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養成一個習慣需要幾天,丟掉一個習慣,或許隻需要一瞬間。
就拿運動這件事兒來說吧:
也許是某一天加班太晚,也許是某一次剛好有飯局,也許就隻是因為累了想歇會兒......
圖片來源:giphy.com
總之,對不少曾下定決心要運動的人來說,唯一能堅持下去的,恐怕也就隻有「堅持不運動了」。
那,如果就這麽一直不運動會如何?那些長期不運動的人,後來都怎麽樣了?
當我們剛剛停止運動:
偷懶,真的很舒服
一時不運動一時爽,是真的。
剛停掉運動的一段時間裏,身體的感覺反而更好了,整個人依舊神清氣爽。
這不是錯覺,之前因為運動而不斷經受錘煉的肌肉組織,在此刻得到了休息和放鬆,有助於它恢複元氣。
圖片來源:giphy.com
然而,身體可能比我們自己更懂得如何「摸魚」。
一停止運動,一係列不易從外表察覺的身體變化馬上隨之而來。
熱量需求降低,身體一部分轉化能量的「能量站」線粒體,開始關停了。
作為燃料的脂肪,代謝也出現了變化。即便隻是兩天不運動,體內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也可能升高 10%,而 LDL-C
含量過高有引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研究中不運動組(最上方折線)LDL-C濃度隨時間變化情況
圖片來源:文獻3
好消息是,這會兒身體上的損失還不會太大。
除了前麵說的身體本來也需要休息之外,通過運動「修煉」來的功力也基本還在——比如有研究表明,短時間內不運動,肌肉機能並不會有顯著下降。
停止運動兩周之後:
你開始覺得,身體變笨重了
我們對身體做了什麽,身體都不會撒謊。在「躺平」的這段時間裏,一些身體機能下降的信號也逐漸釋放出來。
兩個星期下來,大概就能夠感受到一些跡象——
開始在某些時候有點使不上勁了,之前爬三樓身輕如燕,現在可能會開始喘氣。
圖片來源:giphy.com
這可能和線粒體減少導致的最大攝氧量(VO2 Max)的下降有關,這影響了人在劇烈運動中所能產生能量的上限。
與此同時,一些與呼吸作用有關的酶也可能在兩周之內出現活性下降。
在兩者的共同作用下,身體沒法像以前那樣盡可能多地利用氧氣,產生能量的效率有所降低,人也就沒有之前那樣「生猛」了。
一項發表於 2017 年的綜述研究還發現,在一段時間缺乏運動以後,不少人會出現抑鬱和焦慮的症狀。
這種症狀在一天之內就可出現,在兩周後尤為明顯。這大概就是「一天不運動,渾身難受」吧!
圖片來源:giphy.com
停止運動 2~4 周之後:
糟糕的改變,逐漸顯露出來
此前已有研究人員發現,運動會讓你睡得更香。
相應地,不運動之後,你原本香甜的睡眠質量也會出現滑坡。
一項招募了 14 位大學生的研究顯示,缺乏運動一個月後,他們變得更加焦慮,睡眠深度也有所下降。
心肺也不在最佳狀態,隨著血容量以及心輸出量的減少而產生衰退。
之前簡簡單單的換水桶、做家務,也開始出現氣喘籲籲的情況。
在停止運動後(最下方折線),最大攝氧量隨著時間下降
圖片來源:文獻 15
更糟糕的是,一旦開始「擺爛」,由於骨骼肌形態的變化、平均快肌纖維橫截麵積的減少、氧化酶活性、糖原合酶活性和線粒體 ATP
生成的減少…… 等原因,通過運動得到的收益可能會在 這個時間內大幅衰退。
一句話概括就是:一個月不運動,你之前的鍛煉,差不多就算白練了。
不過,如果這個時候回心轉意還為時未晚。就拿肌肉力量訓練來說,無論之前是否受過專業訓練,重拾運動後都能較快恢複到先前的水平。
圖片來源:giphy.com
停止運動一個月之後:
身體全麵退化,重啟越來越難
時間過得真的很快,尤其是不運動的時間......
闊別運動一個月以上,不僅心肺功能會出現明顯下降,就連心髒的形態都可能會發生改變。
在哈佛大學醫學院的團隊牽頭的一項研究裏,研究人員招募了 21 位在 2016 年參加過波士頓馬拉鬆的跑者,並讓他們從平均每周跑
30 英裏以上,減少到每周最多不超過 5 英裏。
結果,在 4~8
周之後,參與研究的跑者不但在跑步機上的表現變差了,甚至出現了左心室壁變薄、右心室腔室變小的情況。
長期不運動會讓心髒形態發生改變
圖片來源:文獻 20
由於心髒形態上的變化以及通氣效率的下降,無論是職業運動員還是把運動當愛好的普通人,都會在長時間不運動後耐力下降。
太久不運動,還會降低身體對血糖的調控能力。
在一項研究中,20 名青年和中年男性在連續 60
天的時間裏終日「平躺」。雖然他們減少了熱量攝入(畢竟也不需要怎麽耗能),但身體控製血糖的能力還是明顯下降。數據顯示,他們處理血糖的能力因臥床不動下降了近四分之一。
飯後的你,昏昏欲睡。
運動?明天再開始吧……
圖片來源:giphy.com
其實,長期不運動究竟會怎麽樣,早已有大量的「前車之鑒」。常被人說起的「中年發福」,其根本原因也正是「懶得動」。
馬特·達蒙發福前後
圖片來源:網絡
中年發福,範·迪塞爾都逃不過
圖片來源:網絡
既然停止運動後,身體會不斷給我們亮紅燈,那要不幹脆一開始就不要運動?
可千萬別這麽想.......運動,即使時間很短,即便起步很晚,對身體也是有好處的。
比如,世衛組織建議成年人每周應該進行 150~300
分鍾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但根據最新綜述,即使隻完成一半,也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風險,更可將過早去世的風險降低
1/10。
偶爾想休息一下,是人之常情。但如果一直不運動,就會.......我勸你還是不要有這樣的念頭。
圖片來源:網絡
除了「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仍然熱愛生活」之外,世上還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認清了自己肯定沒法一直堅持運動的本質」之後,依然一次又一次地企圖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