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地方的基建,已經養不起了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有些地方的基建,已經養不起了

如此燒錢的基礎設施,地方建得起,但不一定養得起。


撰文丨熊誌

投入運營不到5年,佛山高明有軌電車線路,最近突然宣布停運。

公開資料顯示,高明現代有軌電車示範線2019年12月開通運營,是佛山市首條自主建設運營的城市軌道交通項目,也是世界首條商業運營的氫能源有軌電車;該項目總投資8.38億元,全長約6.5公裏。

頂著“世界首條”的光環落地,為何現在突然停擺?

官方的說法是,“整個係統的設備進入檢修期”。但何時檢修完,甚至還能否繼續運營,沒有給出明確答案。


事實上,放眼全國,已經有多個城市的有軌電車停工、停運,甚至遭遇拆除。

一邊是寥寥無幾的客流量,一邊是沉重的日常運營養護成本,養不起的基礎設施,正在成為一些地方的沉重包袱。

01

2021年1月,珠海有軌電車停運,成為全國首個暫停運營的新建有軌電車項目。

還有的城市,如雲南瑞麗,滿懷憧憬地開工,結果遭遇審批收緊,項目建設停滯。網友發問進度,官方直言不諱地指出,“可行性論證不夠,決策存在盲目性”。


因運營不善而陷入沉寂的這種淒涼景象,和10多年前,地方對有軌電車項目的熱情高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2010年前後,軌道交通建設浪潮之下,各地紛紛瞄準有軌電車。報道顯示,在巔峰時期,全國90多個城市發布了建設有軌電車的計劃,其中不乏一些中小城市,如天水、紅河等等。

地方熱衷上馬有軌電車,首先當然是基於交通補充的考慮。

相較於公交車,有軌電車運量更大,並且可以作為觀光線路。而對比同為軌道交通製式的地鐵、輕軌等,有軌電車造價更低,建設周期更短。當然,更重要的是,審批更加靈活。

以地鐵為代表的軌道交通,有苛刻的建設門檻,要申報建設,在GDP規模、城區人口、公共預算收入、政府債務等方麵,都需要達到一定的標準。


如2018年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管理的意見》提到,地鐵、輕軌的建設,需要滿足如下條件: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在300億元以上,地區生產總值3000億元以上,市區常住人口在300萬人以上……

有軌電車建設門檻更為寬鬆,沒有如此嚴格的指標限製,也因為造價更低,風險更小,申報建設的審批權,並未集中於國家發改委,而是直接下放給了省一級。

於是,在達不到地鐵建設標準的背景下,不少城市紛紛退而求其次,尋找有軌電車作為“平替版”。

畢竟,軌道交通不是誰都能建,有門檻,才會成為地方發展實力的象征,它不僅能改善交通,還能夠提升地方形象,成為地方主官的政績。

02


但是,一些重金投入的城市顯然高估了自身的客流量,低估了有軌電車的後續運營成本。

從各地的數據來看,有軌電車線路的客流量,不達標成為普遍狀態。

2023年,全國城軌交通平均客運強度為0.55萬人次/公裏·日,其中,有軌電車遠在平均水平以下。

以此次停擺的佛山高明有軌電車線路為例,2021年日均客流量約為578人次,2022年以後並未公布。而有乘客體驗時發現,“加上乘務員,全部車廂的人可能都不到10人”。

一年幾十萬元的票價收入,自然無法覆蓋動輒上億元的運營補貼,虧空的部分,隻能由地方財政兜底。


有軌電車變成了“有鬼”電車,數億投資重金砸入,變成來來回回運空椅子,其中當然有線路規劃不科學的因素。

比如有的地方建有軌電車,是為了拉動新城、新區發展,所以站點遠離市中心,比較偏僻,但城市人口擴張緩慢,新城、新區沒發展起來,導致有軌電車線路淪為雞肋。

另外,很多中小城市的有軌電車,線路隻有一兩條,比較單一,無法成網,難以達到便捷的出行效果,市民自然很少願意乘坐,頂多一次性地觀光體驗一下。

不過,在成本高企、客流稀缺的壓力下,多地的有軌電車項目陷入停擺困局,核心問題不在於線路規劃或站點選址的科學性,而在於有軌電車項目本身,可能根本就不該在政績驅動下盲目上馬。

有軌電車的造價更低,隻是相對於動輒每公裏十億元的地鐵而言,總的來說,一條有軌電車線路建設下來,也需要花費數億元資金。對中小城市來說,這絕對不是一筆小數目。


為了減輕建設壓力,各城市普遍采取PPP模式,引入社會資本投資。看上去地方財政確實沒直接花錢,但這種模式,隻是將地方財政的支出壓力,轉移到後期而已。

軌道交通有公益性,票價不可能定價太高,票價包括廣告等資源的收入,遠遠無法覆蓋後期的運營成本。社會資本投資,本身也是奔著獲利去的,要維持日常運營,就隻能依賴政府補貼。

像報道提到,佛山的這條線路,建設投資8.38億元,而每年的補貼,就達到上億元。之前被中央點名批評盲目舉債建設的天水有軌電車,一期線路年收入160萬元,年運營成本也高達4000萬元。

