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連續5周調休”引來巨大聲浪 為放假瘋狂“湊假”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近日,“打工人即將迎來連續5周調休”“今年中秋國慶的假期好像很複雜”等話題衝上熱搜。從9月9日起,民眾需要上6休3,上3休2,上5休1,上2休7,再上5休1……網友紛紛吐槽,這到底是調休還是湊單?

因調休、挪假引發熱議,並非第一次。每次節假日前的調休,都能激起廣大網友的討論熱情,這值得剖析。對於普通人來說,雖然調休方便了大家“長假”出遊和度假的需求,但正常的休息頻繁被打亂,讓人疲憊不堪。為此,有人表示,希望能夠正常放假、正常雙休。有人則更進一步,希望能夠在不再調來調去的情況下休更長時間的假。

公眾調侃放假變“假放”,背後是對更好的假日製度的迫切期待。我們真心的希望在設計調休時,可以多聽聽民眾建議,考慮更周全一些;用人單位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和員工意願,靈活製定放假規則,把選擇權留給大家。隻有參與主體多元化,休假政策決策才能更加科學、合理,獲得更廣泛的理解與接受度,一步步切實提升公眾的假日體驗。

針對調休,其實也有網友表示支持,他們認為把假日湊在一起,便於探親訪友,或來一場放鬆身心的長途旅遊。所以,公眾反對的不是調休本身,而是要把握好尺度,不能為了湊足長假而“東拚西湊”,最終兩頭不討好。比如,2023年清明節,因為正逢周三,不好調休,直接就放了一天。即便卡在周中放假,因為不調休、少了折騰,也獲得不少網友點讚。

那麽,如何回應反對調休的聲音、呼應民眾的合理訴求,讓大多數人更有獲得感?破題之道或許是,改變現有的節假日總量,盡可能增加公共假期天數。適當增加公共假期天數,可以從整體上增加國民福利,讓民眾更好地休養身心、擁抱“詩和遠方”。另外,除了在兜底性節假日上有更多保障,也要在帶薪休假的貫徹落地上更進一步,讓“該休”“可休”變成“必休”。

人是萬物的尺度,當然也是節假日的尺度。假日的調整和設置,應以人的需求為中心,照顧最廣大人群的需求,滿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讓打工人們更加自由、分散、多樣化地休假,調休出現的很多“問題”或可迎刃而解。

查看評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