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些地方的農村,光棍一窩一窩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中國這些地方的農村,光棍一窩一窩

作者 | 南風窗記者何國勝

編輯 | 向由


結婚難,是一直籠罩在農村大齡青年頭上的烏雲。

近期,多地針對反映農村大齡青年婚戀難的提案進行了答複,再次讓這一話題回到公共視野。

9月8日,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民政局對當地政協委員提案答複時直接表示:農村大齡男青年婚配難已經成為越來越突出的社會問題。據該縣調查,當地每個村少則幾個、多則幾十個大齡男青年找不到配偶已成為普遍現象。

兩個月前,江西省銅鼓縣在答複提案時也提到,當地出現明顯的“農村男生娶不到,城市女生嫁不出”的現象。大齡青年婚戀難問題成為了普遍的社會現象,構建健全的大齡青年婚戀社會支持機製迫在眉睫。

2024年初,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發布了一份《農村大齡男青年婚配狀況》調查報告。這份基於全國26個省(市、區)、119個村、1785個農戶的報告指出:超4成村莊存在較為嚴重的大齡男青年婚配難題。


基於此,不管是從觀感上還是現實中,諸多地區農村大齡男性婚配難已是既定的事實。在輿論場中,這一現象的歸因被簡化為農村大齡男性“太窮”和城市女性“太挑”,造成了“兩頭剩”。而實際上,農村大齡青年婚配難的麵向並不簡單。

圖片

《Hello!樹先生》劇照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發展學院教授李永萍做了十餘年的農村大齡未婚男性也即光棍研究和田野調查,發現這一問題存在明顯的地區差異,而且其成因涵蓋了人口性別比失衡的結構性因素、地區差異帶來的婚姻擠壓以及個體弱勢等具體因素。

“性別比失衡是客觀存在的,短時間內很難根本解決農村男性婚配難的問題”,李永萍說,我們在盡力解決農村男性婚配難問題的同時,也應重視如何盡可能保障農村光棍群體的正常生活,讓他們可以在村莊社會中體麵生活。


以下是李永萍的講述:

01

80、90後是光棍主要群體

2012年讀碩士時,我們在廣西農村調研時無意中關注到村裏有一些大齡未婚男性。之後,在那一次調研基礎上,我完成了碩士論文,主題就是關於農村光棍問題。我的研究方向一直是家庭社會學和農村社會學,每年都在農村做100多天的田野調研。每次都會關注所在村莊的光棍問題,也做一些以村為單位的統計。10多年來,我關於農村光棍的調研,涵蓋了東中西部。印象中,農村男性婚配難成為普遍問題,是從2010年左右開始的。

圖片


《山海情》劇照

曆史上,農村一直都有難以婚配的男性,俗稱光棍,但以前是零星個案,且多是因為身體或智力殘疾,另有一些家庭條件差、兄弟多,沒條件結婚。

而2010年前後,也即80後、90後到適婚年齡時,農村男性婚配難問題比較集中出現。為什麽是這樣一個時間節點?

光棍問題的一大成因是性別比結構失衡,而80後、90後正是性別比失衡比較嚴重的兩個世代。不過,盡管農村大齡男性婚配難是普遍性問題,但並不意味著這些人均勻地分布在各個農村以及農村的大齡男性都會難以婚配。

從宏觀層麵看,農村男性婚配難,有區域差異。東部農村,光棍很少,但中西部,尤其西部山區農村,光棍較多,甚至光棍成窩。像我調研的湖北、貴州一些山區,光棍比例很高。


從中觀家庭角度看,三個因素會影響農村男性的婚配。一是家庭經濟狀況,這是基礎,特別是現在婚姻成本偏高的時候顯得更重要。

二是父母代際責任的厚重程度,即父母願不願意為子代結婚付出努力;三是家庭在村莊社會中的評價,如果風評不好,子代結婚比較困難。

從微觀的男性個體角度看,相貌、性格、交往能力等也會影響婚配。尤其近幾年我在調研中發現,男性性格是否外向、善不善於跟女孩子交往、是不是能說會道變得越來越重要。

02

中、西部農村,光棍最多


一開始研究農村光棍問題時,我沒太關注到區域問題,而是將其作為普遍問題來看。後來調研的地方多了,發現其中有很大的區域差異,光棍並非均衡分布在各地。區域差異有兩種。一是按照經濟發達程度產生的“東中西”地區差異。這個差異容易理解,核心是經濟變量,經濟發達的東部會對中西部地區產生婚姻擠壓,特別是西部的偏遠山區,最容易受到擠壓,成為婚姻窪地。

東部發達地區農村少有光棍。當地的男性優先找本地女性,如果本地找不到,可以退而求其次找外地媳婦。打工經濟興起後,很多欠發達地區的女性會去東部地區打工。這使得現在的婚姻市場不再是傳統的地方性通婚圈,而是全國性婚姻市場。