總之一句話,如此燒錢的基礎設施,地方建得起,但不一定養得起。

03


前些年,基礎設施建設的蓬勃興起,“鐵公機”(即鐵路、公路與機場)領域實現了跨越式的快速發展與優化升級,拉動了經濟發展,也為國人帶來了巨大的便利。

但事實上,不隻是有軌電車,不少投資巨大的基礎設施項目,“供養”壓力正在變得越來越沉重,養不起、養不活的情況未來會越來越普遍。

一方麵,很多基建項目,都是采用PPP模式,這有效減輕了地方政府在項目前期的直接財務負擔。然而,隨著項目的推進與運營,地方政府後期的補貼壓力會與日俱增。

另一方麵,任何基礎設施項目,都有一個生命周期,隨著時間推移,基建“老齡化”會不可避免地到來。在經過10多年的高強度運行和利用之後,我們正在迎來“基建大維修”的新階段。

相較於項目前期建設所帶來的顯著投資拉動效應,“基建大維修”階段,後期的維護與修複工作,將產生巨額的成本。


比如,鐵路相關設備的使用周期,一般在10年左右。像動車組,2013—2017年是招標高峰期,這意味著接下來幾年,很多動車組設備將接近其設計使用壽命的尾聲,迎來大規模檢修更新的階段。

它利好設備製造、維修的相關行業,但大規模的設備更新,也會產生不菲的成本。

像公路領域,我國高等級公路路麵設計年限,一般為15年到20年,而據統計,2021年全國二級及以上高等級公路,路齡超過15年的占比超過50%,後期養護成本會越來越大。

有人會說,這些基礎設施的維修與更新,未必是地方政府直接掏錢。比如鐵路設備更新,有國鐵出錢,但羊毛出在羊身上,支出壓力兜兜轉轉,還是會轉移到地方財政上。

對於廣大民眾而言,基礎設施的供養壓力,會帶來雙重影響:


一方麵,基礎設施服務漲價,或將越來越普遍,今年以來多條高鐵線路陸續漲價,就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另一方麵,隨著基建維修與維護負擔的日益加重,公共財政在其他公共項目上的投入將受到擠壓,進而可能引發社會福利水平的縮減。

所以相對來說,嚴重虧空的有軌電車,就讓它停擺,或者客流稀少的高鐵站,就讓它閑置拆除,這可能是相對能及時止損的方式了。繼續勉強維持,隻會成為一個資金投入的無底洞。

當然,它所造成的巨大的資金浪費,依然是沉重的警示:

大型基建項目投資,必須慎之又慎。要多一些理性,少一些過度超前規劃;多一些科學論證,少一些盲目舉債上馬。隻管埋頭建設,不管後期運營維護;政績搶在手裏,債務負擔留給繼任者,這種短視的行為,貽害無窮。

Armweak 發表評論於
這個問題是禿子頭上的跳蚤,明擺著的。在十幾年前土共國缸民為他們的土建成就嗨到雲霄的時候,俺就指出了這個問題。其實,在一切以市場經濟為根本的西方國家,就不會出現這種問題,因為沒有經濟效益、沒有市場需求的土建,各級政府絕不會去投資建設。

土共國政府搞的是“計劃”經濟。所謂“計劃”經濟,實際上根本沒有什麽計劃,它隻是政治掛帥經濟。過去土共國做的許許多多基礎建設,實際上是為了人為增加就業率,消耗早已處於超飽和狀態的土建專業的施工(農民工出身的建築工人)設計隊伍,增加土建行業的飯碗,消化過去過多過濫重複投資、嚴重過剩的建築材料。再就是增創土共國缸民特喜歡、念念不忘的各種“世界第一”。那些世界第一的基礎設施,對於土共政府,其價值等價於奧運會金牌。

現在許許多多位於雲貴川深山峽穀裏各種“世界第一”的大橋隧洞,再過5到10年,就要麵臨倒塌墜毀等一係例嚴重的維修問題。
灣區範兒 發表評論於
還是上海好,世界首條磁懸浮列車還在使用呢。
___1984___ 發表評論於
五毛曆來嘲笑美國的基礎設施陳舊,殊不知保養需要大量基金。
沒了錢,你們的“新”基建用不了多久就和美國上百年的差不多。
二胡一刀 發表評論於
現在回國做高鐵已經開始不踏實了。這種高速列車維護不到位要出事就是大事。
ltrics 發表評論於
從某種意義上說,台灣獨立得好!因為他們終於不用跟又壞、又蠢的東西扯在一起了,不用被管,不用被搶,不用被占地盤,別人想幹擾、替換他們的文明和語言,很費勁,想到台灣還要護照,把胡虜們急壞了!
xiaoxiao雨 發表評論於
most of business there are one time deal. once the cheater gets money and the business is going down.
ltrics 發表評論於
10萬億轉移支付:
四川2024年獲得的中央轉移支付資金規模繼續領先,超6000億元,穩居第一;河南則超5000億元穩居第二;湖南、湖北、河北、黑龍江均超4000億元,分別位列第三至第六。

