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件嚴苛、補貼少,中國"以舊換新"政策效果不佳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圖為深圳一轎車駕駛人;今年春季以來,中國多地政府推出了家電、汽車"以舊換新"的刺激計劃。

麵對經濟下行,今年春季以來,中國多地政府推出了家電、汽車"以舊換新"的刺激計劃。那麽,這些政策對於提升消費和消化過剩產能是否起到了有效的作用呢?


中國國務院今年三月印發了《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以期通過舊車和家電的更新升級,推動消費增長並消化過剩產能。而多地政府也推出相關政策,對符合條件的“以舊換新”給予補貼。

然而,由於中國的地方政府債務沉重而無法提供更大優惠,且政府補貼條件嚴苛,這些刺激政策的初步效果並不樂觀。美國《紐約時報》本周一指出,中國的月均汽車銷量超過200萬輛,但截至6月25日,僅有11.3萬輛車符合補貼條件,而大多數汽車需至少13年車齡才符合更換補貼資格,且補貼金額僅為新車價格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而新家電如洗衣機和冰箱的折扣約為10%,這對消費者而言難以起到促銷的效果。

政府通過出台財政措施以刺激消費的做法並不新鮮。2009年,美國、德國等相繼推出過“舊車換現金”計劃,以提振汽車銷售。但相比之下,中國目前的補貼政策效果不佳是什麽原因呢?

《紐約時報》認為,這與中國“以舊換新”政策的資格限製嚴格,地方政府資金有限且債務沉重而不願提供更多補貼,以及中央政府未能提供有效的支持有關。此外,房地市場的崩盤也導致數百萬中國家庭對大宗商品的購買一項趨於謹慎。因此,官方相關刺激政策並不能解決中國當前最大的經濟問題之一——消費者支出疲軟。

中國國內產能過剩、消費不足之際,海外市場經濟也同樣麵臨歐美等國的貿易限製措施。報道引述相關數據顯示,中國今年製造的汽車已占據了歐洲約四分之一的市場份額,加上中國補貼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證據,促使歐盟對進口自中國的電動汽車開征額外關稅。


報道還指出,盡管中國的新能源車銷量上升,但汽油車銷量下降,總體汽車銷量變化不大。5月份的相關數據也顯示,中國汽車總銷量與去年同期相比變化並不顯著。而雖然家電銷售有所增長,但仍不足以消化過剩產能。與此同時,由於海外需求增加,中國5月份出口家電的數量同比增長了27%。

一條小路 發表評論於
習主席太舊了早該換了,換了效果一定有好轉。
markyang 發表評論於
其實中國的過去很多發展表象都在房地產(相關行業占比GDP25%左右),讓每個人都感覺自己財富增加,但是發展的核心動力是出口,從2017年開始,中國的出口受到強力困擾,觸發了房地產的發展後勁,加上人均40平米的存量,和人口出生率下降,失業率上升,這種其實就是重複當年的日本化的模式
叫啥好不好 發表評論於
那是逗你玩呢,還真有人當真 共產黨隻會割韭菜 即使給你點零頭好處 也不過是希望韭菜長得快點,下回好接著割 就跟施肥一樣
桃木釘 發表評論於
知道會爛尾,沒想到這麽快。莫不是傳說中的加速爛尾。
lanxf126 發表評論於
共產黨員都換,不要補貼。9千萬黨員,夠了。
balsam_pear_k 發表評論於
這能算新聞嗎?闌尾大帝,不闌尾才是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