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互助獻血”成灰色地帶,黃牛倒賣獻血證一張上千元

“互助獻血”成灰色地帶,黃牛倒賣獻血證一張上千元

文章來源: 成都商報 於 2024-09-06 09:37:25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排得上號的家人都為白血病患者劉辰進行了無償獻血,但因病情危急,劉辰仍需靠輸血維持生命。表弟李豐將目光投向互聯網,想找人“互助獻血”,求得救命的獻血證。

優先用血

400毫升全血剛獻完,古曉月把冒著“熱氣”的獻血證轉贈給才見了兩麵的陌生人李豐,並再一次謝絕了他的現金好意。

兩人馬不停蹄,將獻血證加急送往醫院一樓血庫登記處。很快,醫生將新鮮出爐的全血登記到李豐在醫院6號樓4樓住院的表姐劉辰名下,這意味著,在劉辰病情危急時,可以優先用血了。

半月前,37歲的劉辰確診T淋巴母細胞淋巴瘤/白血病,因病情危急,她已使用6袋全血,隻有經曆過的人才知道,她的“求血”之路有多麽艱辛。

李豐告訴頂端新聞記者,救命的6袋血背後,是全家一起聯係的近40位親朋。“醫生說,如果想要優先用血,需要家屬去醫院門口獻血車上進行無償獻血後,將獻血證在醫院血庫登記,相當於‘以血換血’。”

但並非每個人都符合獻血條件。光李豐一人,已進行3次嚐試,卻都在卡在驗血環節,他的轉氨酶不符合獻血標準。

按照規定,一個健康人一年隻能獻兩次全血,在所有符合條件的家人都獻過血之後,無奈,李豐托人在鄭州本地獻血群內發信息,“家裏有病人病危,急需當天獻血證,有意的聯係我,有補償。”

古曉月看到了這條信息,她今年25歲,已經無償獻血50次,還曾榮獲2020-2021年度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我在群裏看過太多次這樣的信息,但這次鬼使神差,我聯係了李豐,知道了他家的事,發現是真的。”

互助獻血

互聯網把這叫互助獻血,頂端新聞記者在一些社交平台上搜索關鍵詞“獻血證”發現,全國各地都有類似的信息。

頂端新聞記者發現,互助獻血通常先從以家庭為圓心的內部向外輻射,範圍以患者的病情和需血量計算。

古曉月的無償獻血憑證

古曉月為李豐的表姐無償獻血的那天,旁邊獻血的男士是第一次獻血,他是為了幫朋友救急——朋友家人因急病住院需要用血,找遍了家人,用無可用後,才把希望寄托在朋友身上。

陳和美的爺爺因患胰腺癌便血,需要輸血維持生命。其父親在鄭州一三甲醫院旁的獻血車獻血後拿到的獻血證,幾天後被發現在老家醫院不能用。“醫生說無償獻血100次的人,還在排隊等著用血。”他們隻好再找家人緊急獻血。

陝西的一位網友說,家裏老人要做手術,醫生讓家人去無償獻血,“不獻血,手術就不給血。”這名網友之前獻過血,有獻血證,但卻被醫院告知,之前的獻血證作廢,“醫生說,必須要重新獻,獻多少,手術給用多少。家人的血不夠,我已經找人有償幫我們了。”

有一名雲南人在平台求購獻血證,她解釋,收獻血證是留著備用,因為當地醫院輸血要求要有本地獻血證,“如果有剛好去獻過或者準備去獻,但現在又不需要用獻血證的,可以私聊我。”

讓人沒想到的是,有人和組織瞅準了血液市場的需求,做起了買賣獻血證的生意。頂端新聞記者看到,有人在網上急求血,甚至發帖找中介求獻血證。

黃牛倒賣獻血證的宣傳卡片

“用血找我,幫您獻血”

記者留意到,重慶一兼職群中有打著救死扶傷的名號招募“醫院誌願者”的信息,要求身體健康,半年內沒有獻過全血,並稱獻血結束後,會有“300+現場禮物”。

更有定位在廣東揭陽的“愛心”獻血廣告,稱每天發車免費來回,獻400毫升全血,現場發補貼300元,中午包吃一頓午餐,日結。

古曉月在群中也看到過類似信息,她憤慨於“血頭”將眾人愛心當生意,還曾偽裝成賣家,稱可聯係15人無償獻血,與一“血頭”對話。“血頭”說,他會以260元收購一張獻血證,建議古曉月可以私下扣留60元,給獻血者一人200元。

兼職群裏招聘獻血誌願者的信息

她還曾在鄭州一個本地兼職群裏,看到有人發布招聘獻血誌願者的廣告,其稱補助270元紅包,獻血400毫升,“結束後,獻血證交給工作人員。”

黃牛在各種兼職愛心群裏收獻血證

8月28日下午,頂端新聞記者以想購買獻血證為由,撥通了一名“血頭”電話。對方報價,一張全血400毫升的獻血證至少1000元,“這幾天價格一直往上漲,(成本)天天漲價……等於說優先用,沒有獻血證的話,排隊用血得到一周之後。”

記者暗訪黃牛賣獻血證

醫院獻血車旁也有“血頭”駐紮,8月28日下午,頂端新聞記者來到一家三甲醫院門口,在向獻血車走去的過程中,一位男子靠近記者,掏出一張名片,引導記者走向院牆的角落,詢問記者是否需要獻血證,“800一張,400毫升全血,最低750元……公司定的價。”

該“血頭”保證獻血證絕對能用,“拿著家屬住院信息,咱們一起去一樓血庫,醫生把信息錄入,你再把錢給我。”

