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研究姓名學20餘年 改名收費19800元被指涉嫌詐騙罪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今年6月20日,是警方對他取保候審一年的到期時間,此前他涉嫌詐騙罪未被檢方批捕。

17歲開始擺地攤賣文具,利用閑暇時間研究姓名學

這名男子叫燕保君,今年51歲,江蘇沛縣人,目前家住山東省濟南市槐蔭區某小區。

他介紹稱,他出生在一個具有濃鬱傳統文化的家庭,父親和爺爺喜歡研究建築風水學並給人取名字,“我七八歲時,經常聽他們講解名字寓意方麵的故事,耳濡目染後,我也喜歡上了它,當初父親還說將來要把他所學的知識傳承給我。”

他回憶稱,17歲那年,他獨自從老家來到山東濟南,在一些學校附近擺地攤賣文化用品,空閑時間他不斷研究漢字、漢姓、漢名和漢文化,這時發自內心地喜歡上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字,同時感受到給人取名字的樂趣,並得到身邊一些朋友認可,都稱讚他取的名字富有特點、寓意深刻。

他說,22歲那年他的孩子出生,他開始把研究姓名和給人取名作為一種職業養家糊口,“我在爺爺和父親研究姓名的基礎上加以創新,下功夫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

出版27萬餘字《燕氏姓名學》一書,注冊商標被申報非遺

燕保君介紹,2010年11月自己主編的27.1萬字的《燕氏姓名學》出版,同年印數1萬冊。



《燕氏姓名學》封麵。

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在該書中看到,他在扉頁上介紹稱,這是一本揭示姓名奧秘的書,“名字不僅僅是幾筆寫成的一個簡單符號,在名字背後,有深刻的寓意,有文化背景的比較,有思想和理想的存在;好名字關係到每個人一生的事業、健康、人際關係和婚姻。”

燕保君說,這本書係統闡述了姓名學的基礎知識,是對他多年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實踐總結。

出版書籍後,緊接著他對“燕”“燕氏”“燕氏姓名學”等申請商標注冊,均被通過。

記者在2023年10月20日國家相關部門公布的《商標初步審定公告》中看到,他的商標“燕”標明第42類:技術研究;建築學服務;起名服務等。

記者采訪得知,2013年10月,“孝義燕氏名字預測學”成為山西省孝義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相關部門還授了牌匾。據悉,後來被取消。



當初,“孝義燕氏名字預測學”成為非遺。

開辦書院上公益課講解漢文化,收費改名前要簽署協議

燕保君稱,這些年來他在哈爾濱、北京等地成立了文化傳播公司,進一步推廣姓名學,同時還開辦書院給當地市民上公益課講解漢文化,對客戶進行傳統文化熏陶。

他說,燕氏名字預測學是自己20多年研究的勞動成果,是自己心血的結晶,近些年來他實行收費改名,每次收費前都會與對方簽一份《委托谘詢策劃協議》,其中明確約定了雙方的權利義務,包括改名依據、谘詢服務費的收取,同時還作出重要提示,即對方應根據自身需求,理性、獨立決定是否采納他們的改名建議或意見,讓對方明白自己是自願行為,“2022年1月前,改一個名字收費16800元,此後收費19800元。”

女子改名後反悔報警稱遭詐騙要求退款,警方立案抓獲3人

燕保君的家人稱,近年來他身體不好,患有心髒疾病和高血壓等,有次住院醫生曾下過病危通知書。

燕保君回憶說,2023年5月18日下午3時左右,他正在家中休息,突然接到當地民警電話稱有事找他,“隨後我來到小區門口等他們,過了一會兒,一輛警車開來,車上下來4位民警,其中2位稱是安徽省滁州市天長市公安局的,說我涉嫌一樁詐騙罪要我配合調查。”

他說,他被帶上警車後來到附近派出所接受審訊,當晚被送到看守所羈押起來,次日戴上手銬乘高鐵來到安徽滁州市天長市,與他同時被抓的還有兒媳婦孫某。

天長市公安局的刑拘通知書顯示,5月19日,燕保君和孫某皆因涉嫌詐騙罪被拘留。



拘留通知書。

知情人士告訴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此案報警人係天長市某單位工作人員的妻子劉某,當初她交費改名字後心生悔意,遂報警稱自己遭遇詐騙,想把錢要回來。

對此,劉某告訴記者,最開始她是瞞著丈夫的,由一名朋友帶去聽課,簽協議後支付了19800元改名費,但改名後感覺還是不太滿意,“後來我給丈夫道出實情,他說我被騙了,建議我報警,要把那筆錢追回來。2022年10月11日,我來到天長市公安局報案,後來警方立案偵查,但那筆錢迄今為止都沒有追回來。”

據介紹,卷入此案的除燕保君和兒媳婦孫某外,還有滁州當地一家文化傳播公司工作人員薑某,她於2022年10月14日被抓,次日被取保候審,他們3人涉嫌的罪名均是詐騙罪。

檢方不予批捕,警方變更措施取保候審一年已到期

知情人士介紹說,據其了解,2021年9月至2022年10月,燕保君通過女徒弟薑某在安徽滁州開設書院代理改名業務,並讓兒媳婦孫某在山東等地注冊公司,他們約定將收取到的改名費按6:4分成,後來薑某在天長市開設書院宣傳燕氏姓名學,劉某等人到該書院聽她講授公益課,薑某給他們分析姓名,稱師父燕保君可以給他們“改名改運”,前後收取的改名費共計10萬餘元,薑某按約定將其中6成轉賬至孫某注冊的公司賬戶內,同時將相關改名信息提供給師父燕保君,燕便給他們改了名字。

記者看到,2023年6月21日,天長市公安局的一份取保候審決定書稱,該局正在偵查薑某等人涉嫌詐騙案,因檢察院未予對燕保君進行批捕,當天決定對他取保候審。記者采訪得知,當天孫某也被取保候審。

滁州市看守所給孫某的釋放證明書亦稱,她因涉嫌詐騙罪被刑拘,現因檢察院不批捕,天長市公安局決定予以釋放。

據介紹,法院、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12個月,也就是一年時間,該案中燕保君和孫某的取保時間已於今年6月20日到期。

律師提醒:

改取名收費雙方須遵守自願誠信原則,控訴詐騙則需要足夠事實和理由

河南澤槿律師事務所主任付建認為,在中國,姓名富有豐富的文化色彩,取名也是傳統文化的重要一環,並被賦予曆史、哲理、價值、寓意等多種內涵。

他說,目前市麵上存在諸多取名公司,但亦魚龍混雜,正規取名與詐騙取名共存,二者界限在於起名的依據為何,前者是基於文化曆史傳統、家族寓意、個人習慣等取名,類似於設計師角色,後者通常依據占卜算命等方式得出。

他介紹稱,現代社會中改取名已發展成為一項服務,雙方在平等自願基礎上達成協議後應當遵守約定,堅持誠信原則,客戶如果不滿意可以依約重取名或者協商退費,走正當途徑,控訴被詐騙則需要足夠的事實和理由來支撐。