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多家媒體報道,近日有網友在社交平台發布視頻稱,7月3日由上海飛往廣州的吉祥航空HO1851航班因不明原因延誤,旅客在客艙內滯留兩個多小時,期間客艙“沒有開空調”,導致一名女旅客中暑暈倒,地麵醫護人員登機緊急救治。7月4日晚,吉祥航空發布《關於7月3日HO1851航班的情況說明》(以下稱《情況說明》),解釋原因並向旅客致歉。
7月5日,“吉祥航空通報不開空調致旅客中暑”相關話題,迅速登上各大平台熱搜,還上了微博熱搜第一,引發廣泛關注和爭論。不少網友提出質疑:大熱天飛機上“蒸桑拿”,是不是太奇葩了?說了半天,涉事飛機究竟開不開空調?飛機不開空調是為省錢和節約成本嗎?……
飛機上“蒸桑拿”,罕見嗎?
上遊新聞梳理公開報道發現,在停機坪排隊候飛期間,飛機不開空調或空調效果不佳引發顧客投訴“蒸桑拿”事件,近年來並不少見。
涉事航班內部情況。縱覽新聞
據新民晚報,2024年5月17日,海南三亞,有女旅客稱國航CA1370航班在等待起飛時,機艙內溫度達到30多度,但航班一直沒開啟空調,滿飛機的人都在扇扇子降溫。三亞鳳凰機場工作人員回應稱,涉事機型為波音787-900,該機場不滿足該機型的接駁條件。機場地麵空調接口與波音787-900的接口不對稱,無法連接。當天,CA1370啟動了APU(輔助動力裝置),可能是其製冷效果不佳,才導致機艙內旅客感到溫度高。
據北京交通廣播,2023年8月,有網友發布視頻吐槽稱,當月20日,從杭州飛往大興機場的東航MU5457航班延誤近1個半小時。旅客被安排登機後,又在沒開空調、悶熱難耐的機艙內等待了近2小時。針對機上悶熱的情況,東航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客機在停靠登機廊橋等待起飛期間,通過地麵空調係統進行客艙溫度調節,公司對設備製冷效果欠佳影響乘機體驗,深表歉意。
據中國青年網,2017年8月,有網友反映稱,自己所乘坐8月1日大連飛往深圳的深航航班ZH9632,登機後4個小時不能起飛,期間機艙沒有開空調,導致一名女旅客中暑暈倒,地麵醫護人員登機緊急搶救。後來乘務員要求中暑暈倒的女旅客簽署免責協議後飛機才起飛。深圳航空公司宣傳部稱,飛機當時並非“不開空調”,而是采用了APU係統降溫。
公開資料顯示,飛機輔助動力裝置(APU),一般是指飛機主發動機之外可獨立輸出壓縮空氣或供電的小型燃氣渦輪發動機,也要“喝”飛機燃油,起飛前飛機空調係統一般靠它提供冷氣。
究竟開沒開空調?
涉事的HO1851航班當天究竟開沒開空調?公開報道顯示,旅客和吉祥航空的說法,有明顯差異。
在多家媒體報道中,旅客均反映涉事航班HO1851當天“沒有開空調”。現場視頻也顯示,客艙內不少旅客站在座位和走廊上,多人手中拿著物品扇風降溫。“吉祥航空通報不開空調致旅客中暑”相關話題還上了熱搜。
“吉祥航空通報不開空調致旅客中暑”話題登上微博熱搜第一。微博截圖
另據媒體報道,7月4日,吉祥航空客服人員稱,飛機因流量控製被迫延誤,同時由於空調設施故障,導致機艙內溫度不適。空調設施故障問題還在進一步調查。
涉事航班究竟有沒有開空調?機上空調設施是不是發生了故障?上遊新聞注意到,7月4日晚吉祥航空發布的《情況說明》中,對上述兩個問題都沒有正麵回應。吉祥航空稱,對航班在準備推出期間“客艙空調效果不佳”造成旅客不適,深表歉意;針對機上空調設施,隻提及“該飛機一側空調製冷能力較弱”。
對比近年來幾起顧客投訴飛機“蒸桑拿”事件,相關航空公司在解釋原因時,幾乎都明確回應飛機“開了空調”(即開啟APU製冷),隻是製冷效果不佳。但吉祥航空的《情況說明》,沒有主動提及飛機“開了空調”,隻是強調“該飛機一側空調製冷能力較弱”“客艙空調效果不佳”。
當然,吉祥航空在《情況說明》也指出,涉事機組針對客艙高溫采取了一係列措施:開啟飛機艙門,安排廊橋橋載空調(地麵外置空調)持續為飛機實施供氣降溫。航班等待推出客艙氣溫升高時,公司曾申請廊橋、橋載空調與空調車再次對接飛機;客艙乘務組持續為旅客提供冰水,開啟部分艙門通風。
不開空調是為了省錢?