“血頭”給頂端新聞記者的名片,一麵寫著“安心陪診”,另一麵寫著:用血找我,幫您獻血。古曉月在獻血時與工作人員閑聊得知,“血頭”賣獻血證的現象很難遏製,“這是違法的,報警就行。”

根本原因在血庫緊缺

全國各地醫院關於“優先用血”的說法,給無償獻血加了一道“潛規則”。國家衛生健康委曾公布數據:全國無償獻血人次從1998年的32.8萬提高到2022年1603.5萬,增長48倍;每千人口的獻血率從1998年的4.8‰,提升到了2022年的11.5‰。

但另一方麵,我國臨床用血量逐年增加,年用血量已突破3000噸。“血液庫存告急”仍時常見諸報端,血液供需仍處於緊平衡狀態(緊平衡:指短期內供需大體平衡,但剩餘不多或儲備不多,不能時時刻刻充足供應)。河南省紅十字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員也告訴頂端新聞記者,目前社會上無償獻血意願整體降低。

8月30日下午,頂端新聞記者以谘詢用血為由,撥打96614無償獻血服務熱線,工作人員告知,如果獻血者本人需要用血,可以優先登記用血,如果是其家屬用血,需按醫院要求申請,“醫院根據病人病情決定用血,我們不參與。”

優先用血是醫院和血站的共識,還是寫進政策法規的保障?血液調配是否在透明公開的環境下運行,還是存在尋租空間?醫院和血庫之間是否存在看不見的壁壘?如何在保證危重症患者優先的前提下兼顧獻血者優先?

一位匿名的三甲醫院醫生對頂端新聞記者說,醫院救人時要分輕重緩急,血庫調配用血也是這個原則。臨床優先用血原則兼顧兩大優先:急救、危重症患者第一優先,無償獻血者第二優先。現在的局麵,根本原因在血庫緊缺,“隻有充足的血源,才能保證分配的公平合理,越稀缺的資源分配隻會越不合理。”

該醫生介紹,治療過程中需要用血,也需提前申請,但並非說每一次申請用血都會得到滿足。“血不是空氣、不是水,必須要醫生和血庫進行及時地溝通,才能保證血液不被浪費。”

矛與盾

血液“生產”周期慢、用量大、無償獻血意願降低,再加上其在治療過程的不可替代性,讓它顯得彌足珍貴,但這不是血液可以被高價買賣的借口。

頂端新聞記者發現,李豐將古曉月捐贈的獻血證遞交到醫院血庫,醫院並未核實捐獻人和使用者的關係,這也是“血頭”倒賣獻血證如此方便的原因之一。

根據古曉月提供的獻血證,比身份證大一圈的紙質卡片上,印著無償獻血人的姓名和證件信息、血液信息、獻血地點、日期,沒有公章,隻有發證單位。

河南領英律師事務所律師郭紅周解讀,涉及“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罪”的公文、證件、印章,其製作主體應當是國家機關,比如我們常見的政府工作部門,司法局、教育局、民政局、市場監督管理局等,而獻血證上的發證單位,省紅十字血液中心是非營利公益性衛生事業單位,因而並不能適用上述罪名。

“但是,買賣獻血證的人、黃牛均涉及違法,並需承擔相應的違法後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二條規定,偽造、變造或者買賣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其他組織的公文、證件、證明文件、印章的行為,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一千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然而,打擊互助獻血和“血頭”供血的渠道,又是一些家有急重症病人的家庭不太願意看到的,“萬一病情危急,著急用血,找不到人,怎麽辦呢?”李豐左右為難。

為了給表姐供血,家人打電話問遍了親戚和好友,但血還是不夠,他們已經開始將聯絡範圍擴大至關係一般的朋友,隻為給表姐續命。“有的朋友認為我們是騙子,再說了,平白無故找人獻血,多大的人情啊!”李豐無奈道,“要是到最後真沒辦法,可能我們也會去買高價血。”

如何破解當前用血難題?

2023年11月2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六部門專門發布《關於進一步做好無償獻血者激勵獎勵工作的通知》,通知重申,繼續推進無償獻血者及親屬出院時直接見麵用血費用工作,鼓勵無償獻血者及其親屬優先用血等。

在我國,一些省市已製定了適用當地的獻血條例,例如福建省在2023年7月在《獻血條例》中專門提到:省人民政府衛生健康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全省聯網的血液管理信息係統,實現獻血者名庫、采供血信息和稀有血型獻血者資料庫等血液管理相關信息的共享,推行電子無償獻血證,並禁止偽造、塗改、出租、買賣、轉借無償獻血證。

中國衛生法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市華衛律師事務所副主任鄧利強告訴頂端新聞記者,我國在臨床用血上血源緊缺,其實不止中國,全世界都麵臨著缺血的問題,“各省對無償獻血的激勵政策,與當地的經濟發展、用血緊張程度密切相關。”

鄧利強說,在我國,無償獻血要成為一種廣泛的社會認知,還有一段路可以走。“法有邊,情無窮,製度設計中,難免存在一些漏洞。”但重要的是查漏補缺。鄧利強分析,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出台獻血條例前,應廣泛調研當地情況,發現問題,從而完善條例地製定。

“對無償獻血者,也應給予很好的社會評價,當然也應保障對其及家人需要用血時的優惠,這樣才能提升更多無償獻血者的捐獻意願。”鄧利強說,“同時,加快對無償獻血流程的信息化建設,這需要時間,但也必須要做。”

