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苦難?被罵慘的《逆行人生》真的罪不可恕嗎?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全文1680字,閱讀約需5分鍾,幫我劃重點

一、是消費苦難?還是做一個在苦難中的發聲者,在苦難中傳遞希望?徐崢的電影《逆行人生》,或許能給你想要的答案。

消費苦難?被罵慘的《逆行人生》真的罪不可恕嗎?



徐崢的電影《逆行人生》上映沒多久,作為一部聚焦底層勞動人民的現實主義電影,它把外賣員的真實生活擺上熒幕前,講述了一名外賣員如何逆行人生 。

有人說:它演繹出了外賣員這類底層人民的苦難,苦難中隱藏著希望,傳達著一種“力量”,讓更多的人看到了外賣員麵臨的現狀。

也有人說:它歌頌那些在苦難中前行的人,實則是在消費苦難,窮人掏錢看富人去演窮人何其可笑。



一時間這部電影的口碑迎來兩極分化,那麽《逆行人生》到底有沒有在消費苦難呢?


關於對《逆行人生》的看法,先說結論,它其實並沒有歌頌苦難,並且在電影中無處不在的具象化人們對生活的希望。

對身處底層的人而言,它就像苦難生活的調味劑,盡管它無法改變活在苦難中的你我,但是它在為外賣員發聲,為那些身處底層的逆行者發聲。

而這個世界,正需要更多這樣的發聲者。

但是,它不被一部分人認可,甚至被認為是一場虛假拙劣的演技。

在他們眼中,不就是富人演窮人還要我們這些窮人花錢去看,這又算什麽?




其實富人演窮人一直屢見不鮮,明星一直都是富人,他們沒少演底層普通人,看的人更是不在少數。

八年前,同樣是徐崢演的《我不是藥神》口碑票房雙豐收,為何如今的《逆行人生》就不行了呢?



說到底,就是因為在如今的社會環境中,“苦難”已經不再被買賬,所以一切跟苦難沾邊的事物都會被打上“消費苦難”的標簽。


那麽,這部電影究竟為何會被人曲解?

二、電影《逆行人生》的劇情很簡單,主角高誌壘作為大廠程序員大齡被辭,麵對生活的壓力,不得不當起了外賣員。

在他成為外賣員得這段人生中,他認識了形形色色得外賣員群體,體會到他們的心酸與無奈。

最後他依靠自己的能力,成為了“單王”,還開發出了優化路線的軟件,可謂大圓滿結局。



但這個過程中,卻沒有想象中那麽美好。

電影致力於讓觀眾深刻感受外賣員的生活,盡力還原現實生活中外賣員的現狀,高誌壘剛入外賣行業踩過的坑,就是外賣員現實生活中的真實寫照。

在這其中位置和路線不熟都還是最簡單的事,餐廳取餐慢怎麽辦?商場不讓停車怎麽辦?小區不讓進怎麽辦?電話打不通怎麽辦?顧客難纏怎麽辦?



每一個問題都可能造成延誤,導致顧客不滿,最後隻能得到差評。


另外,外賣員麵臨的交通安全問題,電影裏幾乎每一個角色都出現過,騎快車、闖紅燈,為了搶時間與交通規則鬥智鬥勇。

這些看似不合理的電影情節都是現實,《逆行人生》對外賣員的日常生活做了最真實和具象的呈現。



外賣員“老摳”天天省吃儉用,衣服壞了用膠帶粘,電動車壞了用膠帶粘,隻是為了省錢給孩子治白血病。

一家四口人住在破舊不堪的房子裏,卻總能能樂嗬嗬地笑對一切。




單王“大黑”每天至少接70單,連續跑單超過16個小時,頂著胃病拚命幹活,他的那一句“我累了,我隻想今天比昨天過得更好”說出了多少人的心聲。

女外賣員曉敏白天送外賣忙到不可開交,晚上還要帶著娃繼續送。



那句“一般晚上我都帶著他跑,沒想到今天下這麽大雨,回不去了”又包含了多少帶孩子跑單外賣員的心酸。


《逆行人生》取自外賣員中的平凡人,用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展現生活在苦難中的人們,但是這種苦難卻是人們心中最想避開的現實。



三、大多數時候人們都在追求美好的事物,但掩藏在美好中的苦難,是大多數人都不願接受的絕望。

電影《逆行人生》口碑呈現兩極反轉,它揭露了外賣員背後的苦難,為苦難發聲,但是一部電影又怎能改變赤裸裸的現實。

在這種無力改變的局麵下,發聲就演化成了一種“消費苦難”。




電影中對主角外賣員的刻畫—盡管麵臨著生活的種種苦難,但他們善良又有人情味,相比於高誌壘的大廠同事,他們都快樂得多。



如今,溫情、勵誌這種正向的情緒,被越來越多的人去消費,有的人已然對這個社會失望,所以徐崢這部電影中所展現的苦中作樂,並沒有得到所有人的認可,而這部分人可能恰恰在經曆苦難。

有網友說:“我不想花錢去電影院看我自己”,在一部分人眼中苦難終究是苦難,他們可能並不需要花錢去看這些所謂的“心靈雞湯”。


對他們而言,生活就已經壓迫的他們喘不過來氣,哪怕活著就已經用盡了全身力氣。



他們逆行不了自己的人生,電影《逆行人生》仿佛成了他們的宣泄口,讓他們講述著屬於自己的苦難,然後附帶上一句:你根本沒有真正了解我們。

然而現實生活是,如果沒有這部電影,又會有多少人關注到外賣員這個群體呢?所以,從某種角度來說,這部電影是成功的,正因為它被罵“不平凡”才有了人們對平凡大眾的關注。

它引發了人們對於苦難的思考,讓人們拋開電影劇情和演技,去看背後存在的問題。


但是指望一部電影,去讓更多人不再苦難,真的可以做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