圖片

《愛很美味》劇照

所以,東部農村的男性,即使各方麵條件差點,但在全國性婚姻市場中仍占優勢地位。而中西部農村地區因為女性外流,在全國婚姻市場上又不占優勢,那些條件差的農村男性很容易被擠壓,難以婚配。


第二種差異是按照村莊社會結構產生的“南中北”地區差異。

根據血緣結構與地緣結構匹配方式的差異,中國農村可以初步劃分為南方團結型村莊、北方分裂型村莊與中部分散型村莊三種理想類型。

先說結論。這三種村莊類型中,北方分裂性村莊產生光棍的概率最低,光棍數量也相對少。像我在河南農村發現,一個村莊的光棍數量一般是個位數。

數量居中的是南方宗族性團結村莊,像我調研過的江西贛州、廣東清遠等,這種村莊的光棍數量不算太多,但比北方村莊多一點。數量最多的是中部分散型村莊,我們也稱為原子化村莊,像湖南、湖北、四川也屬於我們劃分中的中部。

“南中北”之分背後,兩個因素導致了這種光棍概率和數量差異:家庭支持度和村莊排斥度。


家庭支持度指父母對子代婚姻的支持力度。現在婚姻成本頗高,大部分年輕人在結婚時,經濟積累比較有限,大部分還是靠父母承擔。

而父母多大程度上願意承擔子代的婚姻成本,跟子代能否順利婚配有較大的關係。一般來說,父母越願意承擔子代更多婚姻成本,子代就越不容易打光棍,反之亦然。

圖片

《幸福到萬家》劇照

“南中北”區域中,北方農村對子代的婚姻支持度最大。南方宗族性村莊處中間位置,會有支持,但相對北方弱。中部原子化村莊,代際責任最弱,父母在子女婚姻支持力度也最小。有能力會承擔一些,但主要是子代承擔。


北方農村父母之所以傾盡所有去幫子女結婚,是因為北方農村是競爭性的社會結構,村莊內部一般是幾個姓氏,且人地關係緊張,內部競爭性比較強。

而競爭主要是人的競爭,首先要保證子代能順利結婚,才可繁衍後代、壯大家族。

所以對北方家長來說,子女婚配是他們的剛性人生任務,如果沒有做好,會影響他們在村莊社會中的位置,且麵臨較大的村莊輿論壓力。如果誰的兒子沒有結婚,村裏人就會覺得父母沒本事、不會做人。

南方宗族性村莊是一種“自己人”結構,多是一個姓氏,血緣關係較強,競爭性相對就弱,此時傳導給父母的壓力也不會太大。

中部原子化村莊比較分散,大家抱持著一種過好自己生活就可以的態度,在子代結婚事情上,父母沒有太大壓力。


村莊排斥度,即村莊社會對光棍本身和光棍家庭的接納度,也會對光棍的形成產生影響。

從我們調研的結論來看,村莊社會對光棍越是排斥的地方,光棍率相對較低。大家會想盡辦法不成為光棍,父母會調動家庭所有的資源,盡可能讓子代結婚。

北方農村對光棍的排斥度最強,像在華北農村,如果你的兒子沒結婚,會逐漸被村莊邊緣化,大家會覺得這個家庭和年輕人沒本事。

圖片

《幸福到萬家》劇照


南方宗族村莊對光棍比北方村莊更具包容度,是一種既有排斥又有保護的狀態。排斥是在一些儀式性的場合,比如祠堂有一些儀式活動時,大齡未婚的可能不讓參加。但在日常生活中不會排斥,整體上受排斥感不強。

中部原子化村莊,對大齡未婚男性不僅沒有排斥,且覺得光棍跟正常人沒什麽差異。不管光棍個人還是他的家庭,感受不到被排斥的壓力,因而就不會調動所有資源結婚。

整體而言,家庭支持和村莊排斥這兩個維度是勾連的,村莊社會對光棍及他家庭的態度,反過來會影響到家庭對大齡未婚男性婚姻的支持度。

由此我們也發現,不同地方,光棍的形象有很大的差異。北方村莊的光棍,一眼就可以看出來,總體形象比較邋遢。因為他很邊緣,生活沒有積極性,破罐子破摔。但在中部,如果別人不跟你說他是光棍,根本看不出來,因為他跟其他人沒什麽差別,甚至可能比其他人過得還好。

03


從“兩姓之好”到“兩性之好”

農村大齡男性婚配難的成因中,性別比失衡是最大的結構性背景。這個客觀背景會導致必然有一部分男性打光棍,在社會學中我們稱之為性別擠壓。

此外,社會輿論大都認為高彩禮也導致了農村光棍問題。我對其持保留態度,高彩禮跟光棍之間的因果關係或許被倒置了。

從我的研究來看,首先是因為性別比失衡導致的男性在婚姻市場處於弱勢位置,加劇了男性在婚姻市場上的競爭。此時,他們可能通過提高彩禮來增加自己的競爭優勢,從而導致了彩禮不斷被抬高。

