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言報複”卻遲遲未落地,伊朗的顧慮是什麽?
文章來源: 觀察者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距離前哈馬斯高級領導人哈尼亞在德黑蘭遭遇以色列刺殺已過去兩周時間。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誓言,伊朗有責任為哈尼亞的死“複仇”,但實際的報複行動至今仍是“隻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當地時間8月16日,卡塔爾、美國和埃及發布聯合聲明表示,過去48小時在多哈舉行了關於加沙地帶停火和被扣押人員釋放的密集談判,並提出了一項過渡性提案,未來幾天將繼續就細節的實施開展工作。
此前,伊朗高官曾透過媒體放風,若停火談判失敗或以色列拖延,就會發動襲擊。為何伊朗這一次的報複行動遲遲未見落地?伊朗政府高層存在哪些顧慮與掣肘?本輪停火談判的結果會如何影響地區形勢?
就相關問題,觀察者網對話了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中國中東學會副會長劉中民,帶來解讀。
觀察者網:過去兩周來,伊朗在哈尼亞遇刺事件上承諾的“報複”未見落地,您如何解讀這一現象?
劉中民:首先,我認為外界對於伊朗承諾“複仇”的認知與事實可能存在一定偏差,部分媒體將伊朗報複的規模與程度定性的非常嚴重,甚至很誇張,認為伊朗同以色列有可能走向大規模衝突,乃至引發中東地區的大戰。之前我也寫過評論,認為這種前景的可能性不大。
從一般意義上說,自從哈尼亞遇刺後,伊朗及支持者勢力的低烈度報複行動便已經啟動了,包括近期美國在伊拉克、敘利亞的軍事基地遭遇零星打擊,真主黨武裝對以色列北部方向發動火箭彈與無人機襲擊等。這類衝突在不斷升級,可以說同伊朗和以色列當前的矛盾有一定關係。當然,由伊朗直接發動的報複攻擊還沒有開始。
目前,伊朗把對以色列的報複與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加沙停火談判聯係在一起,這相當於維持著靈活且開放的政策選項。如果談的順利、實現加沙停火,伊朗可以選擇不再報複;反過來,伊朗仍可以選擇采取報複行動。我認為,伊朗首先要占據道義層麵的高地。自1979年伊斯蘭革命以來,作為一個非阿拉伯國家,伊朗長期在巴勒斯坦問題上反對以色列,這是一個重要的道義抓手。
當然,這一政策也存在較大問題,也就是伊朗並非選擇支持巴勒斯坦解放組織,而是選擇支持哈馬斯、真主黨、胡塞武裝等反美、反以力量,並與“輸出革命”相聯係,事實上這也是一種支持宗教政治組織反以色列的激進政策,並引發伊朗與以色列的對抗不斷加劇。哈馬斯領導人哈尼亞在伊朗遇刺身亡就是伊以長期對抗的產物,也可以說是伊朗因支持哈馬斯遭到的反噬。但伊朗目前沒有妥協退讓的餘地。
8月1日,伊朗在首都德黑蘭為哈尼亞舉行悼念活動和葬禮遊行。 視覺中國
其次,當前的形勢也體現了伊朗政策中靈活的一麵。一方麵在政策宣示上非常高調,另一方麵,依然隻見到零星有限的還擊。在未來可能報複的方式、程度等方麵,伊朗掌握著主動選擇權,它可以選擇低烈度的還擊,或者中等烈度的還擊。但我認為,雙方爆發大規模衝突的可能性並不存在。其理由有三。
首先是伊朗正處在一個內政外交的特殊時期。從前總統萊希遭遇墜機事故逝世,到新總統佩澤希齊揚剛剛完成就職典禮,這位代表改革派的總統希望奉行對內改革、對外緩和同西方國家關係的路線。
