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新生6個是女生,為什麽大學裏的女生越來越多?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近幾年,不少人都覺得大學生、碩士生裏的女生越來越多了。這並非印象流。根據教育部最新的統計數據,2022年,63%的大學新生是女生,碩士的新生中女生同樣多於男生,占比53%。

但這似乎與當下的性別比不符。全國男性比女性數量更多。2020年,我國14-35歲的青年性別比是111.23。這一比例也明顯高於聯合國人口基金會建議的出生性別比103到107的正常範圍。

兩相比對,我們會發現女生比男生上大學的概率更高。

那麽問題來了,高考的篩選機製難道真的更適合女生嗎?為什麽女生決心好好學習考上大學的動力更強?

01

大學裏的女生越來越多

國內第一次出現大學新生中女生比男生多的現象,是在2008年。此後,從2010年開始,大學的新生中女生一直比男生多,且占比逐年上升,數據上隻有輕微波動。

如果將教育比作一個升級打怪的過程,在初始階段人數占比較小的女生,直到高考進入大學,她們的占比越來越高。

細看國內整個教育流程,義務教育階段,女生占比往往比男生少。小學和初中在校生裏,女生占比都不到47%。而到了高中階段,女生比例開始變多,全國平均50%左右。

之後的高等教育階段,女生占比更大。根據教育部的統計數據,2021-2022年全國的本科新生中,超過六成都是女生。2022年的職業本專科的新生中,女生占到了五成以上。

如果將本科、專科院校分開看,女生在本科中的占比也明顯比專科中更多。

02

男生內部高考成績的差異更大,

重點高校裏男生多於女生

難道是高考機製更有利於女生嗎?不能完全這麽說。

根據上海高考的男女生成績數據,2017年新高考改革之前,也就是傳統的分文理科時期,女生成績明顯要優於男生。差距最大時,男女生的平均分差異甚至超過了15分。

但是在2017年高考改革之後,變為“3+3”的選科模式,考生可以在語數外三門主科之外,從政治、曆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中任選三科,男女生成績差異縮小了很多,2019年甚至還不到0.5分。高考錄取的男女生比例差異,也隻比高考報名人數的男女生差異高了0.26%,可以說差距非常小了。

有研究提到,男女生平均成績差異減小,最主要的原因是新的選科方式給了考生更大的自主權。結合興趣和優勢學科進行選擇的機製下,男生可以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來發揮潛能。

高考分科的改革,上海是第一批,2017年之後逐步推廣至全國。截至2024年,全國已經有29個省份啟動了新高考改革,有21個省份已經落地執行。

由此可見,高考本身對男女分數的影響已經逐漸變小。

高校女生占比多,更大的原因要從學習過程中尋找。

研究證實,女生的成績更不容易受環境影響。根據2013年一項針對廣州市中學生的實證研究,在學習環境比較差的學校裏,男生的學業成績明顯差於女生,但是在好學校裏,男女生的成績則不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

此外,根據2015年一項針對全國13000多名小學生進行的分層隨機取樣調查發現,女生更難受到周圍環境和同伴的影響,對學習環境的感知和掌握都要強於男生。

但我們會發現,男生尖子生的數量更多。重點高校中,一直男生多於女生,2015年的性別比差距在10%以上。

一份關於不同性別考試表現差異的研究提到,“與同等能力的男性相比,女性更有可能回避競爭性測試”,作者將該現象歸因於男性對競爭的強烈偏好,以及對自身能力的過度自信。

但從整體來看,能考上重點學校的畢竟是少數。成績更穩定的女生,在除重點學校的其它高校中占比更多。這也是造成大學裏女生越來越多的原因之一。

03

女孩從家裏獲得的

教育投資比男孩多

讀大學的女生越來越多,還跟社會環境的變化、家長的期待和家庭給予的教育資源有關係。

近年來不同研究都表明,在求學過程中,父母對女生的教育期待更高。在學校,女生也更容易獲得老師的鼓勵、以及同學之中上進的積極影響,在這些環境和人際的因素塑造下,女生自身的成績受到了正向的影響。

女生在教育方麵也實際獲得了更多來自家庭的資源支持。根據2019年的《中國教育財政家庭調查報告》,對於不同家庭結構的子女來說,平均獲得校外教育支出最高的是獨生女孩,其次是獨生子。非獨生女孩的教育投入資金也比非獨生男孩的要高。

與刻板印象不同,一篇2021年發表的研究分析認為,在當前社會環境中,如果有兄弟,並不會明顯擠占女孩的教育資源,而且城市的多子女家庭甚至相對男孩,更願意增加女孩的校外教育投入。

另外,對於70後和更年輕的父母來說,如果母親的受教育程度比較高,也通常意味著母親一方在家庭內部的決策地位比較高,因此同時會對女孩教育資源的獲得有顯著的促進作用。相比之下,父親受教育程度的多少對女孩的影響並不顯著。

延續這篇論文的分析,母親親身體會到了自己通過教育得到的收益,覺得投資女生讀書更值。

從經濟理性的角度分析,女生的教育回報率更高。一項基於2020年《中國家庭追蹤調查》數據的研究發現,男性每多接受一年教育,平均收入增加8.2%,女性則是10.3%。且不論是在城鎮還是鄉村,女性的教育收益率都高於男性。

在中等的收入群體中,教育對女性的收入影響要高於男性。因為女性在麵對求職的隱形性別歧視時,會傾向於用自身的學曆優勢來平衡自身所受到的性別歧視。比如同樣是收入普通的白領工作,女性更願意選擇對教育背景要求高的,以學曆優勢來競爭過部分男性。

根據Boss直聘《2022中國職場性別薪酬差異報告》,職位、行業和工作年限都會擴大男女之間的收入差異,而教育年限是唯一可以縮小性別薪資差異的因素。

女性更願意付出努力考上大學,因為讀書對女性來說意義更重大。

對於教育水平比較低的女性來說,麵對大環境的衝擊,她們的就業機會本就不多,抗風險能力上的劣勢更明顯。她們清楚自己如果沒有學曆,會是生活最困難和動蕩的一群人。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