把川吹渝吹等等這些搶劫大戶的轉移支付停了,它們就消停了。
川渝吹隻會吹人多,但一遇“自負盈虧”就裝死。
至於有能力“自負盈虧”的,川渝湘幫,就用毛鄧社會主義理論卡。

胡虜入侵中國,最後一次是滿清在華北漢化成四聲調的低階文明(還要調集東南部的八聲調的晉語官員來調教他們,居然還退化成這個樣子),他們屠盡全中國主要地方,胡漢語最南端就是川湘,這是他們文明的邊緣也是更低階的文明,三聲調的語言。
年輕毛澤東到了北京,深受歧視。其時民國甫建,中國終於擺脫胡虜統治,北大知識分子不知道漢文明將恢複到何種程度,其實他們早已敗倒給胡適支持下的滿清內城偽漢語——國語——普通話,所以民國也不是真中國。
即便是四聲調的更接近他三聲調的文化氣氛,毛澤東已經難以忍受,深刻感受到他這種又是偽漢語又是最邊緣的低階文明,裝幾句古漢語的壓力是如此巨大,在這樣的大勢下永無出頭之日,就此埋下了他徹底轉變的野心。他必須在滿清四聲調文化的更邊緣更低階的湖南、四川(重慶)、江西、貴州等地,才能找到他的文化圈的大量的人口基礎。
於是最低階的三聲調的文明,殺進次低階的四聲調的北平,還包括8964,胡虜滿清內城人終於嚐到他們自己的惡果。畢竟,這是你們自找的,早在滿清屠殺八聲調的漢文明圈的時候,就注定他們的文明將走向原始和低階。嶽飛的《滿江紅》的押韻字為什麽全是入聲?因為宋代胡虜——遼金元人的偽漢語的入聲已經幾乎不存,宋文明正在遭受野蠻文明的滅絕,這是為自己文明的最後時光在泣血呐喊。入聲類似於英語的閉音節,世界上如此之多的語言都有閉音節,唯獨普通話沒有,為什麽?這是千百年文明降級的結果。

野蠻和愚昧,就是被你們搶走再多轉移支付,你們依然是低級文明。
洋知青 發表評論於
中國糧食自給率2020年統計就已經65.8%,現在可能就一半多點。要知道,中國糧食自給率2000年時還是93.6%, 基本上能自給。2011年習近平掌權前還接近90%。為什麽這幾年下降這麽多?

皇帝上台後大搞假大空,其中房地產,基建搞的最多最大。這些都是占地項目。據統計局造假統計,中國可耕地是一直減少的,尤其是近幾年減少最多。中國糧食自給率現在還比不上好多發達國家,比如法國(111%), 德國(80%)。

先別說中國目前房地產爛尾遍地,就說基建吧。這世界上哪國會建這麽多鐵路?大規模假設鐵路在西方國家那是百年前的事了。幾乎所有國家都向空中發展,留下寶貴的可耕地。可是中國不同啊,共產黨權貴為了麵子建了這麽多,掙錢的沒幾個。

紅紅們還為高鐵自豪嗎?
田丁 發表評論於
說有軌電車是“被淘汰”的東西,是無知,關鍵在客流量。問題是中共的大躍進式經濟發展模式,隻是為了提高GDP政績的目的,根本就不考慮經濟效益。而許多人也被這“基建狂”的表象所迷惑,而讚揚這種經濟狀況。經濟發展的核心不是GDP,而是效益,沒有利潤的項目都需要考慮財政負擔。我一個普通老百姓也可以在十幾年前就指出中國這個問題,是中共領導的路線使中國的基建走上這條歪路,不是什麽個別地方幹部的什麽錯誤造成。中國最炫耀的高鐵應該是最突出的典型,以後也會有相當的高鐵線路停運的狀況發生。
winwin321 發表評論於
無人駕駛這種東西是中國這種大量人員需要就業的國家應該追求的嗎?連美國歐盟這些富裕國家都不去追求,中國不知追求無人駕駛的目的是什麽?就這種腦殘的決策,竟然還有人點讚,說明腦殘的人還真不少
百家爭鳴2012 發表評論於
有軌電車必須行走在固定路線,加上運營成本的增加,已經是被淘汰的東西,被無人駕駛的公共汽車所取代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
太空風 發表評論於
五毛們會說方便出行,其它地方產生經濟效益
tata12345 發表評論於
"Capitaltwo 發表評論於 2024-08-14 23:10:12
這種觀光小火車本身就是私人投資的旅遊項目,賺了或賠了都是資本家自己的事和政府無關。"

既然和政府無關,怎麽錢都是政府出啊?你這謠言也太明顯了。
殺豬小哥 發表評論於
掏空這個國家整體推倒重建
叫啥好不好 發表評論於
共產黨就是一群敗家子 為了政績大量燒錢 當然中間也有個人利益
hkzs 發表評論於
玩一遍simcity遊戲就能體會到基建要適度。
Capitaltwo 發表評論於
這種觀光小火車本身就是私人投資的旅遊項目,賺了或賠了都是資本家自己的事和政府無關。
小矛 發表評論於
錢從來就不是問題啊,中國人這麽多,每個人身上搶幾百塊錢不要太容易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