此事之所以引發熱議,一個重要原因是——不少網友認為,涉事航班不開空調,是為了節省燃油、壓縮成本、降本增效。有網絡文章甚至在標題中直接指出,“表麵是降本增效,實則是竭澤而漁”。
紅圈處為飛機APU(輔助動力設備),位於飛機尾部。西部航空供圖
對此說法,部分民航業人士表示,飛機在地麵時不開空調,不是為了省油。以常見的民航飛機(A320或B737)為例,飛行1小時通常耗油量在2.5至3噸之間。而在地麵使用APU提供空調冷氣,耗油量每小時100多千克,這點油不過“九牛一毛”,省不了幾個錢。知乎上,一名民航業認證答主說:“我們隻要是APU沒故障都會開空調,不開空調的那點油根本沒多少。覺得熱一般都是空調不給力而已。”
航空行業公眾號文章經算賬得出結論,相對於APU,使用地麵電源和空調“一年下來能節省一大筆費用”。網頁截圖
但在民航業內部,卻有不同說法。上遊新聞搜索發現,專門報道“吉祥航空飛行部”工作動態的微信公眾號“吉祥飛行家”,在2021年8月曾發文《“降本增效”第二期——關於APU那些你不知道的兩三事》。文章指出,(飛機接入)地麵電源和空調的成本,通常比APU便宜很多(考慮到燃料和維護費用)。以空客A320機型為例,APU開空調耗油130kg/小時,每小時燃油成本估算為518元。而地麵電源裝置GPU(橋載空調和供電、地麵空調車電源車)費用估算為200元。單從APU燃油使用成本看,每一分鍾就能節省5.3元。如果機隊每天飛300個航段,那每一分鍾替代APU燃油成本就能節省1590元。“一年下來,是能節省出一大筆費用的。”除去燃油費用外,不使用飛機上的APU,還有省去一大筆維修、維護費用。所以文章最後總結稱,GPU(地麵電源裝置、橋載設備)的使用成本是遠低於APU的,所以對於有條件的機場應優先使用GPU,盡可能不使用APU。
中國民航報指出,機場地麵橋載設備的使用,節約了APU維護費用,延長了APU的使用壽命,有效降低了航空公司的運行成本。根據國際航協數據顯示,使用飛機APU的成本,通常為使用地麵設備成本的5倍。
除去上述經濟成本外,地麵上飛機不開空調(APU),還可能有政策方麵的指引、限製和考量。
據中國民航網,飛機APU的作用很強大,但缺點很明顯:首先成本高、不環保。APU需要消耗燃油,並排放大量廢氣(主要是二氧化碳),其維護和更換成本也很高。其次,APU在工作時會產生很大的噪音。
為推動節能減排工作,2013年4月,民航局下發《民用機場橋載設備替代航空器輔助動力裝置運行暫行管理辦法》,要求飛機在停靠廊橋期間應使用地麵APU替代設備,一般不應開啟使用APU。隨著《“十四五”民航綠色發展專項規劃》深入實施,各航企、機場致力於探索民航綠色低碳發展模式,並紛紛推動APU替代設施建設,加大節能減排力度,打造綠色機場新標杆,非必要不啟動APU。也就是說,盡可能不靠燒燃油,來開啟機上空調。
如何盡可能避免飛機“蒸桑拿”?
公開報道顯示,在多起飛機“蒸桑拿”事件中,航空公司多做如下表態:飛機是開了空調的,但APU製冷效果不好,向旅客道歉。
7月4日晚,吉祥航空發布情況說明,解釋原因並向旅客致歉。網頁截圖
飛行圈資深機長陳建國曾向媒體表示,飛機APU製冷固然沒有發動機和地麵空調效果好,但是其製冷和提供電力是足夠的。如果哪架飛機的APU製冷效果有限,可能是它發生故障了,或者這台空調製冷效果不好,也可能是維修不力。很明顯,這是對航空公司設備維修保養能力、內部管理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針對特殊天氣等情況下,旅客登機後長時間等待起飛(如在夏天,就可能引發客艙內高溫)的情況,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專家王亞男建議,機場或者空管方麵,能否給機組一個更精確的時間考量,多長時間會到起飛點,旅客起碼有個心理準備。時間特別長的話,是不是考慮可以先不關閉艙門。另外,應該從技術手段上確保廊橋的空調和能源能夠達到額定水準(這主要由機場方麵負責)。因為廊橋的空調,就是要保證飛機在沒有啟動自己發動機之前,保障客艙溫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