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光提"海華民族"新概念 與"中華民族"有何不同
文章來源: 自由亞洲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9月12日,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季風書園舉辦首次人文講壇活動。 記者凱迪拍攝
9月12日,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季風書園舉辦了首次人文講壇活動。政治學者吳國光在演講中提出,希望構建一個不同於"中華民族"的"海華民族"。那麽,這一新概念到底有怎樣的內涵呢?
周四晚間,從上海遷至華盛頓重新開業僅兩周的季風書園內,樓上樓下座無虛席。季風人文論壇的首次活動正在舉行,主講人是美國斯坦福大學中國經濟與製度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吳國光,
題目是《公共生活與族群自由—從“亞流亡”到海外華人的文化重建》。
海外華人的公共生活與"亞流亡"
在美國生活了三十五年的吳國光首先提出一個問題:“這個公共問題就是,當我們來到海外的時候,我們是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那塊土地上延伸出來的一部分,還是我們可以成為一個單獨的共同體?當然,這對我們華人是一個重要的問題,這對於我們的精神自由、對於我們的文化建設、對於我們的後代都是非常重要的。”
吳國光在演講中提到“亞流亡”的概念,也就是那些並非因為政治原因來到海外的華人雖然不是“流亡者”,但哪怕身在自由國家,卻依然不願自由談論中國的公共事務。同時,他們所聽、所看的中文精神產品依然主要來自中國大陸。他說:“在中國這樣一個文化不自由、言論不自由的情況下,它的很多精神產品都帶有這個政權的烙印。再加上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意識形態非常強的政黨,它對中國的大眾進行洗腦已經不止七十多年了。”
吳國光還從政治學角度介紹了公共生活的概念,以及個體和群體的關係。其中,他強調,公共生活具有很強的精神、文化因素並具有可分享性,同時具有歸屬感,也就是華人作為一個群體所共通的東西。
"海華民族"與"中華民族":延伸與不同
演講中,吳國光還首次提出一個新的概念:“這個東西,我把它叫做‘海華民族’。它不是海外華人的一個簡稱,它是相對於‘中華民族’的另外一個民族。它也是華人的一個民族。海華民族是中華民族的延伸。為什麽提這點呢?實際上,你觀察一下你身邊的華人朋友,我們在很多的基本的價值觀念上已經和‘中華民族’有很大的區別了。”
他指出,“中華民族”是梁啟超一百年前才發明的概念。實際上,中國曆史上一直是各民族不斷融合,直到與西方文明相遇,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們才發現自身特點,並在一定框架內固定下來,將其概念化。
吳國光表示,“海華民族”是指不生活在中國本土的華人。它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延伸,但同時也接受了自由民主等普世價值:“它因此和長期專製所洗腦、所壓製、所馴服的一些基本價值和行為有一些非常根本的區別,這個區別會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深。它是將來可以幫助我們的故土、母族—中華民族進步的。”
吳國光說,現在海外華人數量已經很大,提出“海華民族”就是希望大家能夠利用海外自由的政治環境,在和普世價值接軌的前提下好好思考:作為華人,應該擁有的一種文化密碼到底是什麽?他表示:“我們應該可以找到一種共同的文化......,它就是中國文化與普世文化的一個結合,在自由的環境中自由地結合。”
學者吳國光在演講中提出了“海華民族”的新概念(記者凱迪拍攝)
建立精神文化共同體 為未來中國轉型提供"軟件"
吳國光舉例說,他的兩個孩子在海外長大,中文都很差,因為在試圖教授他們中文時,他發現那些中文書本中有很多精神毒素。他說:“如果我們能夠找到一種方式,能讓我們的孩子學中文的過程中是接受我們文化中最優質的東西,而去除掉那些毒素,那不非常好嗎?我們有書店,有出版社、有電影製作商……還有我們自己的學校,這些在精神上、在文化上、在價值上都是盡量和中共分開的。不接受它的東西,我們自己形成一個,這就是我們的精神文化共同體。”
吳國光認為,如果能夠建立這樣的精神文化氛圍,每個海外華人都將生活得更健康、更愉快,中國人來到海外也會感受到令他們心靈喜悅的東西。同時,這也會對未來中國具有重要意義:“如果我們在這裏建立了我們的精神文化共同體,習慣了共同生活,懂得怎樣用普世價值去討論我們作為華人共同關心的議題;政治製度象硬件,我們有軟件;那個中國的政治製度、硬件一旦改變,那麽我們把這個軟件帶回去,我想中國的轉型會大大地深入。這一點是我們這個海華民族對整個華人非常大的貢獻。”
羅勝春:"海華民族"反映極權專製和民主自由的衝撞
這場季風人文論壇活動同時也吸引了很多本地的活動人士、學者和海外留學生,由於場地限製,雖然現場隻有五十個座位,但與會者交流踴躍,氣氛活躍。這也是延續了上海季風書園舉辦講座及“思想碰撞”的傳統。
與會的中國著名人權律師丁家喜的妻子、活動人士羅勝春特別闡述了自己對於“海華民族”概念的看法:“我們最大的不一樣就是,‘中華民族’是在極權統治之下,您說的‘海華民族’是在自由的環境下,所以我們未來的‘海華民族’跟‘中華民族’最大的區別就是極權專製跟文明進步和民主自由的這樣一個衝撞。我們在這個衝撞中,應該怎樣來麵對。”
季風書園與人文講壇 於淼:提供海外華人歸屬感
現場,一位網名“凱撒”的華人向本台記者表示,
在當前中國國內的政治、經濟形勢下,很多人都是被迫離開故鄉來到海外,而且未來這種趨勢隻會愈演愈烈。他認為,當晚的討論話題非常重要。
主辦人文講壇的季風書園總經理於淼也在接受本台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在這一個新的土壤上,操著另外一種語言,如何形成我們的一種共同生活、一個精神家園,這個話題可能和我們每個人都會引起共鳴。”
於淼希望季風書園可以成為海外華人的一個精神家園:“我希望能有一個物理的空間,在這裏可以人和書相遇,人和人相遇,思想也可以碰撞。我想,每一個人在這個環境中,希望他能夠感受到一種歸屬感。這種歸屬感可能對每個海外華人都是有意義的。”
9月份,季風人文講壇的活動還包括加州克萊蒙麥肯納學院政治係教授裴敏欣的演講《數字時代下的個人隱私與權力》(9月13日),以及兩次榮獲美國筆會福克納獎的華裔作家哈金演講《故土的束縛》(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