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600多分卻放棄985,他們說不後悔
文章來源: 新周刊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作者 | 崔斯也
編輯|詹騰宇
題圖|《三悅有了新工作》
7月8日,甘肅考生小月被錄取為西部某師範大學的英語專業公費師範生。出結果那一刻,她很平靜。
幾天後,本科批次的提檔線也陸續公布。小月的分數能上不少心儀的“985”學校,察覺到這一點,她難免失落。
小月報考的“公費師範生”是提前批,指的是一種麵向師範生的公費教育政策。本科期間,由中央財政承擔學費、住宿費並給予生活補助。畢業後,公費師範生必須回到生源所在地的中小學定向任教,為期六年。
在城鎮學校工作的公費師範生,應到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任教服務至少一年。如果違約,需要交幾萬元違約金,補繳大學期間的教育費用。
(圖/《大考》)
和小月一樣,今年不少高分考生選擇了報考提前批,包括公費師範生、定向委培生、警校,等等。他們大多手握超過“985”“211”的分數,有人讀了普通本科,也有人選擇了專科。
如浙江的一所二本院校麗水學院,在今年的定向招生中,投檔最高分達到661分,這個分數能在浙江省排到前10000名,錄取專業為景寧佘族自治縣定向委培的財務管理,創了學校的招生錄取分數曆史新高。另一所浙江“雙非”院校浙江師範大學,其定向生錄取結果中,高考成績在656分以上的浙江考生就有26人,其中最高分為670分。
考生的報考理由,幾乎是一致的:先人一步,“帶編入學”。
“編製”的吸引力
小月是文科生,高考成績是606分,省內排名582名,全校排名第四。
對她來說,正常發揮就會有好成績。她的父母都在小縣城裏從事體製內工作,他們的觀念是,人生平平淡淡,安安穩穩地一直走下去就對了。“體製就是一碗飯,不會吃撐,但也餓不著。”
媽媽最希望小月報一所“雙非”警校,小月不想去,覺得入學後體能肯定跟不上,但媽媽一直勸:“隻要能過體檢,就說明身體是能適應的。”為了應對警校的體檢,媽媽帶小月去醫院谘詢近視手術,但醫生說,即使手術做完,也無法在體檢日期之前恢複好,媽媽才無奈放棄。
報考提前批的公費師範生,也是父母的建議。在一次次的勸說裏,小月能感受到父母對這條道路的堅定程度,而自己在高考前隻是悶頭學習,沒有仔細思考過報誌願的事情。小月糾結了幾天,想象了一下自己當老師的樣子,“感覺好像也沒有特別排斥”。
小月在成都旅行。(圖/受訪者供圖)
幾天後,她在誌願表的提前批填上了這所位於西部的師範大學。當時她就知道,以自己的分數,一定會被錄取。所以普通批的學校和專業,她都隻是隨意填了一些。
除了小月這樣的“定向生”,警察學院也是考生的熱門選擇。
小艾是上海文科考生,因為父母都在南京工作,他一直在南京上學。小艾的高考成績是551分(上海高考滿分為660分),排在全市7000名左右。
報考警校,同樣是父母的意見。小艾的媽媽在銀行工作,爸爸是從部隊轉業的公務員。他們做了很多關於警校的功課,在網上查詢,谘詢朋友,和很大一部分中國父母一樣,他們希望兒子能走一條最有保障的就業道路。
小艾接受了父母的建議。以他的成績,幾乎可以被全國任何一所警校錄取。但他沒有選擇警校中更知名的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中國人民警察大學等學校,而是選擇了南京警察學院的海關緝私專業。
小艾收到的南警錄取通知書。(圖/受訪者供圖)
“因為我怕以後被分配到派出所。”小艾說,大部分的警校畢業生都會到各地的派出所任職。但小艾報考的緝私專業是定向培養,是南京警察學院今年分數最高的專業,畢業通過公安聯考後,會被分配到生源所在地的海關部門,所以小艾覺得海關緝私會比基層公安有點優勢,“沒那麽累”。
除了這一主要原因,小艾也很想留在本地上大學。南京讀書、上海工作,是他的理想選擇。關於定向專業的共識是,高分不一定與好學校掛鉤。對於自己分數高卻沒能上“985”高校這件事,小艾完全不遺憾:“與其‘985’‘211’出來找不到工作,不如先把工作這個事情給定了。”小艾所在的文科班,全班三十個人,被錄取到警校的就有三個,其他班也不少,“班主任的兒子也是今年的考生,報的就是江蘇警官學院”。
