國內外名校的畢業生,並且以90後、00後為主。越來越多英語專業畢業或曾經從事幼教行業的人開始向兒童成長陪伴師轉行,行業競爭愈加激烈。
一位陪伴師分享,自己為了進入現在的家庭工作,一共闖過了三輪中英文麵試,與她競爭的大多是985院校的畢業生或留學生。
有意思的是,在陪伴師的麵試過程中,她們還會麵臨一些非常規提問,比如自己的生肖、星座、八字。有的雇主甚至還會提出國內經濟形勢相關的問題,來考驗麵試者的學識水平。
一年之內,月薪3萬
小凡第一份兒童陪伴師的工作,月薪為10000元,月休四天。工作半年後,由於雇主工作調動離開上海,她選擇離開。尋找下一任雇主時,她將自己的簡曆掛在一些家政中介平台上,當時許多平台都推出了為高淨值家庭尋找陪伴師的服務。
盡管會收取一定的傭金,小凡覺得平台對於談薪的幫助還是非常可觀的,她的第二份工作入職薪資為20000元。隨著陪伴師這一職業的普及,像她這樣相對經驗豐富、專業能力強的人變得搶手,在中介平台的幫助下,今年年中,她和雇主協商將月薪調整到了每月30000元。
“我現在的雇主家庭每年的收入在500萬以上,這種幅度的漲薪對他們家庭沒什麽負擔,他們更看重的是陪伴師的專業能力。”小凡提到,除了英語水平等硬性要求,雇主會看重的能力還包括對待孩子是否有耐心、在工作和生活中是否嘴嚴、是否能夠主動協助阿姨工作等。
由於這一行業還沒有相對清晰的規章製度,對於入行人員的能力要求主要取決於雇主家庭的訴求。大部分家庭對陪伴師的核心要求有兩點,一是有照顧孩子的經曆,二是英語好(一般要求專八或海外留學經曆)。也有一些雇主希望陪伴師能夠會一種樂器(大多數是鋼琴)或是一種運動(大多數是網球),這樣可以在業餘時間陪孩子練習。
中介平台的介入能夠幫助更多陪伴師接洽到對應的高淨值家庭,但也出現了不少詐騙、卷款消失的亂象。一些中介機構以“幫助陪伴師考證”為名義收取大量的費用,之後便失去聯係。“現在陪伴師行業是沒有專業證件的,隻需要考幼師相關的證件就可以。”小凡告訴我們。
過上了豪宅生活,但青春飯並不好吃
大眾對於兒童成長陪伴師這一行業最好奇的部分,大概是高淨值家庭的真實生活。
在成為一名陪伴師前,小凡像大多數滬漂一樣住在一間狹小的出租屋裏,以至於第一次走進雇主家的郊區別墅麵試時,她的心中無比緊張。
她自己也想象不到,陪伴師的工作讓自己的生活水平提升了N個檔次,現在的她在雇主家有一間單獨的房間,每天都有阿姨做好營養均衡、美味健康的飯菜,日常陪孩子出門也有司機開著豪車接送。
今年暑假,雇主一家帶著孩子去日本旅行,作為兒童陪伴師的小凡也需要同行。這是小凡第一次坐公務艙、住五星級酒店。
不過,在日本的幾天過得比正常上班更累,小凡和孩子住在一間房間,每天抵達酒店後,她顧不上享受五星級酒店的設施與服務,就得馬不停蹄地給玩了一天的孩子收拾、洗漱。平時在家裏大部分生活瑣事由阿姨操心,出門在外就全部需要她來做,好不容易哄完孩子睡到床上,小凡又開始擔心孩子會不會半夜需要起夜,一晚上都焦慮得睡不安穩。
白天旅行過程中,小凡也需要全程陪伴孩子、為她講解一些日本的風土民情。如果孩子半路走累了,小凡還要一路背著她。
“雖然我很感謝雇主為我訂公務艙、五星級酒店,但這其實是讓我在旅行途中替他們承擔大部分育兒責任的成本。無論是航程中還是每天結束行程回到酒店後,我都比日常上班累多了。”
進入一個高淨值家庭工作、生活,意味著需要適應和忍耐他們的生活方式。一位陪伴師曾講述自己第一天上戶的故事,雇主對於香味非常敏感,她特地沒有噴任何香水,但到了雇主家裏,對方仍然覺得她身上有味道。最終,這位陪伴師將自己的洗發水、沐浴露、護發素、洗衣液都換成了沒有香味的款式,才勉強讓雇主滿意。
還有一位陪伴師上戶以後發現,雇主要求她每天晚上都必須和孩子睡在一個房間。所以盡管在豪宅裏工作,但每天晚上睡覺的區域隻能是孩子臥室的飄窗,根本無法好好休息。法定節假日無法休息、本職工作以外承擔大量家務等情況,在陪伴師行業也非常普遍。
盡管如此,仍然有許多人搶破頭希望進入這個月薪2萬起步的行業。對於小凡來說,她的焦慮在於對未來的迷茫。與育嬰師、家政人員等“越老越吃香”的工種不同,兒童成長陪伴師以年輕女性為主,小凡認識的陪伴師大多是00後。雖然才入行一年多,但她還是會擔憂未來的工作去向,不知道過了30歲是否還能順利就業。
“等過兩年,可能會向陪伴師培訓這個方麵轉行,也有可能過幾年發現,行業對於陪伴師的年齡限製放寬了,現在一切都還說不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