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布穀媽~
鄰居家一位大姐,40多歲。布穀媽碰到她時,她正和兒子的女朋友一起散步。
大姐頂著齊劉海波波頭發型,穿著淡粉色收腰連衣裙,再加上化了點妝,看上去青春有活力。和20歲的未來兒媳站在一起,倆人還真像是姐妹。
另一位鄰居開玩笑說:“過兩年要是抱孫子,大家還以為是你生二胎了呢。”
以前提到“奶奶”一詞,我們腦海裏浮現出來的,往往是一位頭發發白、滿臉皺紋、彎腰拄拐杖、顫顫巍巍的老太太形象。
而現在,滿大街望去,奶奶們,一個比一個顯得年輕,一個比一個時髦,她們甚至打扮得比年輕人還“洋氣”。
網上很多年輕奶奶們曬自己帶孫子的日常,若不說,你還真不知道,她是奶奶外婆還是孩子的媽媽。
一:“最年輕姥姥”走紅,抱外孫出門像母子
布穀媽在網上看到,一位抱著孩子的年輕女性,膚白貌美,頭發柔順有氣質,穿著背帶牛仔裙,化著精致的妝。
當大家紛紛感歎“媽媽真漂亮”時。女子卻說,這是我外孫,我是孩子的姥姥。
這可真是讓網友們大感意外,這位姥姥,也太年輕了吧?
雖然是奶奶級別的人,但這樣年輕靚麗的打扮,絲毫不違和啊,而且還怪好看的。
網友們稱她為“最年輕姥姥”,並紛紛羨慕起姥爺來。
其實,不止這一位姥姥看上去年輕,還有很多姥姥,也是絲毫不落下風。
比如這位,時尚漁夫帽,搭配娃娃衫連衣裙,精致的同色係小包包配小白鞋。這一看就是位年輕媽媽吧?
但,她還真是孩子的姥姥。
還有廣場上一位並沒怎麽打扮,穿著樸素的外婆,但她的狀態好好,看上去真的很年輕。
現在很多女性,過得越來越精致,活得越來越瀟灑,心態也越來越年輕。
即便自己是外婆、奶奶,但她們絲毫不覺得自己“老”,反而有時候比年輕人還新潮。
這會給孩子,帶來什麽不一樣的影響呢?
二:改變固有思維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代際傳遞”。
它是說,在每一個家庭裏,有些東西,能從這一代人,傳遞到那一代人。
比如我們說“這孩子性格跟他爸一樣倔”,“孩子走路姿勢跟他奶奶一樣的”。類似這種,就是行為、習慣或性格上的“代際傳遞”。
而年輕的奶奶和姥姥,在“代際傳遞”中,就顯得尤為有趣。
在以前大家的印象裏,“外婆”,應該是慈祥的、和藹的、手裏還做著針線活兒。
而現在,年輕的姥姥們打破常規,她可能手裏拿著最新款的智能手機,燙著時髦的發型,穿著精致的衣服,甚至還和外孫一起討論如何拍攝短視頻。
這種現象背後,就是“代際傳遞”的現代版演繹。
年輕姥姥、奶奶,用行動告訴孩子:祖輩,不一定是落後的、守舊的、古板的,她也可能是充滿活力的、時尚前衛的。
這種模式的改變,對小朋友的成長環境和心態,都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所以說,跨代傳遞這玩意兒,遠比我們想象的要有意思。
它不隻是家庭裏的小事,它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的延續。別看這些小小的變化,有時候,它就能改變我們的固有思維。
三:改善了孩子的成長環境
奶奶姥姥的心態年輕化,不僅改變了我們對“老人家”的傳統認知,還改善了孩子的成長環境。
比如以下這些:
●有更多的活力和體力:
布妞班上有個小男孩,每次奶奶來接,都帶著兒童推車。男孩一放學,就坐在推車裏,被奶奶推回家。
有一次同行,布穀媽問奶奶:“為什麽不讓他自己下來走?”
奶奶無奈地說,自己80多了,年紀大了走不動。而小男孩跑得飛快,奶奶跟不上他,怕他到處亂竄有危險。
於是每次接送,奶奶都隻讓他坐在推車裏,這樣奶奶才放心。
相對於這個小男孩,年輕一點的奶奶們,則是跟在孩子們後麵走。而孩子們就可以三五成群地玩、跑、追,玩累了再回家。
年輕一點的奶奶,在活力和體力上,確實更占優勢。甚至還能直接陪孩子玩,使得孩子的童年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代溝比較小:
奶奶心態年輕的話,她會更樂意接受新鮮的東西。
比如對於當下流行的歌曲,好玩的事情,新潮的思想,她們也都懂。這樣帶起娃來,跟孩子們就能聊得來,
雖然隔著兩個輩分,但祖孫之間,卻代溝比較小,孩子也就不孤單了。
●更長久的陪伴:
年輕的奶奶,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陪孩子的時間更長。
孩子小時候,如果是奶奶或姥姥帶得多,那他就會與奶奶姥姥建立深刻的依戀關係。以後不管他多大,奶奶姥姥都能在他心裏占有一席之地。
奶奶姥姥對於他來說,是很重要的親人,是不可割舍的一部分。
如果他長到很大,姥姥奶奶還在世,這對他來說,是一件既幸運又幸福的事情。
奶奶姥姥帶娃出門,被誤認為是母子,這事兒你遇見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