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間,部分熱門景區門票和高校的免費參觀門票一票難求,一些不法人員利用這種火爆的需求,製作非法外掛軟件搶票,進行所謂的“秒殺”操作。
近日,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檢察院披露了一起案件,揭開了“黑客”、“黃牛”、旅遊從業人員等參與其中的倒賣高校參觀票的黑色犯罪產業鏈。
“黑客”開發搶票軟件
一張參觀票抽利三成
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檢察院科技犯罪檢察團隊檢察官白磊介紹,“搶票工作室”是由一名“黑客”和多名鍵盤手組成的一個黑色產業鏈小集團。“這名‘黑客’長期關注黑色產業鏈相關消息,他發現搶購熱門景區的門票是‘發家致富’的一條捷徑。”
△檢察官白磊
白磊所說的“黑客”,是某公司技術員李某某,他偶然在幾個社交軟件群組中發現,有人詢問是否有軟件可以搶購參觀名校的票,李某某由此想到針對熱門景區的係統,設計一款外掛軟件。
李某某花錢購買了一些底層數據、代碼,自己組建研發了涉案搶票軟件,利用軟件搶免費門票再高價售出,可以說是“一本萬利”。
得知李某某的搶票軟件可以搶到北京某些高校和景區的參觀預約門票後,王某某和張某某便與李某某約定合作搶票並向外出售,隻要李某某能提供搶票軟件,便將搶到的每張門票倒賣金額的30%轉給李某某。如果搶票軟件出現問題,李某某承諾提供調試、修正等軟件售後服務。
“鍵盤手”發帖“釣”客源
部分導遊泄露遊客信息
李某某針對不同景點設計不同的搶票軟件,王某某等人通過網絡發帖等方式吸引旅遊從業人員,同時在各大網絡平台發布含有高校名字的帖子,或者直接發布相關標題,如“某某高校一日遊”“某高校搬磚”來吸引客源。
有了客源渠道,王某某、張某某分別組建了以二人為首的兩個犯罪窩點,購買了大量手機電腦,並招募一些“鍵盤手”來操作搶票軟件,成立所謂的“搶票工作室”。
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檢察院科技犯罪檢察團隊檢察官助理田坤介紹,犯罪嫌疑人會在某二手物品的交易平台、購物平台發布幫助代搶熱門景區門票的信息,也會在自媒體平台主動搜索幫忙預約某熱門景區門票的帖子,隨後,他們會對這些帖子跟帖評論,表示可以幫忙預約熱門景區門票。
△檢察官助理田坤
當“鍵盤手”找到遊客後,遊客就把姓名和身份證號發給對方,同時支付100元到200元不等的費用;隨後“鍵盤手”利用遊客信息,用搶票軟件定點預約搶票;“鍵盤手”搶到票後,把號源二維碼發給花錢要買門票的遊客,這筆交易就此完成。
△“鍵盤手”和遊客的對話截圖
一些導遊也成了這個黑色產業鏈上的一環。田坤解釋,導遊會將參觀日期以及參觀人員的姓名、身份證號碼發到“出票群”裏。犯罪嫌疑人也就是案件裏的“黃牛”拿到信息後,通過使用搶票軟件進行搶票。他們會在群內進行分工合作,分配任務共同搶票。
搶票軟件一秒內完成搶票
不到一月獲利30餘萬元
為了讓“搶票手”“鍵盤手”更好搶票,李某某把搶票軟件做得非常“傻瓜化”,無需懂技術,隻需輸入遊客身份證、手機號等個人信息和所需門票日期,使用涉案搶票軟件“暴力”下單,便可在一秒內完成搶票,搶票成功的幾率達到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六十。
2023年暑期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涉案的兩個“工作室”通過非法運作搶票軟件售賣累計獲利達30餘萬元。
今年7月,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以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係統數據罪,判處李某某等13人有期徒刑6個月至4年6個月不等,並處罰金。目前判決已生效,犯罪情節輕微的4人,檢察機關作出了相對不起訴處理,交由公安機關作出行政處罰。
白磊提醒,“這款惡意搶票軟件的存在,剝奪了絕大多數群眾公平公正搶號的權利。景區的免費門票、醫院的號源等是社會資源,通過搶號的方式把社會資源都握在手中高價賣出,這不是依靠技術打零工做兼職掙外快,而是違法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