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吃不起的地攤,還能有低成本快樂嗎?

吃不起的地攤,還能有低成本快樂嗎?

文章來源: 極目新聞 於 2024-09-19 01:52:16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一起吃路邊攤的日子”曾是許多人闖蕩城市的寶貴記憶。這幾年,地攤經濟雖然帶動了地攤數量快速回升,但坐地漲價的“地攤”,多了一些網紅氣質,少了一些實惠品質;多了一些顏值,少了幾分價值。不知不覺中,“吃路邊攤”竟快成了高攀不起的消費。

吃不起的“地攤”

曾經的路邊攤憑借著物美價廉、營業時間靈活,撫慰了無數深夜打工人的身體和靈魂。如今的地攤有些變了樣:擺攤的人越來越多,攤主越來越年輕,花樣和價格高歌猛進。年初在中部某夜市一個名為“愛情”的麻辣燙攤位前,上演了一碗素菜麻辣燙被索要106元、消費者不得已報警的場景。對此老板回應:“若無資金,請勿光顧;若無困擾,請勿興風作浪!”

“燒鳥串6個,紫菜壽司卷一根,173元,明明可以搶,卻還給了你幾個烤串。”網友“茄子”在社交平台曬出了在合肥綠軸公園地攤的花銷,引來網友聲援。“隨便幾個炸串要40,一個澆頭粉35,夾點帶葷的冒菜要100多,沒有店裏好吃衛生,卻比店裏貴不少。”人頭攢動的眾多夜市中,這樣的疑問比比皆是。

究竟是什麽時候,一些地攤變得這麽貴的?“地攤=便宜”是我們傳統的消費認知,而現實是,“地攤≠便宜”。“一份煎餅餜子地攤標配12元,而店鋪標配6元。一碗冰粉如今到手24元,記憶中明明隻有6元嘛!”網友這樣評論。翻倍甚至數倍的增長,讓消費者的怒氣值也在蓄力。

暑期裏,各地夜市攤位繁多,小吃的顏值妝造一個賽過一個:一根玉米澆上芝士,便成了單價40元的墨西哥芝士玉米;手工蛋糕插滿塑料卡通插件小朋友們很是喜歡,4寸蛋糕要價158元堪比迪士尼餐廳……曾經的路邊攤,種類繁多,物美價廉,不僅可以填飽肚子,還能撫慰遊子的思鄉之情。那時,我們可以毫不猶豫地為自己購買一份滿滿當當的“快樂”。而如今,三五個人在地攤吃飽,比在餐廳花費有過之而無不及,不禁讓人在逛的時候替荷包捏一把汗。

“地攤刺客”多了,創業心態歪了

為什麽會有越來越多的“地攤刺客”呢?其實,不僅消費者吐槽,一些地攤攤主也有一把辛酸要訴說。因擺攤門檻較低,所以許多人紛紛嚐試在公共場所擺攤。但事實沒有想象得那麽簡單,某中部省會城市一條街道被網友稱為第一大夜市,招商的時候這些攤位的價格每個月僅幾十元,如今攤位費已經漲到一個月800元了。即便這樣還是會有很多人將攤位租下,然後再以更高的價格轉給其他商戶賺取差價,轉來轉去導致攤位身價翻倍。起步價如此高,小吃價格能不漲嗎?

除了上漲的攤位費,流量驅使、網紅效應也讓許多攤主的心態發生傾斜,在創業中迷失了方向。

嗞嗞作響的煙火、揮汗如雨的攤主、響亮的吆喝聲,是我們對地攤固有的印象。而現在的地攤堪比“網紅博主”的秀場。化著濃妝的女攤主在網紅手打檸檬茶的攤位上,邊搔首弄姿邊不熟練地製作著飲品,身邊圍著幾個高音開播的手機支架……開著大G、寶馬來出攤的“合夥人”們不僅占道停車,還大秀肌肉,在嘻哈打鬧中製作著餐飲,看不出做生意的精心和用心。

7月12日,湖南某市一夜市吸引眾多遊客駐足。陳思汗 攝

網紅地攤有個共同的特征:貴。所謂地攤,就是以貼近百姓、物美價廉的食品、貨品為主。如今“高定”“私定”也擠入了地攤行列。北京市區一商場前臨時搭建的小型地攤集市,不僅需要20元一位的入場券,商品價格也是十分“高端”。驅蚊燈、木雕、玩偶,原本稀鬆平常的集市商品,打上了“設計師”標識,就變成了4位數的限定款。還有不少辨不清真偽的奢侈品牌在售賣,問及貨品來源就是“私密渠道”。不少買了票進場的消費者隻覺得自己是“大冤種”。

