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失獨”群體近80%在農村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近期,湖北省恩施州公布的一份提案答複函,介紹了當地3000多名“失獨者”的城鄉分布情況。

恩施州衛生健康委透露,恩施州目前共有納入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對象的“失獨”群體3329人,其中城鎮居民691人,農村居民2638人,農村“失獨”群體占全部“失獨”群體的79.24%。“失獨”群體年齡分布上,49周歲及以下196人,占5.89%,50歲-60歲1245人,占“失獨”群體總數的37.40%;61歲及以上有1888人,占“失獨”群體總數的56.71%。50歲及以上的父母再生育概率極低,60歲以上的父母收養子女也力不從心,這部分群體在心理關愛方麵的需求尤為突出。

恩施州衛健委介紹,2022年7月,國家對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扶助金標準進行了調整,調整後對獨生子女傷殘家庭按照460元/人/月的標準進行扶助,對獨生子女死亡、且未再生育或收養子女的家庭按照590元/人/月的標準進行扶助,省級在國家基礎上對扶助標準進行了調整,將獨生子女傷殘家庭扶助標準提高為690元/月/人,將獨生子女死亡家庭扶助標準提高為890元/人/月,超出國家標準部分扶助金由省、縣財政各承擔50%,目前恩施州計劃生育特殊家庭執行省級扶助標準。

答複還提到,互助養老是家庭、家族、鄰裏、村居民之間在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麵的互助活動,是家庭養老向社會養老的過渡形式,也是“集中養老”的一種方式。互助養老在恩施州有較為豐富的表現形式,如恩施市白果鄉兩河口村依托老年協會開展農村互助養老,宣恩縣曉關侗族鄉桐子營村村民自發成立“幫鄰郞”開展養老服務,來鳳縣三胡鄉石橋村通過“轉轉工”幫老年人解決生產、生活困難等。今年,恩施州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關於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體措施》,要求“進一步推廣農村互助式養老模式”,州民政局正在積極推進落實。

“失獨”家庭的困境應被看見。陝西榆林市政協社法委曾對當地失獨家庭生存現狀、生活訴求等進行調研。

截至2018年6月底,榆林全市共有失獨家庭264戶374人,其中農村家庭 190 戶 267 人,城區居民74戶107 人。

報告提到,失獨父母年齡上,49歲以下有53 人,占到失獨人口總數的 14.17 %,這部分人群還有收養或者再生育可能;50歲——60歲有69 人,占到失獨人口總數的 18.45 %;60歲以上有252人,占到失獨人口總數的67.38 %。50歲以上的父母無法再生育,60歲以上的父母,收養孩子也成了力不從心的事情。

失獨子女年齡上,10歲以下死亡的26 人,占死亡人數的 9.85%;11到20歲死亡的57 人,占到21.59 %;21歲以上死亡的181 人,高達 68.56 %;獨生子女死亡原因,患病占到 49.60 %,車禍等意外事故占到50.40 %;失獨子女性別,女性60人,男性204人。21歲以上的人群,男性發生意外的概率增大所致。

根據榆林市政協社法委當時梳理,失獨家庭沒有了親情滋養和天倫之樂,心理創傷極難修複。如榆陽區計生協去年委托人民醫院,給89名失獨家庭人員安排了健康體檢並心理問卷測試,其中28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普遍自我封閉,隔離社會。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因為失獨陷入深深的心理創傷之中,整日自我封閉,處於社會的邊緣化。

失獨家庭普遍存在“我不怕死,我怕老,我怕病”的隱患。病了誰來管,老了誰來安葬,無時不在困擾著他們。這些隱形問題不是靠錢能解決的,如何養老成了他們最大的心病。

失獨家庭中近三分之一的人有腦梗、肢殘、肺結核、心血管疾病、心髒病等慢性疾病,雖然日常生活基本可以自理,但他們最不願意去醫院看病,住院手術沒人簽字,更沒人陪護治療,就醫缺乏最基本的保障。

榆林全市264戶失獨家庭中,有三代家庭118戶,有的還有2個或者3個孫子女。這些失獨老人既要承擔喪子的心理重創,又肩負撫育隔輩人的壓力,特別是培養教育孫輩的問題、監護權的尷尬、孫輩的探視權問題,日漸長大的孩子的身心健康問題都是擺在眼前的難題。

“失獨家庭的出現是實行獨生子女政策不可回避的社會問題。”榆林市政協社法委呼籲,幫助失獨家庭解決生活困難,化解心理障礙,既需要有國家政策法規的保障、政府的幫助,還需要全社會的關愛。應拓寬思路,多措並舉,妥善應對失獨家庭存在問題。

另有一份來自雲南祿豐的《廣通鎮失獨家庭狀況調查及關愛對策建議》顯示,截至2023年9月,祿豐市廣通鎮共有失獨家庭 37人,其中,年齡在60周歲以上33人,年齡在60周歲以下4人。失獨人員中60歲以上失獨人員占89%,殘疾3人,占總數的8.1%,長期患病18人,占總數的48.6%。轄區大部分失獨人員為單獨居住,普遍住房條件差、收入較低。

據調查,廣通鎮失獨家庭收入大多低於平均水平,大多數失獨家庭受文化水平、致富技能限製,收入普遍偏低,尤其是農村失獨家庭很多沒有固定的經濟收入來源,主要依靠計生特別扶助金(590元/月)、政府救助(城鄉低保、特困供養)等社會保障政策維持生計。

《廣通鎮失獨家庭狀況調查及關愛對策建議》還提到,家庭養老是我國現行的主要養老方式,獨生子女的離世使老人老無所依,精神傷害較大,有的甚至不願與人交往。根據走訪調查結果顯示,失獨老人大多不願與人接觸。在廣通鎮37名失獨家庭成員中,18人患有慢性疾病,患重大疾病的占8%,且大多數失獨老人長期沉浸在喪子(女)的痛苦之中,心理問題比較嚴重。絕大部分老人還非常擔憂自己與配偶養老問題,可以說,失獨老人的養老問題是他們麵對的最大難題。根據現有規定,入院就醫、手術或是入住養老院都須由其直係親屬簽字同意,因而失獨老人會處於入院無人簽字、病難所醫、老無所養的無奈和恐慌之中。

為此,當地提出:進一步健全完善醫療保險製度和養老保險製度,推進城鄉低保體係建設,改進新農合支付方式,擴大付費報銷範圍,建立失獨家庭專項扶助基金。重點改善失獨家庭的物質生活,增加收入減輕負擔,為失獨家庭建立穩固可靠的保障體係。同時,完善失獨家庭服務機構考核機製和服務軟硬件設施,使服務機構和服務人員有條件服務和排除工作考核風險主動敢服務或強化失獨家庭綠色通道降低失獨家庭服務門檻。

幫助失獨家庭擺脫貧困需要政府、社會、企業等綜合力量。建立關愛失獨困難家庭救助的領導協調組織,將失獨困難家庭關愛貫穿到計生特別扶助、民政救濟、婦聯春蕾計劃等,有機結合,資源共享。要不斷提高對失獨家庭的生活補助標準,使他們充分感受到政策溫暖,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愛良好格局。

另外,進一步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深化黨員結對愛心幫扶活動。充分發揮村(社區)和群團組織優勢,定期組織誌願者走進失獨家庭,開展與失獨老人交流溝通送溫暖活動,豐富失獨老人精神空間。 要製訂相關優惠政策,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建立專門的養老院,發揮專業心理谘詢機構的作用,積極做好老人心理引導。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