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熱愛到逐漸功利,女兒一言難盡的興趣班之路
文章來源: 果殼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學期期末,女兒甜甜的學校又開始一學期一度的特長生評選(注:這裏的“特長生”指的是小學階段評選)。
從一年級開始,甜甜的學校每學期都會進行特長生評選。根據學校政策,特長生不僅能優先代表學校參加各類比賽,同時也將作為期末評選“三好學生”的加分項。
另外,我們所在的城市(蘇州),要想小升初擇校就讀重點中學,小學6年“全優+三好學生”是入圍的基本門檻(有個別學校缺一兩張低年級段的三好生證書也會收簡曆)。
因此,對於特長生評選,家長們都十分重視,我也不例外。
手握省級金獎,
女兒卻落選了?
按照學校以往的規定,甜甜認定藝術和體育特長生是沒問題的。
一方麵,女兒目前有古箏六級、少兒聲樂四級和跆拳道黃白帶的證書;另一方麵,她參加的不少古箏比賽都拿過獎,今年還拿到了一個藝術展演的省級金獎。因此我篤定,今年至少可以順利評上藝術特長生。
直到看到班主任發的通知,我傻了眼——
今年學校居然改規定了!
以往的考級證書認證取消了,獲獎證書隻認教育主管部門主辦或通過白皮書認定的比賽,其他商業比賽拿的獎統統無效......
作者供圖
結果毫無意外,盡管我們攢了一堆證書,全都被教務處打了回來。第一次,女兒什麽特長都沒評上。
本來這事實已經夠讓人鬱悶了,而幾天後班主任的統計結果,更是讓我破了大防——全班40個孩子,26個都有至少1項特長生認定,其中還有8個孩子是藝術、科創、體育三類特長生都集齊的(沒想到,才二年級的娃,一個個都這麽卷……)
針對學校的最新要求,我仔細研究了一下“教育主管部門主辦或通過白皮書認定的比賽”。前者很好理解,隻要看主辦單位是不是教育部或教育局就行了。不過那個“通過白皮書認定的比賽”是啥?查了資料我發現,裏麵大有門道。
原來,這類比賽有個專屬名稱,叫做“白名單賽事”(具體可見教育部公布的《2022—2025學年麵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名單》)。
據最新統計,官方認定的白名單賽事一共有43項(原有44項,今年有一項被除名),小學生可以參加的是25項(詳細名單可見文末鏈接),可分為“自然科學素養類”、“人文綜合素養類”、“藝術體育類”三類比賽。
(這裏再多說幾句題外話,關於如何參加白名單比賽,這個過程中我其實踩了坑,被割了韭菜。大家一定要記住一點——官方發布的信息才最靠譜,千萬不要相信其他的不明渠道,做盲目掏錢的冤大頭。)
想想女兒,從小到大各種興趣班沒少上,但到頭來啥特長也沒評上……雖然很不甘心,但計劃趕不上變化。痛定思痛之下,我打算重新評估一下娃的興趣班。
這些年,
讓人一言難盡的興趣班之路
回顧女兒這些年的興趣班之路,可以說是在摸索和試錯中不斷取舍,經曆了不同的階段。
階段一:胡子眉毛一把抓,主打一個全體驗
在女兒讀幼兒園小班的時候,我就開始著手培養她的興趣愛好。
整個幼兒園階段,她上過的興趣班前前後後加起來有六七門,如果算上體驗課就更多了。
當時我遵循“廣撒網”的原則,隻要女兒不抗拒、願意學,我就給她報班。這種感覺就像打新股似的,能試就去試,說不定娃在某方麵就是個潛力股呢?