創業初衷是好的,但是幹著幹著心態就歪了。過去擺攤隻為賺點小錢,而現在一些攤主,似乎想通過地攤走紅,走向財富自由。

重新找回低成本快樂

網紅效應或社交媒體的推廣,或許會使有的路邊攤變得熱門,攤主利用這種流量實現財富自由,但更多想一口吃成胖子的攤主品嚐到的是失算的苦果。高價帶來的是消費者的流失和口碑受損,攤位的“血條”見底,一些攤主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價格策略。

而對於一些低收入人群,高攀不起的地攤會使他們的“快樂成本”變高。路邊攤的優勢本來就是親民,如果失去這一優勢,其獨特的吸引力自然會隨之消失。

攤主可以根據季節、市場等變化,適當調整價格。旺季可以提高一些,反之淡季就給予一些優惠。無論什麽情況下,攤主都不能過於浮躁,一味盯著漲價,謀求掙快錢,而要著眼於用更好的質量和服務留住消費者,用真誠與努力贏得顧客的認可與支持。這才是長久的經營之道,也能借此獲得消費者的理解和包容,認識到價格適當波動背後的苦辣酸甜。

網絡流量既可能賦能實體經濟,也可能擠兌實體經濟。網紅攤主在一天天增多,管理部門恐怕還要在細化管理上花些力氣。一方麵,市場監管、交通、質監等部門應加強合作,開發可實時監控攤位數量、位置以及可申請攤位的App,麵向攤主和消費者開放,掌握一手數據,摸清地攤家底;另一方麵,要積極引導網紅攤主在線上推介吸引客流的同時,線下也要努力提升攤位產品質量。

行業協會等各方力量也應積極行動起來,通過有效的監管、引導和支持,營造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路邊攤才能夠在城市中持續煥發活力。

地攤生意沒有捷徑,唯有真誠才是“必殺技”。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破冰瞬間破功!哈利王子見查爾斯後,控王室"破壞和解"
吸引外國人才的K字簽證是好東西,但趕上了最差的時機
特朗普曬辦公室24K黃金裝飾,稱外國領導人看了"驚歎不已"
失控的規訓:少女被特校虐待致死調查
美國政府再次停擺?你需要知道的幾個關鍵訊息




24小時討論排行

美防長講話:嚴批“肥胖將領” 蓄鬍不專業 不爽就離職
突襲將軍大會 全場靜默對待 川普:想鼓掌就鼓掌哈
中國國產客機C919交付大幅延宕 疑引擎采購遭遇困
加州女被警察暴力逮捕短暫昏迷 獲賠1700萬美元
美財長收到短信:剛救助阿根廷 米萊就賣中國大豆…
中國人才K簽證,動了你的奶酪?
Costco新規“黃金1小時” 拿金卡被擋門外 兩派戰翻
川普對美軍將領說:把危險的國內城市當作訓練場
中國爆人潮 高鐵機場塞爆!“聰明人已提前出發”熱搜
耶魯華裔大一新生被退學,細節太狗血了
中國在東海岸部署先進導彈:威懾台灣,對抗美國影響力
俄2士兵躲坦克殘骸下存活60天 靠無人機補給撐過…
川普擬宣布與輝瑞達協議 以更低價出售藥品
赫格塞斯秀滑板技巧 打中重要部位 臉部扭曲視頻曝
美軍全球將領罕見齊聚 川普:美國麵臨內部戰爭
橫向對比多個國家:養老金為什麽不能“多繳多得”?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吃不起的地攤,還能有低成本快樂嗎?

極目新聞 2024-09-19 01:52:16

“一起吃路邊攤的日子”曾是許多人闖蕩城市的寶貴記憶。這幾年,地攤經濟雖然帶動了地攤數量快速回升,但坐地漲價的“地攤”,多了一些網紅氣質,少了一些實惠品質;多了一些顏值,少了幾分價值。不知不覺中,“吃路邊攤”竟快成了高攀不起的消費。

吃不起的“地攤”

曾經的路邊攤憑借著物美價廉、營業時間靈活,撫慰了無數深夜打工人的身體和靈魂。如今的地攤有些變了樣:擺攤的人越來越多,攤主越來越年輕,花樣和價格高歌猛進。年初在中部某夜市一個名為“愛情”的麻辣燙攤位前,上演了一碗素菜麻辣燙被索要106元、消費者不得已報警的場景。對此老板回應:“若無資金,請勿光顧;若無困擾,請勿興風作浪!”

