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在川南某社區,6名未成年人為了獲取煙卡悄悄潛入當地一商戶家中,盜竊6萬餘元高檔香煙,在取下煙卡後將香煙盡數拋棄。而今年以來,以硬質香煙盒上蓋為實物載體的所謂“煙卡遊戲”在全國多地兒童群體中流行。
▲各類煙卡 圖據網絡
一些孩子從家長和親友丟棄的煙盒上獲取煙卡,或通過討要、撿拾甚至翻找垃圾箱的方式獲取煙卡。也有個別孩子不滿足收集身邊的普通煙卡,開始向動輒幾十上百元一包香煙的煙卡“進軍”,“煙卡遊戲”逐漸變味。
一張小小的“煙卡”,為何讓孩子們如此癡迷?連日來,紅星新聞在川南地區多個鄉鎮展開了走訪調查,並采訪了教育專家。
一起案件:6名兒童為獲煙卡,盜竊6萬元高檔香煙
7月4日下午,家住川南某社區的周先生駕車剛抵達昆明,就接到老家親戚電話,說他家裏存放的香煙被盜,損失不小。
周先生在當地自建了一棟樓房,將四樓用作倉庫存放東西,其中包括香煙和白酒等。據當地警方介紹,事發當日共有6名9歲到10歲的兒童悄悄潛入周家,拿走庫房多條高檔香煙,其中包括南京九五至尊、黃鶴樓1916、大重九、中華、荷花等香煙。事後擔心被人發現,孩子們將香煙拋到僻靜竹林中,然後下樓就地拆毀香煙盒獲取煙卡。
▲某地社區盜煙案庫房所在樓棟
“如果不是分配不均起內訌,可能現在都還沒人發現。”當地知情人告訴紅星新聞,事發當日,一名孩子因對自己獲得的煙卡數量和檔次不滿意,遂到周先生親戚處“告狀”。後來,有人發現周家屋後竹林中有大量被丟棄的香煙,才意識到事態嚴重並報警。周先生接到警方電話後,匆忙從昆明返回。
紅星新聞從轄區派出所獲悉,民警趕到現場後,很快就找到盜竊香煙的6名兒童,都在9歲和10歲之間,來自五個家庭,其中兩人是親兄弟。麵對民警,孩子們很快交代,並各自拿出自己的“煙卡”,其中不乏高檔香煙。
經警方詢問,6名兒童盜竊香煙隻是為了煙卡,而非抽煙或賣錢。所謂“煙卡”,其實隻是硬質煙盒的上蓋,上麵一般有品牌名稱,越稀少、越昂貴的香煙煙卡越“珍貴”。根據孩子們的交代,民警在當地竹林中發現部分被丟棄的煙支,更多香煙被扔進竹林外的河中。據警方不完全統計,周家被盜香煙價值約6萬元。
7月24日,紅星新聞前往事發社區走訪。雖然已過去20天,竹林中仍能看到香煙包裝的覆膜。“這件事在當地影響很大,現在孩子們玩煙卡的行為也有所收斂。”當地社區居民唐先生說。
據警方介紹,因涉案人員均為未成年人,派出所通知了涉案兒童的家長,根據現行法律隻能由監護人賠償。因涉案6名兒童的家庭都不寬裕,賠償能力有限。後來在派出所協調下,5名家長分別賠償5000元共計2.5萬元,周先生自行承擔3.5萬元損失。
“煙卡江湖”:5至10歲兒童癡迷煙卡遊戲,各種方式“找卡”
7月24日,在案發社區,8歲的小羅向紅星新聞展示了“煙卡”玩法:將煙卡放在地上,用手掌扇風或猛拍地麵,誰成功讓煙卡翻麵就算贏,贏者將獲得對方的“煙卡”。
▲八歲小朋友展示煙卡遊戲玩法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煙卡遊戲”還有其他規則:香煙越貴,煙卡越有“含金量”。“一個荷花煙卡可以換三個一般煙卡,一個大重九煙卡可以換10個普通煙卡或者賣10塊錢。”當然,孩子們還可以臨時協商規則,比如有人拿出罕見煙卡時,可以叫價“換50張甚至100張普通煙卡”。多位家長告訴紅星新聞,這裏5~10歲的孩子,幾乎都愛玩“煙卡”。“一玩就是幾十分鍾到幾小時。”
▲川南某地人民廣場,小學生直接上手撕煙卡
連日來,紅星新聞走訪川南多個鄉鎮和學校發現,參與煙卡遊戲的孩子以12歲以下兒童為主,年齡集中在5歲到10歲。多名學校老師向紅星新聞證實,其所在學校四年級以下學生絕大多數都玩煙卡。
