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短期內未見解方:外資撤離,石油需求降低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中國經濟短期內未見解方:外資撤離,石油需求降低

資料照:一名工人走過北京一處建築工地的宣傳標語。

近日中國經濟情勢接連傳出負麵消息,不僅第二季外商直接投資負債(Direct Investment Liabilities)減少近150億美元,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也因中國經濟前景不明而下調今年全球石油需求預測。分析人士認為,種種跡象都顯示中國經濟麵臨挑戰,但因中共官方遲未出台有用的刺激政策,經濟疲軟的態勢短期內恐難以扭轉。


據法新社報道,石油輸出國組織星期一(8月12日)發布報告,將2024年全球石油需求成長預測,從7月份的評估值略微下修每日13萬5千桶,這也是石油輸出國組織自2023年7月以來首次下調預測。

報告中指出,下修評估的原因主要是中國經濟表現令人擔憂,“對於中國2024年石油需求成長的預期降低”,同時強調,目前全球需求成長位於每日210萬桶的健康水平。

中國第二季外商直接投資負債銳減近150億美元

這並非最近唯一有關中國經濟的壞消息。上星期五,彭博社引述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最新的國際收支平衡表報道指出,今年第二季,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負債減少近150億美元,這是有紀錄以來這個數據第二次出現負值,且外流金額高於去年第三季的121億美元。

這一數字,凸顯外國投資者正大幅撤出中國。報道更指出,若今年剩下的時間內中國外資直接投資負債持續減少,恐將創下1990年有紀錄以來首度“年度淨流出”的曆史紀錄。


悲觀氣氛也蔓延到將中國視為“金母雞”的奢侈品行業,英國《金融時報》星期天報道指出,隨著中國經濟持續疲軟,英國廣告巨頭WPP過去3個月在中國的銷售額年減近四分之一;豪華車企保時捷(Porsche)表示,今年上半年在中國銷量年減近三分之一。

一連幾天,唯一令中國網民振奮的好消息來自德國企業。據《金融時報》報道,盡管德國總理朔爾茨警告與中國市場相關的地緣政治風險增加,但今年第二季德企對中直接投資從首季的24.8億歐元,增至48億歐元,上半年投資總額,已超越去年全年,亮眼成績主要得益於德國車企。

學者:外企難適應中國市場“內卷”惡性競爭

在台北的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所長劉孟俊認為,外資撤離的主因之一是中國政府不再鼓勵以基礎建設刺激經濟;但另一方麵,官方積極推動的電動車、綠能等所謂“新質生產力”投資卻又陷入嚴重“內卷”,亦即低效的惡性競爭。

劉孟俊說,這樣的競爭令外國企業難以適應,因為多數外企仍慣於遵守國際規則,例如保障勞工權益、確保質量要求等,無法接受中國企業無底線的殺價競爭。


此外在美中科技戰的大背景下,一連串科技管製和供應鏈轉移更令外資對中國市場望而卻步。

劉孟俊分析,外資的離去,加上中國國內民間投資低迷、消費動能不足,整體而言,僅靠國有資金和外貿支撐經濟;第二季中國經濟(GDP)增速已低於5%,若第三、四季持續低迷,今年要達到中國政府設定的全年增速5%目標恐怕“相當吃力”。

石油需求減弱凸顯中國經濟疲軟

石油輸出國組織對中國經濟的悲觀也正反映出中國的產業,尤其是在高度依賴石油的化工領域,確實投資不振。

劉孟俊告訴美國之音:“中東這邊緊張的情勢,還有紅海的問題也沒有得到完全解決,照道理油價應該是持續攀升,或者是比較緊張,所以今天中國對石油的消費減弱,(導致)油價也跟著走弱,這也可以看到中國經濟走緩的樣態。”


在台北的中國文化大學國家發展及中國大陸研究所兼任教授陳鬆興分析,當前中國吸引外資的難題主要來自地緣政治關係以及產業轉移。

陳鬆興說,數據顯示,在外商直接投資慘淡的數據中其實還有一部份“新增外資直接投資”(Greenfield Investment,亦稱“綠地投資”)仍處於正增長,其主要投資領域就是中國官方力推的電動車、鋰電池和太陽能電池等“新三樣”。

