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還在加碼鄭州。7月底,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對外發布了一則重大投資公告,富士康將在鄭州投資建設新事業總部大樓,承載新事業總部功能。
項目一期選址位於鄭東新區,建築麵積約700公畝,總投資約10億元。主要建設總部管理中心、研發中心和工程中心、戰略產業發展中心、戰略產業金融平台、產業研究院和關鍵人才中心、營銷中心、供應鏈管理中心等七大中心。
新工廠的定位與傳統的代工業務關聯度並不大,而是旨在開拓新能源相關業務,包括新能源汽車
整車、儲能電池、數字醫療和機器人產業基地等。
河南省政府今年7月下旬發布的《紮實推進2024年下半年經濟穩進向好若幹措施》提出,力爭全年汽車產量超過15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超過80萬輛。
富士康和鄭州再次雙向奔赴。時代財經注意到,距離iPhone
16係列產品正式發布僅一月有餘,鄭州富士康的用人需求再次達到巔峰。多名內部員工和招聘人員向時代財經表示,富士康的鄭州工廠已加大馬力,進入生產的衝刺階段。
生產線擴大招工,獎金漲至7500元
臨近蘋果新機型發布,大批勞動力湧向鄭州富士康。
時代財經了解到,每年8月至12月是iPhone係列產品出貨高峰期,也是產業旺季。7月底,鄭州富士康招聘中介陳達開始忙起來了,他在各大求職群和社交平台上發布鄭州富士康的招聘信息。
陳達告訴時代財經,生產線用工需求快速增長,工人時薪最高漲到25元,製造車間做滿3個月,獎金達7500元。“這兩周進廠新員工最少有5萬人,還在大規模持續招人。如果後續生產還缺人手,獎金漲到8000元也不是問題。”據他透露,當前生產線已經在全麵量產新款iPhone
16。
“6月還比較輕鬆,但從7月中旬開始,工作強度直接拉滿,平均每天加班2小時以上,新員工大批大批地入職,他們整體熟練度跟不上,導致每個人的工作量接近飽和。”一名富士康組裝生產線的員工向時代財經說道。
入職不到一周的王迪也感受到了生產線緊張的氛圍——餐廳經常在用餐高峰期爆滿。他向時代財經表示,近期由於個別生產線沒有完成規定的產量,整條生產線不得不加班趕工。
“進入生產旺季後,請假都會被重點批評。”王迪向時代財經說道。這是王迪第三次進廠,和大多短期臨時工一樣,他看重的是用工高峰期豐厚的獎金製度。
一般而言,鄭州富士康工人的流動性較大,每逢旺季,普工綜合月收入為5000-7000元,而在淡季加班少的時候,普工綜合月收入為3000元-5000元。
iPhone 16肩負重任,富士康要圓“造車夢”
在今年6月舉行的2024年蘋果開發者大會,蘋果推出了“蘋果智能”。業內人士預計,iPhone
16將成為蘋果首款AI手機,可以將AI深度嵌入係統,智能語音助手Siri能力全麵提升。
近期有報道稱,蘋果對iPhone 16係列的備貨目標進行了微調,調整後的備貨目標約為9000萬部。
另有消息人士透露,蘋果已告知供應商和合作夥伴,他們的目標是讓新iPhone的出貨量比上一代多10%左右。2023年下半年,iPhone15的出貨量為8100萬部。
蘋果公司在大中華區的經營承壓。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第二季度,蘋果公司大中華區的營收為147億美元,同比下降6.5%,是各大分區中唯一下滑的市場,降幅超過預期。在業內人士看來,iPhone
16係列產品主打AI功能,這可能將推動iPhone用戶換機。
iPhone
16高端係列的生產任務依然由中國的工廠承接。韋德布什證券公司分析師艾夫斯表示,印度工廠可以生產一些基本型號或蘋果硬件的其他部分。但
Pro 和 Pro Max 這類高端機型將繼續在中國生產。
2013年之前,富士康幾乎承包了iPhone的全部代工。為滿足iPhone銷量增長,富士康大陸員工曾一度擴張130萬人。然而,富士康失去獨家代工權益後,不得不轉向其他業務。
富士康旗下工業富聯(601138.SH)靠著AI服務器重新打開市場局麵。8月4日晚間,工業富聯發布2024年半年度業績快報,上半年預計實現營收2660.9億元,同比增長28.69%;歸母淨利潤87.4億元,同比增長22.04%,均創下上市以來的新高。
工業富聯解釋稱,受益於AI服務器強勁需求增長,公司憑借覆蓋AI全產業鏈垂直整合能力,雲計算業務營收增長強勁,帶動公司營收及獲利能力增長。
在汽車領域方麵,富士康布局的更早。2005年,富士康收購了台灣四大汽車線束之一安泰電業。2010年,鴻海拿下特斯拉的訂單,成為特斯拉中控觸摸屏麵板、連接器、覆蓋件的供應商。此外,富士康還與裕隆汽車合資成立鴻華先進公司,於2021年發布3款新車,包括Model
C、SUV Model E和Model T。
2024年初,富士康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河南)有限公司成立,注冊地為河南鄭州航空港區。新公司由富士康新事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100%持股,經營範圍包括零部件、新材料以及汽車整車銷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