如果伊朗選擇在此時大規模地報複以色列,甚至是走向全麵衝突,將很可能逆轉伊朗的新內政外交路線,導致改革無法推行下去,同美西方對話的大門也會徹底關閉。我想這不會是伊朗政府高層目前想看到的結果。
其次,域外大國正以不同方式來試圖抑製衝突升級。美國正不斷加強中東地區的軍事存在,包括調集航空母艦與核潛艇。但美國的目的是威懾伊朗,並不想被卷入衝突中。俄羅斯方麵,聯邦安全會議秘書紹伊古對伊朗進行訪問。考慮到目前庫爾斯克地區的戰事,俄羅斯的關注重心顯然不在中東,也難以向伊朗提供更多支持。
中國方麵,外交部長王毅已經同埃及、約旦、伊朗外長通過電話,一方麵是從道義輿論方麵支持伊朗;另一方麵,王外長也在通話中提到了維護地區穩定、促進加沙停火等問題的重要性。埃及、約旦等地區國家也表示不希望看到衝突升級。從美國的威懾,到中俄的斡旋、溝通,主要大國都不希望此時擴大衝突。
至於最後一個方麵,我認為伊朗領導的“抵抗軸心”這支力量,目前很難支持同以色列的全麵衝突。對立雙方的陣營劃分很明顯,美國不斷支持以色列,最近又通過了200億美元的軍售。而“抵抗軸心”方麵,哈馬斯遭受重創,軍事力量和領導層損失嚴重,但仍在抵抗以色列;胡塞武裝與伊拉克、敘利亞的什葉派宗教政治組織開展了襲擾,但自身力量有限。目前來看,隻有真主黨的力量相對比較強,但相對於美以的軍事力量也處於劣勢。
此外,哈馬斯、真主黨、胡塞武裝等力量都屬於分散的非國家行為體,或者說宗教政治力量。從實力對比的角度來說,他們其實很難在軍事上直接抗衡以色列與美國的聯盟。因此,我認為伊朗領導下的這些力量,不具備與美以開展可持續的大規模衝突的物質基礎。
以上這些因素,會對伊朗開展報複的方式構成一定製約。當然,最後的報複形式可能會類似今年4月的情況,由伊朗向以色列本土發射導彈,同時由真主黨、胡塞武裝以及伊拉克、敘利亞的什葉派宗教政治組織對以色列進行打擊,或對美國進行襲擾。但我認為爆發大規模衝突的可能性不大。
觀察者網:現在伊朗方麵把對以色列的還擊同加沙停火談判聯係起來,您認為談判雙方達成一致的可能性大嗎?
劉中民:目前,新一輪巴以衝突及其外溢衝突正處在一段比較微妙的僵持時期。就當前形勢來說,由於哈尼亞遇襲身亡,雙方都在展現示強、不肯退讓的姿態。
以色列近期在加沙發起的軍事行動更加殘酷,造成傷亡更加慘重,其軍事行動的烈度並沒有降低,而是繼續保持對哈馬斯的高壓姿態。
哈馬斯方麵,過去堅持強硬路線的軍事領導人辛瓦爾繼承了哈尼亞的職務。在這樣的情況下,雙方的妥協空間比較小,我認為目前並不是一個達成停火協議的好時機。哈尼亞遇刺事件的餘波依然對哈馬斯、以色列構成考驗。
就協議內容來說,雙方的具體認知也存在分歧。哈馬斯主張,美國、埃及、卡塔爾之前已經提出了一份方案,得到哈馬斯的支持,甚至以色列也一度支持,但是後來反悔。哈馬斯強調要在那份既定方案上簽字。以色列則表示,可以參考,但要重新談判內容。這是雙方的一大分歧。
此外,圍繞停火談判的問題,伊朗同哈馬斯之間應該也存在互動。可如果在談判中讓步過多,恐怕伊朗麵子上也掛不住。現在的問題是,雖然停火談判的直接當事方是以色列與哈馬斯,但伊朗同以色列也處在一種僵持與對抗的狀態中,這反過來會影響談判的走向。
既然伊朗表達了通過達成停火協議,取消對以色列報複的意向,那麽這個協議的內容一定要讓伊朗方麵滿意。
然而,就算以色列同哈馬斯能夠達成這樣一份協議,恐怕協議本身也是相當脆弱的,對於根本性地解決以色列同哈馬斯、伊朗之間的矛盾意義有限。畢竟,此前聯合國安理會都出台了要求停火的正式決議,依然沒有得到執行。
觀察者網:您提到了伊朗報複以色列的上限,即要避免大規模升級衝突。那麽這種報複的程度是否存在下限?相比今年4月份以色列空襲伊朗駐敘利亞領事館引發的一輪對抗,這次哈尼亞在德黑蘭遇刺的意義更為重大。伊朗的報複程度是否必然會有相應的提升?