圖片


為了增加自己的競爭優勢,彩禮被不斷抬高/風間澈製圖

而彩禮抬高之後,又會進一步加劇男性的婚配難度,特別是偏遠農村等底層男性。所以,現實中確有一部分男性是因為家庭經濟差,付不起過高的婚姻成本而失婚。這也是婚姻市場內部的擠壓。此外,還有區域的擠壓。

除了不同區域之間,如東部擠壓中西部,傳統的本地通婚圈內部也有擠壓。比如在一個縣城內部,條件好的鄉鎮也會對條件差的鄉鎮進行擠壓。

而且,我們的傳統是“從夫居”,女性嫁到哪裏都可以,但男性大部分還是回家鄉結婚。而打工經濟興起後,女性開始外流,進一步加劇了婚姻窪地,一些偏僻、條件不好的地方男性的婚配難度增加。

男性個人層麵的特征也會成為打光棍的原因,而且這個因素在當下越發重要。現在是自由戀愛,不像以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兩性交往更看重個人特性。當男性有了一些在目前婚姻市場上女性不歡迎的特征時,可能會成為光棍。比如說他比較“老實”,我把這種稱為“老實人光棍”。


老實以前是一個褒義詞,現在變成了一個劣勢。為什麽現在大家不喜歡老實人?這跟整個社會觀念的變化有關,以前大家覺得老實是憨厚,這種人很適合過日子,但現在如果說你這個人太老實,在職場和婚戀交往中都不占優勢,顯得比較無趣。

此外,從婚姻本身來看,現在的年輕人結婚不像以前是為了傳宗接代、家族綿延,更多是個人情感需要,就像現在年輕女性經常講的情緒價值。因此,婚姻的前提是兩個人能夠聊得來,有情感互動的能力,但有一些男性,尤其是農村男性可能不太善於跟女性交往。

圖片

《Hello!樹先生》劇照

同時,這也是婚姻價值觀念的變化導致的。以前,婚姻是“兩姓之好”,結婚是兩個家庭的結合,但現在,婚姻是“兩性之好”,更多強調的是個人,不是家庭。


結合以上的分析,如果對農村難以婚配的大齡男性做個畫像,大概是這樣:他可能生活在中西部經濟比較困難的地區,特別是偏遠山區。或者他的家庭支持較弱,包括父母的身體狀況不好或為人不好。也可能他比較老實,不善言談,或者是很多女孩子會提到的所謂“媽寶男”等。

但是這三個層次並不是同時存在於一個男性身上,可能隻是其中一種,也可能是兩種,如果幾個因素疊加在一起,就是最容易打光棍的群體。

04

“剩女”和光棍,邏輯不一樣

我們在講農村男性婚配難的時候,也會提到“剩女”的現象。所謂“農村的娶不到,城市的嫁不出去”。這種現象確實存在,但這種“剩女”,大部分是主動剩下的,她們很多時候是因為不願意降低自己的標準。光棍跟“剩女”兩個現象為什麽會同時存在,其中有一個婚姻梯度的問題。婚配中,男性通常是向下找,找各方麵條件比自己稍微差一點的,而女性都是向上找。所以“剩”下來的其實都是優質的女性,比如我們之前調研發現,縣城裏體製內剩女現象非常突出。在縣城,體製內女性已屬當地的優質女性。所以,“剩女”和光棍產生的邏輯和原因是不一樣的,一個是主動“剩”下,一個是被動娶不到。


圖片

《歡樂頌》劇照

以前,農村光棍問題可能是個案,是個人問題,但現在已經成為一種社會問題,如果不加重視,可能會帶來一些負麵的影響。

比如這些大齡未婚男性可能會給村莊帶來一些不穩定因素。因為光棍無法過正常的家庭生活,可能會找一些替代性滿足渠道,像我們在調研時了解到一些光棍會騷擾已婚的婦女,尤其是一些留守婦女。

此外就是怎麽讓他們像正常人一樣生活,特別是在一些光棍群體容易受到排斥的地區,讓他們正常參與到村莊的公共生活當中,非常重要。如果處理不好,他可能就會成為村莊治理中的阻礙力量。


還有一個是光棍的養老問題,因為光棍沒有後代,到了60歲後成為五保戶,靠國家養老。但當這部分群體特別大的時候,對國家也是一種壓力,可能會對他們的養老產生影響。

圖片

光棍沒有後代,養老也是一個問題/風間澈製圖

我們也看到,近幾年,不少地方出台了很多的措施試圖去解決農村男性婚配難的問題,但我一直覺得,婚姻、家庭層麵的問題很難通過政策去根本性解決。涉及到一些習俗、文化的東西,政策層麵可以做一些努力,比如婚俗改革,抵製高彩禮等。但婚配難確實很難從根本上改變,因為性別比失衡是客觀存在的,現實中確實多出很多男性,隻能等性別比趨於平衡。但我們可以做的是,盡可能保障光棍群體的正常生活,讓他們可以在村莊社會中體麵的生活。如此,至少從大的角度而言,他結婚與否不會成為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