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40元4天3晚遊桂林?起底“低價遊”背後的灰色產業鏈

40元4天3晚遊桂林?起底“低價遊”背後的灰色產業鏈

文章來源: 央視網 於 2024-08-13 09:35:47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40元遊桂林”,你敢去嗎?

前不久,“40元4天3晚遊桂林”事件讓低價遊現象再次進入輿論視野。此後,相關旅行社因為“不合理低價遊”等問題均遭到旅遊監管部門處罰。

所謂“不合理低價遊”,早在2015年就被旅遊管理部門明令禁止。標準很明確,比如價格低於地方政府或行業協會指導價30%以上的旅遊產品,便可被認定為“不合理低價遊”;近年來,文旅部更是多次強調,對不合理低價遊“露頭就打”。

但“低價旅遊團”問題始終未能根除,問題出在哪兒?低價遊背後究竟是什麽樣的產業鏈?

“人”就是錢

“旅遊的水很深的。”已經做了八年旅遊團生意的常亮說。

常亮曾經是個旅遊團跟團大巴司機,跟不少旅行社合作過,之後就順勢轉行幫旅行社“拉客”並從中抽成。其中,那些以低價為噱頭,帶一車人四處逛購物點的團,他稱之為“購物團”。

他剛入行就在帶“購物團”。他發現,在購物點商家讚助下,旅行社幾乎是“零成本”運營。“比如像賣玉石、化妝品的,你來四五十個人,一家店按人頭,每人補你50塊,有些連車費也報(銷)了。”

帶團時間更長的馮莎,早在2014年就帶過“購物團”,她算了一筆賬:

“比如我們去桂林,99元一個人,一車50座的大巴,就有5000塊錢。車費兩千元、司機費四百元、導遊費三百元、最便宜的旅行餐“八菜一湯”一桌一百元,住宿兩人一間,可以先不給錢……”隻要極限壓縮成本,光憑遊客交的旅費,也能勉強保本。

真正賺錢的環節是帶遊客購物。馮莎介紹,當地的“地接”導遊會和本地商家“串通”,把遊客帶去“聽課”或購物點,並兜售遠超成本價、市場價的商品。比如,進價500元一張的乳膠床墊賣一萬五;珠寶更是“無底線”,在別處賣一兩千的玉鐲可以叫價到五萬、十萬,“這叫‘玉無價’”。

而且,這些低價團有年齡限製,遊客大都是中老年人,有一定的購買力。“一車人裏有幾個人買就OK了。”一筆賬算下來,馮莎指出,按正常的一天逛三、四個購物點,每車遊客一天能產生超十萬元的利潤。

在這樣的暴利驅動下,“99元遊桂林”“40元四日遊”都已經算“保守”了。馮莎表示:“免費去的都有。”

“宰客”與“長線”難共存

帶了幾年“低價旅遊團”,常亮和馮莎卻不想再帶了。

“我隻是組團而已,拿不到幾分錢。”馮莎介紹,自己作為“小團長”,日常工作就是轉發上級“團長”的信息,幫忙拉客,分不到宰客的“暴利”。常亮也稱,自己是從旅行社手中按人頭拿提成,無所謂帶低價購物團或中高端旅遊團,“反正我們是固定收入”。

這些小團長還會被旅行社和商家“監督”。馮莎介紹,由於“講課”的房間都有監控,她隻能在路上私下提醒遊客,在購物點隻起哄、不買東西。不過有一次,她的團裏有人被說動心了,她開口阻攔,“當場就被商家給罵了。”

而且,相比於旅行社和商家可以憑“一錘子買賣”宰客,小團長帶購物團並非長久之計。

馮莎和常亮都是在自己組的微信群裏“拉客”,有相當一部分是“朋友拉朋友”的熟人熟客。比如,馮莎的朋友,家住深圳的王阿姨就被拉進群,參加過“30元廣州周邊一日遊”。

王阿姨很快就厭倦了“購物團”。從早上6點出發,一天連逛3個樓盤,全程幾乎都坐在車上,最後也隻是到海邊拍了1小時照,回來後還經常接到樓盤推銷電話……她懷疑,自己上交的身份證、電話等信息被泄露了。此後,她再沒參加過類似團遊,“就是到處湊熱鬧,沒意思。”

這正符合馮莎的觀察,“經常去(參加購物團)的,開始還好好玩,後來基本不會去的,(遊客)會慢慢地消失。”

常亮也被客人“倒逼”著拋棄購物團。“人家回來以後都說,你下次找個不搞購物點的,價格沒關係。那下次我就找高端一點的。人家(旅行社)給我這條路(購物團旅遊路線),我也不走了。”

