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凍症偷走了他的語言能力,腦機接口+AI幫他找回來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騰訊科技訊 8月1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在一項超乎預期的實驗中,醫生在漸凍症患者哈雷爾的大腦內植入了腦機接口設備,成功捕捉到了他試圖表達的語言意圖。隨後借助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生成了極為貼近哈雷爾原始聲音的輸出,這一成就為言語交流障礙患者帶來了新希望。

患漸凍症失去語言能力 大腦植入物帶來希望

漸凍症(ALS)又稱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會影響控製全身運動的神經細胞。這種疾病會導致患者逐漸喪失站立、行走和使用四肢的能力。有時候,它還會導致患者失去對用於說話的肌肉的控製,從而失去語言溝通能力。

四年前,當凱西·哈雷爾(Casey Harrell)患上漸凍症時,他逐漸失去了與妻女親密互動的能力——從與妻子漫步、懷抱愛女到簡單翻動書頁等。他的妻子萊瓦娜·薩克森(Levana Saxon)形象地將這種病喻為“夜間的竊賊”,無聲無息間剝奪了他的一切。

對於時年46歲的哈雷爾而言,最令人心碎的莫過於失去語言能力。在此之前,他為女兒吟唱了最後一曲溫馨的睡前童謠,在卡拉OK上最後一次放聲高歌惠特尼·休斯頓(Whitney Houston)的經典曲目。在作為氣候活動家的生涯中,完成了最後一次獨立進行的Zoom演示。

然而,去年7月突然出現了轉機。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醫生團隊通過手術,在哈雷爾的大腦中植入了電極,旨在解碼他的思維意圖,恢複其語言溝通能力。此舉讓他成為了前沿科學探索的最新測試對象,該領域正吸引著包括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旗下Neuralink在內的眾多資金雄厚企業,它們共同致力於實現人腦與計算機的直接連接。

圖注:哈雷爾專注地麵對著顯示器,屏幕上綠色光標旁的文字就是他想表達的意思

研究人員近期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表的報告令人振奮,他們指出哈雷爾的實驗成果遠超預期,為植入式語音解碼器樹立了新的標準,彰顯了此類設備對語言障礙患者的巨大潛力。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神經外科專家愛德華·張(Edward Chang)雖未直接參與哈雷爾的治療,但作為語音植入物領域的先驅,他感慨道:“這無疑是激動人心的進展。”他強調,幾年前這類技術還僅停留於科幻想象,而今已“迅速迭代,日臻完善”。

可識別6000個詞匯,準確率達97.5%

治療團隊在哈雷爾的大腦皮層植入了四個電極陣列,外觀宛如微型釘板,數量是近期另一項針對ALS患者語言區植入研究的兩倍之多。每當哈雷爾嚐試通過嘴唇、下巴及舌頭的細微動作發聲時,每個陣列上的64個尖端便精準捕捉來自神經元的電信號脈衝,為解碼其意圖提供支持。

圖注:這是連接至腦機接口的釘狀界麵,它可以讓哈雷爾重新找回了表達自我的聲音

手術後的第三周,科學家團隊齊聚哈雷爾位於加州奧克蘭的客廳,進行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接通儀式”——將精密的植入物與一係列高科技電腦無縫連接,電纜巧妙地連接至從哈雷爾頭骨延伸而出的兩根金屬支柱上。

經過簡短的計算機訓練,係統迅速掌握了哈雷爾的言語模式,隨即植入物在包含50個詞匯的測試中大放異彩,以99.6%的準確率記錄並解析了他的意圖。

這一驚人效果讓科學家們不得不重新審視其研究路徑,甚至從初步分析流程中剔除了一個預設階段。在首次嚐試發出“這有什麽用?”的疑問時,哈雷爾的聲音雖因激動而顫抖,笑容中卻難掩淚光,這一幕成為了裏程碑式的瞬間。

對於旁聽者而言,哈雷爾口中的“怎麽樣”與“好”或許依舊模糊難辨,但對於那些深入他大腦神經元、與之緊密相連的電極而言,這些單詞卻非常清晰。屏幕上,一字一句,精準無誤地映射出他內心深處始終想要表達的話語。

這個裝置巧妙地規避了哈雷爾因疾病受限的麵部肌肉,轉而直接利用其運動皮層,這是語言指令的最初發源地。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神經科學先鋒謝爾蓋·斯塔維斯基(Sergey Stavisky)指出:“關鍵突破在於將更多精密陣列精準植入大腦的語言中樞,實現了前所未有的精準度。”

圖注:哈雷爾的妻子萊瓦娜(左)曾將這種疾病喻為“夜間的竊賊”

次日,係統即展現出驚人能力,能識別超過12.5萬個詞匯,準確率高達90%,並首次成功構建出哈雷爾內心所想、完全自主表達的句子。更令人讚歎的是,這些句子以近乎哈雷爾本人的聲音傳達,這要歸功於研究團隊利用播客訪談及舊錄音,對其患病前語音特征的深入模擬與還原。

在布朗大學與退伍軍人事務部神經學家利·霍奇伯格博士(Leigh Hochberg)聯合領導的臨床試驗網絡中,哈雷爾曾言:“我在找一隻獵豹。”這句獨特且意外的表達,是他第二次自發說出,其獨特性甚至讓研究團隊開始回顧視頻,最終確認為一次解碼過程中的微妙偏差。

