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熱致千人死亡,今年會更熱?回看史上最熱夏天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中國北方多地超過40℃;美國西南部多地氣溫突破40℃;印度多地氣溫連續數日超過45℃……

國家氣候中心最新氣候變化監測表明,2023年為全球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熱年份。

美國伯克利地球研究所專家豪斯法瑟表示,預計2024年有66%的可能性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99%的可能性將成為史上第二熱的一年。



中國科學院大氣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錢誠團隊2023年的研究也顯示,21世紀剩餘時間內華北地區發生類似2023年端午假期熱浪的概率,仍將比2023年氣候狀態下至少增加1.6倍、強度至少增強0.5℃。

不論2024年是否成為“更熱”一年,高溫,正在以持續走高的極值刷新人類的認知。

然而,高溫的背後,不隻是“沸騰”的數字,還可能是致死的疾病、不斷加劇的不平等、更低的工作效率、突如其來的停電斷電危機、減少的農作物產量、幹濕無常變化多端的自然災害……

高溫的背後,是每個受影響的普通人。

那麽,高溫究竟如何影響我們?


沙特超千人因高溫死亡,今年會更熱嗎?回看史上最熱夏天,看高溫如何影響你我

當我們談論高溫時,在談論什麽?

愈加頻繁的高溫天從哪些側麵影響每個普通人的生活?

帶著這一疑問,騰訊新聞《一起來嘮科》以“高溫”為標題關鍵詞,檢索了自2023年6月1日至2023年7月18日的18401篇報道,去除重複、不相關報道,最終篩選出14201篇報道。

通過對14201篇報道標題關鍵詞的詞頻分析,《一起來嘮科》試圖厘清當媒體提到高溫時提到了什麽,即媒體乃至公眾在高溫天裏最關切的幾個問題。


製圖|騰訊新聞《一起來嘮科》

通過對報道標題關鍵詞進行分類和統計,《一起來嘮科》將與高溫有關的問題分成以下幾類。

製圖|騰訊新聞《一起來嘮科》

01 健康|熱射病、致死,傳染病也會增加嗎?

高溫天氣頻現,對個體來說最直接的感知便是健康風險。


而在一眾健康問題中,中暑最受關注;其次是各類疾病、防曬、死亡、飲食安全。

製圖|騰訊新聞《一起來嘮科》

關於高溫天的疾病,Nature Climate Change2022年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277 種人類致病性疾病可能會因人類持續排放溫室氣體而引發的一係列廣泛氣候災害而加重,其中就包括 58% 有記錄以來已知影響人類的傳染病。

通過對報道標題關鍵詞的分析,《一起來嘮科》發現在所有疾病中,最受關注的是熱射病。

製圖|騰訊新聞《一起來嘮科》


熱射病是最為公眾所熟知的高溫疾病,也是高溫相關急症中最嚴重的情況,一旦發生,死亡率極高。

最近一項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上的論文研究顯示,嬰兒早產與高溫天氣呈正相關,平均氣溫比臨界值每升高1°C,早產幾率提升1個百分點。

上述疾病之外,我們還應警惕高溫天傳染病的加劇。2022年《柳葉刀》健康與氣候變化倒計時報告即顯示高溫和高濕度可以增加登革熱、寨卡病毒和基孔肯雅熱等病毒的傳播。

02 弱勢群體|老人兒童首當其衝,女性因高溫死亡人數高於男性?

不同人群受高溫的影響不同。相比普通人,高溫對於弱勢群體所帶來的影響更加嚴重。


製圖|騰訊新聞《一起來嘮科》

高溫天氣裏,老人、兒童、基礎病患者的境遇更受關注。2022年《柳葉刀》健康與氣候變化倒計時報告亦顯示:從2000年至2018年,全球65歲以上的老年人群體中與高溫相關死亡率增加了53.7%。

此外,殘疾人士、戶外工作者、以及生活在極端條件下的人都是受高溫影響最大的人群。

然而,女性在高溫天所麵臨的更高風險則往往被忽視。2023年7月發表在Nature Medicine的一項研究在對歐洲35個國家、逾4500萬例死亡記錄分析後發現:女性因高溫導致的死亡人數比男性高 56%。

極端高溫事件對不同人群造成的不同影響值得每個人關注,我們都可能成為氣候變化下的弱勢人群。


03 勞動|高溫天加班,為什麽工作還是做不完?

