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品牌擔心過度依賴中國,印度是未來嗎?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印度製造商Sunlord幫助美國玩具公司瑪麗莎安德實現了在中國以外的多元化生產。

瑪麗莎安德(Melissa & Doug)遇到了麻煩。幾十年來,這個美國玩具品牌一直嚴重依賴中國工廠來生產產品,從木製拚圖、毛絨玩具到遊戲墊等等。突然間,這種做法似乎風險很大。

那是2021年2月,世界被一場大流行所圍困。封鎖措施擾亂了中國工廠的生產。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貿易敵對行動在損害依賴中國工廠所帶來的好處。特朗普總統對中國進口的各種商品征收關稅,導致價格上漲,拜登總統又延長了這一政策。

瑪麗莎安德急於將部分生產轉移到其他國家。其首席供應鏈官因此來到了大諾伊達的工廠,這是印度首都新德裏東南約48公裏處的一座快速發展的城市。

這家工廠屬於一家名為Sunlord的家族企業。瑪麗莎安德的高管驚訝地發現,這家工廠竟然可以生產高品質的木製玩具,而且價格與中國的工廠不相上下。去年年底,Sunlord完成了為瑪麗莎安德生產的第一批產品,訂單不大,大約1萬件,而現在每月是2.5萬件。

“他們想把20%至30%的生產放在印度,”Sunlord的負責人阿米塔布·卡爾班達說。“印度現在有很多積極的能量。”

在動蕩之力——尤其是中美之間的敵意——重塑全球市場之際,印度展示出可能成為重要的產品製造地的跡象。幾十年來一直依賴中國工廠的跨國品牌正在向印度擴張,因為它們希望限製將生產集中在任何單一國家的脆弱性。

位於印度大諾伊達的Sunlord工廠的縫製車間。

擴大印度的製造業可以加強全球供應鏈,同時也能促進印度的發展。

向印度的轉移可以提高全球供應鏈的彈性,降低受衝擊的可能性,還能促進印度的發展。印度錯過了使東亞數億人擺脫貧困的製造業繁榮——首先是日本、韓國和台灣,接著是中國,近些年是泰國、印度尼西亞和越南。

據孟買的獨立研究機構印度經濟監測中心稱,雖然印度約有10億適齡勞動人口,但全國僅有4.3億個工作崗位。而且大多數就業者都是日工和農民,過著極其不穩定的生活。不斷增長的出口可能會帶來新的就業機會,尤其是對婦女而言,因為她們在很大程度上被排除在正規勞動人口之外。

印度製造業的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十分脆弱。在作為獨立國家的近80年曆史中,印度一直被僵化的官僚主義、對自給自足的熱衷,以及對國際貿易的蔑視所累。

總理莫迪改變了這一看法,他簡化法規、支持產業發展,因而贏得了商界領袖的讚譽。但這帶來的誇誇其談多於創造的工作崗位:製造業如今隻占印度經濟的13%,比莫迪十年前上任時還低。他的威權傾向和對印度穆斯林少數民族的妖魔化激起了人們對其領導能力的懷疑,並有可能引發社會衝突,從而削弱印度的吸引力。

工人們坐車前往Sunlord的工廠。

工人抵達Sunlord工廠。印度需要創造更多正規就業機會:印度約有10億勞動適齡人口,但隻有4.3億個工作崗位。

而莫迪在最近全國大選中令人失望的表現則帶來了更大的不確定性。在失去議會多數席位後,他所領導的印度教民族主義政黨被迫結成聯盟以維持權力,這對未來的治理來說是一個不確定因素。

在過去10年裏,盡管印度大力建設港口和高速公路,但基本基礎設施仍然不完善,給原材料和製成品的運輸帶來了挑戰。就連印度製造業的從業者也懷疑印度是否有能力應對快速的增長。

在孟買北部經營一家廚具工廠的全時塑料公司的總經理凱萊什·沙阿說,美國品牌“看到了印度的實力”。但美國公司對中國工業的依賴程度如此之高,即使是微小的轉變也會帶來巨大的後果。

沙阿說:“即使取消其中5%的生產,也會把印度的工廠填滿。”