排得上號的家人都為白血病患者劉辰進行了無償獻血,但因病情危急,劉辰仍需靠輸血維持生命。表弟李豐將目光投向互聯網,想找人“互助獻血”,求得救命的獻血證。

優先用血

400毫升全血剛獻完,古曉月把冒著“熱氣”的獻血證轉贈給才見了兩麵的陌生人李豐,並再一次謝絕了他的現金好意。

兩人馬不停蹄,將獻血證加急送往醫院一樓血庫登記處。很快,醫生將新鮮出爐的全血登記到李豐在醫院6號樓4樓住院的表姐劉辰名下,這意味著,在劉辰病情危急時,可以優先用血了。

半月前,37歲的劉辰確診T淋巴母細胞淋巴瘤/白血病,因病情危急,她已使用6袋全血,隻有經曆過的人才知道,她的“求血”之路有多麽艱辛。

李豐告訴頂端新聞記者,救命的6袋血背後,是全家一起聯係的近40位親朋。“醫生說,如果想要優先用血,需要家屬去醫院門口獻血車上進行無償獻血後,將獻血證在醫院血庫登記,相當於‘以血換血’。”

但並非每個人都符合獻血條件。光李豐一人,已進行3次嚐試,卻都在卡在驗血環節,他的轉氨酶不符合獻血標準。

按照規定,一個健康人一年隻能獻兩次全血,在所有符合條件的家人都獻過血之後,無奈,李豐托人在鄭州本地獻血群內發信息,“家裏有病人病危,急需當天獻血證,有意的聯係我,有補償。”

古曉月看到了這條信息,她今年25歲,已經無償獻血50次,還曾榮獲2020-2021年度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我在群裏看過太多次這樣的信息,但這次鬼使神差,我聯係了李豐,知道了他家的事,發現是真的。”

互助獻血

互聯網把這叫互助獻血,頂端新聞記者在一些社交平台上搜索關鍵詞“獻血證”發現,全國各地都有類似的信息。

頂端新聞記者發現,互助獻血通常先從以家庭為圓心的內部向外輻射,範圍以患者的病情和需血量計算。

古曉月的無償獻血憑證

古曉月為李豐的表姐無償獻血的那天,旁邊獻血的男士是第一次獻血,他是為了幫朋友救急——朋友家人因急病住院需要用血,找遍了家人,用無可用後,才把希望寄托在朋友身上。

陳和美的爺爺因患胰腺癌便血,需要輸血維持生命。其父親在鄭州一三甲醫院旁的獻血車獻血後拿到的獻血證,幾天後被發現在老家醫院不能用。“醫生說無償獻血100次的人,還在排隊等著用血。”他們隻好再找家人緊急獻血。

陝西的一位網友說,家裏老人要做手術,醫生讓家人去無償獻血,“不獻血,手術就不給血。”這名網友之前獻過血,有獻血證,但卻被醫院告知,之前的獻血證作廢,“醫生說,必須要重新獻,獻多少,手術給用多少。家人的血不夠,我已經找人有償幫我們了。”

有一名雲南人在平台求購獻血證,她解釋,收獻血證是留著備用,因為當地醫院輸血要求要有本地獻血證,“如果有剛好去獻過或者準備去獻,但現在又不需要用獻血證的,可以私聊我。”

讓人沒想到的是,有人和組織瞅準了血液市場的需求,做起了買賣獻血證的生意。頂端新聞記者看到,有人在網上急求血,甚至發帖找中介求獻血證。

黃牛倒賣獻血證的宣傳卡片

“用血找我,幫您獻血”

記者留意到,重慶一兼職群中有打著救死扶傷的名號招募“醫院誌願者”的信息,要求身體健康,半年內沒有獻過全血,並稱獻血結束後,會有“300+現場禮物”。

更有定位在廣東揭陽的“愛心”獻血廣告,稱每天發車免費來回,獻400毫升全血,現場發補貼300元,中午包吃一頓午餐,日結。

古曉月在群中也看到過類似信息,她憤慨於“血頭”將眾人愛心當生意,還曾偽裝成賣家,稱可聯係15人無償獻血,與一“血頭”對話。“血頭”說,他會以260元收購一張獻血證,建議古曉月可以私下扣留60元,給獻血者一人200元。

兼職群裏招聘獻血誌願者的信息

她還曾在鄭州一個本地兼職群裏,看到有人發布招聘獻血誌願者的廣告,其稱補助270元紅包,獻血400毫升,“結束後,獻血證交給工作人員。”

黃牛在各種兼職愛心群裏收獻血證

8月28日下午,頂端新聞記者以想購買獻血證為由,撥通了一名“血頭”電話。對方報價,一張全血400毫升的獻血證至少1000元,“這幾天價格一直往上漲,(成本)天天漲價……等於說優先用,沒有獻血證的話,排隊用血得到一周之後。”

記者暗訪黃牛賣獻血證

醫院獻血車旁也有“血頭”駐紮,8月28日下午,頂端新聞記者來到一家三甲醫院門口,在向獻血車走去的過程中,一位男子靠近記者,掏出一張名片,引導記者走向院牆的角落,詢問記者是否需要獻血證,“800一張,400毫升全血,最低750元……公司定的價。”

該“血頭”保證獻血證絕對能用,“拿著家屬住院信息,咱們一起去一樓血庫,醫生把信息錄入,你再把錢給我。”

“血頭”給頂端新聞記者的名片,一麵寫著“安心陪診”,另一麵寫著:用血找我,幫您獻血。古曉月在獻血時與工作人員閑聊得知,“血頭”賣獻血證的現象很難遏製,“這是違法的,報警就行。”

根本原因在血庫緊缺

全國各地醫院關於“優先用血”的說法,給無償獻血加了一道“潛規則”。國家衛生健康委曾公布數據:全國無償獻血人次從1998年的32.8萬提高到2022年1603.5萬,增長48倍;每千人口的獻血率從1998年的4.8‰,提升到了2022年的11.5‰。