劉中民:目前的一個關鍵觀察點在於,停火談判能否達成協議,以及協議內容能否讓伊朗滿意。如果無法達成停火協議,伊朗將麵臨一個艱難的抉擇:若還擊的方式與烈度低於4月份的那次行動,或者沒有什麽新內容,那麽這輪報複在輿論、外交層麵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而如果伊朗在4月份襲擊以色列行動的基礎上升級報複烈度,采取更多樣的手段,對以色列造成的損害就會更大。
邏輯上來說,伊朗應該選擇後一種方式,畢竟哈尼亞遇刺的事件某種程度上對伊朗產生了更嚴重的影響。但是,雙方之間畢竟隔著好幾個國家,伊朗從本土襲擊以色列的方式不多。相比4月份的行動,無外乎可能發射更多導彈。
然而,上一次伊朗是在以色列空襲一周後就采取行動,這一次距離哈尼亞遇刺已經過去了兩周,伊朗依然舉棋未定。反觀以色列已經做了充足準備,甚至政府高層已準備啟動用於遭襲擊時使用的地下指揮中心。此外,美國也在持續加強在中東的軍事存在。伊朗需要在升級打擊烈度與不會過分挑釁以色列和美國這兩者之間拿捏好分寸。
觀察者網:近日,伊朗副總統紮裏夫上任11天後“閃電辭職”,他作為伊朗新總統佩澤希齊揚的得力助手,在此時此刻的辭職引發外界議論紛紛。伊朗內政的變動是否對報複以色列的行動產生了影響?
劉中民:這次伊朗總統大選,佩澤希齊揚作為唯一一名改革派候選人,能夠力壓5位保守派候選人,出人意料地贏得大選,這反映出伊朗民眾麵對艱難的內外環境下,渴望變革的訴求。而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也必須回應民眾的訴求。
近年來,伊朗國內政治一直存在改革派與保守派兩股力量交替執政的“鍾擺效應”。伊朗之所以對報複以色列的行動比較謹慎,也同目前國內政治改組尚未完成有關。
哈尼亞7月底遇刺時,伊朗剛剛舉行完總統就職典禮,紮裏夫作為改革派的代表被任命為副總統。他短期內的主要任務是挑選政府部長人選,形成一屆以改革派專家組成的內閣。而長期任務則是發揮同西方打交道的豐富經驗,特別是他曾是直接促成了2015年伊核協議的人物。
我想紮裏夫的辭職很大程度上源於他的訴求無法實現,這體現出目前伊朗國內政治的複雜性,改革、保守兩派間的鬥爭依然激烈,製約了對以色列開展報複的行動。
此外,哈尼亞在德黑蘭遇刺暴露出伊朗安保領域的巨大漏洞,不管以色列到底采取了哪種暗殺手段,都凸顯出伊朗包括伊斯蘭革命衛隊在內,安保工作遭受嚴重滲透的情況。這對伊朗來說是非常可怕、震驚的事情。
某種程度上說,伊朗麵臨著政治安全、國家安全十分脆弱的局麵。在這種情況下,從理性的角度來講,我認為伊朗的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應該更多地支持現任總統,讓伊朗能克服困難、完成內閣的組建,進而實現政治穩定,然後才能有效地堵上安全領域的漏洞。
如果一味放任改革派與保守派相互鬥爭,在這樣一個敏感時期,既不利於伊朗內部的改革與穩定發展,也會導致外交上麵臨嚴峻考驗。從這個角度來說,紮裏夫的辭職也側麵反映出伊朗國內改革派的困難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