弱勢群體之外,包括建築工人、外賣快遞配送人員、環衛工人、導遊等在內的戶外工作者同樣易受高溫影響。

不過,相比農民,媒體更加關注城市戶外工作者在高溫天的處境。

製圖|騰訊新聞《一起來嘮科》

中國氣象學上一般把日最高氣溫達到或超過35℃時稱為高溫。


以北京市2023年7月的氣溫為例,31天中有14天氣溫達到或超過35℃。這意味著在2023年7月,北京的戶外勞動者有14天都在高溫天工作。

製圖|騰訊新聞《一起來嘮科》

數據顯示:人在靜止狀態且相對濕度是85%時,極限溫度是31℃;相對濕度是50%時,極限溫度是38℃;相對濕度是30%時,極限溫度是40℃。

如果超出極限溫度,人體會在一定程度上受損。35℃,顯然不是適合從事戶外勞作的溫度。

2023年7月2日,一名北京地接導遊就在帶團遊覽時因中暑送醫,經搶救無效而離世。


我們在關注高溫津貼、高溫下勞動者的堅守之外,更應關注勞動者本身。

2018年,發表在Climate Policy的一項研究顯示:熱暴露危及受暴露工人的健康,並影響勞動生產率。

高溫天之下仍堅守工作,無疑導致既影響人體健康又降低勞動生產率的“雙輸”局麵。

04 能源|“高溫天裏,命是空調給的”,那電是從哪裏來的?

相較於煤炭、石油、天然氣,高溫天最受媒體關注、與公眾生活最相關的是水和電。


製圖|騰訊新聞《一起來嘮科》

在對水、電的關注中,電力供應能力則牽動著每個普通人。而在發電形式中,媒體主要關注水力、火力、煤發電三種形式。

製圖|騰訊新聞《一起來嘮科》

通過報道標題關鍵詞回溯具體報道,《一起來嘮科》發現關於火電、煤電的報道主要關注高溫之下火電的投資機會,如“多地持續高溫催熱火電股行業”;關於水電的報道則聚焦於“高溫來襲、西南水電告急”。

西南水電告急了嗎?《一起來嘮科》查詢了全國主要的水力發電大省——四川和雲南的發電量。


夏季本應是水力發電的旺季,然而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4月-6月,四川水力發電量分別同比增長-11.9%,-24.4%,-46.9%;雲南水力發電量分別同比增長142.9%,-43.1%,-31.2%。

高溫天推高用電需求,西南水力發電量則出現同比負增長,若供電跟不上則可能出現局地供電緊張狀況。

大家雖常調侃“高溫天裏,命是空調給的”,但也明白若電力供應成問題,空調也不好使。

05 農業|高溫降低農作物產量,如果糧食變少,我們會“熱瘦”嗎?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2019年8月發布的《氣候變化與土地》報告顯示:1981年至2010年間的氣候變化使玉米、小麥和大豆的全球平均產量相對於工業化前的氣候分別下降了4.1%、1.8%和4.5% 。


2015年發表在Nature Climate Change的研究預測,全球平均氣溫每升高1℃,會導致小麥減產6%,水稻減產3.2%,玉米減產7.4%,大豆減產3.1%。

高溫對農作物的生長和產量,對全球糧食安全直接構成威脅。

除此之外,農作物產量和價格也備受關注。

製圖|騰訊新聞《一起來嘮科》

病蟲害受關注度雖少,但農作物病蟲害加劇亦與高溫有關。2014年,發表在Nature Climate Change的一項研究即表明:自1960年以來,許多重要的農作物病原體組和害蟲以平均2.7 km/a的速度向高緯度地區擴張,使得病蟲害發生麵積擴大從而影響作物生產。


06 自然災害|高溫加劇野火、台風,我們要麵對一個又幹又濕的未來?

