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養老,最終可能還是要靠自己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2023年我國老年人口顯著增長,60歲及以上人口增加了近1700萬,這相當於整個深圳市人口總和。

老齡化社會正加速到來,對年輕人來說,它到底意味著什麽?

更現實的擔憂,可能還是自己退休後的養老金問題。



根據社科院在2019年發布《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的說法,我國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將在2028年之後收不抵支,年度缺口達到1181.3億元,並在2050年擴大近100倍至11.28萬億元。

而養老金累計存餘情況也不容樂觀,它在2027年累計達到峰值6.99萬億元後將逐年減少,可能在2035年耗盡。

這是社科院基於企業繳費率為16%以及當時人口結構變化所做的預測,並且包含了財政補貼,如果剔除補貼,養老金可能更快用完。

最近刷屏的和老齡化社會強相關的另一個熱點,那就是延退了;許多人刷到消息說90後將麵臨65歲退休的情況,按照這個時間點去推算,差不多就剛剛好是2050年這個時間節點。

2050年,我國最早一批90後將邁入60歲,屆時他們還有五年時間才能夠退休,與此同時,按照社科院的預測,那一年我國養老金年度缺口將達到11.28萬億元。


養老,越來越成為一個大問題。

延退不延退的,這不是我們能夠左右的事情,但對年輕人來說,當然更應該關注自己65歲退休之後的事情,但在今天這樣一個退休體係下,一切都變得更加不確定性起來。

按照人社部的數據顯示,在剔除財政補貼後,我國2014年開始,養老保險基金就支出大於收入,當年度缺口1321億元,並且逐年擴大。

社科院社保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穎華2018年5月接受《經濟參考報》采訪時就表示,養老基金支出增速明顯快於收入,2013年累計結餘可支付超過18個月,到2017年已經不足14個月。

這意味著,養老金存在著很大的壓力。


尤其是考慮到進入2020年以來,我國第一代嬰兒潮進入60歲,步入退休年齡,這也意味著領取養老金的人將會更多,在人均預期壽命不斷上漲的背景下,養老金也直麵挑戰。

僅僅是2023年,我國就有高達1700萬人步入60歲。

名義上我們每個月繳納的養老金是自己退休後的一個養老保障,但從操作上它是當下退休的人每個月領取的養老金來源,而我們退休時的養老金,則取決於下一代每月繳納的養老金。

而在一個高度老齡化社會裏,最顯著的標誌就是年輕人贍養老人的成本在加大。

人社部數據顯示,2000年我國老年撫養比約為9.92%,也就是10名繳費者贍養1名老人,到了2017年這數字升為15.9%,也就是約6名繳費者就要贍養1名老人。


社科院2019年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認為,未來贍養老齡化壓力會更高,根據它的測算,2018年全國超過2名繳費者贍養1名退休者,到了2022年,則不到2名繳費者贍養1名退休者。

更恐怖的可能還是2050年,根據該報告的測算,到了2050年我國的繳費贍養率將達到驚人的96.3%,這意味著1個年輕人要養1個退休老人。

到了90後這一代人退休,1個年輕人養1個退休老人,這是什麽概念?

哪怕該年輕人不結婚、不生育、不需要贍養父母,但即便如此,一位退休老人的退休金,也足夠讓年輕人感到壓力山大。

因此養老這件事,最終我們可能還是要依靠自己,這是最保險,也是最穩妥的做法,沒有之一。


不僅僅是社科院,中金公司、國泰君安等投行同樣測算過我國養老金“耗盡”時間,得到的結論和社科院也是相似的,2022年或2023年,如果不考慮財政補貼,中金公司甚至預計2019年養老基金就將用完。

這是全國整體的情況,如果考慮到一些地區的養老金,缺口則更大。

早在2014年,河北、黑龍江和寧夏等地區的養老金就出現了當期收不抵支,到了2015年這一情況更是擴大至6省,到了2019年全國更是有20多個省、區、市出現了當期資金缺口。