但另一方麵,我國臨床用血量逐年增加,年用血量已突破3000噸。“血液庫存告急”仍時常見諸報端,血液供需仍處於緊平衡狀態(緊平衡:指短期內供需大體平衡,但剩餘不多或儲備不多,不能時時刻刻充足供應)。河南省紅十字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員也告訴頂端新聞記者,目前社會上無償獻血意願整體降低。

8月30日下午,頂端新聞記者以谘詢用血為由,撥打96614無償獻血服務熱線,工作人員告知,如果獻血者本人需要用血,可以優先登記用血,如果是其家屬用血,需按醫院要求申請,“醫院根據病人病情決定用血,我們不參與。”

優先用血是醫院和血站的共識,還是寫進政策法規的保障?血液調配是否在透明公開的環境下運行,還是存在尋租空間?醫院和血庫之間是否存在看不見的壁壘?如何在保證危重症患者優先的前提下兼顧獻血者優先?

一位匿名的三甲醫院醫生對頂端新聞記者說,醫院救人時要分輕重緩急,血庫調配用血也是這個原則。臨床優先用血原則兼顧兩大優先:急救、危重症患者第一優先,無償獻血者第二優先。現在的局麵,根本原因在血庫緊缺,“隻有充足的血源,才能保證分配的公平合理,越稀缺的資源分配隻會越不合理。”

該醫生介紹,治療過程中需要用血,也需提前申請,但並非說每一次申請用血都會得到滿足。“血不是空氣、不是水,必須要醫生和血庫進行及時地溝通,才能保證血液不被浪費。”

矛與盾

血液“生產”周期慢、用量大、無償獻血意願降低,再加上其在治療過程的不可替代性,讓它顯得彌足珍貴,但這不是血液可以被高價買賣的借口。

頂端新聞記者發現,李豐將古曉月捐贈的獻血證遞交到醫院血庫,醫院並未核實捐獻人和使用者的關係,這也是“血頭”倒賣獻血證如此方便的原因之一。

根據古曉月提供的獻血證,比身份證大一圈的紙質卡片上,印著無償獻血人的姓名和證件信息、血液信息、獻血地點、日期,沒有公章,隻有發證單位。

河南領英律師事務所律師郭紅周解讀,涉及“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罪”的公文、證件、印章,其製作主體應當是國家機關,比如我們常見的政府工作部門,司法局、教育局、民政局、市場監督管理局等,而獻血證上的發證單位,省紅十字血液中心是非營利公益性衛生事業單位,因而並不能適用上述罪名。

“但是,買賣獻血證的人、黃牛均涉及違法,並需承擔相應的違法後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二條規定,偽造、變造或者買賣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其他組織的公文、證件、證明文件、印章的行為,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一千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然而,打擊互助獻血和“血頭”供血的渠道,又是一些家有急重症病人的家庭不太願意看到的,“萬一病情危急,著急用血,找不到人,怎麽辦呢?”李豐左右為難。

為了給表姐供血,家人打電話問遍了親戚和好友,但血還是不夠,他們已經開始將聯絡範圍擴大至關係一般的朋友,隻為給表姐續命。“有的朋友認為我們是騙子,再說了,平白無故找人獻血,多大的人情啊!”李豐無奈道,“要是到最後真沒辦法,可能我們也會去買高價血。”

如何破解當前用血難題?

2023年11月2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六部門專門發布《關於進一步做好無償獻血者激勵獎勵工作的通知》,通知重申,繼續推進無償獻血者及親屬出院時直接見麵用血費用工作,鼓勵無償獻血者及其親屬優先用血等。

在我國,一些省市已製定了適用當地的獻血條例,例如福建省在2023年7月在《獻血條例》中專門提到:省人民政府衛生健康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全省聯網的血液管理信息係統,實現獻血者名庫、采供血信息和稀有血型獻血者資料庫等血液管理相關信息的共享,推行電子無償獻血證,並禁止偽造、塗改、出租、買賣、轉借無償獻血證。

中國衛生法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市華衛律師事務所副主任鄧利強告訴頂端新聞記者,我國在臨床用血上血源緊缺,其實不止中國,全世界都麵臨著缺血的問題,“各省對無償獻血的激勵政策,與當地的經濟發展、用血緊張程度密切相關。”

鄧利強說,在我國,無償獻血要成為一種廣泛的社會認知,還有一段路可以走。“法有邊,情無窮,製度設計中,難免存在一些漏洞。”但重要的是查漏補缺。鄧利強分析,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出台獻血條例前,應廣泛調研當地情況,發現問題,從而完善條例地製定。

“對無償獻血者,也應給予很好的社會評價,當然也應保障對其及家人需要用血時的優惠,這樣才能提升更多無償獻血者的捐獻意願。”鄧利強說,“同時,加快對無償獻血流程的信息化建設,這需要時間,但也必須要做。”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耶魯華裔大一新生被退學,細節太狗血了
10天拍99場吻戲!美女演員遭分手 中國網友熱議
Costco新規“黃金1小時” 拿金卡被擋門外 兩派戰翻
突襲將軍大會 全場靜默對待 川普:想鼓掌就鼓掌哈
美防長講話:嚴批“肥胖將領” 蓄鬍不專業 不爽就離職