“我的庫房堆了半間屋紙殼,孩子們為了尋找煙卡竟然爬進去翻找,幸好沒發生事故。”當地經營廢舊回收業務的唐先生告訴紅星新聞,孩子們為了尋找煙卡,甚至還會翻找垃圾桶。而向家長和親友甚至陌生人索要煙已成常態。
對於孩子玩煙卡,受訪家長們的態度也各有不同,大多數認為危害不大,有的支持,有的順其自然。多名家長表示,以前自己抽軟包香煙,因孩子到處找煙卡,於是改抽硬盒香煙。經商的李先生說,小兒子才5歲,沉溺於玩煙卡,目前有200多張煙卡,60%以上都是荷花牌。“我和朋友基本都抽荷花,全給他留著。”
自從孫女開始集煙卡後,醫生陳先生也改抽硬盒香煙,目前已幫孫女收集幾十個煙卡。對於孩子們玩煙卡,他表示不支持也不反對,但如果孩子去垃圾堆找煙卡,肯定不允許。
▲各類煙卡 圖據網絡
不過,對於最近發生的“偷煙事件”,多名家長表示此事也給了大人們“一個警示”。
警方提示:煙卡遊戲六大危害,希望引起重視
在紅星新聞走訪過程中,部分家長還談到一個特別現象:有的孩子以煙卡為紐帶組成“團隊”,大孩子負責提調安排,將稀有煙卡以3元至30元不等價格,賣給需要煙卡的孩子,然後讓玩卡“高手”把賣出去的煙卡再贏回來。如此反複,將煙卡成功“變現”。
李先生稱,他留意到一個現象:每天放學時,他們打牌喝茶的茶坊,就會來三五個孩子,在各個包間穿梭找煙卡,甚至“趁人不備將香煙直接拿走”。此外,KTV也成為孩子們獲取煙卡之地。“也有客人投訴香煙被盜。”某KTV股東牟先生稱,他們調取監控發現偶有未成年人混進來拿走香煙。
川南某小學一老師告訴紅星新聞,“煙卡其實一文不值,但在孩子們眼裏成了巨大寶藏,他們沉迷其中不能自拔。”該老師憂慮地說,煙卡不僅分散學生們的精力和注意力,而且彼此攀比,易形成扭曲心態。另外,還有家長拍擔心孩子們玩煙卡拍起的灰塵會攜帶細菌進入兒童體內,有損健康。
對於家長反映的“煙卡團隊變現”現象,當地警方表示尚未掌握相關情況,但值得注意。同時,警方提到了未成年人癡迷煙卡的六大危害,希望引起家長和相關部門重視:第一,未成年人因煙卡過早接觸香煙,很可能吸食香煙;第二,滋生違法犯罪,比如此次發生的盜煙事件,或者其他盜竊、搶奪煙卡事件;第三,未成年人過早進入茶坊、KTV等娛樂場所;第四,煙卡在未成年人中形成攀比,對學習造成影響,出現價值導向問題;第五,因為煙卡,出現校園教唆、脅迫等不良現象;第六,家長、老師收繳煙卡,導致未成年人鬧情緒甚至離家出走,加劇學生和家長、老師之間的矛盾。
教育專家:堵不如疏,以更健康的遊戲替代煙卡遊戲
對於部分孩子癡迷“煙卡遊戲”這一現象,教育專家熊丙奇向紅星新聞記者表示,對小學生玩“煙卡”堵不如疏,學校應理解並滿足學生對遊戲、社交的訴求,因勢利導,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校園活動,分散學生對“煙卡”的關注,以更健康的遊戲替代玩“煙卡”遊戲。
熊丙奇表示,“煙卡”遊戲之所以風靡,是因為滿足了小學生遊戲和社交的心理訴求。但趴在地上玩“煙卡”,為集“煙卡”翻垃圾桶,這很不衛生;把“煙卡”分等級,以高等級“煙卡”進行炫耀,會刺激學生的賭博和攀比心理;小學生在玩“煙卡”過程中,可能會加深對煙草品牌的認識,類似於變相做香煙廣告,培養“煙民”……這些問題,都應引起重視。
熊丙奇稱,“煙卡”遊戲其實折射出孩子們對簡單遊戲活動的渴望。對此,學校和家庭應重視開展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活動,讓他們樂於其中,同時也給予他們自主探索的空間,以此促進他們的個性和興趣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