江蘇警官學院是今年被人反複提及的熱門學校。它在省內的認可度很高,在江蘇的錄取投檔線,理科女生最低錄取分數是626分。人們調侃,江蘇警官學院是江蘇除了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的第三所“985”。
更現實的一代人
初高中階段,小月的理想方向,其實是學傳媒。
她學過一段時間播音主持興趣班,還被老師推薦去參加過市裏的比賽,也做過博物院的講解誌願者。這些經驗讓她累積了一些自信:“當時很喜歡傳媒類的職業,同學也都覺得我挺有天賦。”
(圖/《新聞女王》)
周圍的人勸小月參加藝考。小月綜合考慮了一下,覺得藝考花費大,家裏有壓力,改學新聞既適合自己,也不太貴。
高一選課,小月聽從父母的建議,選了傳統的物理類組合,進了理科重點班。她很不喜歡化學,新聞夢也沒斷過,學了一個多月,她跟父母提出想轉到文科班,父母拗不過她。
“我當時還挺驕傲的。”小月說,“但後來我慢慢了解到新聞專業的情況,發現它好像和我想象中有些不太一樣。不管是考研還是就業情況都很不樂觀,對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好像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到了高考前夕,小月徹底放棄了。“填誌願時,我發現自己以前很天真,後來我才意識到,自己好像沒有很多試錯的可能,就漸漸失去了那種往前衝的勇氣。”
(圖/《新聞女王》)
報誌願的時候,小月翻看學校發的誌願參考書,發現文科生報誌願,“就像是在泰坦尼克號上做選擇”。但她一點也不後悔堅持學文科:“我是很喜歡文科的,學那些感興趣的科目,比學理科讓我更有內驅力。”
小月提到自己的朋友小林,是她以前理科班上的朋友。和小月情況類似,小林也曾經在那段時間想轉到文科班,她很喜歡語文,以後的理想職業是做語文老師,但遭到父母強烈反對。
小林的成績也很優秀,高考成績是614分,全省排名在3200名左右。出成績的那天,全家人都很高興,她的分數基本可以上一所中段的“985”學校。
相比於小月,小林因為學理科,能夠報考的專業更多,但小林對幾乎所有理工科專業都不感興趣,她最想報的還是漢語言文學。但現實是,幾乎沒有學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會在甘肅招理科生。選專業成了她的難題,當語文老師的夢想沒法實現,她隻能試著去報其他師範類學校。
高考結束後,小林幾乎每天都跑到圖書館去看書。她愛看《詩經》,欣賞史鐵生,會把喜歡的段落抄在本子上,寫讀書筆記:“回去拿出來看就覺得很滿足、很幸福。”
暑假開始後,小林經常跑到圖書館看書。(圖/受訪者供圖)
她很喜歡網上的一句話:“如果不是著急趕路,語文應該是最美的學科。”
在外人看來,公費師範生六年的服務期並不短暫,但小月似乎已經下定了決心:“我覺得,既然做了這個選擇,可能不僅僅六年,而是一輩子的‘服務期’了。我父母幫我算過,18歲上大學,本科四年,研究生兩年,之後再用六年待在一個地方,我可能就需要在那個地方紮根了。等到30歲的時候,我可能根本不想再去外麵了,所以我幾乎做好了一輩子就留在甘肅的想法。”
幾年前,小月並不是這樣想的。小月的家鄉是一座小縣城,幾年前才剛剛摘掉“貧困縣”的帽子。小時候,小月學習最主要的動力就是考出家鄉,去大城市工作和生活,看看那些沒有見過的景象:“以前我很喜歡大城市的感覺,比如出去旅遊、參加活動,我都特別喜歡大城市的夜景。因為我家這裏,晚上十點街道上就沒人,十一二點就打不到出租車了。小時候,電視裏演的那些白領,過著我向往的生活。”
小月在成都旅行,以前她很喜歡大城市。(圖/受訪者供圖)
後來,小月和親戚家的考到大城市、留在外地工作的姐姐聊天,才發現大城市的生活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樣:“我們這些小地方出去的人,在外麵的壓力可能會更大,沒人給你兜底,隻能一個人打拚。身邊不少人都勸我,說自己後悔留在外麵,想回家考公,我的內心也就開始慢慢動搖了。既然最後都要進入體製,不如上大學前就‘一步到位’。”
內心糾結的時間裏,小月媽媽的一番話徹底說服了她:“你以後當老師,有寒暑假,可以去外麵旅遊,想去哪個大城市都可以,還不用承擔外麵的壓力,隻是單純地享受那些風景,不是很好嗎?”