然而,這句意外的“我在找一隻獵豹”卻悄然向房內的醫生傳遞了一個重要信號:植入物已能捕捉哈雷爾最個性化的語言片段——原來,是他女兒阿雅(Aya)剛換上獵豹連體衣歸家,激發了父親參與她童真幻想的願望。緊接著,哈雷爾繼續說道:“我可愛的女兒,我等這一刻已經太久了。”

圖注:哈雷爾大腦的3D打印模型,幫助科學家為其量身定製植入物

隨著科學家對係統的不斷訓練與優化,其識別哈雷爾語音的能力愈發卓越。研究表明,在長達八個月的期間內,哈雷爾成功說出了近6000個獨特詞匯,而設備維持了97.5%的準確率,這一成績已超越眾多智能手機語音轉錄應用的性能,相較於過往研究更是實現了質的飛躍。以往的研究中,植入物的識別準確率僅約75%,意味著每四個單詞中就有一個可能被誤解。

ChatGPT提供助力,說話方式變得更正式

Neuralink等裝置雖能輔助光標操控,但哈雷爾的植入物則引領他踏入了一個更為廣闊、複雜的語言交流水平。為哈雷爾做手術的神經外科專家戴維·布蘭德曼博士(David Brandman)說:“這項技術已從科學演示蛻變為日常工具,讓凱西(哈雷爾)每日都能流暢地與親友對話。”

這一飛躍部分歸功於ChatGPT等先進人工智能語言模型的助力。哈雷爾的植入物能夠即時捕捉神經元活動,精準轉換放電模式為元音、輔音因素,隨後計算機巧妙地將這些聲音片段匯聚成單詞,進而構建成句,確保輸出內容最貼近哈雷爾的真實意圖。

在近期采訪中,哈雷爾親身展示了這一過程:在長時間的停頓中,電腦在靜默間隙中編織他的思緒成句,他則通過屏幕微調字詞,最終引導自己發出聲音。不過,哈雷爾解碼後的聲音顯得更為正式,這源於係統傾向於生成完整語句的特性。研究團隊正致力於優化人工智能算法,以期更精準地捕捉並呈現哈雷爾獨有的、非慣常使用的短語,讓交流更加自然流暢。

這一新生角色仿佛為哈雷爾解鎖了久藏心間的自我,他與伴侶重拾歡笑,共享生活的樂趣。哈雷爾深有感觸地表示,正如學習新語言能激發潛藏的性格特質,他的語音解碼器亦讓他重拾那些曾因疾病而漸漸淡出的個性元素,即便在數字轉換間略有變形,那份本真依舊。

他提及,設備偶爾會捕捉並重現他往昔的口吻,那些熟悉的詞匯如“What up?”從他舊日的聲音中流淌而出,令他忍俊不禁,直呼“我鍾愛此景”。

圖注:哈雷爾坦言,腦機接口和AI技術幫助他重新尋回了自我

此外,腦植入物還拓寬了哈雷爾在交流中的表達維度,同時也影響了周圍人對他的話語反饋。現在,他可以自由地向五歲的女兒阿雅表達愛意,而這份愛的傳遞也促使後者更多向他敞開心扉。

哈雷爾還透露,過去探訪的醫護人員常誤解其語言障礙為智力或聽力缺陷所致,盡管實際情況遠非如此。如今,他們不僅恢複了正常音量交流,且在觸碰時更顯細膩與尊重。對此,哈雷爾雖對需以腦部手術換取這一轉變感到無奈,“但我已選擇釋懷”。

植入物亦激發了哈雷爾重歸社交生活的憧憬,渴望重拾與遠方老友的聯係,那些因顧慮與羞赧而漸行漸遠的情誼。哈雷爾說,這次,他將“以他們能接受的方式與他們重逢”,以此跨越長久以來因無法言語而形成的隔閡。他說:“這讓我學會了寬恕。我期待告訴他們,一切都好,現在,是時候彌補過往了。”

未來或適用於重度癱瘓患者

至於該植入物是否適用於更嚴重的癱瘓患者,目前尚存疑問。畢竟,雖然哈雷爾的語言能力有所退化,但並未完全喪失,這為研究增添了複雜性。

此外,盡管這項技術展現出顯著的實用性,卻未能有效緩解漸凍症患者及其家庭所承受的經濟重壓。哈雷爾的妻子透露,保險公司僅在患者接受臨終關懷或停止工作並符合醫療補助條件時,才願承擔護理費用,這種情況無疑加劇了其他患者放棄延長生命治療的無奈。

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神經學教授梅勒妮·弗裏德-奧肯(Melanie Fried-Oken)指出,正是這種經濟機製,無形中加劇了殘疾群體的貧困化趨勢,限製了他們接觸並受益於前沿植入物等醫療技術的機會。

對於哈雷爾而言,生活在一個技術能夠連接電腦與大腦,卻無力解決最迫切財務困境的世界,無疑是一種複雜的情感體驗。他直言:“我既感幸運,又心生憤慨!”

在采訪中,哈雷爾談及術後工作效率與獨立性顯著提升,這不僅令他自豪,也堅定了其幫助推廣植入物的決心。每天早晨啟動設備前,哈雷爾總希望以特別的測試語喚醒係統,通常是深埋在心底的一句歌詞。

科學家們正全力以赴,致力於將這一夢想變為現實。在此之前,哈雷爾每天嚐試以歌聲讓植入物伴隨著旋律“蘇醒”。最近,他選取了一首芝加哥樂隊的經典老歌,其中一句歌詞他尤為喜愛,常對妻子深情朗誦:“若你此刻離我而去,你將帶走我生命中最珍貴的部分。”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