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 3 年時間,19 歲小夥小應(化名)脖子裏的這個 " 小紅棗 ",竟然火速變成了惡性 " 大肉球
",脖子足足有正常人的兩倍粗!
甲狀腺結節沒重視
" 紅棗 " 變成 " 大肉球 "
3 年前,16
歲的小應正在讀高一,發現脖子裏有塊凸起。之後,他在家人的陪伴下到醫院做了檢查。檢查後醫生告知,腫物是個甲狀腺結節,有 4cm
左右,差不多一顆紅棗的大小。雖然良性可能性大,但因為體積較大,醫生還是建議做手術切除。
聽說結節可能是良性的,家裏人鬆了口氣。小應當時正在讀高一,學業繁忙,正處於全力衝刺的階段。一家人糾結商量後,決定暫時不做手術。
3 年時間,小應脖子上的凸起部分越來越明顯,脖子也越來越粗,但因為不痛不癢,並沒有重視。
今年 6 月,小應順利完成高考,成功上了一本線。但此時他脖子上的 " 紅棗 " 已經變成了 " 大肉球
",並出現吞咽困難等症狀,於是來到了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疝和甲狀腺外科葉靜主任醫師的門診。
三年長大 10 多倍
手術難度和風險雙高
葉靜查體後發現,這個腫物已經在小應的脖子裏瘋狂長大,有 10cm,體積足足比 3 年前增加了 10 多倍!
更糟糕的是,之後的 CT 和磁共振檢查提示存在惡性腫瘤的可能,眼下必須馬上進行手術。
" 但甲狀腺腫物巨大化後,手術變得異常複雜和困難。"
葉靜說,甲狀腺腫物增大,不僅僅意味著要切除腫物的體積變大了,也意味著術中出血增多;由於腫物變大後導致氣管受壓變形,會麵臨手術開始時麻醉氣管插管困難,甚至插管失敗需氣管切開的可能。此外,手術後變形的氣管軟化,有導致窒息的可能;還將麵臨腫物擠壓後釋放大量甲狀腺激素,導致甲狀腺危象的可能。這些並發症都是可能致命的。
謎底揭曉:惡性腫瘤!
由於小應的情況複雜,疝甲狀腺外科的醫生團隊足足用了 4
天進行手術準備。耳鼻咽喉科、麻醉科、輸血科、重症監護室等多學科聯手為手術提供了重要支持。耳鼻咽喉科評估腫瘤有沒有侵犯氣管以及氣管塌陷情況,輸血科保障術中用血,重症監護室保障術後管理
……
放射科楊斌主任團隊在閱讀小應的影像資料後,認為小應脖子上巨大腫瘤的動脈供血太過豐富,直接手術出血量巨大,風險也極高。為將手術風險降到最低,楊斌帶領團隊專門在手術前對小應進行了腫瘤供血動脈的栓塞,這給手術的順利進行提供了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巨大腫瘤壓迫,小應器官最窄處僅 8
毫米,導致麻醉氣管插管異常艱難,麻醉科孫建良主任一點點攻克最狹窄處,成功插管。
充分準備下,葉靜團隊為小應順利進行巨大腫瘤的切除手術,但手術中的病理報告結果不理想:考慮為惡性腫瘤。
麵對如此巨大的惡性腫瘤,葉靜認為術後腫瘤複發轉移的風險較大,同時考慮到術後很可能需要放射治療的需要,在與患者家屬溝通後,對小應進行了甲狀腺全部切除手術。
手術順利,手後小應發音沒有嘶啞,也沒有手足抽搐麻木的表現,手術成功!
但令人遺憾的是,小應術後最終病理考慮甲狀腺濾泡狀癌,他不得不在術後接受碘 131 放射治療。
千萬別忽視頸部腫塊
一般來說,大部分患者的甲狀腺結節,做超聲檢查即可完成術前定性,類似小應這種明顯異常的患者,會加做頸部增強 CT
或磁共振,以便於更精準的圍手術期評估。
葉靜表示,由於隻有少數較大的結節會有壓迫感,個別亞急性甲狀腺炎會引起局部疼痛,而大部分甲狀腺結節沒有症狀,不痛不癢,所以容易被忽視。
葉靜表示,對大部分甲狀腺結節來說,B 超是首選的經濟實惠又方便的檢查方式。但不可否認,在 B
超篩查後認為是良性的甲狀腺結節中,極少數也存在惡性的可能。所以,一旦發現甲狀腺結節在短時間內增大,就要警惕惡性的可能。
葉靜提醒,甲狀腺結節患者應該按照醫生建議定期檢查,一般一旦發現結節變化應及早到醫院進行處理,以免錯過最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