即便如此,這類投資額在今年第二季的增幅也在滑落,顯示就算是中方所謂的“新質生產力”在外資眼中仍是覺得風險太高。

另一方麵,近來就連巴西、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等“全球南方國家”都對中國傾銷電動車和新能源產品表示擔憂,並可能提高關稅,也可能進一步削弱中國第三季出口預期。

“三中全會”後未見刺激政策 令外資失望


令許多分析人士和企業感到失望的是,7月份在一片經濟低迷的氣氛中,姍姍來遲的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並未如先前外界所期待發布刺激經濟的有效政策或展現企圖心。

馬來西亞拉曼大學經濟係副教授黃錦榮在接受美國之音采訪時指出,一般國家的政府在麵臨經濟需求疲軟之際都會推出非常寬鬆的貨幣或財政政策作為因應,但目前中國尚付之闕如。

黃錦榮分析,降低利率有助於刺激經濟流通,但中國政府又怕利息壓得太低會導致人民幣貶值,進而造成資金外逃。

簡言之,彼此矛盾的政策需求導致中國本該寬鬆的貨幣政策不夠寬鬆,反而讓外資對中國金融市場失去信心,加速外流。

另一方麵,習近平無法複製2008年胡錦濤在全球金融海嘯後大手筆推出的“四萬億”財政刺激,主要是因為地方政府的債務已經十分沉重。


黃錦榮說,另一個問題是習近平主觀上就抗拒財政刺激政策,因為他認為福利政策隻會讓人變得懶惰。

更嚴重的盲點則是中共高層始終不願接受“以需求推動經濟”,而堅持要先有供應側的改革,他們認為有了生產,就能創造就業機會,接著創造收入,才會有需求。

對此劉孟俊也有類似的觀察,他說習近平高喊“新質生產力”,就是在強調供給麵,但中國現在最突出的問題,其實是就業穩定性差及家庭負債過高,若不對症下藥,就無法有效刺激內需消費。

綜上所述,黃錦榮認為,這樣的政策思維限製了中共官方救市的可能性,這顯然並非短期內可以解決,因此可以預見,就算到明年,中國經濟也不會出現太大的轉變。

黃錦榮告訴美國之音:“(中國政府)它其實是有財政空間去推行全國性的財政刺激,但它並沒有(做),基本上就是回到那一套老路想法,就是說一定要擴大生產、霸占市場占有率,這是(想要)中國經濟能夠反彈,很重要的政策局限。”


經濟低迷恐引發社會、政治紛擾

在經濟持續低迷的情況下,接受美國之音訪問的學者普遍擔憂,中國國內外情勢都可能受到影響。

黃錦榮分析,國內經濟疲軟不僅會加速中國大企業海外布局,就連很多中小型企業也會跟著“潤”出去。

但這麽一來會讓規模更小的東南亞企業無力與之競爭,勢必造成曆來對中國最友好的東南亞國家群起反彈,衝擊中國的區域政治。

另一方麵,經濟疲軟,也會導致沒有能力“潤出去”的平民百姓生活壓力上升,更容易點燃社會衝突。黃錦榮說,星期一在杭州發生外賣小哥因小事與物業保安爆發群聚推擠的衝突,就是很好的例子。


台北學者陳鬆興同樣提及此一“外賣小哥向保安下跪”的案例,他說中國曾有研究警告,經濟增速若低於5%,就很容易引發社會事件。最近在中國各地的確可以觀察到城管糾紛、銀行存戶取不出錢等各種社會衝突。