24小時討論排行

中國國產客機C919交付大幅延宕 疑引擎采購遭遇困
特朗普稱若未獲諾貝爾和平獎是“對美國的侮辱”
加州女被警察暴力逮捕短暫昏迷 獲賠1700萬美元
習近平重申“反台獨”,北京發布2758決議立場文件
川普對美軍將領說:把危險的國內城市當作訓練場
冷知識:中國是世界上外國人占比最少的國家之一
數十萬人大逃亡,“死亡比這樣活著更仁慈”
特朗普重提“讓加拿大成為第51州”
中國爆人潮 高鐵機場塞爆!“聰明人已提前出發”熱搜
意外插曲下:誰是特朗普夫婦的“電梯殺手”?
川普擬宣布與輝瑞達協議 以更低價出售藥品
赫格塞斯秀滑板技巧 打中重要部位 臉部扭曲視頻曝
美軍全球將領罕見齊聚 川普:美國麵臨內部戰爭
1周的仗打了4年 特朗普問普京:你是紙老虎嗎?
烏克蘭若揮“戰斧”可直打莫斯科 川普施壓普京新手段
俄2士兵躲坦克殘骸下存活60天 靠無人機補給撐過…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互助獻血”成灰色地帶,黃牛倒賣獻血證一張上千元

成都商報 2024-09-06 09:37:25

排得上號的家人都為白血病患者劉辰進行了無償獻血,但因病情危急,劉辰仍需靠輸血維持生命。表弟李豐將目光投向互聯網,想找人“互助獻血”,求得救命的獻血證。

優先用血

400毫升全血剛獻完,古曉月把冒著“熱氣”的獻血證轉贈給才見了兩麵的陌生人李豐,並再一次謝絕了他的現金好意。

兩人馬不停蹄,將獻血證加急送往醫院一樓血庫登記處。很快,醫生將新鮮出爐的全血登記到李豐在醫院6號樓4樓住院的表姐劉辰名下,這意味著,在劉辰病情危急時,可以優先用血了。

半月前,37歲的劉辰確診T淋巴母細胞淋巴瘤/白血病,因病情危急,她已使用6袋全血,隻有經曆過的人才知道,她的“求血”之路有多麽艱辛。

李豐告訴頂端新聞記者,救命的6袋血背後,是全家一起聯係的近40位親朋。“醫生說,如果想要優先用血,需要家屬去醫院門口獻血車上進行無償獻血後,將獻血證在醫院血庫登記,相當於‘以血換血’。”

但並非每個人都符合獻血條件。光李豐一人,已進行3次嚐試,卻都在卡在驗血環節,他的轉氨酶不符合獻血標準。

按照規定,一個健康人一年隻能獻兩次全血,在所有符合條件的家人都獻過血之後,無奈,李豐托人在鄭州本地獻血群內發信息,“家裏有病人病危,急需當天獻血證,有意的聯係我,有補償。”

古曉月看到了這條信息,她今年25歲,已經無償獻血50次,還曾榮獲2020-2021年度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我在群裏看過太多次這樣的信息,但這次鬼使神差,我聯係了李豐,知道了他家的事,發現是真的。”

互助獻血

互聯網把這叫互助獻血,頂端新聞記者在一些社交平台上搜索關鍵詞“獻血證”發現,全國各地都有類似的信息。

頂端新聞記者發現,互助獻血通常先從以家庭為圓心的內部向外輻射,範圍以患者的病情和需血量計算。

古曉月的無償獻血憑證

古曉月為李豐的表姐無償獻血的那天,旁邊獻血的男士是第一次獻血,他是為了幫朋友救急——朋友家人因急病住院需要用血,找遍了家人,用無可用後,才把希望寄托在朋友身上。

陳和美的爺爺因患胰腺癌便血,需要輸血維持生命。其父親在鄭州一三甲醫院旁的獻血車獻血後拿到的獻血證,幾天後被發現在老家醫院不能用。“醫生說無償獻血100次的人,還在排隊等著用血。”他們隻好再找家人緊急獻血。

陝西的一位網友說,家裏老人要做手術,醫生讓家人去無償獻血,“不獻血,手術就不給血。”這名網友之前獻過血,有獻血證,但卻被醫院告知,之前的獻血證作廢,“醫生說,必須要重新獻,獻多少,手術給用多少。家人的血不夠,我已經找人有償幫我們了。”

有一名雲南人在平台求購獻血證,她解釋,收獻血證是留著備用,因為當地醫院輸血要求要有本地獻血證,“如果有剛好去獻過或者準備去獻,但現在又不需要用獻血證的,可以私聊我。”

讓人沒想到的是,有人和組織瞅準了血液市場的需求,做起了買賣獻血證的生意。頂端新聞記者看到,有人在網上急求血,甚至發帖找中介求獻血證。

黃牛倒賣獻血證的宣傳卡片

“用血找我,幫您獻血”

記者留意到,重慶一兼職群中有打著救死扶傷的名號招募“醫院誌願者”的信息,要求身體健康,半年內沒有獻過全血,並稱獻血結束後,會有“300+現場禮物”。

更有定位在廣東揭陽的“愛心”獻血廣告,稱每天發車免費來回,獻400毫升全血,現場發補貼300元,中午包吃一頓午餐,日結。

古曉月在群中也看到過類似信息,她憤慨於“血頭”將眾人愛心當生意,還曾偽裝成賣家,稱可聯係15人無償獻血,與一“血頭”對話。“血頭”說,他會以260元收購一張獻血證,建議古曉月可以私下扣留60元,給獻血者一人200元。

兼職群裏招聘獻血誌願者的信息

她還曾在鄭州一個本地兼職群裏,看到有人發布招聘獻血誌願者的廣告,其稱補助270元紅包,獻血400毫升,“結束後,獻血證交給工作人員。”

黃牛在各種兼職愛心群裏收獻血證

8月28日下午,頂端新聞記者以想購買獻血證為由,撥通了一名“血頭”電話。對方報價,一張全血400毫升的獻血證至少1000元,“這幾天價格一直往上漲,(成本)天天漲價……等於說優先用,沒有獻血證的話,排隊用血得到一周之後。”

