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各命,敬而遠之。
▲
領域 |旅行社
首圖|斯裏蘭卡科倫坡/旅界實拍
01
上周末,一條#因為年輕被低價旅遊團拒收#熱搜引起了我的關注。
B站UP主“濾鏡粉碎機”爆料稱,其在成都報名10家100元以下的旅行團都被拒收。
旅行社的理由是“你們又不消費,老年人才想消費,有消費實力!”
隨後這名UP主花費280元報名了峨眉山、樂山兩日遊,該產品價格比四川旅遊協會發布的熱點線路跟團參考價大約便宜45%。
值得一提的是,國家旅遊局已明確低於誠信旅遊指導價30%以上的,就可以被認定為“不合理低價”,所以他“有幸”體驗了一趟低價旅遊團的滿滿套路。
在幾天參團過程中,這名UP主在該低價旅行團裏遭遇了一係列“霸總戲”、“苦情戲”,他披露官方指定以購代捐大涼山、買玉偶遇霸總視察當場打骨折價、遭遇丈夫出軌閨蜜單身媽媽需要工作支持…………
該UP主發出靈魂一問:低價團為何總有人買單?背後運營邏輯是什麽?
“濾鏡粉碎機”的遭遇並非個例,早在今年3月,旅界曾經報道一些港澳組團社非常排斥接待年輕人,稱“港澳全組00後、95後是走不了的,你們找一組姐姐同車或者找一組叔叔阿姨同車才行。”
有人不理解,“年輕人是消費主力啊?您這怎麽還排擠上了?”
立刻這個旅行社負責人出來解釋,“因為年齡大點的不會寫小紅書造謠,相對來說情緒穩定,有消費能力,也不會突然放鴿子。”
毫無疑問,年輕人更有能力和意識保護自身利益,一言不合拿起手機記錄,新媒體玩得飛起,對強製購物和額外收費項目也更警惕,這直接影響了低價團的主要盈利來源。
泰國清邁/旅界實拍
旅界獲悉,按照當下旅行社的一些“潛規則”,不僅太年輕的年輕人不收,老師、記者、律師也是“高危職業”,會以各種理由搪塞不接待,反而正經旅行團提起來頭疼的“老年人”是低價團的最愛。
與其說“倒反天罡”,不如說低價旅遊團盯緊了相對視聽閉塞的老年人。
02
為何低價團、購物團屢禁不絕?
實際上,盡管一些年輕消費者對購物團的體驗持有負麵看法,但購物團在中國旅遊市場依舊占有重要地位,並將繼續存在。
我們與其一味批判“購物團”為何一直存在,不如追根溯源此類旅遊團長期生存的土壤到底是什麽。
在我看來,購物團長期難以根治其中一個關鍵因素是國內很多人其實難以承受正價旅遊團,尤其是在三四線城市以及老年人群體中,購物團成為他們能夠唯一負擔得起的旅遊選擇。
對於這些收入水平較低的人群來說,正價旅遊團的費用常常超過他們的承受範圍。
而旅遊本身又是一種奢侈消費,購物團通過將部分消費轉移至購物環節,降低了整體旅遊費用,使得更多人能夠參與其中,享受旅遊的樂趣。
巴厘島/旅界實拍
由此,在一些低線城市居民和老年人的經濟條件尚未得到顯著改善的背景下,購物團以其低廉的費用贏得大量潛在客戶歡心。
換句話說,有些人出門,他真的隻要便宜,但從組織低價購物團的旅行社來說,接待同樣一群想占便宜的遊客,自然要選風險係數最低的人群。
例如,除了“年輕遊客”受到低價團歧視,藍鯨新聞此前報道稱,旅行社要賣的產品各異,對應拒收的地區也不一樣。
“比如,全國購物團一般不收山河四省(俗稱大餅團或饅頭團)、雲南團一般不收東北遊客,因為東北人當銷售的較多,本身就比較懂推銷話術。”
一係列的複雜“不收”背後,是購物團的精心算計:什麽樣的產品給什麽樣的客人,你又不是我的目標客戶,來參加旅遊團不是浪費大家時間嘛?
正如我之前曾經在一些文章裏表達過的觀點,國內低價購物團經過多年“千錘百煉”以及各種媒體曝光,商業模式遠遠領先傳統純玩的旅遊模式,“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背後是有著大量的市場需求在支撐。
另外,中國人對於服務費的不認可也讓旅行社純玩團很難適配每一個人,這是中國人本身的消費習慣問題。
一個旅行社同業A君曾和我舉例,一個純玩組團社一天接待幾百個谘詢非常正常,客人都在白嫖出行信息。
“但是你能問客人收谘詢費嗎?”
“收不了。”
前幾天,一個剛剛接待了一群00後年輕遊客的B君則吐槽,“這些客人全程都在算我到底賺了多少錢。”
B君說,他組織的一個好吃好喝的川西旅遊團因為寺院方丈請吃了一頓飯,團裏的00後就讓他退餐標,一個按次數而非人頭統計的漁子溪景區門票,00後們以為門票金額不對,又讓他退門票差價。
四川青城山/旅界實拍
野生動物保護圈說,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幾十年來,購物團隻會在風聲下偃旗息鼓,而不會消失根源或正在於此,拒絕接待年輕人隻是低價旅遊團“各有各命,最好不要互相打擾”的常規做法。
03
年輕人與低價購物團漸行漸遠之際,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劇,老年人成為旅遊市場一個重要的消費群體。
就我在國內多地下沉市場觀察,一些老年人對於北京、西安、上海、桂林等如雷貫耳的城市非常向往,但至於去看了什麽,玩了什麽並沒有太多興趣,重點在於自己去過,心裏有一股不願落人之後的倔強勁兒。
曾經有個老家的老叔和我講述過這種心態,每次聽到老友們炫耀他們在北京的見聞和買來的紀念品,心裏總感覺少了點什麽。
終於,有一天,他決定報個低價團要去北京看看,“看看這個他隻在電視上和別人嘴裏聽到過的地方。”
整個行程中,購物確實占據了很多時間,但在那些有限的觀光時間裏,老叔抓住每一個機會,盡量多看看北京的風景。
每當團友們因為購物忘乎所以時,老叔就會走出商店,靜靜地坐在街邊,看看這個陌生而又新奇的城市。
北京故宮/旅界實拍
或許旅行並不完美,購物團也不可能一分錢東西不買,但老叔明白,重要的是那段走出去、見世麵的經曆,那些獨自坐在北京街頭,感受城市脈搏的片刻,這是任何金錢都無法衡量的寶貴回憶。
對於年輕人來說,或許是一次槽點滿滿的“雷人經曆”,對於老叔來說,這一次的北京之旅,他已經收獲了足夠多的滿足和快樂。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低線城市的老年人收入普遍較低,退休金有限,並且他們對旅遊質量的要求也未必像年輕人那樣高。
對於這一群體而言,購物團的性價比優勢顯著,同時也提供了一種社交和休閑的途徑,這種雙重滿足提升了他們的旅遊體驗。
由此,對於媒體曝光過的低價購物團來說,我們不難發現往往一車都是老年人,這並非巧合,而是時代的症結。
在打擊“非法低價旅遊購物團”的宏觀命題下,如何才能讓老年人用自己支付得起的價格完成一次旅行?解決不了這個問題,低價購物團隻會屢禁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