隨著我國老齡化不斷加深,新生兒越來越少,對90後乃至80後這一代年輕人來說,自己養老或許是最穩妥,最理性的做法。

從2018年7月開始,我國就建立了養老金轉移支付調劑製度,根據同花順數據顯示,2018年中央對地方基本養老金的轉移支付為6696.56億元,比2010年時增長了365.35%。


老齡化壓力越來越大,但更多的,這壓力是年輕人承受的,而非老年人本身。

畢竟今天退休群體所發放的養老金,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年輕人所繳納的養老金。

我國已經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全球每4個老年人就有1個國人,到了2050年,我國高齡老人占比還將超過10%,一個老齡化社會的贍養負擔,最終都會不可避免均勻分攤到每個年輕人身上。

按照育媧人口《中國人口預測報告2023》的預測,我國在2030年將進入占比超20%的超級老齡化社會,之後持續快速上升至2060年的37.4%,到了2080年,屆時我國總人口有近一半都是老年人。

這也符合社科院預測的2050年,我國將是一個年輕人贍養一位老人的情況。


總人口一半都是老年人,這當然是非常可怕的事情,這意味著老人將不可避免分走一半的社會資源,這其中就包括養老、醫療等等,對年輕人來說,屆時的社會壓力也就隻會更大。

老齡化社會,我國未富先老的問題非常突出,這也加劇了老年人依靠養老金的無奈局麵,隨著養老基金池的壓力加大,未來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物質保障,也將會非常考驗社會的福利底線。

早在2000年,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超過7%的時候,我國人均GDP隻有959美元,而日本、韓國在老齡化達到7%的時候,人均GDP分別為1685美元、12257美元。

到了2021年,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過14%,當時人均GDP為12618美元,而美國、日本、韓國在進入深度老齡化時人均GDP分別為5.5萬美元、4萬美元和3.3萬美元。

人口結構決定著一個經濟體的增長未來,其中就包括生產率、人均GDP等等,但我們在進入深度老齡化時,人均GDP依然隻有1.2萬美元,遠不及日本和韓國的三四萬美元,這也意味著,盡管我們創造了一個經濟增長奇跡,但具體到人均GDP,我們可能錯過了一個結構性的東西。


曆史上,從未有一個經濟體在進入深度老齡化後,GDP總量和人均GDP還能夠有大幅增長空間的。

考慮到未來不可避免的沉重養老負擔,以及目前仍然較低的人均GDP,我們的沉重負擔可能還沒有開始。

今天對普通人來說,最重要的隻有一點,那就是存錢,把存款做多元化的資產配置,包括理財、基金、甚至是個人養老金等等,運用複利的力量,讓我們能夠在退休年紀,過上不低於年輕時候的生活質量。

否則,等到我們退休那一天,按照現行的養老金走向和老齡化,如果僅僅依靠養老金,我們的生活質量,會不可避免走下坡路,這幾乎是肯定的。

更年輕的人口,決定著更高的經濟增長率,當然也帶來更多的經濟機會。


1991-2013年,我國勞動力人口從7.7億增至10.1億,同期GDP年均增長15.8%,創下一個高速經濟增長奇跡。

2013-2023年,我國勞動力人口從10.1億降至9.6億,期間GDP年均增速隻有8.5%。

現在,隨著我國勞動力持續性下降,勞動力萎縮對經濟增長的負麵效應也開始顯現,具體到微觀感受上,我們會發現未來數年都是一個錢越來越難掙的時期。

除了沉重的養老負擔外,對於新生兒的生育養育教育成本也是今天年輕人的一大負擔之一,上有老下有小,年輕人兩頭承壓,這也會反過來阻礙年輕人的生育意願。

年輕人不生育,又會反過來影響勞動人口規模,進而加重社會養老負擔。


這形成了一個負麵循環。

對個人來說,處在這樣一個時代裏,繼續努力變得更卷,亦或是放寬心態躺平都是自己的選擇,但最重要的問題依然還是,當你緩緩老去的時候,你又該怎麽辦?

養老,靠誰都不如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