記者暗訪黃牛賣獻血證

醫院獻血車旁也有“血頭”駐紮,8月28日下午,頂端新聞記者來到一家三甲醫院門口,在向獻血車走去的過程中,一位男子靠近記者,掏出一張名片,引導記者走向院牆的角落,詢問記者是否需要獻血證,“800一張,400毫升全血,最低750元……公司定的價。”

該“血頭”保證獻血證絕對能用,“拿著家屬住院信息,咱們一起去一樓血庫,醫生把信息錄入,你再把錢給我。”

“血頭”給頂端新聞記者的名片,一麵寫著“安心陪診”,另一麵寫著:用血找我,幫您獻血。古曉月在獻血時與工作人員閑聊得知,“血頭”賣獻血證的現象很難遏製,“這是違法的,報警就行。”

根本原因在血庫緊缺

全國各地醫院關於“優先用血”的說法,給無償獻血加了一道“潛規則”。國家衛生健康委曾公布數據:全國無償獻血人次從1998年的32.8萬提高到2022年1603.5萬,增長48倍;每千人口的獻血率從1998年的4.8‰,提升到了2022年的11.5‰。

但另一方麵,我國臨床用血量逐年增加,年用血量已突破3000噸。“血液庫存告急”仍時常見諸報端,血液供需仍處於緊平衡狀態(緊平衡:指短期內供需大體平衡,但剩餘不多或儲備不多,不能時時刻刻充足供應)。河南省紅十字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員也告訴頂端新聞記者,目前社會上無償獻血意願整體降低。

8月30日下午,頂端新聞記者以谘詢用血為由,撥打96614無償獻血服務熱線,工作人員告知,如果獻血者本人需要用血,可以優先登記用血,如果是其家屬用血,需按醫院要求申請,“醫院根據病人病情決定用血,我們不參與。”

優先用血是醫院和血站的共識,還是寫進政策法規的保障?血液調配是否在透明公開的環境下運行,還是存在尋租空間?醫院和血庫之間是否存在看不見的壁壘?如何在保證危重症患者優先的前提下兼顧獻血者優先?

一位匿名的三甲醫院醫生對頂端新聞記者說,醫院救人時要分輕重緩急,血庫調配用血也是這個原則。臨床優先用血原則兼顧兩大優先:急救、危重症患者第一優先,無償獻血者第二優先。現在的局麵,根本原因在血庫緊缺,“隻有充足的血源,才能保證分配的公平合理,越稀缺的資源分配隻會越不合理。”

該醫生介紹,治療過程中需要用血,也需提前申請,但並非說每一次申請用血都會得到滿足。“血不是空氣、不是水,必須要醫生和血庫進行及時地溝通,才能保證血液不被浪費。”

矛與盾

血液“生產”周期慢、用量大、無償獻血意願降低,再加上其在治療過程的不可替代性,讓它顯得彌足珍貴,但這不是血液可以被高價買賣的借口。

頂端新聞記者發現,李豐將古曉月捐贈的獻血證遞交到醫院血庫,醫院並未核實捐獻人和使用者的關係,這也是“血頭”倒賣獻血證如此方便的原因之一。

根據古曉月提供的獻血證,比身份證大一圈的紙質卡片上,印著無償獻血人的姓名和證件信息、血液信息、獻血地點、日期,沒有公章,隻有發證單位。

河南領英律師事務所律師郭紅周解讀,涉及“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罪”的公文、證件、印章,其製作主體應當是國家機關,比如我們常見的政府工作部門,司法局、教育局、民政局、市場監督管理局等,而獻血證上的發證單位,省紅十字血液中心是非營利公益性衛生事業單位,因而並不能適用上述罪名。

“但是,買賣獻血證的人、黃牛均涉及違法,並需承擔相應的違法後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二條規定,偽造、變造或者買賣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其他組織的公文、證件、證明文件、印章的行為,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一千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然而,打擊互助獻血和“血頭”供血的渠道,又是一些家有急重症病人的家庭不太願意看到的,“萬一病情危急,著急用血,找不到人,怎麽辦呢?”李豐左右為難。

為了給表姐供血,家人打電話問遍了親戚和好友,但血還是不夠,他們已經開始將聯絡範圍擴大至關係一般的朋友,隻為給表姐續命。“有的朋友認為我們是騙子,再說了,平白無故找人獻血,多大的人情啊!”李豐無奈道,“要是到最後真沒辦法,可能我們也會去買高價血。”

如何破解當前用血難題?

2023年11月2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六部門專門發布《關於進一步做好無償獻血者激勵獎勵工作的通知》,通知重申,繼續推進無償獻血者及親屬出院時直接見麵用血費用工作,鼓勵無償獻血者及其親屬優先用血等。

在我國,一些省市已製定了適用當地的獻血條例,例如福建省在2023年7月在《獻血條例》中專門提到:省人民政府衛生健康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全省聯網的血液管理信息係統,實現獻血者名庫、采供血信息和稀有血型獻血者資料庫等血液管理相關信息的共享,推行電子無償獻血證,並禁止偽造、塗改、出租、買賣、轉借無償獻血證。

中國衛生法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市華衛律師事務所副主任鄧利強告訴頂端新聞記者,我國在臨床用血上血源緊缺,其實不止中國,全世界都麵臨著缺血的問題,“各省對無償獻血的激勵政策,與當地的經濟發展、用血緊張程度密切相關。”

