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二季度末,伯克希爾哈撒韋持倉總市值從3320億美元降至2800億美元,在整體削減股票持倉的背景下,巴菲特的這筆建倉引發關注,畢竟從過往的經驗來看,巴菲特在消費股上還是頗有心得。
圖:二季度巴菲特最新持倉變動
Ulta Beauty在2024年表現不佳,股價下跌了32%,但巴菲特似乎看到了其潛在的價值。
這家成立於1990年的美容連鎖品牌,雖然在國內的知名度不及絲芙蘭,但在美國美容零售市場卻領先於絲芙蘭和亞馬遜。
Vogue援引金融服務公司Cowen的數據,2022年Ulta在美國市場的份額為9%,絲芙蘭為6%。
美妝零售行業由於渠道眾多,包括百貨、商超等,競爭格局較為分散,目前還麵臨包括亞馬遜、Target和沃爾瑪
等線上線下大型綜合零售商的挑戰。
基於Cowen的調查,購買美容產品時,Ulta仍然是美國消費者的首選。
數據來源:Cowen Consumer Tracker
接下來,和見聞君一起看下這隻美妝股有什麽魅力?
收入利潤:
2007年在納斯達克上市以來,Ulta保持著穩定的盈利能力。
公司營收100%來自於美國。從2007年的不足8億美元增長至2023年的112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速18%,其中2012-2018年收入增速連續七年超過20%。淨利潤從2007年的2300萬美元增長至2023年的12.9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速29%。
另外與絲芙蘭對比,2023年絲芙蘭的全球收入約160億美元,其中來自於美國市場的收入約80億美元,遜色於Ulta。
過去兩年,受製於美國化妝品市場增長放緩,Ulta的銷售增長回落至個位數,但依舊高於美國行業平均水平(4%)。
圖:Ulta營收和利潤增長
從驅動看,主要依賴於門店擴張+單店銷售增長的雙輪驅動。
門店規模:
Ulta的門店數量從2008年的249家增長至2023年1385家,年均複合增速為12%。
2012年以前公司每年新增門店數量約50家,而隨著門店規模突破500家,門店擴張開始提速,2012年至2019年每年新增門店數量約100家,即便是在2020年Ulta還新開了90家門店。
過去三年,Ulta放緩了開店速度,但2024有望再度加速擴張。Ulta計劃2024財年新增60-65家門店,這一數字高於過去三年40家的平均水平,並表示長期將繼續將門店數量擴張至1500-1700家,以驅動其市場份額的增長。
圖:Ulta門店數量
低價+全品類店鋪選址:
起初為節省成本,與多數美妝店選址偏好市中心的購物中心不同,Ulta選址戰略為美國中小城市或郊區。
一方麵避開了市中心嚴峻的競爭環境,另一方麵以更便宜的租金實現更大麵積的門店規模,進而提升客戶體驗。
Ulta的單店規模約1萬平方英尺(約合930平方米),而絲芙蘭的單店麵積約5500平方英尺(約合500平米),僅為Ulta門店麵積的一半。
單店銷售:
2011年至2019年,Ulta的同店可比銷售一直保持高個位數到兩位數的增長,顯示公司在加速門店擴張的同時也實現了較高的單店盈利能力。
2021年至2023年,Ulta同店增長分別為37.9%、15.6%和5.7%,在疫情消費場景恢複後迎來明顯複蘇,成為拉動業績增長的關鍵。
進一步拆分來看,過去三年成交額增速為30%/10.8%/7.4%,客單價增長6%/4.3%/(-1.5%)。
所以,客單價上,並未顯著提升,推升單店營收的主要來自於客流的增長。
客流的增長主要來自於不斷引入新的品牌。
為了與主攻高端市場的絲芙蘭形成差異化競爭,Ulta提供來自600多個品牌的超2.5萬種產品,包括美妝、護膚、身體、香水等,其中化妝品占其營收的41%。
Ulta代理的產品從大眾到高端,既有奢牌香奈兒、迪奧等,也有諸多新銳大眾品牌Fenty Beauty、Color Pop
、Elf等,其中有不少是ULta獨家代理,目標就是滿足各年齡段和收入的需求,提供一站式采購。
上文提到的更大的門店麵積以及相對更偏的選址,是Ulta得以提供更多SKU的基礎,而新產品的快速迭代以及獨家品牌的引入能夠有效驅動其銷售的增長,財報顯示,30%的銷售額由新品驅動。永久和臨時獨家產品約占2023財年淨銷售額的8%。
通過大量的品類,讓化妝品消費者在店內進行充分的對比。讓客戶更重化妝品實際效果,輕品牌溢價,突出低價商品性價比的優勢,讓顧客在店內做決策。
所以可以看到營收增長,但是客單價下滑。
不過在整個美國消費品行業低迷下,24財年一季度Ulta的可比銷售增速放緩至1.6%,交易量增長1.3%,單價增長0.3%,公司將其歸咎於去年的高基數,美容品類更加激烈的競爭,以及品牌新產品銷售不達預期。
並且,公司將2024財年的同店銷售增速下調至2%-3%,此前為4%-5%。
毛利&費用:
除了疫情期間,Ulta的盈利能力一直穩步提升,毛利率始終穩定在30%以上,2012-2019年維持在35%,過去三年升至接近40%的水平,高於美容行業平均30%的毛利率水平,並沒有因其更親民的價格而衝擊毛利。
不過一季度,毛利率降至39.2%,主要由於促銷活動的增加、品牌組合帶來的不利影響以及價格下跌。
對於美容零售而言,營銷投放對於推動實體和數字渠道流量增長非常重要,Ulta提到增加了電視、廣播和社交平台的投入以最大限度地擴大品牌影響力,提高門店流量。
不過從銷售費用率來看,Ulta在營銷、薪資等開支方麵保持了良好的管理,基本穩定在25%以下,其中廣告相關費用占銷售的比例維持在4%上下。
客群分析:
根據Placer基於人流量的數據監測,Ulta的目標客戶群中,年收入低於2.5萬美元的顧客占比接近20%,5萬美元以下的客群占比超過四成,其餘收入分布相對平均。
就消費年齡來看,Ulta用戶的平均年齡為34歲,比美國總人口的平均年齡年輕近5歲,反映了Ulta對年輕人的吸引力,Z世代和千禧一代是主力。
Ulta大眾+品牌的策略保證其能夠滿足不同收入和年齡群體的需求,在美國這樣一個成熟市場,美妝的消費需求是多維的,既需要貴價粉底液,同時也對平價眉筆有需求。
Ulta一站式購物的特點通過平價的大眾品牌吸引千禧一代,再逐步引導到更高端的品牌。
特別是在經濟下行時期,提供更平價的產品選項,滿足消費者消費降級後的習慣,並且通過會員忠誠計劃,以返利提升消費粘性。
公司披露,超過95%的銷售來自於4330萬活躍的Ulta Beauty會員,而在2007年會員消費占比不足50%。
作為對比,絲芙蘭的Beauty Insider在全球約有3400萬會員,星巴克
忠誠計劃的會員為3380萬,足以反映Ulta在美國美妝零售市場的覆蓋深度。
巴菲特選股曆來看中“護城河”,Ulta更全麵的產品覆蓋、極高的會員忠誠度或許是其買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