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刊文介紹,今年,湖南省紀委監委牽頭開展堅決糾治搞“新形象工程”問題專項治理,推動在全省摸排項目14869個,發現涉嫌“新形象工程”52個,叫停項目4個,整改33個,排查起底“新形象工程”問題線索59起,給予黨紀政務處分29人,誡勉14人。
湖南還持續糾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省紀委監委發函督促農業、水利、林業等省直單位全麵取消基層反映強烈的田長製、河長製、林長製、“道交安”、“食安湖南”等政務APP強製打卡留痕要求,目前省級層麵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總體刪減39.4%,市州層麵關停整合30.2%。
此前,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刊發評論文章稱,“新形象工程”,是指一些地方在財政吃緊的情況下,仍然在搞非必要、非急需項目,而且形式隱蔽、巧立名目。糾治重點有8個方麵,包括忽視當地條件打造與自身實際不符的城市“名片”,打著“為民謀福祉”幌子超規模建設沒有收益的民生類項目,為追求短期拉動效益盲目上馬大型景觀項目,在政府數字化建設中搞重複建設、層層建設,豪華“辦節”、片麵追求“人氣”,搞“精致”黨務,創建文明城市隻注重做“表麵文章”等。
該文指出,歸根結底,“新形象工程”就是脫離實際、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由內而外透露著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氣味。中紀委曾列舉十種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新表現,其中就包括一些地方熱衷於打造領導“可視範圍”內的項目工程,而不考慮客觀實際,“不怕群眾不滿意,就怕領導不注意”。這些“新形象工程”多披著“民生工程”“城市名片”“數字化建設”“文明城市”等外衣,具有很強的隱蔽性和迷惑性,糾治和查辦起來也容易遭受阻力。這些工程看似高大上,實則華而不實,不僅浪費了寶貴的財政資源,更折損了政府部門的公信力,必須下大力氣加以整治。
今年以來,三湘風紀網發布了湖南多地糾治“新形象工程”的消息。
例如,衡陽市紀委監委堅決將防範和糾治“新形象工程”作為落實政治監督的重點工作,推動發改、財政等部門結合中央紀委、省紀委有關要求對86個項目建設內容進行全麵梳理,靠前監督防範耗費財政資金搞“形象工程”等問題發生。抽調審計、財政等專業力量,既從各相關項目承辦單位挖問題、找症結,又幫相關單位出思路、想辦法,累計為86個項目協調解決施工障礙、手續辦理等方麵問題和困難316個,督促5個項目嚴格依法依規落實招標等工作。督促職能部門分析研判存在的問題,深挖問題背後的製度性漏洞,向工作不力的27個部門發出督辦函,推動打好製度補丁,促進規範有序。
益陽市紀委監委發布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線索受理方式,強化市縣鄉聯動、部門與派駐機構聯動,采取明察暗訪、蹲點監督、專項督查等方式,緊盯搞“新形象工程”、督檢考過多過頻、形式主義、“一刀切”等突出問題開展監督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