“燒鳥串6個,紫菜壽司卷一根,173元,明明可以搶,卻還給了你幾個烤串。”網友“茄子”在社交平台曬出了在合肥綠軸公園地攤的花銷,引來網友聲援。“隨便幾個炸串要40,一個澆頭粉35,夾點帶葷的冒菜要100多,沒有店裏好吃衛生,卻比店裏貴不少。”人頭攢動的眾多夜市中,這樣的疑問比比皆是。

究竟是什麽時候,一些地攤變得這麽貴的?“地攤=便宜”是我們傳統的消費認知,而現實是,“地攤≠便宜”。“一份煎餅餜子地攤標配12元,而店鋪標配6元。一碗冰粉如今到手24元,記憶中明明隻有6元嘛!”網友這樣評論。翻倍甚至數倍的增長,讓消費者的怒氣值也在蓄力。

暑期裏,各地夜市攤位繁多,小吃的顏值妝造一個賽過一個:一根玉米澆上芝士,便成了單價40元的墨西哥芝士玉米;手工蛋糕插滿塑料卡通插件小朋友們很是喜歡,4寸蛋糕要價158元堪比迪士尼餐廳……曾經的路邊攤,種類繁多,物美價廉,不僅可以填飽肚子,還能撫慰遊子的思鄉之情。那時,我們可以毫不猶豫地為自己購買一份滿滿當當的“快樂”。而如今,三五個人在地攤吃飽,比在餐廳花費有過之而無不及,不禁讓人在逛的時候替荷包捏一把汗。

“地攤刺客”多了,創業心態歪了

為什麽會有越來越多的“地攤刺客”呢?其實,不僅消費者吐槽,一些地攤攤主也有一把辛酸要訴說。因擺攤門檻較低,所以許多人紛紛嚐試在公共場所擺攤。但事實沒有想象得那麽簡單,某中部省會城市一條街道被網友稱為第一大夜市,招商的時候這些攤位的價格每個月僅幾十元,如今攤位費已經漲到一個月800元了。即便這樣還是會有很多人將攤位租下,然後再以更高的價格轉給其他商戶賺取差價,轉來轉去導致攤位身價翻倍。起步價如此高,小吃價格能不漲嗎?

除了上漲的攤位費,流量驅使、網紅效應也讓許多攤主的心態發生傾斜,在創業中迷失了方向。

嗞嗞作響的煙火、揮汗如雨的攤主、響亮的吆喝聲,是我們對地攤固有的印象。而現在的地攤堪比“網紅博主”的秀場。化著濃妝的女攤主在網紅手打檸檬茶的攤位上,邊搔首弄姿邊不熟練地製作著飲品,身邊圍著幾個高音開播的手機支架……開著大G、寶馬來出攤的“合夥人”們不僅占道停車,還大秀肌肉,在嘻哈打鬧中製作著餐飲,看不出做生意的精心和用心。

7月12日,湖南某市一夜市吸引眾多遊客駐足。陳思汗 攝

網紅地攤有個共同的特征:貴。所謂地攤,就是以貼近百姓、物美價廉的食品、貨品為主。如今“高定”“私定”也擠入了地攤行列。北京市區一商場前臨時搭建的小型地攤集市,不僅需要20元一位的入場券,商品價格也是十分“高端”。驅蚊燈、木雕、玩偶,原本稀鬆平常的集市商品,打上了“設計師”標識,就變成了4位數的限定款。還有不少辨不清真偽的奢侈品牌在售賣,問及貨品來源就是“私密渠道”。不少買了票進場的消費者隻覺得自己是“大冤種”。

創業初衷是好的,但是幹著幹著心態就歪了。過去擺攤隻為賺點小錢,而現在一些攤主,似乎想通過地攤走紅,走向財富自由。

重新找回低成本快樂

網紅效應或社交媒體的推廣,或許會使有的路邊攤變得熱門,攤主利用這種流量實現財富自由,但更多想一口吃成胖子的攤主品嚐到的是失算的苦果。高價帶來的是消費者的流失和口碑受損,攤位的“血條”見底,一些攤主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價格策略。

而對於一些低收入人群,高攀不起的地攤會使他們的“快樂成本”變高。路邊攤的優勢本來就是親民,如果失去這一優勢,其獨特的吸引力自然會隨之消失。

攤主可以根據季節、市場等變化,適當調整價格。旺季可以提高一些,反之淡季就給予一些優惠。無論什麽情況下,攤主都不能過於浮躁,一味盯著漲價,謀求掙快錢,而要著眼於用更好的質量和服務留住消費者,用真誠與努力贏得顧客的認可與支持。這才是長久的經營之道,也能借此獲得消費者的理解和包容,認識到價格適當波動背後的苦辣酸甜。

網絡流量既可能賦能實體經濟,也可能擠兌實體經濟。網紅攤主在一天天增多,管理部門恐怕還要在細化管理上花些力氣。一方麵,市場監管、交通、質監等部門應加強合作,開發可實時監控攤位數量、位置以及可申請攤位的App,麵向攤主和消費者開放,掌握一手數據,摸清地攤家底;另一方麵,要積極引導網紅攤主在線上推介吸引客流的同時,線下也要努力提升攤位產品質量。

行業協會等各方力量也應積極行動起來,通過有效的監管、引導和支持,營造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路邊攤才能夠在城市中持續煥發活力。

地攤生意沒有捷徑,唯有真誠才是“必殺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