小月後來在網上查了不少政策信息,了解到過去“公師”不能考研,但從今年開始可以擇優讀研,這再次給她的選擇提供了信心。她也發現,曾經作為“低分高報”選擇的公費師範生,似乎真的開始“卷”起來了:“本來我以為師範類可能也是夕陽專業了,畢竟現在生育率在下降。但沒想到,今年師範的錄取分數反而漲了。”
錄取結果出來後,小月第一時間告訴了小林。讓她驚訝的是,小林也被同一所學校錄取,讀生物專業,也是公費師範生。在小林所在的理科班,有些和她同分數的同學被錄取到中山大學,但報提前批的同學也不少。除了定向師範,很多人也會選擇定向醫學。
和小月一樣,小林也對自己的錄取結果感到很平靜。雖然讀了自己喜歡的師範,但她還是更掛念著喜歡的中文係。
當初看似走上不同道路的兩個朋友,如今似乎殊途同歸。“報考這件事,真的是命運吧。”小月說。
畢業了的定向生,
也有煩惱
尹恒是一位已經畢業的定向醫學生,在四川某鄉鎮衛生院工作。
尹恒在衛生院工作。(圖/受訪者供圖)
2015年,他的高考成績是515分,全省排名9萬多名,比當年的一本線少了10分左右。在當年,定向生意味著“低分高報”。高考後,尹恒隻顧著打遊戲,根本沒認真思考報誌願的事兒,對定向生也不了解。誌願是家人幫他填報的,原因是聽親戚說定向醫學生待遇好,“免學費、有補助、分數低、有編製”。
尹恒被錄取到川北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定向地點是他家鄉所在縣城隔壁的區縣。本科五年畢業後,他又通過向當地衛健局申請,得到了考研同意函,考上了西安醫學院的全科專碩。
2023年,讀研和規培結束後,尹恒來到當初的定向地點,在一間鄉鎮衛生院就職。報到當天,醫院拉了一條橫幅歡迎他:“熱烈歡迎全日製研究生尹恒到我院工作!”後來他才知道,鄉鎮衛生院的醫生裏連本科生都很少,更別提研究生了。
平日裏,尹恒出門診。(圖/受訪者供圖)
尹恒在院裏擔任全科主治醫師。他平時出門診,給當地居民看一些感冒發燒、頭疼、肚子疼的病。有時候也要下鄉給居民做體檢,給老年人測血糖、血壓。
和三甲醫院的醫生不同,尹恒要麵對更多瑣碎的問題,比如村裏的人情世故。當地人總是會找自己熟悉的醫生問診、輸液,這些都會被計入醫生的工作量;村一級經費有限,醫療資源相對匱乏,醫院缺少很多必要的檢查設備。與大醫院裏各個部門有著具體的分工流程不同,在鄉鎮衛生院,從接待病人到檢查、出治療方案,都需要尹恒獨自完成。
尹恒給病人做檢查,但鄉鎮衛生院的設備往往比較老舊。(圖/受訪者供圖)
有時候,學曆反而帶來額外的麻煩。尹恒遇到過一個鎮上的男病人,來到院裏後,指著他就問:“你就是那個新來的研究生?你都會看些啥子病?”聽起來有點挑釁,可能是看了橫幅,想“考考”尹恒的本事。熟識以後,這種天然的敵意漸漸消除,有人偶爾勸尹恒,“年輕應該出去闖,別留在這”。
尹恒所在的衛生院屬於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沒有額外的財政撥款,經費壓力更大。尹恒現在的月薪在三千元左右,在當地屬於中等水平。“在沒有車貸房貸,也沒生孩子的情況下是挺不錯的,以後可能會比較有壓力。”尹恒說。
一部分同班同學沒有選擇服從定向就業,交了十萬元違約金,去了二級以上的醫院。尹恒也曾後悔。大五期間,看到身邊非定向的同學簽了三甲醫院,他也會和同學們提起:當初是怎麽走上這條路的?如果不是定向生,是不是選擇多多了?