陳鬆興直言,接下來中國社會可能進入不穩定的階段,而經濟、金融與社會的不穩定就可能升高政治不穩定的風險。

陳鬆興說:“我們最近看到三中全會之後,包括政治局開會、中共領導人的諸多傳聞,讓人家感受到是不是中國真地正在進行內部的鬥爭或調整,那這就有可能是一個比較不詳的征兆,對外資來講,確實需要觀望。”

scbean 發表評論於
牢騷太勝防腸斷 發表評論於 2024-08-14 19:58:42
撤離!嗬嗬,撤哪裏?美國?35萬億外債,沒有風險嗎?
=============
35萬億外債?中共買了多少?知道嘛?
無知是無毛繞不開的坎。
scbean 發表評論於
習近平發話:要堅持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反對者,一律按腐敗論處!
jw2009 發表評論於
中國經濟的上行開始於在1990年代,但是真正加速是發生於2002年,即中國進入WTO;中國經濟的下行開始於2014年,那是美元指數說的,但是真正的加速向下發生於2020年。
2020年發生了什麽?武漢病毒。
2021年5月美國助理國務卿沙利文突然來到FOX新聞說,“現在還沒有到發出最後通牒的時候!”。
美國近代曆史上曾經發出過兩次最後通牒,1945年對日本國和2003年對伊拉克的薩達姆。可見美國高層內部在2021年已經在爭論是否要對中國動武,這個聲音最後被攔下是因為考慮到美國的供應鏈還在中國手裏。2022年年中,拜登總統邀請了東南亞11國領導人來到白宮,拿出一個長長的單子請他們仔細看,看看單子上有哪些他們是可以生產的,美國開啟了轉移供應鏈的大工程。
中國已經成了美國最大的敵人,中國經濟在未來幾年,隻能走壞不會走好!
閑看江湖 發表評論於
淨化金融環境見效。挺好!石油減少進口證明新能源車見效。普及燃油進口家用汽車40年依賴石油進口是一道美麗國陰中國的第一個溫柔的絞索。華夏國總算是解套了!可喜可賀!泡茶吃午飯了!
退齋 發表評論於
牢騷太勝防腸斷 發表評論於 2024-08-14 19:58:42撤離!嗬嗬,撤哪裏?美國?35萬億外債,沒有風險嗎?
——————————————————————————————————————————————————————————
哈哈
畢竟是鐮刀錘子國的土匪文盲後代
“勝” “盛” 的區別都搞不清
退齋 發表評論於
30年河西的第二個十年
百家爭鳴2012 發表評論於
這種文章是寫給國外人看的。洗腦文章而已。
清如許1 發表評論於
看來光靠中國統計局是不夠了,應該雇傭大批五毛來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
groogle 發表評論於
這才哪到哪啊 未來十年都會是這樣 哈哈哈
Luck6883 發表評論於
不但中國外資撤離,日本、韓國等國家皆是如此,和中國的經濟麵沒有關係。
美國?35萬億外債,沒有風險嗎?
小矛 發表評論於
可是萬惡的共產黨說風景這邊獨好啊,它們還不讓其他國家一起好呢!
不可告人 發表評論於
石油減少是因為電動車吧?
llq中美18 發表評論於
英《金融時報》:“德國央行(Bundesbank)向英國《金融時報》提供的數據顯示,德國對中國的直接投資在2024年第一季度達到24.8億歐元,第二季度升至48億歐元。這使得2024年上半年的直接投資總額達到73億歐元,而2023年全年為65億歐元。”
牢騷太勝防腸斷 發表評論於
撤離!嗬嗬,撤哪裏?美國?35萬億外債,沒有風險嗎?
朕不給你不能搶 發表評論於
blackjqck2000,不要單純的相信美元加息的吸金能力,就像你說的,4或5個點而已,國內拿不到這麽高的回報嗎?短短幾年前國內定期都是至少是5個點。國內的卷其實對大眾是沒有好處的,短期好像是對消費者有利等拉垮了吞並小的競爭者形成壟斷後肯定會提價收複損失,導致大量人失業卻肥了少數股東,以後也會因為缺乏競爭兒失去活力。
blackjack2000 發表評論於
保時捷在華銷量的減少,完全是因為中國造車新勢力的崛起,更多人選擇國產品牌豪華車,比如仰望、問界等,跟經濟層麵無關。
而外資撤離,原因在於美債利息高,遊資大量回流美國買美債拿4-5%的高利息去了。不但中國外資撤離,日本、韓國等國家皆是如此,和中國的經濟麵沒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