在這些興趣班裏,有的女兒接觸下來很喜歡,就長期堅持了,比如聲樂、古箏和芭蕾舞;
女兒參加古箏比賽
有的上過一段時間後,要麽娃反饋沒什麽興趣,要麽機構跑路,我們就停掉了,包括了畫畫、樂高機器人、主持與口才等;
還有一些是上了體驗課就直接勸退的,不是太貴(比如馬術),就是年紀太小還不合適學(比如羽毛球)。
隻上了一節課就被勸退的羽毛球班
階段二:開始有所取舍,方向逐漸清晰
就這樣,直到女兒升入小學,我們一直在堅持學古箏、聲樂和芭蕾舞。
一年級上學期,女兒學校公布了特長生評選方案。當時的要求是,隻要有相應的比賽獎狀和考級證書,就可以評定該領域的特長生。
作者供圖
也正是那時,我意識到,之前把太多精力放在娃的藝術培養上,我們在體育和科創領域卻顆粒無收。
和孩子商量之後,我們做出了第一次調整——
首先,為保證精力,藝術課要砍掉一個。
經過一番討論,我們決定放棄芭蕾舞課,理由有三點:
一是跳舞需要換訓練服,冬天容易著涼,女兒動不動就因此感冒發燒;
二是盡管女兒挺喜歡芭蕾,但這方麵確實沒啥天賦,柔韌性和協調性都一般,比賽也沒取得過榮譽;
三是機構“吃相”難看,不僅教學進度慢,還總是以各種理由劃課時、要家長續課包。就在我們還剩五節課的時候,那個機構由於資金鏈斷裂連夜跑路了……
放棄了堅持一年多的芭蕾舞
放棄了芭蕾舞之後,我們增加了一個體育班——跆拳道。當時理由也很直接:一年兩次考級,拿證快;強身健體,同時掌握一項防身技能。
說實話,在這個取舍的過程中,雖然我也征求了女兒的意見,但更多是按照我的意願來主導。
身邊認識的家長們都說,“選擇興趣班的盡頭是升學”,我也開始向這個現實妥協了。
階段三:功利性為主導,盡量降低沉沒成本
這一次的特長生落選事件,直接推動女兒的興趣班之路進入到了第三個階段。
在我看來,當下興趣班的選擇必須得“精”。既能兼顧特長生評選,又能與學習相輔相成,而不是在同樣的賽道鋪開太多時間精力。
於是,我打算給女兒報兩個新的興趣班——編程和體能課。學習編程是為了科創特長生的認定,順便為更長遠的小升初擇校做競賽準備;上體能課是為了增強體質。
上完體驗課後,娃表示“感覺還不錯,願意上”。我有些欣慰,心想“隻要有點興趣,那就是好的開始,慢慢來吧……”
與此同時,下學期女兒就三年級了,學業壓力勢必會更大,所以該放棄的得果斷放棄。
第一個被淘汰的是跆拳道。
我的想法是,本身就是奔著考級證書去的,現在既然已經對評選特長生沒用了,那自然也就沒有繼續的必要,況且現在又報了體能課。
當我詢問女兒的想法時,她竟然興奮地蹦起來:“耶,終於不用去上了!”
古箏與聲樂的二選一,卻讓我和娃糾結了很久。這兩個都是女兒喜歡的,並且都表現出一定的天賦。
女兒參加少兒合唱團演出
最後,我把選擇權交給女兒。在這之前,我為她客觀分析了目前的情況:
古箏:
比賽成績好,有機會突破更大的舞台;老師很好,非常認可女兒,會額外給她開小灶;機構離家近,走過去隻要六七分鍾。
聲樂:
可以參加合唱團表演,團體比賽機會多;一周集訓兩次,訓練壓力比較大;機構離家較遠。
盡管很艱難,但女兒還是做出了選擇——她表示自己想要拿更多個人獎項,所以決定繼續學習古箏。
娃在古箏方麵取得的榮譽
日漸功利的興趣班選擇,
這麽做對嗎?
回顧這些年女兒上興趣班的經曆,赫然發現,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和我的初心有了偏差。
曾幾何時,我堅定地認為一切都該以熱愛為核心,應該全力支持女兒的愛好。
可漸漸地,我開始變得功利,開始主導孩子的選擇,開始按照升學和實用的需求給興趣班排列優先級。至於熱愛,在現實的權衡之下,不得不往後排,甚至隻能狠心舍棄一部分。
我跟身邊的媽媽們聊過這件事,發現大家的選擇也都大同小異:
比如我閨蜜,一個曾經給兒子報過十幾門興趣班的牛媽,如今僅保留了籃球和象棋。“籃球鍛煉身體,不能扔掉,什麽時候都要一個好身體;象棋磨性子,急脾氣的娃需要塑造性格。”至於其他的愛好,則統統放棄了,因為“得留下精力好好抓文化課了”。
再比如,女兒同學的媽媽給孩子報了編程班,雖然孩子很不喜歡,卻被逼著去上課,沒得商量,理由是“那個機構比賽多,就是奔著白名單證書去的”。
我從質疑到理解,如今又成為這樣的家長。對此,我五味雜陳:
為了升學方便給孩子報興趣班,這麽做對嗎?現在放棄聲樂,以後會不會給女兒留下遺憾?如果再堅持一下,說不定也不會影響學習呢......
說實話,我不知道。我唯一能確定的是,當下已經是在孩子興趣和現實權衡之下的最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