治理低價遊難在哪兒

隨著監管力度加大、市場日趨規範、成熟,不合理低價遊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複旦大學旅遊學院教授沈涵指出,近年來,旅遊管理部門和市監局對低價遊的管理、處罰都非常嚴格,旅行社也不敢再通過增加購物來彌補虧損。

不過,根絕“低價遊”卻不容易。

沈涵指出,相比於十幾年前,不法導遊會從旅行社處高價“買斷”遊客後,手段百出地榨取遊客價值。如今,部分“低價遊”旅行團會明確告知去特產店、小眾景點,用低價吸引一些價格敏感且時間寬裕的中老年人,主打一個“你情我願”。

最終,商家精準推銷、景點獲穩定客源、遊客花小錢觀光,旅行社賺折扣、返點……在多方“共識”下,一些“低價遊”形成了相對成熟的“商業模式”。

而且,中國旅遊市場大,發展水平參差不齊。舟山市文旅局曾發文指出,即便抽調近百名公安、市場監管、運管、交警等力量,對當地一著名旅遊市場進行監管執法,但相比越來越多的遊客,“執法力量反而顯得單薄”。

部分旅遊團也在“打擦邊球”,鑽監管漏洞。比如,不搞“強製消費”但“地接導遊”故意拖延在購物點的停留時間;讓遊客聲稱“自願購物”並全程錄像……

沈涵建議,如果真的想參加“低價遊”,可以事先拍下車牌、導遊、導遊證件等照片,萬一遇到強迫購物、導遊無證上崗、旅遊海報虛假宣傳或其他侵權行為,可以通過“12345”熱線等渠道投訴、舉報,並提供違法線索。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耶魯華裔大一新生被退學,細節太狗血了
10天拍99場吻戲!美女演員遭分手 中國網友熱議
Costco新規“黃金1小時” 拿金卡被擋門外 兩派戰翻
突襲將軍大會 全場靜默對待 川普:想鼓掌就鼓掌哈
美防長講話:嚴批“肥胖將領” 蓄鬍不專業 不爽就離職




24小時討論排行

中國國產客機C919交付大幅延宕 疑引擎采購遭遇困
特朗普稱若未獲諾貝爾和平獎是“對美國的侮辱”
加州女被警察暴力逮捕短暫昏迷 獲賠1700萬美元
習近平重申“反台獨”,北京發布2758決議立場文件
川普對美軍將領說:把危險的國內城市當作訓練場
冷知識:中國是世界上外國人占比最少的國家之一
數十萬人大逃亡,“死亡比這樣活著更仁慈”
特朗普重提“讓加拿大成為第51州”
中國爆人潮 高鐵機場塞爆!“聰明人已提前出發”熱搜
意外插曲下:誰是特朗普夫婦的“電梯殺手”?
川普擬宣布與輝瑞達協議 以更低價出售藥品
赫格塞斯秀滑板技巧 打中重要部位 臉部扭曲視頻曝
美軍全球將領罕見齊聚 川普:美國麵臨內部戰爭
1周的仗打了4年 特朗普問普京:你是紙老虎嗎?
烏克蘭若揮“戰斧”可直打莫斯科 川普施壓普京新手段
俄2士兵躲坦克殘骸下存活60天 靠無人機補給撐過…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40元4天3晚遊桂林?起底“低價遊”背後的灰色產業鏈

央視網 2024-08-13 09:35:47

“40元遊桂林”,你敢去嗎?

前不久,“40元4天3晚遊桂林”事件讓低價遊現象再次進入輿論視野。此後,相關旅行社因為“不合理低價遊”等問題均遭到旅遊監管部門處罰。

所謂“不合理低價遊”,早在2015年就被旅遊管理部門明令禁止。標準很明確,比如價格低於地方政府或行業協會指導價30%以上的旅遊產品,便可被認定為“不合理低價遊”;近年來,文旅部更是多次強調,對不合理低價遊“露頭就打”。

但“低價旅遊團”問題始終未能根除,問題出在哪兒?低價遊背後究竟是什麽樣的產業鏈?