多年以後,當尹恒得知定向生變得如此受歡迎,他感覺“時代的變化真的很快,現在的錄取分數,可能比我們當年要高出三五十分了”。
尹恒覺得,報誌願和所有人生選擇一樣,都要看具體的情況,跟風沒有意義:“如果一些人的家庭條件好,有很多想法,想去外麵的世界闖一闖,就完全沒必要為了這個編製、為了這點補助而報定向生。因為以後他肯定會為這個事情後悔、焦慮。如果家庭條件一般,喜歡簡單的生活,其實定向醫學生也能體現做醫生的價值。”
(圖/《機智的醫生生活》)
他覺得,即便大家看上去都是奔著“編製”而來,鄉鎮衛生院依然非常缺乏人才:“很多衛生院招聘的崗位都是帶編製的,但還是招不滿。大家報考的時候可能隻想著眼前,而真正需要做出就業選擇時,還是會有所顧慮吧。”
尹恒去年結婚,妻子大學讀的是法學專業,畢業後順利考上了成都的體製內工作。因為家裏所在的地方和成都離得不遠,妻子隻能往返兩地通勤,尹恒則沒完全想好未來的打算:“我可能會留下來,也可能會走。如果我的病源量積累起來了,收入也隨著提升,再考慮到目前這份工作離家也比較近,我可能就會留在當地。如果後麵經濟壓力大了,我可能會去找一些收入比較高的單位上班吧。”
信息差,真能被抹平嗎?
這些年輕的考生們,幾乎都提到了“信息差”。
小艾覺得,她的選擇與信息差被打破有關係:“大家收集到的數據更多了,對專業了解得也更豐富了。像張雪峰的一些建議或者已經‘入坑’的人現身說法,都會明確告訴你哪些路不要走。大家在選擇的時候,會更加理性和克製。”
無論是網絡上的討論或張雪峰等報考指導老師的言論,似乎都在為普通人“兜底”,很多討論的核心都在於如何作出更加符合現實的選擇。
很多年輕人漸漸對曾經的理想專業“祛魅”。與小月不再對新聞專業有濾鏡相似,小艾也說,自己曾經想讀法學,報考“五院四係”。但不管是自己了解到的法學就業情況,還是周圍學法律的親戚朋友,都在以各種方式勸退他。
不少“985”“211”高校今年的提檔線降低了,與之對應的則是提前批院校分數線的水漲船高。小艾看到,相比於去年,上海海關學院在上海本地的分數線上漲了近10分,曾經大熱的中國政法大學,今年在多個省份的錄取分數線都下降了。
(圖/《底線》)
作為經濟學學者,葉曉陽從事高考誌願輔導18年,研究方向是用行為經濟學和人工智能改善學生的教育決策。十多年間,他長期研究國內的高考誌願填報。在葉曉陽的個人公眾號上,他如此評價當下高分考生選擇報“體製類”院校的現象:“高考誌願是建立在多元偏好的基礎上做出有預見性的選擇。新聞裏有的學生完全因為穩定、‘編製’而選擇一個學校,不考慮其他任何因素,可能會有後悔的一天。這種後悔,不僅僅是時代常變,隻看眼前,不一定能夠如願;還因為在最值得像怪獸一樣橫衝直闖浩瀚江湖的年紀,把自己關進籠子裏。”
他也同樣尊重個體的選擇:“有人辭官歸故裏,有人星夜趕科場。各取所需,想清楚了就好。”
小月曾把自己報誌願過程中的猶豫心態發到社交平台,弄了個投票,有將近300個人參與,63%的人支持她選擇定向師範生。支持者們給出的理由都是:“穩定”“對文科生來說是好的選擇”。
(圖/《追光的日子》)
也有人給小月留言:“別把路走窄了,簽了合同就沒有後悔藥可吃,人生一眼望到頭,建議你還是好好想一想。”小月把這則留言拿給父母看,但他們認為,“30歲之後,你就會感謝我們的”。
小月最終完全接受了自己的決定:“可能也不會像網上有些人說的,我的未來已經一眼望到頭了,其中或許也充滿著挑戰和機遇。我也相信,我應該能經營好未來的人生。”
“如果不考慮任何現實因素,你最想讀的專業是什麽呢?”
小艾選的是曆史。“當初選文科就是因為喜歡曆史。學校無所謂,隻要曆史專業強就行。”
沒有現實的負擔,小月還是想學新聞,“再選個環境好一點的大學”。
她的朋友小林說:“第一選擇是漢語言文學,除此之外最想學日語。我很喜歡看《名偵探柯南》,感覺裏麵的角色說日語,特別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