鄧利強說,在我國,無償獻血要成為一種廣泛的社會認知,還有一段路可以走。“法有邊,情無窮,製度設計中,難免存在一些漏洞。”但重要的是查漏補缺。鄧利強分析,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出台獻血條例前,應廣泛調研當地情況,發現問題,從而完善條例地製定。

“對無償獻血者,也應給予很好的社會評價,當然也應保障對其及家人需要用血時的優惠,這樣才能提升更多無償獻血者的捐獻意願。”鄧利強說,“同時,加快對無償獻血流程的信息化建設,這需要時間,但也必須要做。”

排得上號的家人都為白血病患者劉辰進行了無償獻血,但因病情危急,劉辰仍需靠輸血維持生命。表弟李豐將目光投向互聯網,想找人“互助獻血”,求得救命的獻血證。

優先用血

400毫升全血剛獻完,古曉月把冒著“熱氣”的獻血證轉贈給才見了兩麵的陌生人李豐,並再一次謝絕了他的現金好意。

兩人馬不停蹄,將獻血證加急送往醫院一樓血庫登記處。很快,醫生將新鮮出爐的全血登記到李豐在醫院6號樓4樓住院的表姐劉辰名下,這意味著,在劉辰病情危急時,可以優先用血了。

半月前,37歲的劉辰確診T淋巴母細胞淋巴瘤/白血病,因病情危急,她已使用6袋全血,隻有經曆過的人才知道,她的“求血”之路有多麽艱辛。

李豐告訴頂端新聞記者,救命的6袋血背後,是全家一起聯係的近40位親朋。“醫生說,如果想要優先用血,需要家屬去醫院門口獻血車上進行無償獻血後,將獻血證在醫院血庫登記,相當於‘以血換血’。”

但並非每個人都符合獻血條件。光李豐一人,已進行3次嚐試,卻都在卡在驗血環節,他的轉氨酶不符合獻血標準。

按照規定,一個健康人一年隻能獻兩次全血,在所有符合條件的家人都獻過血之後,無奈,李豐托人在鄭州本地獻血群內發信息,“家裏有病人病危,急需當天獻血證,有意的聯係我,有補償。”

古曉月看到了這條信息,她今年25歲,已經無償獻血50次,還曾榮獲2020-2021年度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我在群裏看過太多次這樣的信息,但這次鬼使神差,我聯係了李豐,知道了他家的事,發現是真的。”

互助獻血

互聯網把這叫互助獻血,頂端新聞記者在一些社交平台上搜索關鍵詞“獻血證”發現,全國各地都有類似的信息。

頂端新聞記者發現,互助獻血通常先從以家庭為圓心的內部向外輻射,範圍以患者的病情和需血量計算。

古曉月的無償獻血憑證

古曉月為李豐的表姐無償獻血的那天,旁邊獻血的男士是第一次獻血,他是為了幫朋友救急——朋友家人因急病住院需要用血,找遍了家人,用無可用後,才把希望寄托在朋友身上。

陳和美的爺爺因患胰腺癌便血,需要輸血維持生命。其父親在鄭州一三甲醫院旁的獻血車獻血後拿到的獻血證,幾天後被發現在老家醫院不能用。“醫生說無償獻血100次的人,還在排隊等著用血。”他們隻好再找家人緊急獻血。

陝西的一位網友說,家裏老人要做手術,醫生讓家人去無償獻血,“不獻血,手術就不給血。”這名網友之前獻過血,有獻血證,但卻被醫院告知,之前的獻血證作廢,“醫生說,必須要重新獻,獻多少,手術給用多少。家人的血不夠,我已經找人有償幫我們了。”

有一名雲南人在平台求購獻血證,她解釋,收獻血證是留著備用,因為當地醫院輸血要求要有本地獻血證,“如果有剛好去獻過或者準備去獻,但現在又不需要用獻血證的,可以私聊我。”

讓人沒想到的是,有人和組織瞅準了血液市場的需求,做起了買賣獻血證的生意。頂端新聞記者看到,有人在網上急求血,甚至發帖找中介求獻血證。

黃牛倒賣獻血證的宣傳卡片

“用血找我,幫您獻血”

記者留意到,重慶一兼職群中有打著救死扶傷的名號招募“醫院誌願者”的信息,要求身體健康,半年內沒有獻過全血,並稱獻血結束後,會有“300+現場禮物”。

更有定位在廣東揭陽的“愛心”獻血廣告,稱每天發車免費來回,獻400毫升全血,現場發補貼300元,中午包吃一頓午餐,日結。

古曉月在群中也看到過類似信息,她憤慨於“血頭”將眾人愛心當生意,還曾偽裝成賣家,稱可聯係15人無償獻血,與一“血頭”對話。“血頭”說,他會以260元收購一張獻血證,建議古曉月可以私下扣留60元,給獻血者一人200元。

兼職群裏招聘獻血誌願者的信息

她還曾在鄭州一個本地兼職群裏,看到有人發布招聘獻血誌願者的廣告,其稱補助270元紅包,獻血400毫升,“結束後,獻血證交給工作人員。”

黃牛在各種兼職愛心群裏收獻血證

8月28日下午,頂端新聞記者以想購買獻血證為由,撥通了一名“血頭”電話。對方報價,一張全血400毫升的獻血證至少1000元,“這幾天價格一直往上漲,(成本)天天漲價……等於說優先用,沒有獻血證的話,排隊用血得到一周之後。”

記者暗訪黃牛賣獻血證

醫院獻血車旁也有“血頭”駐紮,8月28日下午,頂端新聞記者來到一家三甲醫院門口,在向獻血車走去的過程中,一位男子靠近記者,掏出一張名片,引導記者走向院牆的角落,詢問記者是否需要獻血證,“800一張,400毫升全血,最低750元……公司定的價。”