“人”就是錢

“旅遊的水很深的。”已經做了八年旅遊團生意的常亮說。

常亮曾經是個旅遊團跟團大巴司機,跟不少旅行社合作過,之後就順勢轉行幫旅行社“拉客”並從中抽成。其中,那些以低價為噱頭,帶一車人四處逛購物點的團,他稱之為“購物團”。

他剛入行就在帶“購物團”。他發現,在購物點商家讚助下,旅行社幾乎是“零成本”運營。“比如像賣玉石、化妝品的,你來四五十個人,一家店按人頭,每人補你50塊,有些連車費也報(銷)了。”

帶團時間更長的馮莎,早在2014年就帶過“購物團”,她算了一筆賬:

“比如我們去桂林,99元一個人,一車50座的大巴,就有5000塊錢。車費兩千元、司機費四百元、導遊費三百元、最便宜的旅行餐“八菜一湯”一桌一百元,住宿兩人一間,可以先不給錢……”隻要極限壓縮成本,光憑遊客交的旅費,也能勉強保本。

真正賺錢的環節是帶遊客購物。馮莎介紹,當地的“地接”導遊會和本地商家“串通”,把遊客帶去“聽課”或購物點,並兜售遠超成本價、市場價的商品。比如,進價500元一張的乳膠床墊賣一萬五;珠寶更是“無底線”,在別處賣一兩千的玉鐲可以叫價到五萬、十萬,“這叫‘玉無價’”。

而且,這些低價團有年齡限製,遊客大都是中老年人,有一定的購買力。“一車人裏有幾個人買就OK了。”一筆賬算下來,馮莎指出,按正常的一天逛三、四個購物點,每車遊客一天能產生超十萬元的利潤。

在這樣的暴利驅動下,“99元遊桂林”“40元四日遊”都已經算“保守”了。馮莎表示:“免費去的都有。”

“宰客”與“長線”難共存

帶了幾年“低價旅遊團”,常亮和馮莎卻不想再帶了。

“我隻是組團而已,拿不到幾分錢。”馮莎介紹,自己作為“小團長”,日常工作就是轉發上級“團長”的信息,幫忙拉客,分不到宰客的“暴利”。常亮也稱,自己是從旅行社手中按人頭拿提成,無所謂帶低價購物團或中高端旅遊團,“反正我們是固定收入”。

這些小團長還會被旅行社和商家“監督”。馮莎介紹,由於“講課”的房間都有監控,她隻能在路上私下提醒遊客,在購物點隻起哄、不買東西。不過有一次,她的團裏有人被說動心了,她開口阻攔,“當場就被商家給罵了。”

而且,相比於旅行社和商家可以憑“一錘子買賣”宰客,小團長帶購物團並非長久之計。

馮莎和常亮都是在自己組的微信群裏“拉客”,有相當一部分是“朋友拉朋友”的熟人熟客。比如,馮莎的朋友,家住深圳的王阿姨就被拉進群,參加過“30元廣州周邊一日遊”。

王阿姨很快就厭倦了“購物團”。從早上6點出發,一天連逛3個樓盤,全程幾乎都坐在車上,最後也隻是到海邊拍了1小時照,回來後還經常接到樓盤推銷電話……她懷疑,自己上交的身份證、電話等信息被泄露了。此後,她再沒參加過類似團遊,“就是到處湊熱鬧,沒意思。”

這正符合馮莎的觀察,“經常去(參加購物團)的,開始還好好玩,後來基本不會去的,(遊客)會慢慢地消失。”

常亮也被客人“倒逼”著拋棄購物團。“人家回來以後都說,你下次找個不搞購物點的,價格沒關係。那下次我就找高端一點的。人家(旅行社)給我這條路(購物團旅遊路線),我也不走了。”

治理低價遊難在哪兒

隨著監管力度加大、市場日趨規範、成熟,不合理低價遊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複旦大學旅遊學院教授沈涵指出,近年來,旅遊管理部門和市監局對低價遊的管理、處罰都非常嚴格,旅行社也不敢再通過增加購物來彌補虧損。

不過,根絕“低價遊”卻不容易。

沈涵指出,相比於十幾年前,不法導遊會從旅行社處高價“買斷”遊客後,手段百出地榨取遊客價值。如今,部分“低價遊”旅行團會明確告知去特產店、小眾景點,用低價吸引一些價格敏感且時間寬裕的中老年人,主打一個“你情我願”。

最終,商家精準推銷、景點獲穩定客源、遊客花小錢觀光,旅行社賺折扣、返點……在多方“共識”下,一些“低價遊”形成了相對成熟的“商業模式”。

而且,中國旅遊市場大,發展水平參差不齊。舟山市文旅局曾發文指出,即便抽調近百名公安、市場監管、運管、交警等力量,對當地一著名旅遊市場進行監管執法,但相比越來越多的遊客,“執法力量反而顯得單薄”。

部分旅遊團也在“打擦邊球”,鑽監管漏洞。比如,不搞“強製消費”但“地接導遊”故意拖延在購物點的停留時間;讓遊客聲稱“自願購物”並全程錄像……

沈涵建議,如果真的想參加“低價遊”,可以事先拍下車牌、導遊、導遊證件等照片,萬一遇到強迫購物、導遊無證上崗、旅遊海報虛假宣傳或其他侵權行為,可以通過“12345”熱線等渠道投訴、舉報,並提供違法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