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打工11年的中國人:在國內能月入5000元就別來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6月24日,一場大火席卷位於韓國京畿道華城市的一個電池廠。

央視新聞報道稱,截至當地時間6月25日,該火災事故死亡人數已至23人。韓方24日晚表示,初步判斷遇難者中有17名中國公民,確切人數還需進一步確認。

有媒體報道,這家工廠的100多位員工中,大部分都是來自中國東北,他們多是30歲~40歲做日結工的中國女性。

正在韓國的李東很快得知了這一消息,他很悲痛。李東,老家在遼寧沈陽,朝鮮族,十一年前入韓務工。

他在三星電子做過電視屏幕安裝工,在汽車配件工廠的高溫車間做過鑄造工,現在在一家料理店當廚師,同時是一位賬號已實現變現的自媒體博主。

他用自身經曆折射當前在韓務工的中國人的現狀,表達自己難以“身份認同”,今後要落葉歸根的打算。

在韓國幹著最髒累險的活,正式員工才有社會保障

李東從小上的是漢族學校,不怎麽會說朝鮮語,這使得他在韓國打工很是吃了些苦頭。

回憶過往,李東仍忘不掉剛到韓國被“黑心中介”騙去幹苦力的事情。

“當時是通過網站‘奮鬥在韓國’(韓國最大的華人社區平台)找了個工作,那個中介用大巴車拉著我們一群人,從首爾開了兩個多小時,帶我們去了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李東說,那個地方十分偏僻,對麵就是朝鮮。

從下午五點持續幹到第二日淩晨三點,沒有飯吃,重複做著物流裝卸工作,最終賺了400元人民幣。李東稱這個活兒是“死亡物流”,他說,“這活兒幹完都不想在韓國待了,那時候才意識到在韓國幹活兒這麽辛苦。”

李東說,這個工作是專坑那些剛到韓國啥都不懂的人,“這活兒直到前兩年才慢慢不再有了,我後來就對黑心中介說,‘你不能再這麽弄啊,這不就是在幫壞人幹壞事嘛!’”

李東說,很多中國人在韓國做的都是3D工作,即Dirty(髒)+ Difficult (費力)+ Dangerous(危險)的工作,“都是韓國人不願意幹的活兒”。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在韓國,留給中國務工者的工作機會基本屬於低端勞務——多家境外勞務服務公司發布的崗位信息也說明了這一點。

談及這些工作是否會為中國務工者提供保險保障時,李東說:“臨時工哪兒有這些。隻有正式應聘的工作才會有。”

網站“奮鬥在韓國”有信息顯示,按照韓國法律,正式雇傭的外籍勞工享有健康保險、工傷保險和失業保險等基本社會保障。而實際上大多工作為日結性質,沒有正規合約與保險。

越累的工作賺錢越多,建築工地可月入兩三萬元

在許多網絡平台都能看到一些博主分享自己在韓務工的經曆,他們普遍表達著:工作累、賺錢多。

據多位博主分享,他們的工作主要分為三類:會社(工廠)、建築工地、飯店,越累的工作賺錢越多。

李東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通過中介找的,在三星電子做電視屏幕安裝,工資由中介來發,一個月能掙1萬元人民幣,之後在一家汽車配件工廠工作,一個月賺1.5萬元到2萬元人民幣,現在他在首爾一家飯店做料理,一個月能掙近2萬元人民幣。

李東說,若是能忍受高強度和高危險的活兒,就可以去建築工地幹,一個月賺上人民幣兩三萬不成問題。

“若是在國內能月賺5000塊錢,我就不建議跑來韓國打工。”李東說,“賺錢多不多取決於你攢錢能攢多少。大家覺得韓國賺錢多,那是因為和人民幣之間有匯率差。韓國這樣的高物價,一個月賺一萬人民幣,才能夠得上溫飽。”

李東坦言,若是韓國賺錢韓國花,一分錢都攢不到兜裏,這樣的外出務工沒有什麽意義。

“我認識的一個人,在韓國打工時每個月能賺兩萬人民幣。他為了攢錢過得非常節省,是我身邊發生的一個非常極端的例子。”李東講述,這個人,為省理發錢,就買了個推子自己理發;為省衛生紙,從不在家裏上廁所,隻去外麵上公廁。李東說,“錢攢到兜裏才能說賺錢,像我們外出打工的,隻有攢到錢回去,村子裏的人才會覺得你是‘榮歸故裏’。”

文化差異使在韓打工人難獲“身份認同”

目前,李東的親戚基本都在韓國務工。這多是源於2007年盧武鉉任韓國總統時,對非韓國籍朝鮮族同胞設立了訪問就業簽證(H-2)製度和“外國人雇傭許可製度”,拓寬了中國朝鮮族到韓國合法打工的渠道。

李東坦言,中國朝鮮族去韓國打工確實有著語言和工作簽證的便利,但這不代表他們能融入到這個國度的圈子裏。

“朝鮮語和韓語還是不太一樣的,雖然不影響溝通,但人家一聽就知道你不是韓國人。”李東說。早些年的韓國人對中國人有刻板印象,他們常常會問“你們吃過香蕉嗎?”“你們刷牙嗎?”,而現在到過中國的韓國人有一種“羨慕嫉妒恨”的心理,“就像是優等生看到差生忽然發展起來了,心態變得不平衡了。”

不過,李東坦言,他也有關係很好的韓國朋友,“總體上韓國人的性格是比較淳樸和良善的,隻要你好好工作,講規矩,他們對你還是很不錯的”。

李東表示,在韓國,雖然自己的語言和當地人已沒有差別,但兩國文化差異使他難獲“身份認同”。

“我認識的有來韓打工的第三代中國人,他們已經完全融入韓國,但我沒有。”李東在韓國生活十一年,其愛人是一位中國留學生。夫妻倆沒有在韓國買房,他們之後打算回國發展,“韓國這裏的社會矛盾激烈,階級固化,普通人很難混出頭。”

如今,李東除了當廚師,還利用自媒體賬號做一些收費谘詢服務,他說,一直有個夢想,采訪一些在韓國務工的中國人,寫寫他們的故事,“我還想拍個紀錄片,想讓世界了解我們這群在韓務工的中國人”。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