該“血頭”保證獻血證絕對能用,“拿著家屬住院信息,咱們一起去一樓血庫,醫生把信息錄入,你再把錢給我。”

“血頭”給頂端新聞記者的名片,一麵寫著“安心陪診”,另一麵寫著:用血找我,幫您獻血。古曉月在獻血時與工作人員閑聊得知,“血頭”賣獻血證的現象很難遏製,“這是違法的,報警就行。”

根本原因在血庫緊缺

全國各地醫院關於“優先用血”的說法,給無償獻血加了一道“潛規則”。國家衛生健康委曾公布數據:全國無償獻血人次從1998年的32.8萬提高到2022年1603.5萬,增長48倍;每千人口的獻血率從1998年的4.8‰,提升到了2022年的11.5‰。

但另一方麵,我國臨床用血量逐年增加,年用血量已突破3000噸。“血液庫存告急”仍時常見諸報端,血液供需仍處於緊平衡狀態(緊平衡:指短期內供需大體平衡,但剩餘不多或儲備不多,不能時時刻刻充足供應)。河南省紅十字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員也告訴頂端新聞記者,目前社會上無償獻血意願整體降低。

8月30日下午,頂端新聞記者以谘詢用血為由,撥打96614無償獻血服務熱線,工作人員告知,如果獻血者本人需要用血,可以優先登記用血,如果是其家屬用血,需按醫院要求申請,“醫院根據病人病情決定用血,我們不參與。”

優先用血是醫院和血站的共識,還是寫進政策法規的保障?血液調配是否在透明公開的環境下運行,還是存在尋租空間?醫院和血庫之間是否存在看不見的壁壘?如何在保證危重症患者優先的前提下兼顧獻血者優先?

一位匿名的三甲醫院醫生對頂端新聞記者說,醫院救人時要分輕重緩急,血庫調配用血也是這個原則。臨床優先用血原則兼顧兩大優先:急救、危重症患者第一優先,無償獻血者第二優先。現在的局麵,根本原因在血庫緊缺,“隻有充足的血源,才能保證分配的公平合理,越稀缺的資源分配隻會越不合理。”

該醫生介紹,治療過程中需要用血,也需提前申請,但並非說每一次申請用血都會得到滿足。“血不是空氣、不是水,必須要醫生和血庫進行及時地溝通,才能保證血液不被浪費。”

矛與盾

血液“生產”周期慢、用量大、無償獻血意願降低,再加上其在治療過程的不可替代性,讓它顯得彌足珍貴,但這不是血液可以被高價買賣的借口。

頂端新聞記者發現,李豐將古曉月捐贈的獻血證遞交到醫院血庫,醫院並未核實捐獻人和使用者的關係,這也是“血頭”倒賣獻血證如此方便的原因之一。

根據古曉月提供的獻血證,比身份證大一圈的紙質卡片上,印著無償獻血人的姓名和證件信息、血液信息、獻血地點、日期,沒有公章,隻有發證單位。

河南領英律師事務所律師郭紅周解讀,涉及“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罪”的公文、證件、印章,其製作主體應當是國家機關,比如我們常見的政府工作部門,司法局、教育局、民政局、市場監督管理局等,而獻血證上的發證單位,省紅十字血液中心是非營利公益性衛生事業單位,因而並不能適用上述罪名。

“但是,買賣獻血證的人、黃牛均涉及違法,並需承擔相應的違法後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二條規定,偽造、變造或者買賣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其他組織的公文、證件、證明文件、印章的行為,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一千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然而,打擊互助獻血和“血頭”供血的渠道,又是一些家有急重症病人的家庭不太願意看到的,“萬一病情危急,著急用血,找不到人,怎麽辦呢?”李豐左右為難。

為了給表姐供血,家人打電話問遍了親戚和好友,但血還是不夠,他們已經開始將聯絡範圍擴大至關係一般的朋友,隻為給表姐續命。“有的朋友認為我們是騙子,再說了,平白無故找人獻血,多大的人情啊!”李豐無奈道,“要是到最後真沒辦法,可能我們也會去買高價血。”

如何破解當前用血難題?

2023年11月2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六部門專門發布《關於進一步做好無償獻血者激勵獎勵工作的通知》,通知重申,繼續推進無償獻血者及親屬出院時直接見麵用血費用工作,鼓勵無償獻血者及其親屬優先用血等。

在我國,一些省市已製定了適用當地的獻血條例,例如福建省在2023年7月在《獻血條例》中專門提到:省人民政府衛生健康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全省聯網的血液管理信息係統,實現獻血者名庫、采供血信息和稀有血型獻血者資料庫等血液管理相關信息的共享,推行電子無償獻血證,並禁止偽造、塗改、出租、買賣、轉借無償獻血證。

中國衛生法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市華衛律師事務所副主任鄧利強告訴頂端新聞記者,我國在臨床用血上血源緊缺,其實不止中國,全世界都麵臨著缺血的問題,“各省對無償獻血的激勵政策,與當地的經濟發展、用血緊張程度密切相關。”

鄧利強說,在我國,無償獻血要成為一種廣泛的社會認知,還有一段路可以走。“法有邊,情無窮,製度設計中,難免存在一些漏洞。”但重要的是查漏補缺。鄧利強分析,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出台獻血條例前,應廣泛調研當地情況,發現問題,從而完善條例地製定。

“對無償獻血者,也應給予很好的社會評價,當然也應保障對其及家人需要用血時的優惠,這樣才能提升更多無償獻血者的捐獻意願。”鄧利強說,“同時,加快對無償獻血流程的信息化建設,這需要時間,但也必須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