中國仍然是一個強大的國家,擁有可以低成本大規模生產幾乎所有產品的技術和基礎設施。

印度有體量

世界各地都在宣稱,印度終於即將抓住其作為製造大國的命運,這並非第一次。以前,這些言論未能轉化為現實。但這一次,印度的使命得到了地緣政治現實的幫助。

去年,上海美國商會對在中國開展業務的美國公司進行了一項調查,40%的公司表示,由於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緊張關係,它們正在或打算將計劃中的投資轉移到其他國家。

大多數公司將目光投向了東南亞。墨西哥擁有特別的優勢,可以利用毗鄰美國的地理位置以及貿易協定獲得更多訂單。但這些國家還無法與中國相比,這限製了它們吸收業務的數量。此外,它們在關鍵部件和原材料方麵也仍然嚴重依賴中國的產業。

什利·克裏希納新建的紡織廠。

什利·克裏希納新紡織廠的工人。

印度獨一無二的優勢是其14億人口,讓它成為超越中國的人口大國。從棉花、鐵礦石到化學品,印度擁有豐富的原材料,具備發展自己的供應鏈的潛力。如果說有哪個國家有朝一日可能複製中國在製造業的角色,印度也許是機會最大的。

這些特性解釋了為什麽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爾瑪正在積極擴大對印度供應商的采購,目標是到2027年將采購額從2020年的約30億美元提高到100億美元。蘋果也正在將越來越多的iPhone製造業務交給印度工廠

“我不認為美國公司未來會在中國投資,”與莫迪關係密切的高級政府官員阿米塔布·康特說。“所有這些公司都在把生產轉移到印度。這是一個創造就業機會的大好機會。”

歐洲企業也有類似的傾向。

“我們對中國生產的消費品的依賴程度太高了,”出售牛排刀、砧板和燒烤配件的德國零售商TecPoint的總經理烏利·舍勞斯表示。“每個人都通過教訓認識到了,任何東西隻依賴一家供應商都是不可取的。”

“這是一筆大訂單”

印度希望跨國品牌的湧入能把製造業的豐厚收獲擴展到南部以外的地方,那裏已經湧現出大量汽車廠和科技企業。

這一願景的中心是印度人口最多的邦——北方邦,該邦長期以來一直是農村貧困的代名詞。突然間,來自北美和歐洲的零售商代表紛紛前來考察可能的工廠選址。

什利·克裏希納在莫拉達巴德的木製手工藝品製造車間的工人。

到達什利·克裏希納工廠的工人。

“這是一種誘人的可能性,可能會改變遊戲規則,”莫迪政府的前經濟顧問、現任華盛頓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的阿爾溫德·蘇布拉馬尼安說。“那裏有2.25億人口,有很多不熟練的勞動力,年輕人口正在增長。所以,如果你在那裏做點什麽,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可能就像40年前的中國一樣。”

在北方邦西部,擁有130萬人口的莫拉達巴德市長期以來的支柱產業是金屬製品鍛造。它坐落在拉姆根加河畔,河岸由沙子構成,這些沙子對鍛造技術特別有用處。

這種技能最近吸引了沃爾瑪等公司的注意。

“沃爾瑪采購工作的重點是確保我們在現有供應商和新供應商方麵保持廣泛的多樣性,包括來自世界各地的小公司和企業家,”沃爾瑪發言人布萊爾·克倫威爾在一份聲明中說。“這一戰略在我們的供應鏈中造成了冗餘效果,減少了對任何單一市場或供應商的依賴。”

最近的一個下午,在一家名為什利·克裏希納的家族企業工廠裏,數百名工人揮舞著機器,將鋼卷和成堆的木材轉化為從巴塞羅那到波士頓的廚房所需的產品——砧板、雞尾酒搖壺、長柄勺。

從事木製手工藝品製作。

一名工人在給金屬星噴漆。

六名工人表演了一種工業魔術,將不鏽鋼製成的圓環支架浸入冒著水泡的綠色化學浸泡池中,支架變成了銅色。另一些人把大塊金屬推到旋轉的石頭球上,火花從側麵四射,石頭球磨平了金屬的瑕疵。樓下,男人們把木板放進發出嘯叫聲的鋸子裏,空氣中彌漫著鋸末。