2023年8月3日,世界氣象組織(WMO)撰文稱異常炎熱和降雨、野火和洪水標誌著2023年的極端夏季。

其中,最受關注的便是幹旱和野火。

製圖|騰訊新聞《一起來嘮科》

高溫和幹旱總是疊加發生,因為地表溫度直接影響土壤和大氣濕度。


然而,2022年發表在Journal of Hyrology的一項研究顯示,幹旱同樣可以引發和放大高溫熱浪。這無疑更新了公眾對高溫與幹旱的因果關係的理解。

野火則由於其視覺衝擊和即時的破壞力最為公眾感知。

加拿大跨部門森林消防中心(CIFFC)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9月15日,加拿大當年各地野火過火麵積已突破6332萬公頃,刷新曆史紀錄;仍有923處活躍的野火火場,其中536處於失控狀態。

野火和幹旱之外,颶風和台風、洪澇、旱澇急轉等自然災害也成為高溫天受關注的自然災害。

高溫與上述災害的關係幾何?《一起來嘮科》請教了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氣象學家魏科:


“全球變暖之後,大氣中所能容納的水汽增多。當一個地方發生暴雨時,因為空氣裏水更多了,暴雨就更大。水汽凝結過程會放出大量的潛熱,整個對流係統就變得更加劇烈,與暴雨相關的冰雹、龍卷風等事件頻率和強度就會升高。因此全球變暖讓台風、洪澇等極端天氣也變得更多。”

07 出行|高溫加劇晴空顛簸,坐飛機變成了一件危險的事?

汽車、摩托車、單車、船舶、火車、飛機、步行……

高溫幾乎影響每種出行方式。

製圖|騰訊新聞《一起來嘮科》


通過報道標題關鍵詞回溯具體報道,《一起來嘮科》發現媒體主要關注高溫對交通工具的影響,如車輛自燃、船舶火災、飛機防熱材料。

2023年7月10日,上海飛往北京的CA1524航班在空中遭遇嚴重顛簸事件則讓“晴空顛簸”一詞闖入公眾視野。

所謂晴空顛簸,即在沒有雲的晴朗天氣中,由於大氣中不同速度、溫度和濕度的氣團相互作用而產生的氣流擾動

2023年6月發表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的一項研究發現:1979年至2020年間,全球各地的晴空湍流數量都有所增加。

例如,在北大西洋的一個平均點上,相對於1979年,2020年的春季晴空湍流數量增加了26%~85%,夏季增加了9%~52%,秋季增加了15%~47%,冬季增加了21%~49%,全年增加了17%~55%。


這些數字表明,晴空湍流的數量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這可能與氣候變暖趨勢有關。

總之,無論是車輛自燃還是飛機遭遇晴空顛簸的幾率,都隨著溫度升高而增大,成為每個人出行的“隱形殺手”。

人類準備好與高溫共處了嗎?

人類個體經驗之外,高溫也在其他方麵持續產生影響。

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上的一項研究顯示,地麵上的高溫可以通過城市建築被“傳導”到地下,導致城市地下熱島。


Nature Climate Change上的一項研究發現,高溫導致的永久凍土消融或許會釋放細菌、未知病毒、核廢料和輻射,以及其他令人擔憂的化學物質。

Cell的一項研究稱,如果全球繼續升溫,世界上最古老的苔蘚Takakia可能會在100年內從喜馬拉雅山上消失。

Scientific Report上的一篇研究發現,在炎熱、晴朗的天氣,及空氣汙染水平更高時,人類被犬咬傷的頻繁程度可能增加11%之多。

……

遠到喜馬拉雅山上苔蘚的命運,近到大街小巷犬類的情緒,都會受到高溫非常直觀的影響。


地球變得越來越熱已成事實,“史上最熱”幾乎每年都在出現。

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所言,“全球沸騰的時代已經到來”,接下來每一年,都可能更熱。

而人類,做好與高溫共處的準備了嗎?

【收藏下圖,回看史上最熱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