當時的氣溫是41攝氏度,窗戶開著,讓微風吹進來。天花板上的風扇嗡嗡作響,沒有購買空調的計劃。

“我們習慣了,”負責什利·克裏希納市場營銷的薩米什·賈因說。

35歲的賈因在一張工作台前麵駐足,那裏,男人們正在用布擦拭美國沃爾瑪超市木製蛋糕架上的灰塵。他說,這家美國品牌以前曾從他的工廠少量采購過這些產品。

“這是一筆大訂單,”他補充說。“200萬美元以上。”

賈因的父親和他的兩個兄弟一開始為國內市場製作不鏽鋼水壺和馬克杯。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他們開始出口,向美國市場提供攪拌碗和濾盆。

一位什利·克裏希納的工作人員將金屬星浸入浸泡池進行塗層。

什利·克裏希納的工人正在擦洗木製砧板。

如今,創始人的四個兒子在公司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賈因也在其中。他曾在意大利佛羅倫薩的一個研究生商學院接受過教育,喜歡時髦的眼鏡和名牌襯衫。他的父親更喜歡說印地語,賈因則能自如地說英語,熟練地在全球各地旅行。

什利·克裏希納為沃爾瑪生產產品已有20多年了。但最近幾個月,沃爾瑪對該廠的興趣大增,來自班加羅爾和香港辦公室的買手最近參觀了該廠。賈因家族希望在未來五年內將業務擴大10倍甚至20倍。

“沃爾瑪不想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中國這個籃子裏,”賈因說。“他們認為,印度是唯一一個能夠達到他們在中國所達到的規模的國家。”

他還說,他們對沃爾瑪的部分吸引力在於,工廠所需的所有木材都是在印度采伐的,包括芒果木和金合歡木。95%的鋼鐵是在國內購買的,盡管它也從中國生產商那裏進口機械。

該公司最近在莫拉達巴德以西約50公裏處收購了一家紡織廠。該公司計劃在兩年內將縫紉機數量從350台增加到1200台,同時生產T恤和運動服,近三分之二的產品將用於出口。

場地中包括一塊空地,大到足以停放幾架大型噴氣式飛機,這是用於生產金屬產品的擴建空間。

“無論我們想做什麽,都可以在這裏完成,”賈因說。“一旦完成,沃爾瑪將有能力把生產從中國轉移到印度。”

“沃爾瑪不想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中國的籃子裏,”室利·克裏希納創始人的兒子薩米什·賈因說。

桑迪普·賈因是什利·克裏希納公司的創始人,該公司已經為沃爾瑪服務了20年。

實現這一願景的最大障礙可能是不可靠的基礎設施狀況。

“電力永遠不會中斷,”賈因的父親桑迪普坐在有空調的工廠會議室裏誇耀說。“自從莫迪上台以後就從來沒斷過。”

幾秒鍾後,空調嘎吱嘎吱地停了下來,燈光也熄滅了。

全球探索

最近幾個月,薩米什·賈因的出差次數比往常多出很多。

今年4月,他參觀了沃爾瑪位於阿肯色州本頓維爾的總部。他拖著一個裝滿樣品的旅行袋,向公司的買手做展示。

在芝加哥市中心的一個會議中心,有1萬名與會者前來參加“靈感家居展”,他在裏麵逛了三天時間,與來自美國、歐洲和澳大利亞廚具品牌的代表會麵。

許多人擔心,美中關係會產生更多阻礙商業發展的敵意——尤其是特朗普在11月的選舉中重新入主白宮的話。

“如果特朗普再次上台,他會完成由他開始的事情,”在中國生產燒烤配件的育空榮耀公司的代表多夫·希夫林說。

“印度是未來的潮流,”他說。“他們將成為下一個中國。”

什利·克裏希納工廠的木雕和製造工作空間。

SeSeYiYi 發表評論於
我建議去谘詢下做采購的,供應鏈如何建立才能在不影響質量的情況下降低成本。另外中國也是跨過公司的重要市場,不建廠就不要賣,很多國家就是這樣幹。而且中國基建比較好,物流成本低,不考慮政治因素,是很高的生產基地。
anchoret98 發表評論於
一些經濟學家的觀點:
由於發展中國家的薪資水平、福利、環保要求低於發展中國家,對發達國家的工人,形成不公平競爭。

近幾年,中國的薪資水平、福利、環保水平在逐步提升,製造業成本增加。
相對而言,增強了我們大美國工人的競爭力。

問題是,擴國企業隻是把工廠,搬到薪資水平、福利、環保要求更低的國家。
本文中的照片,充分說明這一點。

製造業回歸、保護美國勞動者,終究是「水中月 鏡中花」。
Diesel10 發表評論於
咲媱 發表評論於 2024-06-27 06:41:11
墨西哥,波蘭,烏克蘭,印尼,馬來西亞,斯裏蘭卡,智利,越南,泰國
這些都是可以取得中國的國家,各個國家都有它的長處,加一起必定比中國強。

================================================================
確實是這樣!這也是西方跨國公司正在走的路。
futufutu 發表評論於
"加一起"是最困難的部分, 時間肯定比比中國長, 上市速度很重要。 如果有選擇的話,最放心的還是中國。 而且本身也有一個巨大的市場。
咲媱 發表評論於 2024-06-27 06:41:11
墨西哥,波蘭,烏克蘭,印尼,馬來西亞,斯裏蘭卡,智利,越南,泰國
這些都是可以取得中國的國家,各個國家都有它的長處,加一起必定比中國強。

波蘭烏克蘭泰國可以搞電子產品,服裝鞋帽可以上馬來西亞斯裏蘭卡,汽車墨西哥可以上

不必用一個國家來代替中國,可以多個國家按照他們的長處來瓜分。
達瓏 發表評論於
“自從莫迪上台以後就從來沒斷過。”幾秒鍾後,空調嘎吱嘎吱地停了下來,燈光也熄滅了。
。。。。。。

哈哈哈哈哈哈哈
蟹粉小籠包 發表評論於
沒有技術含量的製造業流出中國沒啥擔心的,中國產業升級必須要走的路。不過零備件搞不好都是從中國進口的。。。
bigcatf4 發表評論於
無論哪個民主國家來想替代中國,都有一個無法跨越的障礙,就是民主和人權,民主和人權是中等國家發展陷阱的主要原因,經濟好了一點,工人就要求一周5天,不加班,漲工資,提供工作環境保護,這些都沒法跟中國996,生產力至上來競爭
咲媱 發表評論於
墨西哥,波蘭,烏克蘭,印尼,馬來西亞,斯裏蘭卡,智利,越南,泰國
這些都是可以取得中國的國家,各個國家都有它的長處,加一起必定比中國強。

波蘭烏克蘭泰國可以搞電子產品,服裝鞋帽可以上馬來西亞斯裏蘭卡,汽車墨西哥可以上

不必用一個國家來代替中國,可以多個國家按照他們的長處來瓜分。
隻影向誰去 發表評論於
印度想要成為下一個製造業的大國,幾乎是不可能的。主要是因為印度人口眾多,但水電資源確實嚴重缺乏。先說電,當前氣候變化問題,讓印度不可能大規模的修建燃煤或是燃油電廠。而核電廠造價高,周期長,對於印度也不是個好的選項。印度現有的電力增長,連供應居民用電都成問題,拿什麽去給大規模的製造業?而水資源的缺乏更是致命。印度領土麵積小卻人口太多,外加氣候變化造成的高溫,印度能夠勉強滿足居民用水都有困難,又怎能做到工業用的大規模用水呢?
alextelltale 發表評論於
最好都去印度采購,除了波音,還要有洛克希德馬丁,雷神等公司。
groogle 發表評論於
這種低端產品誰都可以做 說便宜風險低就讓誰做 和中國脫鉤是大趨勢 畢竟那裏很快就要打仗了
令胡衝 發表評論於


一場留學種族衝突、獨立運動、邊界衝突、海上衝突,就會讓印度回到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